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极品捡漏王-第1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务的人。

    光凭这一点,那些身居高位、不了解人间疾苦,天天发表狗屁不通的学术论的砖家们,他们永远都取代不了钟良、老狐狸一脉在华夏古玩行的地位。

    “好吧。”陈宇心里自语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后再找老狐狸算账。我在高处飘了这么久,该脚踏实地一回、为百姓发挥一下我的才能了。”

    陈宇坐在主评委坐席上,倾听其余评委商讨持宝人老奶奶手里那串珠子的来历。只听一位评委说:“老阿姨,您这串珠子哪儿都好,唯独就是有一处破绽。明朝制式的珠子,不可能如此圆润。因为那个时代,生产水平达不到。”

    是的,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串明朝制式的珠子,应该是现代的仿造品。

    不用机器,根本无法将玉料打磨到如此圆润,明朝怎么会有这种机器?

    “啊,是这样。”老奶奶被告知这样的消息,失落是难掩的。

    不过,老奶奶并没有立即转身离开。

    因为评委们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代替老狐狸担任主评委的陈宇,他的发言,才能彻底为这串珠子盖棺定论。

    而陈宇,并没有令人失望,一开口,就与专家评委们的看法截然相反。

    “这串珠子,是真货。”陈宇静静说道:“但不要被它的制式给骗了。它不是明朝的,却是晚清的。”

    “如果是晚清,它每颗珠子如此圆润,就能说得过去了。不要忘了,晚清的时候,进行了一次洋务,开了几个制造局。那些制造局里,是有机器的。”

    “使用那些机器,完全可以将珠子打磨到人力所不能及的圆润程度。”

    “不出意外。”陈宇问道:“老奶奶,您家祖上是金陵人吧?”

    “对对对,主评委小陈大师,你咋知道?”持宝人老奶奶颇感诧异。

    陈宇笑道:“据我所知,当年金陵那边有个机器局,就用机器打磨和制造了一批玉石、翡翠工艺品。至于这串珠子生于晚清,却是明朝制式,那是因为古人也收藏古董啊!”

    “对晚清的人来说,明朝的东西不就是古董吗?”

    “既然都能用机器制造玉石、翡翠工艺品了,为啥不顺便制造成明朝的制式,鱼目混珠,当成古董,卖给那些人傻钱又多、睁眼瞎的外国人呢?”

    “那一批晚清仿明朝机器打磨玉石、翡翠工艺品其中一串珠子,兜兜转转,落到了家住在金陵、老奶奶您的先祖手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陈宇将这串珠子拿起来,点评道:“物件是真的,但绝对不能称为是精品,它只是晚清时,用机器量产的一批赝品。”

    “晚清的赝品,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亦是古董。”

    “所以,我的估价是五万元。”

    陈宇说完,整个演播大厅都沉默了。

    主持人目瞪口呆,持宝人老奶奶惊讶到说不出来话。

    陈宇身边坐着的那些中老年专家评委,脸色变化更是极富有戏剧性。

 第1801章 没有身份的画

    和鉴宝节目组负责人不同,陈宇身边的那些专家评委,并不服陈宇。

    如果是老狐狸来了,他们自然没话说,老狐狸的一个屁都比他们强。

    问题是陈宇才多大年岁?而他们都头发花白了。

    让一个毛头小子当主评委,决定他们的鉴宝对错,他们岂能甘心?

    直到现在,他们才终于明白,陈宇能代替老狐狸,坐到主评委的位置上,并不是偶然。成功没有偶然,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必有可圈可点之处。

    至此,他们对陈宇心服口服。

    演播厅沉默片刻,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主持人鼓掌,专家评委们鼓掌,身后的专业观众们,也由衷地鼓掌。

    这档鉴宝节目,归根结底也只是一档综艺。持宝人是真实的,但观众确实是雇来的。没有这些专业观众,就无法烘托气氛,会显得录制现场很尬。

    然而这次,这些专业观众,鼓掌不是演出来的。

    掌声最响亮的,自然就是那位持宝人老奶奶了。

    这串珠子值五万块钱,对她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五万块,买房买车倒谈不上。但足够买很多件新衣服,买很多罐老年营养品,更是可以给家里的小孙子,买一套他心心念念的玩具。

    陈宇看得出来,这位持宝人老奶奶的幸福心情,是发自内心的。

    几句话,就为一个百姓创造五万元的收入,陈宇内心更满足了。

    这位持宝人老奶奶赚了五万,陈宇比自己捡漏五百万都要高兴。

    不过,陈宇并没有得意忘形。

    趁着第一位持宝人下台、第二位持宝人上台的间隙,他找到鉴宝节目组的负责人询问,说自己赶时间,肯定录不了十二天,能不能合并为三天?

    三天的时间,把十二期节目全部录完。

    虽然注定会很累,但会为陈宇节省大量时间。

    节目组负责人想了想,同意了。

    于是乎,接下来三天,陈宇作为主评委,录了整整十二期鉴宝节目。

    他嗓子都说冒烟了,鉴定的宝物多到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绝大多数持宝人带来的宝物,残酷点说,全是垃圾。

    生活不是,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更不可能人人一夜暴富。

    事实上,能让人一夜暴富的古玩,数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三天下来,陈宇点评了无数古玩,百分之八十都是垃圾、赝品。

    还有百分之十七是真品,但不是珍品。价格最高的,才二十万。

    只有剩下的百分之三,才能称得上是真品中的珍品。

    若说什么绝品、至宝,三天来,陈宇只瞧见了一件。

    那是一幅画。

    一位质彬彬、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持宝人走上舞台。打过招呼后,这位持宝人自我介绍,说他喜欢收藏画作,但终究不是专业人士,功力有限。

    他登台是想来向陈宇和专家评委们请教,他手中这幅画,是真是假。

    将画卷展开,一幅仙气袅袅的仙鹤桃花图,跃然纸上。

    两只由简单线条勾勒、却栩栩如生的纯白仙鹤,正站在过膝深的水池里。

    其中一只抬头挺胸,眼望苍天,说不尽的高贵与傲然。

    另一只仙鹤则比较务实,低头将长嘴探进水池里,轻轻拨水,似要抓鱼。

    在岸边,有一棵更似意向而非写实的桃花树,高度直插云霄。

    片片桃花从一望无垠的天际飘落,甚至还有两片花瓣,落到了云朵上。

    其余的桃花瓣,尽皆落于两只仙鹤站立的水面上。

    一名专家评委看了这幅画后,点评道:“不错,很美。寥寥几笔,便将两只仙鹤刻画得生动逼真。那棵直插天际的桃花树,更是全画的妙笔。”

    “仙鹤是天上的东西,人间没有。作者却让仙鹤如寻常禽鸟一般,在水里捕鱼。而桃树是人间的东西,作者却让它直插天际,脱离现实。”

    “真与幻的交错,可谓是独树一格,自成一派!”

    “没错。”另一名专家评委补充道:“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似要通过画作来表达些什么。或许是在诉说错乱的人生遭遇。”

    “又或许是在阐述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向往。”

    第三位专家评委发现了端倪,指点道:“你们看,那一只傲气凌云的仙鹤,说不定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第四位专家评委质疑道:“那旁边那只务实捕鱼的仙鹤又该如何解释?为什么仙鹤这仙界的物种,要被一棵直插天际的世俗桃花树压在底下呢?”

    “既然其中一只仙鹤傲然,它为何不振翅翱翔,盖过那棵桃花树?”

    一时间,针对画作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专家评委们争论不休。

    见状,画作的拥有者、这名中年持宝人不禁极为欣喜。

    能让专家们热烈讨论,说明这幅画定然不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然而,当中年持宝人询问价格时,一盆冷水迎头浇下。

    落款、题跋、签名、铃印,这幅画统统没有。

    没有这些,专家评委们便无法确认它的作者。

    因此,专家评委们针对它的画风,进行了激烈讨论。

    专家评委们想通过画风,来推断它的作者。

    结果,专家评委们争执不休。

    他们争执不休,答案只有一个:这种画风,他们也没见过。

    华夏历史上,绘画大师就那么几个,所有的画风专家评委们都烂熟于心。专家评委们都没见过的画风,由此可见,这幅画根本不是什么大宗师的作品。

    光凭画作本身,确实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问题是,没有身份来为它增砖添瓦。

    有很多人买张大千的画,买米芾的画,是为了画吗?

    他们是为了张大千和米芾,这两个名字!

    没有来历,就算画作再好,也很难卖出高价。

    起码不能来古玩行卖,应该去艺术馆问价。

    中年持宝人的失望是毋庸置疑的。

    他对画作欣赏有点见地,当年就是看出这幅画的不凡,脑子一热,就花重金收藏了下来。然而因为这幅画没有身份,多年来,它压根就没有涨价。

    甚至古玩行里有很多人,压根就不会买无名氏的作品。

 第1802章 慈禧的代笔

    无名画作仙鹤桃花图的主人、那位中年持宝人,最后将近乎绝望的目光,落在了陈宇身上。他在等主评委陈宇,为这幅画宣布死刑。

    然而,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主评委陈宇口中,这幅画的身份和价值,出现了转机。

    陈宇语出惊人道:“这幅画并非无名氏所做,它有身份。”

    “天呐,真的吗?”中年持宝人狂喜不已,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追问道:“请主评委小陈大师指点迷津,这幅画的作者到底是谁?”

    陈宇给出了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答。“慈禧。”

    “嘶!”此言一出,全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观众席当即有人怪叫道:“怎么可能?慈禧那个败家老娘们,她还懂绘画?再说,那老妖婆爱慕虚荣举世皆知,如果是她的作品,她焉能不留名?”

    所有人都觉得,这不太可能是慈禧的作品。

    慈禧死后把大清的半壁江山都塞进坟墓里了,以她的尿性,如果她真画出这样一幅佳作,那还不得全国宣传,为这幅画专门盖一座金楼,供万国观瞻?

    面对人们的质疑,陈宇云淡风轻,先是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这幅画,既是慈禧的作品,又不是慈禧的作品。”

    此言一出,人们更加疑惑了。人们都明白,陈宇绝非故弄玄虚之人。

    他这么说,背后一定藏有隐秘的历史真相。

    所有人皆竖起了耳朵,屏息聆听。

    没叫众人失望,陈宇缓缓开口,讲述起了这幅画的身份。

    慈禧太后,堪称华夏历史上名声最臭的女人,没有之一。

    她两度夺权,三次垂帘听政,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然而,私下里的慈禧太后,是个颇好风雅的人,闲时喜欢练字习画。人家不是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