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说,朱元璋高出来的这一套,用内阁大臣代替左右宰相的方法,的确是有先见之明。


第985章 扩充内阁计划
  首先,内阁辅政大臣,本身没有确定的职权在身。
  这就天然的排除了,他们权力过大,造成拉帮结伙,尾大不掉的情况。
  其次,内阁大臣虽说没有明确的职权,但却有给皇帝施政的出谋划策的职责。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皇帝的压力问题。
  还能预防,有时候皇帝一意孤行,将好事变成坏事的可能。
  现如今的内阁参政的模式,从建立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三四十年,还只是初见成效,还未形成一个稳固的模式。
  但李天还是有着后世成功案例作为参考的。
  那就是后世米国的总统私人顾问团队。
  现如今大明的内阁制度,其实和后世米国的总统团队,有着非常多的相似的地方。
  只不过,米国的总统顾问团,是个数百人组成的庞大团队。
  而李天所拥有的不过是三五个人施政经验丰富的朝廷大员而已。
  这点人数对现如今的大明的来说,勉强还是够用的,但若是将来大明真的走上了,自己计划中的道路,那这几个人就是绝对不够用的了。
  今后他想要当一个悠闲的皇帝,这个顾问团队,少说要几十上百人才可以。
  所说,现如今内阁也有不少文书在平时帮着杨士奇等人,记录文案,分析资料什么的。
  但他们确切的来说,只能算是杂役,是根本就没有任何资格,对朝政大事给出意见的。
  在李天的构想中,将来内阁大臣的总量会随着事务的多寡,进行适量的增减,为了让他们能处理更多的事情,今后还需要给他们配备一定数量的手下。
  这样一来,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能撑起一摊了。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因为内阁成员只是负责出主意的,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皇帝的手里,他们手里并没有实权,也就杜绝了,他们结党营私的可能。
  其次,就是因为专精某一方面,所以这些内阁成员以及他们的手下,将来随时可以下放道同一系统的任何岗位上,担当重任。
  从内阁团体出去的人,见识一定是比从下层慢慢爬上来的人要广阔的多,政治资源上也是非同凡响的。
  这样的官员办事能力,绝对是远超一般官员的,也是更值得皇帝和内阁信任的。
  这就等于是将内阁当成能一个人才培养的专属机构。
  没有事情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能充当皇帝的大脑,帮忙处理政务。
  有事的的时候,又能随时随地的化身身负重任的官员。
  若是能将这个体系打造完整。
  让外放官员可以轮转到内阁当差,内阁成员也可以下放到地方任职。
  这样就让官员系统有了一个生态上的调整。
  不至于出现,某一个官员在地方积累太过雄厚,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况。
  也就降低了,类似马大忠之类的权势太大,且贪婪成性,还没人能管得了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总的来所,内阁如果用的好,不仅能成为减轻皇帝压力的重要工具,还能成为掌控天下要职,人才输出的宝地。
  李天这回将杨士奇等人留在北京,让他们处理朝政,就是李天的一次尝试。
  若是他们这回真的能做的让自己满意。
  他今后就会考虑,将这种新的内阁模式,正式的搬上台前。
  让杨士奇等人各自组建自己的团队,分担更多的朝中大事。
  有人可能会疑问了,让他们组建自己的团队,岂不是养虎为患,故意给他们创造,拉帮结伙的条件吗。
  其实不然,因为杨士奇等人,虽说有自己的团队,身上却没有真正的职权,管不到具体的事务上。
  即便他们的人数再多,影响力再怎么大,也是没办法从具体的事务中得到他们身份之外的好处和利益的。
  想要捞钱,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只能从内阁脱离出来,去担任具体的职务。
  可若是内阁真的成了一个迅速升迁的宝地,真的会有人情愿脱离出来吗?
  自古以来,能让一个官员从一个清官变成一个贪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手,能掌管钱财。
  若是钱财有专门的人管理,他们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到,他们还怎么贪腐!
  后世的顾问团队中,有专门的负责管理财物的团队。
  有机会贪财的人就只有他们一伙人。
  其他的团队,几乎是没什么机会的。
  只要做好对管钱的这帮人的监督,就能将贪腐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管不到钱,让你无钱可贪,这才是预防贪腐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了,组建内阁顾问团,也只是李天暂时的一个想法而已,具体能不成成行,成型之后能不等达他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还都是不确定的。
  到底行不行,还要看真正实行之后,效果怎么样。
  不过李天还是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很有信心的。
  因为这个方式,已经被诸多国家,执行了百多年的时间。
  能够经受着时间考验的,还是说明是有他的优势的。
  再加上,李天可是一个实权皇帝,和米国的那种类似吉祥物的总统,可是有着天然的区别。
  顾问团在一个吉祥物的手里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李天相信,在自己这个真正的皇帝手中,这种模式定然能发挥出完全不亚于他们的效果。
  其实说来说去,李天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偷懒,不想每天都被繁重的政务给淹没。
  皇帝嘛,建功立业固然是很重要的,但能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杨士奇等人之后,他又将早就准备好的,内阁成员扩充计划书,递给了他们几个。
  他们四个现在可以说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一摊事在忙。
  一旦自己不再,他们仅是处理好自己手上的事,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李天虽说没有直接点明,让他们扩建自己团队,为将来做打算的意思,但他同意让他们扩充人手,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对于这件事,四人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但也只是认为,李天怕他们几个到时候忙不过来,给他们找到帮手而已。
  却想不到,李天的这盘大棋,其实已经在悄无声息布下了。


第986章 是利是弊?
  杨士奇等人兴高采烈的走了。
  最后的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各种消息中最让他们高兴的。
  甚至比朱瞻基等人从马大忠的手里搜刮出七八百万两银子,清理了江南贼患的大事等事情还要高兴。
  因为,按照李天在计划书中的构思。
  虽说名义上是在扩充内阁,但其实更像是给了他们几个人开府建衙的权利。
  开府建衙是什么人才有的荣耀。
  一般情况下,只有太子成年,已经可以一点点的接触政务的时候,才有资格单独开府,建立属于自己的班底。
  然后就是特殊时期,远征塞外的大将,有极个别的人物,可以拥有这个权利。
  还有就是,在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诸侯王还很有权利的时候,因为管理国家的需要,是被准许开府建衙的。
  说来说去,现如今除了太子可能名正言顺的开府之外。
  在大明,已经极少有人会得到这个荣誉了。
  早前,杨士奇等人是想都不敢想,这种事会落到自己等人的头上。
  要知道,大明除了洪武年间,可是历朝历代中,对王爷手中的权利,防范最严的一个。
  虽说,那些王爷们也算得上是开府建衙。
  可他们除了封地之外,手里是一点权利都没有的。
  即便上只能算是让他们在一个小县城中称王称霸而已。
  但杨士奇等人的这次开府是完全不同于,王爷们的开府的。
  一旦内阁得到扩充,虽说他们手里并没有什么实权,但这帮被提拔上来的人,今后不管谁外放出去,安排了实权职位,他们可都算得上是,自己的门生啊。
  这对于巩固他们几个权势,可是有着机器重要的作用。
  先前他们是放着背着,生怕被人说,结党营私。
  现在可好了,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培养自己的班底了,这不可谓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从得到这个消息,直到他们匆匆离开御书房,前后也不过是半个时辰而已。
  他们脑海中差不多已经有了完整的备案,甚至连要从什么地方寻找人才,扩充自己的队伍,都已经想好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不等于是,故意让他们接内阁大臣做大吗,万一将来他们心怀不轨,岂不是又是一件麻烦事。
  但李天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他有自信,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让他们玩不出任何的花样来。
  表面上来看,内阁成员扩充了,他们每个人的权利都上涨了。
  但其实不然。
  首先,核心内阁成员的数量是没什么变化的。
  除了他们几个之外,其他的内阁成员几乎是见不到李天的。
  可以说,内阁的机构,和从前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
  其次就是,他们手下的人多了,他们手中的权利自然是要被分散的。
  尽管他们还是主事,最后拿注意的人,想要在做到一意孤行,什么都按照自己一个人的想法来的时代,算是彻底过去了。
  他们哪件事要是办的不妥,或者是有着明显的疏漏,他们手下的人自然是会提醒他们的。
  从表面上看,他们还是高高在上,权利极大的内阁核心重臣,但在无形之中,他们的个人想法,已经变得不是非常的总要了。
  而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今后内阁核心成员是绝对会增加的,在李天的构思中,至少需要七八个才能勉强够用。
  每个人手底下一堆小弟,核心权利将会被分的非常的散,他们就算是想要图谋不轨,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
  现如今,内阁只有他们几个人,他们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影响到李天的很多决策的。
  但若是,核心成员变成了七八个,次要的成员一两百,那他们想要再凭借自己一个人去影响李天,就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一点,他们暂时没能意识到,但李天却早已经考虑到这点了。
  所以,他并不担心,今后会因为,内阁班子扩大了,让自己变得束手束脚。
  相反,真正变得束手束脚的可能是他们了。
  内阁扩充是必然的,就算李天现在不做,今后也是会有皇帝这么做的。
  就拿崇祯来说,他的内阁几乎是明朝最多的,达到了七八个之多。
  最开始的时候,内阁成员只是皇帝的施政咨询人员。
  直到明仁宗宣宗时代,三杨的崛起这才让内阁大臣的权利越发的稳固。
  此后才开始内阁主政的时代。
  换句话说,内阁主政的崛起正是源于三杨,也就是李天目前所处的时代。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内阁辅政有利有弊。
  但在李天看来,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毕竟,不管内阁大臣权利大到了什么程度,即便是皇帝连续几十年不上朝,内阁大臣也是做不到独揽朝政的。
  以为中间始终还隔着一层朱批。
  没有朱批,内阁的票拟始终是形同虚设。
  而李天只要牢牢的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