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几日一连几天的艳阳天,让周大河心情好的不得了,马上临近中秋,他若是能在过节前把草料都晒出来,那可就能提前休息了。
  一心想着提前休息,周大河今日也不急着收草料了,毕竟夕阳的日头虽然短,但也能让草料晒得更干些不是。
  可让周大河万万没想到是,他就今日动了这个念想,老天爷便给他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
  “老天爷啊,你睁眼看看吧,你睁眼看看吧。”
  草场的草料是供应三千营的,一日也不能缺。眼下虽然被雨淋了,雨要是马上停。
  他倒还能拼着不过节,重新再晒一遍,但要是下个没完没了,把草料都给浸烂了,那他的脑袋可就完了。
  周大河的婆娘站在屋檐底下,看着自家男人仰天长呼,心疼的不得了,抹着眼泪让儿女都进屋去,撑着伞到了院中:
  “大河,到底多少草料啊,咱现在去收了不行吗?”
  周明礼早就被雨淋的浑身发冷,嘴唇发白,见自家婆娘又哭着过来了,只觉心烦气躁,一把将头上的伞打翻在地,怒嚎着伸出了五根指头:
  “五百石,整整五百石呐,你有能耐你去收。”
  明朝一石大概一百二十斤,五百石便是整整六万斤草料,周大河的婆娘稍一细算得出了这个数儿,顿时吓得跌坐在了地上。
  噼里啪啦的大雨,毫不客气的打在夫妻二人身上,如同凯旋的将士般在耀武扬威。
  周大河一双长满厚茧的大手握成了拳头,愤愤的朝天上打去:
  “贼老天,我草你娘。”
  瞅着自家男人发疯,周吴氏急忙擦着眼泪爬了起来,一把抱住了周大河的粗腰,慌神道:
  “大河,咱进屋吧,咱赔,咱赔一辈子咱也要赔上。”
  “赔?”
  周大河癫狂的大笑着,一个踉跄摔在了地上,看着浑身哆嗦的周吴氏,指着自己的脑袋道:
  “咱得用这个赔。”
  听到要杀头,周吴氏脸色瞬间变得唰白,脸上不知道是雨还是泪,带着哭腔道:
  “我爹都说了官家的买卖做不得,你不听,你非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现在害的脑袋都要丢了,你让我和大牛以后怎么办啊。”
  周大河虽然暴怒,但自家婆娘一哭,还是让他心尖发疼,赶忙把周吴氏从地上扶了起来,紧抿着发白的嘴唇道:
  “乘着这会儿还下着大雨,你快带着大牛和二妞走吧。”
  “有人没有,开门,快开门。”
  夫妇二人正准备上演生离死别,突然听到院门被敲的哐哐直响。
  周大河脸色一白,再也顾不得其他,紧紧抓住周吴氏的肩膀,急声道:
  “官家的人来抓我了,你快带着大牛他们走。”
  周吴氏没想到官府竟来的这么快,一时间只觉眼前发黑,两腿发软,求死之意顿然生出。
  “大河,我不走了,反正落个孤儿寡母也是受人欺辱,还不如咱一家人整整齐齐,一块给官家赔罪,也省的拖累爹娘。”
  “快开门,我们是工部的人,再不开门,我们就直接撞进去了。”
  深情无比的看着周吴氏,周大河只觉浑身都松快了不少,紧攥着自家婆娘的手,迈着大步朝院门走着,扯着嗓子吼道:
  “催你老母,来了来了。”
  脑海中想象着大门外的寒刀利刃,周吴氏满心赴死之意,八辈子胆子也没这么大过,跟着自家男人也喊出了一声催你娘。
  “这户人家好生泼辣,竟然骂在下的老娘。”
  扒着门缝躲着雨,周镇转脸汗颜不已道。
  “这么大的雨,人家愿意给你开门就不错了,少得了便宜卖乖。”
  披着蓑衣,带着竹笠,吴中捋着自己早已湿透的胡须,没好气道。
  吱呀一声响,院门大开。
  看着门外乌泱泱一大片人,周大河咽了口唾沫,把自己刚才准备好的大骂吞进了肚里,拱着手道:
  “各位官爷可是来寻我的?”
  “你们这些脑满肥肠的衣冠禽兽还等啥呢,动手吧。”
  周吴氏脑子这会儿已经迷瞪不清了,一个闪身到了自家男人身前,一口气甩出了两个成语大声道。
  吴中等人闻言脸色顿时一滞,周镇只当这两只落汤鸡脑子有问题,一把将两人推搡到了一遍,领着头冲进了院子:
  “部堂,这院子的地势果然高,这里头还有阁楼。”
  周镇一进去,乌泱泱一票人随即鱼贯而入,吴中等着李天走到,面露欣喜之色道:
  “陛下,明时坊地势最高的就是此处了,当临时衙门绰绰有余。”
  踩着台阶而上,与吴中齐身站定,李天回身环顾四周,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此处地势却是奇高,这家的户主呢,你亲自去跟人家知会一声,就说朝廷临时征用,事后自有补偿。”
  吴中闻言感慨皇上就是心细如发,拱手一诺,转脸寻见了窝在角落的周大河夫妇,快步上前道:
  “本官工部尚书吴中,想借贵宝地一用,你二人可是此处户主?”
  看着平平无奇的吴中,周大河两眼痴呆的点了点头,结巴道。
  “你。。。你是工。。。工部尚书。”
  “好,本官代朝廷先借你家一用,事后朝廷自会给你们补偿。”
  权当这俩人是被吓着了,吴中也不在意,雷厉风行的说完,便回身朝里头走去。
  “大河,工部尚书是个啥官啊,比你们草场的场长还大吗?”


第178章 已成定局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为水患所困扰,明朝也不例外,每一次黄河长江发洪决堤,都会带走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的性命。
  京城虽然地处北方,不像江南那般水网密布,但源于对水灾骨子里的恐惧,明朝自开国伊始,就在京城设立了都水衙门。
  都水衙门为工部所辖,乃是工部下设四司之一。
  往常都水衙门最主要的工作,便是配合户部,前往最容易爆发水灾的南方防洪赈灾。
  时逢八月南方梅雨季节,都水清吏司的员外郎,早就领着下属的主事们全员南下,只有五名郎中,还在京中坐守。
  倾盆大雨汹涌而下,在千步廊工部衙门当值的五名郎中,都从中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不等自家部堂禀奏皇上,便自发的兵分五路,前往城中各坊准备应急。
  明时坊位于京城内城东南,是内城地势最为低洼的一个坊,自然也最容易出事。
  这么一个烫手山芋,几个郎中害怕担责,都不愿染手,唯有五名郎中里资历最浅的李之凉,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
  李之凉是永乐十三年乙未科进士出身,今年刚满三十,在一众同年里,升官的速度称得上是坐火箭。
  不过李之凉可不是什么关系户,他能这么年轻就任五品的工部郎中一职,靠的就是敢玩命儿。
  其身上最大的一笔功绩,便是在两年前的太湖洪灾中,以一己之力顶着所有压力,强力撤走了吴江县三十万百姓,使得在洪灾中殒命的百姓人数,直接少了一半。
  穿城而过到了明时坊,李之凉二话不多说,直接差人叫来了明时坊的坊令,随即一连十几条的部署就安排了下去。
  李之凉的工部郎中,是靠救苏州几十万百姓升上来的,在京中虽算不上人尽皆知,但也有几分名声。
  人的名,树的影。
  明时坊坊令知道李之凉不好惹,得了部署也不敢废话,急忙就照本宣科的往下头发号施令。
  一坊坊令虽然只是区区九品芝麻官,但在本坊,也称得上是说一不二,就是县里来坊中办事,那也得跟坊令知会一声。
  明时坊坊令是个会做人的,在得知皇上和一干重臣就在草场胡同后,便急匆匆的回了坊令小堂:
  “李郎中,皇上这会儿就在草场胡同,您要是去,下官这就给您安排马车。”
  “皇上统筹的乃是全局,本官去有什么用,你去派人递个信,让皇上知道本官在明时坊就行了。”
  李之凉前脚话音刚落,后脚一个满身雨气的小吏便闯入了小堂内。
  小吏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着竹笠,身上的绿色官袍早已湿透,不顾脸上的雨水直顺嘴流,直接看向了李之凉快速道:
  “李郎中,皇上有召,让您现在就去草场胡同见驾。”
  李之凉闻言微微一愣,心中不由得有些莞尔,衙门里那几位老哥哥都不愿来明时坊坐镇,恐怕没想到还有面圣这种好事吧。
  赶忙起身,李之凉三下五除二穿戴好了蓑衣竹笠,跟明时坊的坊令交代了两句,便快步走到了小吏身前:
  “即是圣上传召,那还等什么,还不快带本官前去。”
  小吏似是有些没想到李之凉这般雷厉风行,稍加愣神,这才反应过来,连连点着头,赶忙引着李之凉钻入雨中。
  坊令小堂门口,一辆车轮包铁的马车正在静等。
  不等小吏给自己掀帘子,李之凉便一个箭步冲上了车厢,反而过来不满的催促道:
  “雨情如此紧急,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上来。”
  小吏有些撵不上李之凉的节奏,闻声赶忙手脚并用着往上爬。
  雨势湍急,马车的板子又高又滑,小吏爬的很是滑稽,李之凉见状,直接一把将其拽进了车厢,看向马夫急声道:
  “快走。”
  马夫看出来这位大人是个急性子,闻声赶忙点着头扬起了手中鞭子,驾着高速驰骋的马车,一路朝草场胡同而去。
  包铁的车轮滚出了残影,整个车厢内都颠的不得了,街道两旁的景色正飞速后退,溅起的水花,足有半个人高。
  噼里啪啦的雨滴落在马车顶上,李之凉听的心烦气躁,直接撩开车帘子,探着脑袋朝外看去。
  看着已经可以没过脚面的积水,李之凉暗暗心惊,这大雨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明时坊被淹,已然是不可避免了。
  到了草场胡同,不等马车停稳李之凉就跳了下去,两只手提着袍子,就往门口驻守着锦衣卫的院子里冲。
  “微臣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李之凉,参见陛下,见过部堂,见过侍郎。”
  周大河家的屋檐下,李天正与吴中和一干工部大臣密切磋商,瞥眼见李之凉行礼,随便的摆了摆手道:
  “李爱卿不必拘礼,起来说话。”
  “微臣多谢陛下。”
  简简单单的一个见礼,李之凉从地上窜了起来,满脸焦急的直接加入了讨论,快速道:
  “陛下,微臣在来的路上,发现街上的积水已经没过脚面,还请陛下马上调一支亲卫过来,火速准备救灾事宜。”
  瞧得出李之凉是真心急切,不是做样子,李天微微颔首,示意一旁的小吏给给搬张凳子来,沉声道:
  “李爱卿不必担心,朕已命府县等衙门全员出动,奔赴城中各坊拦截水患。召你前来,主要是听说都水清吏司在明时坊,是你在负责,想问问你有何看法?”
  “陛下,这暴雨越下越急,根本毫无要停的意思。根据微臣的经验之谈,此雨致使京城内涝已是必然,以微臣之见,陛下应马上下旨疏散城外百姓,以免酿成不可挽回之后果。”
  疏散百姓的提议,李天打来就听过不下五遍了,眼下听李之凉也这么说,顿时陷入了沉思。
  情况已经如此紧急,皇上竟还在顾虑,李之凉百思不得其解,稍加沉吟片刻,便又赶忙出声道:
  “陛下,外城百姓不必全部疏散,只需让崇南,崇北,正东三坊百姓进城避灾便可,敢问陛下还在顾虑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