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么多的高手一同来到首都博物馆。
    顿时就热血翻涌。
    。。。。。。
    下班时间到了。
    首都博物馆实行朝八晚五的下班制度。
    到了5点,无数人从一个个的房子里面走了出来。
    文保科技部有一个特殊规定。
    除非是特殊情况,不准加班。
    这也是文物修复的特别之处。
    更强调慢工出细活。
    首都博物馆有着严格的文物保护制度。
    每天下班,他们都要关上七道大门。
    。。。。。。
    不加班?
    这工作真好。
    小佳有些羡慕,但是上下班时间估计很长。
    看看首都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周围的房价。
    。。。。。。。
    画面一转,一个穿着红色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了书画修复组。
    沈伟,是首都博物馆临摹组的唯一传人。
    书画作品完成时,都有盖印的传统。
    因此有书画印一体的说法。
    每当印需要摹印时就需要找沈伟。
    华国印坛有南陈北金的说法。
    金禹明大师就是北派镌刻的代表人物。
    也是首都博物馆摹印的开创者。
    金禹民只收了一个土地。
    就是刘玉。
    而刘玉也只收了一个徒弟。
    就是沈伟。
    因此首都博物馆的摹印是三代单传。
    。。。。。。
    三代单传?!
    小佳有些兴奋起来。
    要是我进去了,那我岂不是第四代了!
    小佳彷佛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打开手机找到首都博物馆的页面。
    看到了招聘启事。
    小佳有些兴奋的点了进去。
    “本科学历。。。。。。”
    小佳有些郁闷,想想自己连初中毕业证书还要一年才能够拿到手。
    小佳叹了口气。
    害!
    又一个世界级文物修复天才被扼杀了。
    。。。。。。
    书画属于有机类文物。
    最终要降解。
    装裱修复就是一种保护措施。
    在机械复制时代到来之前。
    为了让几千年后的人们看到文物的原貌。
    历朝历代都有宫廷画师,对古画进行临摹和复制。
    唐代和宋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
    临摹保留了华国古代,尤其是隋唐之前大量的书画作品。
    明清也是乾龙年间,也是大量临摹古书画作品。
    送代张泽端的《青明上河图》是首都博物馆的珍藏。
    张泽端虽然只有这一副作品传世,但已经足够看出他的功底。
    这副长达五米的画卷,通过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送代京城汴梁以及汴河的两岸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内容之繁复,结构之严谨,细节之逼真,在华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
    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冯忠莲女士花了十年时间复刻了《青明上河图》。
    “她那个时候是早上去把画领回来,然后下班的时候又要把画还回去,第二天来接着画,那个时候卡的特别严。”
    林泽明对着镜头说起了这段颇为传奇的往事。
    。。。。。。
    十年啊!
    小佳惊呆了。
    临摹一幅画花了十年。
    这得是多有耐心才能够十年里面重复的坐着这么一份工作。
    匠人精神啊!
    小佳有些震撼。
    对刚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十几年的小佳来说,一副画的临摹时间仅仅比他少了四五年而已。
    哪怕再年少不止事,他也知道这是一项伟大且了不得的技艺了。
    。。。。。。
    首都博物馆90周年系列展览就要开始了。
    隋朝的《游春图》、唐朝的《五牛图》、送朝的《清明上河图》等书画珍品。
    和青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龙、嘉庆等五位皇帝的书法绘画成就一次重磅展览。
    这些作品都曾经历过首都博物馆书画修复组的修复或临摹。
    一代代修复、一代代观摩。
    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也由此塑造。
    。。。。。。
    看到这里,小佳内心一阵渴望油然而生。
    掏出手机,打开朋友圈。
    “好像去首都博物馆九十周年的展览啊,谁有票,我愿意出3倍价格来购买。”
    很快,小佳就收到了无数条的回复。


第两百九十五章:这玩意还有大电影?!
    请问在《我在首都修文物》播出之际在朋友圈询问,有没有首都博物馆九十周年展览的门票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此刻的小佳很有发言权。
    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五分钟。
    几十条评论就回复了他。
    “同桌:三倍价格?想得美。”
    “小花:不好意思,我出四倍也没有抢到。”
    “小明:现在黄牛都是买5倍!”
    。。。。。。
    小佳不信邪,开始在网上找寻黄牛,想要购买一张首都博物馆九十周年展览的门票。
    很快就让他找到了几个黄牛。
    于是便有了如下的对话。
    佳佳爱打永劫:你好,请问还有没有首都博物馆九十周年展览的门票啊?
    真诚的牛:有的哦,现在有上午场和下午场。
    佳佳爱打永劫:哈哈哈,太好了,我想要一张下午场的。
    真诚的牛:可以的,门票是700元。
    佳佳爱打永劫:?官方都只卖120元!
    真诚的牛:对啊,问题是官方现在买不到啊。
    佳佳爱打永劫:能不能刀一下啊,我是学生。
    真诚的牛:不好意思哦,我也是学生。
    佳佳爱打永劫:。。。。。。
    佳佳爱打永劫:那上午场的呢?
    真诚的牛:上午场原价是80,所以它比下午场的便宜了很多。
    佳佳爱打永劫:哇!太好了,那我要一张上午场的。
    真诚的牛:好的,一共699,请问怎么支付。
    佳佳爱打永劫:???你们这叫便宜很多?
    真诚的牛:不然勒。
    小佳被这个“不然勒”气到了。
    怒而又发了一条朋友圈。
    “难道就没有人制止黄牛这个高价售卖的行为吗?”
    很快,热爱玩手机的同学们就回复了他。
    “同桌:同问。”
    “班花:就算没有黄牛,我估计你还是抢不到票。”
    “小黄:这个黄牛就跟我们的作业一样,怎么也摆脱不了啊。”
    ”同桌:嘿嘿嘿我不一样,我都没做。
    “班主任:楼上的几位同学,周一早上把你们的作业交给我。“
    “同桌删除了评论。”
    “小黄删除了评论。”
    “班花删除了评论。”
    小佳删除了朋友圈。
    小佳很惶恐。
    完蛋!
    现在不仅门票没搞到手。
    作业还没做完。
    还被班主任盯上了!
    怎么办怎么办!
    就在这时,小佳突然看到了屏幕里面的画面。
    此刻《我在首都修文物》已经结束了播放。
    一张海报出现在屏幕里面。
    《我在首都修文物》大电影!
    6。7号,影院不见不散!
    嗯?!
    《我在首都修文物》。。。。。大电影?
    这玩意还有电影。
    小佳很惊讶。
    这样的惊讶,让他把班主任周一作业检查的威胁都抛诸脑后了。
    不止是小佳很惊讶。
    无数的网友都很惊讶。
    原本这一集《我在首都修文物》的点击量就很高。
    因为不少人都是怀着对徐文的愧疚之心来支持徐文的作品的。
    结果在看完之后,猝不及防的被这最后的海报给惊讶到了。
    纪录片还能拍电影。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奇的感觉。
    “哇!《修文物》还有电影啊!”
    “我还以为这最后一集之后就没了,没想到还有一部大电影!”
    “我们都欠徐文导演一张电影票!”
    “支持一把子!”
    。。。。。。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于纪录片放到影院上映这个做法,表示不看好。
    电影导演刘晶直接在围脖表示。
    “刚刚看到纪录片《我在首都修文物》有大电影要上映电影院,对此我表示,电影圈不是这么好混的,纪录片就好好拍自己的纪录片,非要电影圈来混一脚干什么?”
    “一部电影要有人物角色、剧情涉及、转折和铺垫,甚至还要有立意,请问《我在首都修文物》它满足这些吗?这纯粹就是一部来捞钱的作品!这样的电影能够卖出去票,我跟你姓!”
    刘晶的话第一时间被营销号们转发。
    热度“噌噌噌”的往上涨。
    今夜的营销号们都要乐疯了。
    前脚刚刚发完【我们都欠徐文导演一张电影票】的文案。
    转头又可以发一篇【刘晶导演炮轰徐文来捞钱】的文案。
    这个月的kpi简直是爆表了。
    而跟刘晶有相同态度的,也不止是刘晶一个人。
    不少电影导演,都对于徐文想要靠着一部纪录片电影来闯荡电影圈的行为表示不屑。
    对他们来说,徐文这种行为,简直对他们这个圈子的侮辱。
    甚至有好几个导演用小号暗戳戳的在刘晶的围脖下面点赞。
    可以说徐文觉得把《我在首都修文物》拍成大电影上映影院的消息。
    彻底盖过了《我在首都下修文物》所带来的热度。
    原本这一集的《修文物》在播放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冲上了热搜。
    拿到了热搜的第9名。
    结果最后宣布有大电影的消息以及刘晶导演的言论。
    让【《我在首都修文物》大电影】这个词条直接拿到了热搜第五名。
    名次比前一个还要上升了好几名。
    有的网友表示,我们都欠徐文一张电影。
    也有的网友表示,徐文就是想捞钱。
    朱梁默默的点赞了想捞钱的评论。
    除了一些电影圈的导演不理解之外。
    同样不理解的还有江浙卫视的于光光。
    “徐文,我刚刚看到网上的消息,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要上线这个大电影啊?”
    接到于光光电话的时候,徐文正在自己的办公室。
    因为待会要开和环球公司的摘星计划的会议。
    所以徐文就晚了一点下班。
    没成想,他的手机就此就没停下来过。
    各种各样的媒体记者纷纷给他发过来消息。
    甚至还有一些娱乐圈的朋友也是带着不解。
    搞不懂为什么徐文在纪录片领域混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搞什么大电影。
    “组长,我们拍出来的内容,多了很多素材,所以我才想着弄这个大电影的。”
    徐文笑着解释道。
    于光光明显是不相信这个理由的。
    “你别跟我打哑谜了,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做这个决定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
    “我没什么理由啊,为什么纪录片不能作为一部电影上映啊?”
    徐文反问道。
    于光光愣了一下,脱口而出。
    “因为纪录片它本身就不是一部电影啊。”
    “可是谁也没有规定能够在电影院上映的就必须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啊。”
    徐文反驳道。
    于光光被绕晕了。
    “算了算了,我不跟你说了,不过我跟你说哈,你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会把观众对你的好感给败坏掉的。”
    “于姐,你看看这几天网上的行为,你就会发现不管你做的有多么好,但凡是只要有一件你做的不好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不清楚,所有的好感都会没了。”
    徐文叹了口气。
    于光光一时语塞。
    不知道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