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医院回80年-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不捡漏也没事,现在的古董是真便宜,几块钱一个盘子是正常价格,另外几十、几百比比皆是,顶了天也就几千。

    当然比越州那几块钱是贵得多了,毕竟越州只是乡下十八线小城市,不能跟首都比,价格也肯定高不少。

    很多穿越小说都会写到在首都什刹海、鼓楼那边买四合院做投资,陈夏可没这打算。

    主要是他没门路,黄牛肯定有,但首都好的四合院很少有卖出来,大杂院一点意思没有。

    就算买到了大宅子,气派响亮,跟故宫就隔了一条护城河,那又怎么样?

    这种四合院,普通人拿得住吗?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放在哪个时代都一样。有钱又如何?这世道,钱永远斗不过权。

    陈夏可不想最后钞票没赚到,却得罪了谁家。为了几个宅子犯不着,自己随便拿出几个玻璃种帝王绿翡翠镯子,还比不上一套四合院?

    所以陈夏的目标很明确,就要古董。

    而哪里古董最多的,一般都去琉璃厂、天桥西边的福长街市场、宣武工厂等地方,至于后来大名顶顶的“工艺品市场”潘家园,这时候还没有出现呢。

    至于去平民百姓家“收破烂”?陈夏没这时间,也没这胆。

    那边都是什么佛爷、顽主、老炮的地盘,一个外地人找死去?

    有读者想问了,刚刚你不是明明说没机会“捡漏”吗?怎么现在又说可以去检漏了?这不自相矛盾吗?

    这可真冤枉了。

    刚刚说没机会捡漏,是指不可能在人家不知情的前提下白拿,或者付出几角一元的超低代价去收购古董。

    人家懂行,真家伙和假家伙分得清。

    但又有机会捡漏是指每个时代炒作的东西都不一样,八十年代一片混乱,鬼知道几十年后哪些古董值钱?

    这时候的人都只知道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这五大名窑的瓷器是宝贝,所以都叫价老高了。

    可是他们可曾想到,到了几十年之后,乾隆时期那些妖艳货色都可以拍出上亿的天价来。

    又有谁能料到元青花最后能一举登顶成为传说?

    现在那个国宝级文物“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这时候还在农村给人当咸菜罐呢。

    马都都先生亲口在电视上说过,他在八十年代初,用5元钱在华清大学一个教授家里买了一个紫檀木书桌。

    这位老教授知道这是紫檀吗?人家肯定知道,可人家没这眼光,不知道这存几十年可以给卖多少多少钱。

    老教授不懂,但马都都先生有这眼光,所以活该他发财。

    马先生这种“隐形富豪”,哪怕在2020年都可以在国内排得上号,只是人家的实力不是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股票、现金、房产上。

    人家古董无价,手上的东西卖了,绝对能排“杀猪榜”前几位。

    陈夏要学的就是马都都先生,藏钱不如藏古董,买房不如买古玩,省得明面上钱太多被人惦记。

    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此后三天,陈夏和应元岳在这几个古玩聚集地到处搜刮,每次凑到一定的数量,则由陈正三人带回旁边的招待所。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对此也见怪不怪了,现在已经有聪明人在悄悄收购古董,这样进进出出的人并不少见。

    每次堆完一屋子,陈夏都会让大家离开,他则悄悄将众多古董古玩收进空间医院。

    这三天下来,除了应元岳几人心里有点数外,陈夏就这样挥了挥衣袖,花了20万元买走了足够支撑一个博物馆的古董。

    多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上千平米的医院门诊输液大厅全部堆满为止。

    应元岳是真的手抖了,见过夸张的,没见过这么夸张的。只要他点头的,陈夏全部买下,这去菜场买菜一样简单。

    而更夸张的是在首都友谊商店里,陈夏足足花了10万元的外汇券,将他们店里如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的画全部都买走。

    还郑重其事地让营业员将每一张画的发票都开好,口中喃喃自语,什么以后上拍卖会这些发票可就是凭证,否则容易吃大亏之类的话。

    也是陈夏不学无术,不认识刘海粟、潘天寿、吴昌硕、周湘、傅抱石等名家,结果都给漏买了。

    这件事情后来让陈夏懊悔不己,感觉自己错过了好多个亿。

    。

 第266章 同仁堂安宫牛黄

    “我跟你们说,我买古董,买画儿,其实完全是为了投资,并不是抱着欣赏喜爱的角度去看待。很多小说里都写了主人公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世界和平去收购古董,这精神可嘉。

    不过我可并不高尚,反正现在连友谊商店都能堂而皇之把古董卖给外国人,他以后怎么就不能卖了?卖了换成钱去开药厂、办医院、制好药不更好?

    让更多病人得到治疗机会,让更多工人可以就业,养家糊口,不行吗?所以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死心眼,哎,我说你们瞅啥呢?我说了这么多你们理不理解?”

    顾琳和应元岳陈正几人纷纷点头,“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一看就是相当敷衍的表情,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谁有空理你呀,瞧那天安门,瞧那大会堂,瞧这前门大街,眼睛都不够看的。

    气得陈夏这一路直翻白眼。

    他之所以这么啰哩啰嗦地解释,这绝对不是因为他心虚,怕以后被人骂成文物贩子卖国贼。

    今天他们是要去同仁堂药店。

    就是那个《大宅门》里面白景琦白七爷他们家的药店,百草厅,当然这是影视作品,原型就是同仁堂。

    几十年后,首都什么东西最稀缺?

    官帽子稀缺、四合院稀缺、古玩字画稀缺。

    但还有一个东西将来就不是稀缺了,而是差不多绝种了,那就是同仁堂的老药。

    注意是老药,用老方子老药材制成的老药,而不是后来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新药”。

    话说同仁堂的老药,那绝对讲究。

    比如草药都要经过人工一颗颗、一根根挑选,去泥土杂质,并切除非药用与疗效不高部分,再进行蒸、炒、灸等工序适当炮制,储放备用。

    比如配药制丸,要求和料匀称、份量准确,否则返工。即便一腊丸上有小气孔、凹凸气泡、封口对接不平、烫字不清、颜色不亮,均被视为不合格产品,重新返工或另制。

    当年第十二代老板乐达义因服用羚翘解毒丸时发现药内有渣滓,就亲自查看罗筛。

    发现罗筛网底松软,筛目大小不一,渣滓不能罗净,质量不能保证,于是用刀将所有不合格的罗底全部划破立即更换,保证筛药质量。

    瞧瞧,人家东家老板都会亲自服药,这绝对是良心药品。

    后来的那些药品,你药厂老板自己敢吃吗?

    而且这时候,同仁堂的老药还有一个讲究,那就药材绝对是真材实料,绝不掺假,绝不以次充好。

    很多人后来都骂中药不灵,是骗子,这跟材料造假或者以次充好有很大关系。

    就拿同仁堂最有名的“安宫牛黄丸”来说吧,里面有三味珍贵药材:

    张家口的京牛黄、犀牛角、麝香则要成颗粒状的“当门子”。

    后来这三味药怎么着?

    牛黄和麝香全部都是人工合成的,犀牛角国家有政策,禁止使用,就用水牛角替代了。

    又是人工合成,又是不值钱的水牛角,这药有效果才怪呢。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所以后来社会上那些“老安宫牛黄丸”,一粒都被炒到了几万十几万以上,关键还有价无市,真货寥寥。

    有些读者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安宫牛黄丸”,这可是一味奇药。

    2002年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火车脱轨事件导致昏迷不醒。当时已经被英国医院宣布脑死亡,建议放弃治疗了。

    后来刘海若被接回国治疗,在北京宣武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逐渐康复恢复意识,刘海若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这里面主要的一味治疗用药,就是安宫牛黄丸。

    (当然人家是名记者,用的是“老药”,而不是那些糊弄人的“新药”。)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发热患者,尤其是不明原因发热,或者原因明确但是高烧不退的,如果能用得上真宗的安宫牛黄丸,效果绝对扛扛的,对症治疗绝对OK。

    还有那些中风患者、车祸导致的严重的脑外伤等等神经系统方面的重症病人,只要搞得到几十年前的老安宫牛黄丸,也许就会出现一些奇迹。

    可是这药几十年后买不到了,唯数不多的真药也都被人收藏起来了,想在关键时刻救自己命用。

    镜头转回此时走在前门大街上。

    陈夏今天就是要去大量采购同仁堂的这些宝贝,不说投资不投资吧,就是留着自己慢慢吃呗。

    或许将来有需要的亲朋好友还可以送一点,绝对让人感激涕零。

    嗯……有女孩子愿援交换药否……?

    走时同仁堂药店,扑鼻而来的就是一股中药特有的香味,店内干干净净,药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营业员们也是笑容可掬。

    瞧瞧人家这底蕴,再想想供销社那些老娘们的态度。

    “同志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陈夏笑着点点头:“你好,我想买一些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虎骨酒。”

    营业员挺客气,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同志,药品都在这边,您要买多少?”

    “你们有多少?”

    “我们有……”

    营业员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被噎着了,脸色马上不爽了,这是来开玩笑的吧?

    陈夏一看周围几个营业员的脸色不虞,赶紧解释道:“这些药都是我们医药公司急需的,瞧,这是我的证明。”

    营业员拿过介绍信和陈夏的工作证一瞧,“嚯,想不到您这么年轻居然还是个科长啊。”

    顾琳在一边急了:“陈老二你疯了,准备买这么多药干嘛?当饭吃也吃不完呀。”

    陈夏敲了敲她脑袋:“笨,我这是在给咱孙子攒老婆本,以后你就知道了。”

    最后陈夏在同仁常老店,光是安宫牛黄丸就买走了2000粒,虎骨酒1500瓶,这些都是绝版药,过了这个时代,以后都不会再有了。

    另外什么乌鸡白凤丸、再造丸、牛黄上清丸等等也买了不少。

    这一天,陈夏总共在同仁堂花出去了10万元。

    至此,陈夏口袋里只剩下两三万零花钱了,其他存款全部变成了人参、古董、君子兰、同仁堂药品了。

    “大撒币”终于撒出了一定的境界,撒到首都去了……

    。

 第267章 抓狂崩溃急诊科

    越州四院,急诊科,夜。

    “陈科长,陈夏,臭小子,赶紧出来,外面又送来了几个急救病人,我们忙不过来了。”

    急诊科主任杜国标在门外急吼吼地大声喊着。

    休息室内,正扒在桌子上睡觉的陈夏迷茫地抬起来头,看了一下手表,凌晨1点半。

    “知道了老杜,我马上就到位。”

    陈夏回答了一声,赶紧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准备出门,满满一杯枸杞子泡野山参。

    自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