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极品捡漏王-第1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宇淡淡说道:“这东西,是五兵项链的变种,也是集大成者。”

    说到这里,他戛然而止。

    因为五兵项链四个字,就是这条项链的精髓所在。

    所谓五兵项链,目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两晋乱世时,妇女所戴,状如兵器的项链。不仅仅是项链,也可以是发饰等装饰物。

    五兵,指斧、鉞、戈、戟、战轮。

    为啥要带五兵项链?目前考古学界有两种说法,其一,这些都是佛教的法器,与两晋时期佛教的兴盛有一定关联。

    其二,就十分残酷了。

    晋分西晋和东晋,西晋之前,三国乱世。西晋之时,八王兵变、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东晋偏安江南,南北朝分立百年,刀兵不息、战乱不止。

    直到隋帝杨坚统一天下,华夏长达几百年的乱世,才总算告一段落。

    这几百年的乱世,华夏人口凋零、死伤惨重。

    战乱最严重的时候,百姓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接连几十里的村庄城镇找不着一个健康的青壮年男丁,那是常有的事情。人呢?拉去打仗了。

    能回来的,基本都是残废。回不来的,就永远回不来了。

    这样的乱世,最多的是除了尸体和饿殍,还有就是寡妇。

    时逢乱世,女人们需要保护自己,敌军来了,为了保全贞洁,唯有拼死反抗。家里又没有刀枪武器,她们怎么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五兵项链、五兵首饰应运而生。

    找点废铜烂铁,攒几个铜板,去铁匠铺打件五兵首饰。

    平时戴在身上,好看又漂亮,该干活干活。

    敌军一来,把首饰上的武器亮出来,拼死反抗。

    当然了,更残酷的事实是,女人们根本打不过军队。

    所以,五兵首饰,基本都是用来自杀以保全贞洁的。

    在那种杀人如屠狗的乱世,百姓的生活就是如此水深火热。

    陈宇一直认为,那些想穿越回古代的现代人,都他妈是傻比。

    你怎么知道,你穿越回去一定能成为贵族?

    如果你穿越成普通百姓,你觉得你还会疯狂迷恋那个朝代吗?

    花木兰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她真是万古不出的女中豪杰吗?

    不,她是被逼的。英雄,都是被逼出来的。

    苏秦说过,使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

    朱元璋但凡能填饱肚子,他都不至于去参军造反,创建大明。

    官府想打仗,强拉壮丁,如果花木兰家不派个人去参军,就得满门抄斩。

    这就是五兵首饰的典故,这就是残酷的历史真相。

    随着陈宇的讲述,在场的人们听得如痴如醉,忘却了呼吸。每个人,都十分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生活在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再看向五兵首饰,他们觉得,那上头沾满了封建王朝的鲜血。

    很显然,乐洋他老子虽然是这条五兵项链的主人,但乐洋他老子没有陈宇这么深的古玩造诣,他应该从来没对家里人讲述过这个典故。

    “不对啊。”苏晴眼尖,意识到不对,询问道:“你手里这条五兵项链,是唐朝的。而且它的形状也并非五兵,而是金龙!”

    “花生姐,恭喜你发现了盲点。”陈宇笑道:“这是唐朝的五兵项链。”

    “唐朝基本上是接了隋朝的基本盘,并发展到鼎盛,唐朝北方虽有突厥袭扰,但对盛世大唐构不成太严重的威胁。安史之乱前,唐朝也是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妇女们自然不用在身上佩戴武器,随时准备自杀。”

    “但女人们爱美的心始终不变,两晋时期流行的首饰,唐朝的女人们也想仿古,就跟现在流行古风是一个道理。”

    “而随身佩戴五兵,杀伐气那么重,哪个婆家敢要?”

    “所以她们就把五兵换成了龙凤之类,能彰显盛世大唐气魄的形状。”

    “原来如此。”听陈宇的讲述,在场众人恍然大悟。

    再望向陈宇的眼神,便不由多了几分敬意。

    这小子才多大啊?尽管他是乐洋的偶像,可他年纪比乐洋还小。

    这个岁数,居然能对历史有如此深刻的认知,真乃奇才。

    反观乐洋,整天抽烟喝酒染头,不听华夏古典音乐,喜欢玩儿什么摇滚、说唱尼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宫装美妇人乐涵凤眼里的赞许是藏不住的,生了一个不肖子的她,对陈宇这种青年才俊,那叫一个欣赏。她多希望,乐洋能有陈宇的一半水平

    不过,事实是,陈宇不是乐洋,不是她儿子,更不是乐家族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该提防,还是要提防。

    乐涵给陈宇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陈宇继续赏鉴其它古玩。

    陈宇知道,乐涵还想看自己的本事,说明乐涵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跟他合作共同对抗任家。既然如此,那他就继续展示自己的鉴古才能好了。

 第1434章 于无色处见繁花

    陈宇选中的第二件古玩,是一件西汉时期的玉仙人奔马。

    玉马肢体肥硕,昂首挺胸,双目前视,两耳竖立,张口嘶鸣,身饰羽翼,脚踏云板,自由自在地邀游天空。

    仙人如一武士,头系方巾,身著短衣,手扶马颈,威武无比。

    陈宇侃侃讲解道:“它由和阗玉的羊脂白玉琢成,玉质温润,琢磨精细,显示了和阗玉独具的色白润泽的魅力。造型更是独出心裁,玉马脚踏祥云,腾空飞奔,背上骑一仙人,神态自如,邀游天空,这玉马就是汉代称的天马。”

    “史记大宛列传载: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汉武帝得天马,十分高兴,作天马歌,唱道: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这是说,天马从遥远的西方来,跋山涉水过沙漠,能帮助安定边疆。”

    “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到乌孙,乌孙王就送了几十匹马给汉武帝。过几年,又遣使臣带一千匹好马向武帝请求和亲,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封为公主,嫁给了乌孙王。关于这一佳话,历史上不少人雅士曾感慨颂歌。”

    “而我手里这一玉件天马,是历史的再现,是汉代黄老之学羽化登仙思想的反映,是汉玉豪放博大风格的反映,更是迄今所知的绝世佳品。”

    “哗啦啦!”话声一落,集雅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现在他们总算明白,陈宇为何年纪轻轻就能执掌华东地区五大行业了。

    光是这渊博的学识、对古玩独到的解析,连多少专业学者都望尘莫及。

    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年轻人在射覆中战胜不可一世的任公子,并不把任家放在眼里,貌似也能说得通了。古往今来,有才的哪个不傲?

    最傲的,那还要当属谪仙人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至于这个。”陈宇又从紫檀木博古架上拿起一个通体有几乎一半都是白描纹饰、美轮美奂的明代青花大盘,淡淡道:“乐先生打眼了,这是赝品。”

    “什么?”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乐家是要面子的,他们家族博古架上面,怎么可能有赝品?

    “陈先生,何出此言?”宫装美妇乐涵面露三分不快,低声问道。

    “对呀对呀,偶像你快说说,我爹是不是出丑了?”一听说亲爹可能出丑,乐洋这个当亲儿子的,比谁都兴奋,赶紧挤眉弄眼地催促陈宇快说。

    “很简单。”陈宇用手指在青花大盘的底款上敲了敲,说道:“款有问题,这是一个通过逆向思维、不骗菜鸟,专骗古玩行老手的常识性造假。”

    一听这话,众人顿时来了兴趣。

    不骗菜鸟、专骗老手?还有这种独特的赝品?

    人们抬眼望去,只见青花大盘的底部有两个紧挨着的朱红落款。

    一个是大明太宗年制,另一个是大明正德年造。

    光看落款,这件青花大盘的来历和出处已经解释得十分详尽清楚了。

    在这里,制是形制、建制的意思,也就是说风格和造型。

    两个落款加起来的含义,是指大明太宗年间的风格和造型,在大明正德年间被仿了一个出来。

    简而言之,正德皇帝朱厚照,仿他老祖宗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件古玩。

    这对今天的后人来说,其实差别不大。

    反正都是明朝的精品瓷器,我管你是谁仿谁的呢?

    “偶像,明太宗是谁啊?为啥管朱棣叫明太宗?他不是明成祖吗?”乐洋挠着脑袋,问了陈宇一个古玩,甚至是历史方面的常识性问题。

    “呵呵。”陈宇笑了笑,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乐洋。

    他勾勾手指,示意乐洋附耳过来,用只有他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我知道你想在我面前藏拙,但你问出这种问题,戏实在是有点过了。”

    “你个千年乐者家族的嫡系长子长孙,再顽劣也不可能不懂这个常识。”

    乐洋的脸色刷变,紧张地咽了口唾沫,默不作声退到了一旁。

    虽然拆穿了乐洋的藏拙,但在众人的视线下,陈宇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朱棣,他的庙号本来就叫明太宗。是嘉靖以后,才改为明成祖的。”

    “一般人或许不知道,但只要接触过古玩行一段时间,就一定知道。”

    “不对。”苏晴疑惑道:“正德是嘉靖之前的皇帝,那时候朱棣的庙号仍然是明太宗,照你这么说,上面的款识没问题啊!”

    “确实没问题,这么看,当然没问题。”陈宇晃了晃青花大盘,笑道:“但它根本不是正德年间的,而是万历年间造的!”

    “万历是嘉靖之后的皇帝,就绝对不能再有明太宗三个字出现了!”

    “原来如此。”人们总算明白,这个青花大盘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

    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了。“你怎么知道它是万历年间才烧出来的?”

    陈宇将青花大盘重新摆回博古架上,看都不看,自信说道:“万历时代因烧造量巨大,此时的瓷器总体质量大为下降,但也促进各民窑创新了各种器型、纹饰,使万历瓷器的造型工艺及彩绘艺术更丰富多彩,瓷业的繁荣前所未有。万历瓷的色彩、画风不但传承了嘉靖的工艺技法,更有所创新。”

    “万历民窑创新纹饰不多,但亦有别于前朝如花篮、螃蟹、草虫等,虽然仍以勾线填色为主,但前朝极难一见的白描纹饰日渐增多。”

    “这对传统的青花纹饰画法来说,无疑是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今天我们看的瓷器花纹大同小异,其实都是千年时间,一代代工匠一点一点钻研出来的。在万历之前的瓷器,是不会有这么多的白描纹饰出现的。”

    “所以你们看这件青花大盘,它的白描纹饰占据了几乎一半,它不是万历年的瓷器,又是什么?既然是万历瓷器,明太宗三个字,就是错误的!”

    这次,陈宇讲解完毕,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长久的沉默。

    通过瓷器的款识和花纹,就能判断出这么多的信息,陈宇的才能,实在太过令人惊艳。这简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他的古玩造诣,俨然已臻至化境!

 第1435章 千年豪门变菜市场

    “之所以我说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