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当然不包括两处四合院几套商品房上百件各色古董家具。
据知情人说,如果夏红军愿意拿这些家具去香江拍卖,起码能值一个亿。
当然这是非卖品。
于是,夏红军一共拿出300万,投资两家名不见传的公司,说我很看好你们公司,而且绝对不干涉你们公司正常运作,美其名曰财务投资。
当然这300万里不完全是夏红军一个人的,燕山诗歌基金从香江股市赚来的资金、还有自己的连襟小姨子,一直住在自家院子里的梅丽,还有关系好的那几个诗人。
十万八万不算多,千儿八百不算少。
讲究的是诗歌大家写,有财大家发嘛。。。。。
对于两个公司,当然不能啥也不管啥也不说,比如马哥,到了十几年后的某一天,夏红军肯定会对他说:“哥们,别太飘了,小心社会主义铁拳砸到你头上,你看你的马弟弟多低调沉稳?”
对于马弟弟夏红军很满意,不过这家伙骨子里似乎就有山寨的基因,你看你的网络寻呼起名叫“OICQ”,是不是明显抄袭人家以色列人开发的ICQ?
“红军哥,我这不叫抄袭,叫模仿,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弟弟显得很委屈。
得了吧。。。。。
你这一招对国人好使,老外可不惯你。
ICQ已经以4亿多美元价格卖给美国在线,美国佬能容忍你碰瓷?
于是,马弟弟被逼无奈,将OICQ改名给QQ。。。。。
还有去年七月初,夏红军应邀到自己的母校燕师大,给毕业生做了一场报告,美其名曰谈谈自己毕业十年的感受。
哎呦。。。。。。毕业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啊。
这是夏红军站在讲台上面对黑压压的毕业生说的第一句话。
面对比自己小一个时代年轻人,中年男人夏红军开始滔滔不绝讲起来:
“你们年轻,不能因为自己是文青,就轻视那些为了生活为了亲人而卑躬屈膝蝇营狗苟的人。不能因为自己是犬儒份子,就去挖苦那些肯见义勇为的“傻子”。
“不能因为穷,去仇富。不能因为富,去为恶。好人没有好报又如何,就当给子孙积德。”
“一个男人,做女人的情人做丈夫,做子女的父亲,上心与否,富贵时的一掷千金看不真切,唯有落魄时的低头,弯腰,咬牙,才看得出来。”
“所以别总想着以后出人头地了,飞黄腾达了,再去如何如何付出,应该转一转身,看一看是否能给她或者孩子们做一顿饭,洗一洗衣服,问一问他们是否不开心。”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终点,却有很多个起点,从娘胎出生起是第一个大起点,这个谁都无法更改,接下来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又是两个新起点,然后很多孩子就把高中升大学提前看作人生的终点了,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18岁以后,起码你得学会开始对自己负责,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是你们某位学长一次醉酒后4跟我说的:就是被人踩得像一滩烂泥,也要捏出狗尾巴花来。”
最后,获得的满堂掌声。
夏红军却说:“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看一本书上的,感觉的写不错,与大家共勉。”
至于书名,夏红军却没说。
今天是周六傍晚,西川、骆一禾、戈麦、还有卢伟海,都聚在夏红军家小院的葡萄藤下乘凉。
旁边还有小土狗豆苗。
原来那只老土狗已经死了,陈招娣伤心之余又从老家抱来一只土狗,还是叫豆苗。
这几个人,刚认识时候的翩翩少年现在都一个个步入中年,身体也逐渐开始发福,在一起聊天发发牢骚对社会种种现象的不满,但谈的最多的还是诗歌。
十年前就有人喊诗歌死了,但十年过去,似乎情况没那么糟。
且不说老一代的北岛,舒婷。。。。中生代在座的一帮,还有新涌出的70后的诗人黄礼孩、白鹤林,席亚兵等。
还有八零后年轻的诗人唐不遇、肖水。。。。。。
诗人,并不寂寞。
看到一帮老友滔滔不绝的样子,在一边有些沉默的夏红军突然说道:“20世纪马上就要过去,无论是文艺青年还是普通百姓都是纷纷纪念。你看汪峰唱《再见二十世纪》,朴树写《我去2000》,罗大佑的恋曲系列早就写到2000年,
咱们也凑个热闹吧。”
“我们怎么纪念?”
“拍一部电影,关于诗歌的电影。”
第486章 我去2000(下)(大结局)
这是个好主意!
外国关于诗歌的电影有好几部,如《死亡诗社》《石榴的颜色》等,但国内还没有一部。
于是调动起大家积极性来,这些不是编剧的诗人,开始构思他们的电影。
故事情节很简单。
吕燕京,居住在燕京市,这个和故乡有着相同名字的男人是一名年轻公交司机,和妻子陈倩以及一只京哈儿狗过着平淡生活。
他每天开着八路公交车从龙潭公园到六里桥士重复着相同的路线和波澜不惊的人生。
他的日常很简单:开着8路公交车,在常规路线上观察这个城市,从挡风玻璃观察他的乘客倾听他们交谈;
他在笔记本上写诗,但从来都没有想过将自己的诗句出版成册,他的唯一读者只有妻子陈倩。
遛他的京巴儿狗,偶尔去后海同一家酒吧小憩,喝同样的一款燕京啤酒,然后回到妻子身边,第二天,他们一起醒来。
相比之下,妻子陈倩是一名手工艺制作者,生活充满变化——她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计划。
陈倩每天回忆着不同梦境醒来,然后开始她一天的生活项目——做茶杯蛋糕、制作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甚至画着莫名其妙的画。
他们互相深爱,他支持她跳跃的充满活力的主意,她倾听他平凡的工作和不凡的诗作。
终于,有一天吕燕京答应陈倩将自己的作品印刷成册,他的生活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
“你们这个剧本拍成电影,肯定会亏本。”
一周后,当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剧本打印出来,卢伟海皱眉说道。
“为什么?你看看这剧本,多有镜头感:平凡的街头拐角、酒吧、叠画的道路、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虽然吕燕京每天都要经过这些地点,一次次重复非但没有无聊,反而生出一种诗歌的节奏感与美感。。。。。。”戈麦很不服气。
“导演可以用镜头代替了吕燕京的眼睛,丰富敏感的内心让他视线里如此平凡的世界也充满诗意,然后我们在镜头后面感受到了这份诗意。”
“当然,这需要一流的导演。”戈麦最后总结道。
“张艺谋来拍都不行,还是亏。”卢伟海冷冷回答。
“就让张艺谋来拍吧。”夏红军笑道:“他不擅长讲故事,但擅长用色彩和镜头。”
说完,夏红军掏出手机拨通了张艺谋的电话。
“张哥。。。。。你拍的《我的父亲母亲》杀青了没有?”
“哦。。。。。杀青了?在后期制作?准备在年底上映?恭喜恭喜,一定会大卖。”
“大卖?红军你就别埋汰我,不亏我就烧高香了。”
“嘿嘿。。。。。那肯定能获奖,金鸡百花不在话下,没准还能抱个金狮,金熊奖什么的。”
“托你夏老弟吉言啊。。。。。。哈哈”
夏红军其实没说错,张艺谋这部电影的确获得了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两人闲聊了几句,夏红军这才说明来意,说写了个剧本问张艺谋有没有兴趣拍。
“行啊,把剧本传真过来我先看看。”
第二天晚上,夏红军接到张艺谋电话:“夏老弟,说句实话,剧本写的不错,票房肯定不会好,我拍出来一定会亏本,你知道我是不拍小成本电影的。”
“张哥,那你敢不敢拍?”
“这么好的剧本我为啥敢拍?只是哪个影视公司敢投资?”
“影视公司投资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我去找。”
于是第二天早上,夏红军开车赶往乐优影视公司。
公司坐落在昆仑饭店西侧,燕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大厦里来来往往俊男美女挺多,前台接待小姐自然认识刚进门这个衣着随意的男人。
公司董事会的董事!董事长的铁哥们!
不过他很少出现在大厦里,好多人都不认识。
“夏先生,您好。”前台小姐赶忙站起来。
夏红军点点头:“郭董事长在吗?”
“在他的办公室,我打电话。。。。。”
“不用。”夏红军按住了话筒,转身向电梯方向走去。
上了八楼,敲了敲一间没有挂门牌的房门,里面传来慌乱声。
“谁啊?”
“我,夏红军。”
“红军啊,等下。”
过了会,门开了。
开门的不是郭前进,而是一个妙龄女郎,慌慌张张走了出去。
夏红军认出来了,是郭前进的小秘。
他举步走了进去,就看到郭前进在整理衣服,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淫棍!
早晚会死在女人的肚皮上!
夏红军心里吐槽道。
还好,这家伙经营公司有一套,曾经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华谊,翅膀还没长硬就被他收编。
“红军,今天咋有空到哥这里。。。。。不,到咱们的公司来转转?!”郭前进把“咱们的公司”几个字加重了语气。
这小子,就喜欢做甩手掌柜。
不过眼光准。
投资《大话西游》那个业内人都不看好的电影,没想到上演以后在年轻人中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各大高校的学生,有的连刷几遍。
这让刚成立不久的乐优公司赚得第一桶金,200万。
紧接着那部投资那部《海马歌舞厅》,又掀起室内电视剧的狂潮。。。。
可惜没投资冯小刚拍的那部《乡村教师》,要不金鸡奖咋也有份。虽然票房不算大卖。
还有在干掉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的华谊这一仗,他还是出了力气。
仗着和王朔、冯小刚的交情,拉着一帮影视大腕,硬是将同是大院子弟的王家兄弟赶出娱乐圈,远赴美国。
夏红军可不知道他心里在想这些,看着郭前进幽怨的眼神,夏红军笑道:“郭哥,我这不是来了吗?我有个剧本,想让咱们公司拍。”
“哦?让我看看。”
等郭前进看完剧本,眉头紧锁。
“红军,说实话剧本不错,但估计没人爱看,搞不好会巨亏。”
“如果叫张艺谋拍呢?”
“亏得少点。。。。。但还是亏,不过能获奖。”
“那如果找些朋友来演,象征性的给点报酬,算是友情赞助呢?”夏红军又笑着说道。
“卧槽!红军你真不要脸!不过我喜欢!”
“那不就行了?剧本你投资,张艺谋看中那些演员,我去请!”夏红军大笑道。
千禧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在兴奋和忑忑不安中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20世纪太沉重了,战争、杀戮、贫穷、死亡……人们已经迫不及待踏进21世纪,迎接一场新生。况且跨世纪是千年等一回的时刻,为了迎接2000年的太阳照耀地球,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盼望着,盼望着……
新的世纪,就连阳光和空气都那么新鲜和值钱。
大洋洲上的一个小岛国,为了成为第一个进入2000年的国家,居然决定把时间拔快1小时;新西兰的一户人家高价卖了日出的电视转播权,因为他们家是地球上第一个能看到新世纪日出的家庭。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