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吉不能参加比赛,但他还是牵着稀子去了比赛现场。
随着一声令下,200多匹马冲了出去。
不同颜色的马匹、不同颜色的藏服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亮丽的风景线。
比赛结束,多吉第一时间冲了出去。
来到自己心爱的稀子旁边。
稀子这一次跑了第五名。
很有观众都把自己的哈达挂在稀子以及多吉身上。
而不远处的弟弟英吉骑着新马没有获得名次。
看着画面中,多吉在人群中,第一时间冲到稀子身边的欢快感。
阿诚好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遇见最喜欢的玩具发售时候的模样。
少年的喜欢总是最纯粹的。
不参加一丝利益。
多吉也是这样,对于稀子的喜爱,在多吉的眼神里面是干净的。
。。。。。。
赛马节结束了,陆陆续续有人收拾东西离开这里。
次仁家的帐篷也拆下来了。
坐在草原上,次仁摸着两个儿子的头。
他知道过了今天两个儿子又长大了一点。
高原上,还有个节日。
萨格达瓦节。
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去亲近一根神秘的经幡柱。
这跟柱子高29米,重2。3吨。
被牦牛皮五色经幡所包裹着。
上万人静坐在寺庙的广场上。
虔诚等待横放的经幡柱竖起。
在上万人的注视中,身着红色服饰的僧侣们把经幡柱高高的竖起。
这个时候所有人争先恐后的来到一旁搬一块石头。
为稳固经幡出一份力。
将额头靠在经幡上面似乎是一种祈祷的方式。
每个人在祈祷完毕之后都要用一个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行程。
经幡柱?
阿诚有些好奇。
这种节日他从未听过。
同时也被这种祈祷的形式所吸引。
或许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阿。
阿诚心中不禁想到。
低头看着自己女儿。
却发现女儿不知道何时睡着了。
阿诚笑了笑,抱紧女儿的手往里收缩了一点。
。。。。。。
海拔5000米左右,几乎是人类生存的极限。
堆村人们世代生活在这片海拔5000米的牧场之上。
千余只羊在寒风中出发要去更远的地方寻找草料。
冬天,这里的草料十分有限。
湖边的鼠兔也在发愁,平日里只在洞穴附近吃草的他们,今天不得不走得远一些。
鼠兔?
阿诚一愣。
看着画面一个个圆滚滚,毛茸茸的小身材。
但是五官却有这老鼠一样圆溜溜的眼睛。
棕黄色的发毛,不过巴掌大的体积,显得十分可爱。
“倒真像是老鼠和兔子的结合哦。”
阿诚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
没等阿诚从鼠兔这种新物种中回过神来。
又被另外一种鼠兔的天敌给吸引了。
藏狐。
画面中的狐狸有着狐狸的身材以及一张emo的面孔。
满脸写着我不开心,不要打扰我,看的十分维和。
显得又好笑又呆愣。
“哈哈哈哈哈哈,这啥阿这是。芭比q了不是!”
阿诚拍着大腿笑道。
莫挫一带只有两个湖心小岛上有完整的草料。
草料完整成片。
牧羊人等待着一年中最重要的那个时刻。
一年最冷的时候,湖底依然泛着绿色。
但是表面都已经结冰了。
凌晨五点,人们开始收集,牛粪形成的炉灰。
这些炉灰至关重要。
能防止羊蹄打滑。
此时许多母羊都已经怀孕。
炉灰形成的小路通向小岛。
经过一年的放牧,其他地方的草场已经所剩无几。
要赶在天亮之前上路,因为一接近中午,湖面就会刮起大风。
湖上长长的羊群在洁白的冰面上形成一条长线。
藏历新年前,轮流照顾小岛上的羊是堆村每个男人的责任。
草原并不总是那么平坦。
绵延起伏之中,总是会有突出的岩石山体。
这些山体里隐藏着一种草原上的神鸟。
秃鹫!
嗯?!
阿诚有些惊讶。
秃鹫这种鸟在他印象中只存在飞洲那种比较荒芜的地方。
没想到在藏地高原也有。
体型巨大的秃鹫盘旋在高空,令许多的动物闻风丧胆,不敢冒头。
但就在这时,悬崖上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五十多岁的玉古正在悬崖上寻找一件重要的东西。
前年玉古做了心脏手术。
去年他的左眼又几乎失明。
他着急了,因为自己最珍贵的手艺还没来得及传。
玉古掏出了一只小巧的笛子。
在玉古的演奏下,笛子发出与寻常笛子与众不同的声音。
一段类似于鹰啼般的乐曲被吹奏了出来。
别具风味。
鹰笛,是用鹰的翅骨所制作成的笛子。
已有上千年历史,居住在草原的人们吹奏它。
用来驱散放牧时的寂寞。
鹰笛?!
阿诚来了兴趣。
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画面中那一只被玉古所戳走的笛子。
小巧的笛子此刻在阿诚眼中逐渐有了印象。
草原上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文化让阿诚今天简直是大开眼界。
。。。。。。
两个女儿在外上大学,而自己又只有一只鹰笛。
玉古决心再制作一只鹰笛。
玉古在草原上问许多人家,如果见到死鹰麻烦告诉他。
茫茫草原,找到鹰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藏语)虽然眼睛不好,但是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想要传承下去。”
面对镜头,玉古笑呵呵的说道。
就在玉古几乎绝望时,奇迹出现了。
一户他摆脱的人家,在山上放牧时找到了一截鹰骨。
玉古高兴的驱车来到这里。
在仔细的检查过后,玉古脸上的笑容一览无余。
在得知是两头鹰打斗致死留下的骨头时,玉古也是无奈的摇头。
没跟鹰骨总是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来到鹰笛传人面前。
爷爷教给了爸爸、爸爸交给了玉古。
现在他终于可以完成这个延续。
两个女儿也很高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鹰笛。
草原的声音又多了一道。
一个传承就这样展现在阿诚面前。
看的阿诚热血沸腾。
恨不得马上去到藏地高原实地考察一下。
作为媒体人,他敏锐的察觉到这其中有太多可以写的东西了。
。。。。。。
在藏地高原东北部,诞生过一个马背上的英雄。
格萨尔。
传说他帮助人们灭除恶人和鬼怪。
教授在土地上劳作的技巧。
他的传记是全世界最长的史诗。
也是至今依然被传唱被创作的史诗。
一百多位说唱艺人,任在各地歌颂格萨尔王。
画面一转来到拉撒藏地大学。
斯塔是藏地大学一名特殊的学生。
是至今最年轻的格萨尔王说唱艺人,也是其中唯一的大学生。
为完整记录他的表演,学校开启了一个漫长的录制计划。
来到准备好的录制厅里面。
斯塔打扮隆重的开始了表演。
听不懂的藏语和腔调在此刻带有某种经文般的玄妙。
虽然不解其意,但是不妨碍阿诚认真的听这种藏地的说唱。
时而语速加快,时而开始唱腔。
每一种彷佛自成一种体系一样。
一个下午,斯塔嘴巴不停的说上了四个小时。
而斯塔根本不会觉得累,反而沉浸其中,如沐春风。
斯塔如果说完脑中记住的传记需要一百多个小时。
但是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根据藏地的传统,斯塔成为说唱艺人的方式被称为。
神授。
斯塔每天都要和研究室的老师们一起,整理老艺人们的说唱内容。
或许很多老艺人不会认字、写字。
但却能够说一百多部的格萨尔王传。
这是植根于高原之上的歌声。
古老传承与现代气息在绵延不绝的吟唱中交汇。
高原之歌传颂整个藏地高原。
整个藏地之上的文化却透过现代的科技进入了千家万户。
让远在千里之外的阿诚被深深吸引了。
伴随着吟唱。
高原之歌结束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奇怪的洗白!
纪录片看完了。
女儿也是睡得正熟。
轻声的把女儿抱着放到床上,蹑手蹑脚的盖上被子。
阿诚也上床了。
只不过没有睡,而是躺在床上打开了电脑。
今天看的纪录片深得阿诚的心。
这让他内心感到很懊悔。
明明之前那么早就听过《第三极》的名字。
可是没想到自己居然忽略了这部纪录片这么久。
所以现在被《第三极》圈粉的他开始打开电脑搜寻和《第三极》相关的消息。
嗯?
阿诚看着自己搜索出来的前几条消息一愣。
【《第三极》摄制组不注重保护当地环境。】
【《第三极》内容到底是真是假?是否存在请群演?】
。。。。。。
因为是最近发酵出来的新闻。
所以在搜索《第三极》的关键词时首先跳出来的就是这些新闻。
《第三极》是虚假拍摄吗?
阿诚一愣。
可是自己看着明明不像阿。
找到这些黑料新闻的源头。
阿诚看到了那名所谓的爆料人的视频。
作为自媒体行业的人,阿诚很容易就看出了这是一篇公关文章。
这其中明显就是有人运作,故意黑《第三极》的名声。
这么好的作品居然都有人来黑阿。
阿诚啧啧两声摇了摇头。
“不知道为什么都喜欢去关注这些表面的东西,而不去注重纪录片要传达的内涵。。。。。。嗯?!”
阿诚随口点评的一句突然让他自己意识到。
这是个方向阿!
自己完全可以以这个方向写一篇文章出来阿。
说干就干。
阿诚立马打开word文档开始写自己的稿子。
一篇稿子写完之后,阿诚发给了审核部的人。
拿起手机发了一条语音过去。
“喂,你加紧点帮我审核一下阿,我打算待会就发。”
审核的人过了一会才给阿诚回消息。
“哥啊,你怎么写的是《第三极》的事情,这个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了,流量都过去了。”
“没事,你不用管,你快点给我审核就行了。”
阿诚回道。
对他自己来说,他认定的事情那就不需要更改。
热度过去了又怎么样。
很多事情就是反反复复发拿出来刷的。
羊胎素的梗都能够火了一遍又一遍呢。
“行,我现在给你审核。”
审核点了点头。
几十分钟后审核通过,阿诚直接发到了围脖上。
像他们这样的自媒体人,是有一个共有账号的。
随着阿诚这一篇文章发出去,便有一直关注账号的粉丝看到了文章。
接下来便是随着时间的发酵看一看,到底是火了还是悄无声息了。
。。。。。。
江城。
大学僧小周深夜从图书馆里面走了出来。
肩膀上背着书包,怀中抱着考研资料。
手中还拿着手机。
自从今年的考研成绩出来以后,很多人都被吓到了。
超级高的国家线让不少人都庆幸自己提前一年考上了。
而对于像小周这种去年才考的人,简直就是噩耗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