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的意思?要换衣服,我觉得你这一身挺合适,T恤、休闲裤。”王晓雨有些不解。
“我觉得,咱们拍出来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对不对?就这样正襟危坐太严肃呆板。”
“那你说怎么拍?我平时做人物采访都是这么拍的,毕竟我们做的不是娱乐节目。”王晓雨提醒道。
“当然不是娱乐,这样拍你觉得怎么样?”夏红军略一思索说出到了自己的想法。
“啊?。。。。。。这样?好吧。”王晓雨目瞪口呆。
其实采访的内容还是围绕诗歌文学展开,夏红军谈了自己对当前诗歌文学的一些看法,包括自己上高中和大学一些于文学有关的趣事,也说了出来。
采访足足用了两个小时才结束,夏红军想请王晓雨和摄影师吃一顿便饭,但被两人婉言拒绝。
等送走两人,韩宁才从自己的小屋里出来,一脸羡慕。
“卧槽,红军,整整采访你两个多小时,厉害!”
“这回去是要剪辑的,那会那么长时间?半个小时就不错了!”夏红军哭笑不得,好多镜头是重拍了好几遍。
节目是在周四央视晚上九点一档人物访谈类节目中播出,夏红军提前得到电视台的电话通告,这天晚上陈招娣破例没去上晚自习,连同自己的妹妹陈焕娣以及韩宁,早早坐在客厅里等候节目播放。
一阵乱七八糟广告结束后,九点整节目开始,穿着一身女士西装的王晓雨出现在画面里。
“今天,我要去采访一位年轻作家,他就住在这个很幽静的胡同里,请跟我来。”
镜头里出现月牙胡同,很快就来到48号大门前,门开了,一条土狗跑了出来,冲着王晓雨摇头摆尾。
“只是他们家养的狗,叫小豆苗据说很凶猛,但我看上去感觉很可爱?”王晓丽说着还摸了摸豆苗的狗头,狗尾巴摇的更欢了。
“呀。。。。。。豆苗,你也上电视了。”陈焕娣笑着叫了一声卧在她旁边的土狗。
豆苗仿佛听懂了,摇着尾巴朝着电视“汪汪”两声很是得意。
不错嘛。。。。。
听从了自己的意见。
夏红军坐在沙发里,脸色带着微笑。
当时做完节目后夏红军随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如果镜头直接出现两人的谈话情形,谁愿意看?
本来谈的就是文学诗歌就是很枯燥的内容。
看来这姑娘接受了。
墙角里的韭菜西红柿、评委会工作室有些散乱的诗稿。。。。。。一连串镜头在王晓雨的解说下出现,仿佛她是导游而不是记者。
最后,夏红军出现在画面里,两人坐在桂花树下,石桌上放着茶壶,喝着茶,两人像老朋友一样侃侃而谈。
关于文学,关于诗歌。。。。。
第411章 关于钱的问题
节目播出之后获得巨大成功,王晓雨事后打电话兴奋告诉夏红军,说这此节目播出,收视率比平时的人物访谈高了好几倍,她得到台领导的表扬。
“喂。。。。。。夏红军,干脆你来我们台做电视节目策划如何?咱们俩搭档。”两人熟了,在电话里王晓雨开玩笑道。
“可以啊,给我发工资就行。”夏红军笑着回答。
“得。。。。。就我们这点死工资你能看上?就凭你住的四合院我一辈子也买不起。”王晓雨笑道,最后表示感谢说有机会再合作。
夏红军愉快答应了。
这次人物采访他收获也不少,名气什么就别说了。最起码在访谈中给他机会让他他卖力推销自己的诗歌理念,鼓励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多写诗,写好诗。
“什么是好诗?就是闻一多先生提倡的意美、音美、形美,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而不是像鲁迅先生说指出的某些人:“躲在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写的东西和生活脱节,和时代脱节。更不是用粗鄙、甚至污秽的文字来吸引眼球!”
他的这番言论,电视里播出之后,普通老百姓就看个热闹,但在诗坛上引起巨大的反向,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也很多,特别是于坚、韩东为首的《他们》诗歌派别激烈反对。
他们提倡口语写作,“诗到语言为止”。
不过夏红军不怕,现在舆论掌握在老子手里!
央视啊。。。。。那可是代表官方!
你没看这次来投稿的诗篇里比去年那种粗鄙口语化,故意反崇高反传统的诗篇少多了吗?
这帮所谓的第三代诗人这几年把诗坛搞的乌烟瘴气,得拨回来!
当然还有别的好处,他的那本获奖作品《芳华》和《当代》杂志社签订的合同到期了!
按照现行的著作版权法,作者和出版方签订的版权合同有效期是三到五年。也就是说,这三到五年时间,出版权在出版方手里,无论是不出版还是再版都是出版方时候说了算,你老老实实领稿费就行。
但合同期一过,出版权就回到作者手里,你爱和那个家出版社签订你随便。
刚好,夏红军和《当代》出版社签订的《山楂树之恋》和《芳华》都是四年。
去年年底合同到期,《芳华》出权回到自己手里,而那本《山楂树之恋》更早,自己可以重新找出版社出版了!
借着着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这股东风,何愁找不到下家?
其实,就在报纸上公布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的当天下午,夏红军就接到《当代》出版社魏主编的电话,说是愿意继续续签《山楂树之恋》和《芳华》的出版合同,当然这次是以版权税形式购买出版权,10%。
夏红军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天启公司的高东辉曾经说过等你那两本严肃文学合同到期之后干脆也拿到我公司来出版,哥绝对不亏待你。
不过夏红军还是决定版权卖给《当代》出版社,有的时候也搞平衡,何况对方的条件也很优惠。
对方答应,签署合同后立刻印刷两本书各三十万册!然后在看销售情况,继续加印!
如果全部卖完,算算。。。。。。又有五六十万能进账吧?
是不是再买处四合院?免得后面陆陆续续买些古董家具往哪里放?
夏红军靠在凉椅上,琢磨着。
版权收入这东西,细水长流,《平凡的世界》稿费只有三万块,但几十年后,据听说光印刷1900多万册,光卖给电视剧版权就600万!
相比自己这边经济宽裕,燕山诗歌发展基金这边得多操心。
今年三月基金会公布了1990年度决算支出,共计花费32105。9元,这里面主要支出是在成都举行的第一届燕山诗歌奖包括奖金、会议费、差旅费等。
去年的收入,除了夏红军捐赠5万,还还有卢伟海、尚仲敏以及远在海外的北岛等的捐赠,共计64000元。也就是说一次就花掉基金会的一半收入。
当然这里面没有包括富婆柳慧芳捐赠的五十万港币,不过被夏红军投资到香江的信托公司用于理财增值,暂时取不出来。
今年又陆续接到国内私人捐助,特别是夏红军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提到燕山诗歌奖,一些诗歌爱好者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慷慨解囊,截止到昨天一共收到13250元捐赠。
今年诗歌颁奖可以如期举行,但明年呢?
非要动柳慧芳的捐赠?还指望这笔收入在香江股市上赚大钱呢。
实在不行自己再捐赠些?
当然可以,但这不是长久之事啊。
看来,自己要去拉点赞助?
不过夏红军没想到的是,有人主动送钱上门。
现在是五月底,燕京的天气已经很热,今天是周末,燕山基金会的一帮人齐聚夏红军家,审稿的审稿,编辑的编辑。
院子大门半掩着,土狗豆苗卧在照壁旁边的槐树下,吐着舌头坐着忠实的看门卫士。
突然,豆苗冲着门口狂叫,又听到门外传来汽车的声音,夏红军穿着背心裤衩从屋里出来,就看到几人站在门口。
为首的一个六十左右的老者,白衬衣短袖蓝裤子,留着平头,肤色黝黑粗糙像一个老农。
但他身后三个膀大腰圆的年轻人带着墨镜,像是老头的保镖,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微微弯着腰走在老头身边,一副秘书模样。
这样的组合让夏红军感到奇怪,他走了过去和蔼的问道:“你们是?。”
“你就是夏红军吧?我在电视上看过你。”老头先开口了:“嗯。。。。。比电视上还年轻,年轻就是好啊。。。。。。”一口浓重的天津腔。
夏红军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问道:“那请问你是?”
“你不认识我们支书?你不看报纸?没看前年的春晚?”旁边那个带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插话道,隐隐带着质问的口气。
哎呦。。。。。
真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不过天下支书千千万,我好像就认识原来后沟村的老支书。
“小张,对夏作家说话客气点!”老头呵斥了一句,又笑着对夏红军说道:“我叫禹做民,天津大邱庄支书。”
第412章 请你给我写一篇报告文学
卧槽!
禹做民?!
果然是第一牛的支书!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国内有两个村庄非常有名。
南有华西村北有大秋庄!
大邱庄,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在支书的带领下大半企业,仅仅用了十年时间,产值翻了835倍,达到40多个亿。
40个亿啊,这可是九十年代初期
这些是夏红军在报纸上无意中看到的,带头人自然就是眼前这个不起眼的老头禹做民。
“禹支书,请进!”夏红军连忙招呼,带着一帮人向院内走去。
禹做民看到围墙边种的蔬菜也感到惊讶,就和夏红军饶有兴趣聊起农事来,夏红军回答着心里却更加迷惑。
自己和这位农民企业家根本不认识,两人所从事的行业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他来找我干什么?
夏红军把禹做民等招呼到客厅,西川等人听说来了客人也出了厢房,一听说说是大邱庄禹做民也是一脸惊讶。
虽然他们是文人,但也听过这老头的名号,现在有钱人逐渐成为大爷。
夏红军端茶倒水,最后留下西川一起作陪,其余人招呼下继续回到厢房工作。
两人继续闲聊,禹做民夸夏红军是少年作家,这么年轻就获得茅盾文学奖,前途不可限量,将来不会不会获得什么诺。。。。诺贝。。。。
“诺贝尔文学奖。”张秘书低声说道。
“对,对,就是这个什么诺贝尔文学奖!我提前恭贺啊,哈哈。。。。。。”夏红军自然投桃报李,说您是致富能手,如果全中国多几个像您这样的群众带头人,估计很快完成伟人所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全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说的禹做民哈哈大笑。
“你们文人,文人就是会说话,我喜欢!”
夏红军听了微微一笑。
花花桥子人抬人,谁不会?
两人云里雾里说了一大堆,最后张秘书说出的目的:“夏作家,这次我们禹总来,请你给他写一篇报告文学,主要是写禹总带领我们大邱庄人如何奋斗脱贫走向富裕的事迹。”
张秘书话没说完,禹做民就打断他的话。
“嘿。。。。。。。其实我觉得这样不好,我一个大老粗有啥好写的?可是我们的百姓不答应啊?说是这样可以总结经验,指导其他地方老百姓发家致富,达到共同目的,我想也是这个理。。。。。。夏作家你说对不对?”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