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极品捡漏王-第1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婆婆似乎为某些事情所困,因而感到烦恼,心情不佳,没咋搭理陈宇。

    热脸贴了个冷屁股,陈宇笑容不减,干脆直接开门见山道:“听说您的家里珍藏了一根祖传的琴弦?本人由衷热爱华夏古典音乐,愿意高价收购。”

    “您看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老婆婆猛然一惊,总算打起精神来,正视陈宇。

    她放下手中的活儿,面容十分警惕,否认道:“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我说,琴弦,我可以高价收购。”陈宇语气爽快道:“只要您点头,愿意把那根琴弦卖给我,价钱,随您开。”

    毕竟得到那张古琴,陈宇没花钱,琴上的月光和灰烬二弦,他也没花钱。如果能从老婆婆这里得到金弦,他不介意抛洒七八个零的财富。

    然而,陈宇低估的老婆婆的警戒心。

    纵使他给出了随便开价这样优厚的条件,老婆婆依旧装傻充愣。

    陈宇连番恳求数次,老婆婆坚决不肯松口,什么琴弦,她说不知道。

    这个老太太在陈宇眼中,战斗力几乎可以界定为负数。

    只要他愿意,拥有慧眼的他,完全可以无视这个老太太的阻挠,冲进去硬搜,把琴弦找出来,然后留下一张支票走人。

    但他没有丝毫硬来的想法。

    对付曲家、任家那种敌人,他可以不讲规则、无视道德。

    对一般人,陈宇永远狠不下心来。

    老婆婆死不承认,陈宇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讪讪告辞。

    老婆婆瞥了他一眼,坐到小板凳上,继续掰玉米,小声喃喃道:“这帮城里的有钱人都是什么毛病,非要买我家老头子留下的东西?”

    “前两年京城一群自称什么岳家,还是乐家来着的,他们也找我买琴弦。真是闲的,我老头子唯一的遗物,我怎么可能卖?你们能给我几个钱?”

    “再说,我生了个嗜赌成性的孽子,用琴弦换钱,能留得住吗?”

    “莫名其妙!”

 第1525章 斗蟋蟀

    黄婆婆是确定陈宇已经转身走出院门,才自言自语抱怨的。

    她哪里知道,陈宇体质异于常人,有元气加持,听觉灵敏。

    她的抱怨,被陈宇尽数听进耳朵里,让陈宇顿感柳暗花明,计上心头。

    陈宇对黄婆婆前半句话,乐家找她买过琴弦置若罔闻。真正吸引陈宇的,是她的后半句话:她的儿子,是个嗜赌成性的逆子。

    那么不难猜测,黄婆婆之所以愁眉苦脸,也是因为她的逆子。

    “唰!”陈宇猛然转身,把黄婆婆吓了一跳。

    黄婆婆叫道:“吓死我了,你咋又不走了呢?”

    “黄婆婆,您为您的儿子嗜赌成性感到烦恼,对不对?”陈宇问道。

    黄婆婆楞了一下,有些没反应过来陈宇的跳脱,更加惊讶于陈宇的听觉。

    不过,琴弦的事是秘密,她儿子是个赌棍的事情不算秘密,十里八乡都知道,她想瞒也瞒不住。于是,她点头承认道:“对啊,怎么了?”

    “很好。”陈宇笑道:“那我们做个交易好不好?我帮您儿子戒赌!”

    如果陈宇能够成功,条件是什么,陈宇没提,但黄婆婆显然知道的。

    闻言,黄婆婆当即眼前一亮,被陈宇的条件给说服了。

    事实上,她老头子死得突然,根本没告诉她那根琴弦有多重要。她仅仅把那根琴弦当做老头子唯一的遗物,好生保管罢了。

    直到前两年乐家来找她买琴弦,她拒绝后才心生疑虑,从此把她家里有一根材质特殊、剪不断、烧不烂的琴弦的事,当成秘密藏在心里。

    也幸亏她和她儿子不知道那根琴弦的价值,否则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早把琴弦偷走卖钱、换成赌资了。

    刨除琴弦的事,她只是一个教育失败的老母亲罢了。

    她做梦,都希望嗜赌成性的儿子能改邪归正。

    对她这种含辛茹苦的农村妇女来说,儿子,便是她的全世界。

    相比之下,区区一根琴弦,又算得了什么?

    黄婆婆似乎没有理由拒绝陈宇,她将信将疑地问道:“你真能帮我儿子戒赌?他年纪轻轻就不学好,陷入赌桌十多年了,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

    即便在她这个当妈的看来,她三十几岁的儿子都属于无可救药的货色了。

    陈宇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膛,许诺道:“您放心,保证药到病除!”

    “行!”黄婆婆犹豫一下,答应了陈宇。“只要你能办成,琴弦好说!”

    恐怕来找黄婆婆购买琴弦失败的乐家,做梦都没想到,陈宇成功得如此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你跟为人父母的,讲大道理没有用。

    啥好处都往他们的子女身上招呼,事情成功率绝对蹭蹭往上涨。

    接下来,陈宇向黄婆婆询问了她儿子黄立齐的详细情况,颇感有趣。

    好家伙,黄立齐居然不是一般的赌棍,连赌钱,都赌出花样了。

    黄立齐玩的,是斗蟋蟀。用北方话来说,叫斗蛐蛐儿。

    斗蟋蟀亦称秋兴,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多在秋天举行。恰好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

    谈起斗蟋蟀,玩家们总会提到儿时斗虫的经历,以及这项娱乐活动的悠久历史。华夏蟋蟀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东方色彩。

    它更是华夏特有的化生活,亦可称之为华夏的艺术,主要发源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

    从经济角度来看,古代的这两个地带,比较富饶,百姓生活相对稳定。

    吃饱了,穿暖了,当然就要琢磨变着花样地玩了。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它已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深入人心。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许多僧尼亦雅好此戏。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与金钱挂上了钩。

    在许多地区,甚至有蟋蟀赌场,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三百块,而提供场地和保证竞赛公平的庄家,还要场场拿走百分之五的抽水钱。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

    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

    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有时甚至是迷幻药之类的非法药物。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一百天,精心饲养的也延寿不了多久。再加上斗蟋蟀必定有输有赢,输一场,没准你的蟋蟀就缺胳膊少腿了。

    因此,蟋蟀属于消耗品。

    黄婆婆这样的家境,能经得起黄立齐隔三差五换蟋蟀、打激素、输比赛?

    黄婆婆累弯了腰,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全他妈喂了蛐蛐儿了。

    什么?只有夏末、秋天,斗蟋蟀才流行?

    那冬天和春天,黄立齐是不是能帮母亲分忧?

    不好意思,不能。

    赌棍,有一头算一头,全是猪狗不如的畜生。

    春天和冬天,黄立齐不干活,在家研究怎样饲养才能让他的蟋蟀变得更强壮、打起架来更猛。再或者,他捧着纸笔,帮明年要养的蟋蟀制定战术战略。

    然后,他就窝在床上,看与斗蟋蟀有关的电视节目,期盼着秋天的到来。

    黄婆婆一年赚的辛苦钱,全被黄立齐用来购买蟋蟀、购买给蟋蟀打的激素、购买养殖蟋蟀的蛐蛐罐、购买引诱蟋蟀战斗的引棒。

    以及,他参加赌斗,赢了好说。输了,得交钱。

    外加给蟋蟀赌场的抽水。

    不光花光家里所有钱,家里的负债,还一年比一年多。

    斗蟋蟀,早就是有钱人玩的游戏。黄立齐没钱,他的蟋蟀不是啥名贵品种,除了被虐,等待他的不会有第二种结果。奈何这个畜生,偏偏乐此不疲。

 第1526章 把你的蟋蟀卖给我

    从黄婆婆这里了解到黄立齐的情况,陈宇恨得牙痒痒。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你耐心寻找,总能找到许多猪狗不如的畜生。

    养个破虫子,比对待亲妈都孝顺,不是畜生是什么?

    是蟋蟀十月怀胎,生你养你的?是蟋蟀手把手,教你用筷子吃饭的?

    甭说琴弦不琴弦了,哪怕没有琴弦的利益纠缠,这个忙,陈宇也帮定了!

    他真就不信了,以他的手段,还收拾不了一个认蟋蟀做父的畜生?

    说走就走,陈宇领着隋欣、符虎、时万等人,直奔村头的蟋蟀赌场。

    烟熏火燎的斗蟋蟀场地,聚集着十里八乡的蟋蟀赌棍,其中不乏中年人。

    陈宇一眼就认出了黄立齐。

    倒不是陈宇的慧眼好用,实在是黄立齐的造型,太过于标新立异。

    一头十万年没洗的油腻长发、胡子拉碴、脸上一层油、嘴里叼着劣质烟卷,顶两个硕大的黑眼圈,仿佛随时有可能猝死。

    黄立齐苦等大半年,终于盼来了斗蟋蟀的季节,他兴奋得不行,从初夏就开始筹备一切,刚一夏末,立马跑来蟋蟀赌场常住,半个多月不回家。

    都说痴迷是成为巨匠的必备要素。

    可陈宇实在想不通,黄立齐这么痴迷,最后会成为什么?

    斗蟋蟀大师?

    不好意思,好蟋蟀是用钱砸出来的,不是穷人想有就能有得起的。

    而且,黄立齐显然不具有富贵命格,如何痴迷都注定与财富无缘。

    他家里就有一根无价之宝的琴弦,可他却一点感应都没有。

    再比如他手里的蟋蟀罐,也是值钱货色,他依然无动于衷。

    天晓得他走了什么狗屎运,买蟋蟀罐居然能买到赵子玉款的北罐。

    养蟋蟀的容器,有南盆北罐之分。

    从制作技艺与风格,以及气候的影响上来看,蟋蟀罐分南北两种流派。

    北罐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粗糙、壁厚、养虫隔音好,温湿度波动慢。

    南盆则以苏杭为代表,腔壁薄、相对轻巧、透气性好。

    北罐相较南盆,形状单一,花纹少,精品当首推明末清初赵子玉的作品。京城琉璃厂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粉彩龙凤碗。

    赵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存世少、价值高,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个大洋。

    黄立齐手中握着的蟋蟀罐,为澄泥陶制,通高十五厘米,直径十六厘米,盖内方形阳篆书戳记赵子玉款四个字,工整高古。

    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饰以双线长主框,款识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纹饰,龙纹与康熙青花瓷器及康熙铜炉所绘龙纹极似。

    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目前,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蟋蟀罐在市场上已经绝迹。

    赵子玉是清康熙时制作蟋蟀罐的名手,他制作的蟋蟀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