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极品捡漏王-第18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366章 敬拜大明天子

    雷神岛的先天大阵里,隐藏着一处地下洞穴。

    地下洞穴的地下湖上,有一群人生活的痕迹。

    进入地下洞穴,走过人工阶梯,走过吊桥,来到防水的木质大平台上。

    陈宇除了看见那些生活的痕迹外,还看见了一群人。

    先天大阵,往往是古武家族的聚居地。

    而雷神岛上的这座先天大阵,是一群红尘人生存的空间。

    或者说,是一群红尘人,曾经的生存空间。

    现在,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群死人。

    木质大平台正中心的位置,摆放着一把巨大且简陋的木头椅子。

    这把木头椅子,是整个地下洞穴里,最奢侈的物件了。

    木头椅子很大,底座很高,只有踩小板凳才能坐上去,并且坐上去的人,双脚只能悬空。

    相对于野人来说,这处地下洞穴里这群人,生活水平还算不错。

    但其实依旧很艰苦,不干活就得饿死那种。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造出了这把完全没有实际用处的巨大座椅。

    不过,如果知晓这群人的身份,便能够理解了。

    这巨大座椅,木质扶手上,雕刻着扭曲、粗糙的龙头。

    这,是龙椅。

    龙椅上,坐着一具尸体。

    任岁月风霜打磨,这具龙椅上的尸体,始终保持着死前的模样。

    他身披麻布缝补而成、浣洗多次、褪色已经相当严重的黄袍子。

    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腐朽与干瘪,体内仍保存着水分,表情很祥和,黝黑的面庞甚至还散发出活人般润泽的光彩。

    除了不会呼吸外,这具尸体,和活人没有任何两样。

    这个人,身形消瘦,模样很老,长发花白。

    但陈宇知道,他死得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老者。

    是无尽的忧愁,每分每秒在打磨他的心灵,使他未老先衰。

    这个人,皮肤黝黑,直面阔口,骨架很大,天生就自带强者气场。

    死去这么多年了,这具尸体的压迫力仍旧很足。

    他仿佛随时会醒来,睁开一对眼眸,声若洪钟,大喊‘复国!复国!’

    然而陈宇懂得,他永远不会醒来,也永远无法复国。历史的车轮滚滚翻腾,如今,早已过了属于他的时代。

    在巨大木头龙椅下方,站立着两排身穿破布麻衣、同样尸身不腐的臣子。

    这群人好像在上朝,听候皇帝陛下差遣。

    陈宇能想象到,他们上朝的内容。

    每日朝堂的内容,先是商讨复国的计划。每次谈论到这里时,群臣无言。

    朝堂沉寂许久后,皇帝陛下叹息一声,然后从梦想回到现实里,给群臣分派任务,今天谁负责修补木质大平台,谁负责出去砍柴,谁负责出去捕鱼……

    日复一日,这群人,生活在梦境与现实的交接处,直至终老。

    陈宇一言不发,走到两排臣子中央,望向木头龙椅上那个人。

    陈宇双手互握,合于胸前,执拱手礼,微微欠身,朗声道:“敬拜……”

    “大明天子!”

    陈宇的铿锵之音,久久回荡在地下洞穴中。

    龙椅上的人,是正统的大明天子,朱允炆。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孙,朱棣的亲侄子。

    建文帝朱允炆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大明天子的宝座,坐了四年。

    跟他四叔燕王朱棣打了三年多。

    靖难之役,他沦为失败者。

    燕军攻入南京城,朱允炆从皇城排水渠仓皇出逃,自此消失不见。

    华夏一大悬案,建文帝朱允炆踪迹之谜,今日告破。

    朱棣一辈子有两桩心结,一是他造反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他想找象征皇权正统的气运之宝传国玉玺。二,便是朱允炆。

    他想杀了朱允炆,彻底断绝这位正统大明皇帝死灰复燃的可能。

    传言,北元有传国玉玺,朱棣就打北元。

    传言,朱允炆下了南洋,朱棣就下南洋。

    最终,两桩心结,都没解开。但朱棣一辈子,并未受其害。

    郑和七下西洋南洋,耗资巨大,说是单纯为了找建文帝,那绝对扯犊子。

    但是在远扬大明国威、与外邦进行贸易之余,捎带手找一找朱允炆,却并不耽误事。

    谁又能想到,朱允炆跑上了这绝人烟的雷神岛?

    不光有雷神岛恶劣的环境庇护,更有先天大阵帮忙隐藏。

    二者相加,能找到朱允炆,就见鬼了。

    给朱允炆行了个礼,陈宇平复心中激动,走到朱允炆龙椅旁,轻轻推开他的尸体,从他身后,掏出了厚厚一团粗糙的树皮纸。

    这是朱允炆的日记,由此,可以窥见朱允炆出逃后的全部经历。

    不过在树皮纸的第一页,陈宇看见的不是逃亡经历,而是朱允炆用鲜血写下的四个触目惊心大字:群臣害我。

    群臣害我,很自然让人联想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崇祯上吊前,说群臣误我,导致大明江山断送在他的手里。

    崇祯是个爷们,君王死社稷。但崇祯的水平……

    崇祯属于那种,有大志向,却没啥本事,越想帮忙,越帮倒忙的人。崇祯继位后,宏图大志,兢兢业业,不断折腾,却一次又一次激化各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导致本就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走上了无可挽回的末路。

    崇祯恐怕想不到,他祖宗朱允炆,比他更早说出了‘群臣害我’四个字。

    翻看朱允炆的树皮纸,陈宇懂了。

    朱允炆丢了龙椅后,那么一瞬间,彻底明悟了,意识到了一切。

    所谓靖难之役,其实不过是一场间谍游戏。

    纵观华夏历史上值得一提的大战,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诡异程度,比得上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靖难之战。

    是的,诡异,无比诡异。

    就拿人们最熟悉的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来说,人们拿这句话,笑话朱允炆优柔寡断,不够狠,难成气候。

    是这样吗?

    包括朱棣在内,好多个藩王,被朱允炆整得痛不欲生,自杀的自杀,死全家的死全家,流放的流放。幸运的,也是贬为庶民。

    朱棣是演技好,能忍,苟且偷生,才活了下来。

    朱允炆整死了自己多少个叔叔?

    真到动刀子打起来的时候,他又不忍心了?

    可能么?

    事实就是,朱允炆确实说了这句话,但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个意思。

 第2367章 朱允炆与燧明国

    朱允炆一上位,周王全家流放;湘王**,全家死绝;齐王软禁;代王软禁;岷王流放。燕王朱棣,也是靠装疯卖傻,通过自污的方式逃过一劫。

    这是怂包能干出来的事?

    陈宇在建文帝朱允炆的日记本上看到,他确实说过‘勿使朕有杀叔之名’,但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只不过他没说出来而已。

    朱允炆的意思是:为了我的名声考虑,不想阵斩我四叔朱棣。你们这帮文臣武将,都有点眼力见,别破了我仁慈的形象,让我四叔死于‘意外’即可。

    然而,朱允炆的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却被群臣曲解了。

    群臣理解成了字面意思,真的不去杀朱棣。

    这事,听起来就很搞笑。

    群臣能不懂朱允炆的言外之意吗?但他们为什么只按照字面意思去办?

    原因很简单,所谓靖难,不过是一群双面间谍的狂欢。

    纵观华夏历史上所有值得一提的大战,除了那些跟鬼神挂钩,玄乎其玄的以外,再没有哪场大战,比靖难之役更诡异了。

    朱棣怎么赢的?

    朱棣从京城起兵,一路往南打,气势很盛。然而每打下一个地方,都费了老鼻子劲。打下来的城池,还总丢。最后他实际掌控的,也不过只有京城周边而已。打了四年,朱棣才占三个郡。

    照这个速率,朱棣五十年也看不见金陵城门。

    朱棣不光打得艰苦,还好几次险为刀下之鬼。

    可总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帮助朱棣化险为夷。

    单是突如其来的大风,就帮助朱棣至少反败为胜了三次。

    一次是巧合,三次都是巧合?

    这里面,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玄机。

    最后朱棣之所以能赢,是他孤军直捣金陵城,然后赢了。

    就这么莫名其妙。

    别的州府郡县呢?为什么不勤王?一动不动,瞅着朱棣去一路去打金陵?

    不知道,史书没写这群人干啥呢。

    还有朱允炆的主帅李景隆,跟闹着玩似的,给朱棣送人头,还开门献城。

    跟朝廷比,朱棣一没人数优势,二没民心优势,三没战略空间,四没物资储备、便利补给,五没势如破竹,一路碾压,反而还总被逼得绕路。

    直至朱棣进打进金陵,还有许多军事重镇未曾攻克。

    结果他赢了。

    别说后人,恐怕连当事人朱允炆,都想不通朱棣是如何打赢的。

    不过陈宇看了朱允炆的日记,看到‘群臣害我’四个字,知晓,在城破,逃亡之际,朱允炆大彻大悟了。

    间谍的狂欢。

    那些个文臣武将,那些个州府郡县,全是双面间谍,全在观望。

    反正是老朱家自己的事,谁当皇帝都是姓朱。

    既然如此,他们还干嘛认真呢?除了少数人,谁愿意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至于忠诚于朱允炆的少数人是谁……看看朱棣进城后杀了谁,就知道了。

    除了被朱棣杀掉的,剩下的,城内城外,中秧与地方,所有人都在观望。

    正因为除了少数忠于朱允炆的忠臣外,没人愿意尽心尽力,所以才会出现种种无法解释的离奇现象。

    朝廷军接到命令去杀朱棣,他们跟闹着玩似的,上班打卡,混吃等死。

    朱允炆说‘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意思是你们手脚干净点,别破坏我形象。然后那群二五仔,真的理解成了字面意思,碰着绝境的朱棣,装没看见。

    偌大个朝廷,九成河山握在手,兵强马壮,城坚炮利,粮草充足,结果却是一群二五仔,愣没打过一个弱得多得多的朱棣。

    可以想见,逃亡之后,幡然醒悟的朱允炆,内心有多么崩溃。

    他用鲜血在日记本、逃亡笔记的第一页,写下‘群臣害我’,也就不足为奇、可以理解了。

    陈宇叹了口气,摇摇头,轻声道:“王权,江山,仁义,能操纵人心,才配得天下。你爷爷朱元璋把盘子捂得太严实,一点缝隙都没留。”

    “那些觊觎皇权的家伙,找不出一点取代你们老朱家的可能。”

    “因此,他们知道,不管你和你四叔怎么闹腾,最后皇帝都姓朱。”

    “所以他们达成默契,两头观望,都不得罪。谁赢,他们臣服谁。”

    “你确实很惨。”

    “但从历史的走向来看,你四叔朱棣当皇帝,也不算坏事。”

    陈宇感慨一番后,继续翻看朱允炆的日记、逃亡笔记。

    朱允炆从排水渠钻出皇城后,趁着兵荒马乱,在几个心腹太监的拼死掩护下,一路向北。

    是的,向北。

    因为北方是朱棣打过来的方向。

    朱棣肯定以为他往南逃了,所以会派人去往南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