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万朝: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令下去,让郑成功进入国子监!”
  对于金榜认可的忠臣,朱元璋当然是一点怀疑都没有,直接提拔上来。
  “十大忠臣榜第九名——于谦!(大明王朝)”
  “奖励:黄金二十万两!”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
  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
  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但殿试时因策伤时,只得三甲第92名,任监察御史。
  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英宗在王振挟持下,对瓦刺部的侵扰举棋不定,开始步步退让,后又轻举妄动,率兵亲征。
  “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瓦剌也先一部大举南侵,京城危在旦夕。留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急召朝臣共议对策,当时朝廷上下,一片恐慌,翰林院侍讲徐珵等人主张迁都。
  于谦临难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军务,坚决驳斥迁都派,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
  他率兵22万,精心部署,列阵九门,誓死抗敌,并扶郕王即位,追英宗为太上皇,以定民心。
  经过5天激战,击退了瓦剌部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以功加官少保。
  但在迎回朱祁镇之后,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得到了皇位,幽杀代宗朱祁钰于西宫。不久,处死了于谦!
  如此忠臣,最后却死在朱祁镇手中,确实可惜。
  而朱元璋看到大明一下子占据了两个名额,脸上堆满了笑意。
  “哈哈哈哈,咱的大明,果真是人才辈出,人才辈出啊!”
  朱元璋大笑道:“这于谦能成为第九名,定有其过人本事,传令下去,升任于谦为兵部侍郎!”
  朱元璋很高兴,他觉得自己的大明并不是一无是处嘛。
  这次,他总要在忠臣榜的数量上超过王莽一次吧!
第250章 四个名额都被反超了
  十大忠臣榜,大明王朝一下子就占据了两个。
  这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脸上露出了洋溢之色。
  他已经不知道被王莽压在多少个榜单下面了,天知道他有多想赢王莽一次。
  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以前,他很期待金榜的出现。
  可在每次金榜出现,他都被王莽压在下面之后,他现在又怕金榜出现。
  因为他觉得,每次金榜出现,王莽都能将自己压在下面。
  而这次,他或许能在忠臣榜上,以数量胜过王莽!
  倒是王莽看着第九名和第十名都是大明的,他并不意外。
  大明这个王朝,你说它弱吧,他它又不是很弱。
  你说它强吧,似乎又强不到哪里去。
  可偏偏在忠臣这件事上,还真是能人辈出!
  就在王莽沉思之际,金榜放出了接下来的名次:
  “十大忠臣榜第八名——海瑞!(大明王朝)”
  “奖励:黄金三十万两!”
  好家伙,又是一个大明王朝的!
  海瑞 ,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明朝政治家、著名清官。琼山人。
  4岁丧父,靠母亲抚教成人,嘉靖二十八年考中举人,嘉靖三十二年,海瑞被选授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
  上任后,制定教约十六条,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由于教育成绩突出,受到副提督朱衡的器重,被召掌管书院。他主张维护师道尊严。
  有一次,提学御史视察学府,各学官皆伏跪迎接,唯海瑞作拱手礼说:“若至台院,当以属官礼见,此堂乃师长教士子之地,不当屈体。”
  海瑞以维护师者尊严抗礼不屈出了名,被称为“笔架博士”。
  要说这历史上的清官很多,但海瑞绝对是其中翘楚。
  在明朝中后期,腐败严重,只有海瑞刚正不阿,和嘉靖皇帝据理力争。
  哪怕是因此而下狱,他也丝毫不惧!
  就连王莽看到海瑞的名字,也不禁摇摇头,无话可说。
  倒是朱元璋一脸喜色:“哈哈哈哈,我大明这是要霸榜的节奏!”
  “来人,传令下去,升海瑞为吏部右侍郎!”
  一下子得到了三个名额,朱元璋兴奋不已。
  “十大忠臣榜第七名——文天祥!(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四十万两!”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
  20岁入吉州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
  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
  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终虽然兵败被俘,但却依旧没有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
  而现在,大宋同样亡国,可在看到王莽善待大宋百姓,其他文官也纷纷愿意归降之后,文天祥也愿意为了大宋百姓违心一次。
  如今的文天祥,已经被封为户部侍郎,处理大宋境内的许多事情。
  对于文天祥能上榜,王莽一点也不意外。
  “十大忠臣榜第六名——史可法!(大明王朝)”
  “奖励:黄金五十万两!”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
  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
  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
  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
  城破,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人称史阁部,谥忠靖。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在死后能有谥号的,必定是千古流芳的人物!
  史可法一生俭朴,身为兵部尚书、大学士、扬州督师,但行不张盖(伞),食不兼味,夏不扇扇,冬不衣裘,寝不解衣。
  年已四十多岁,仍无子息,妻子劝他纳妾,他说:“王事方殷,敢为儿女乎”!
  直到现在,还有史可法的纪念馆。
  “十大忠臣榜第五名——寇准!(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六十万两!”
  寇凖,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
  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宋真宗继位之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
  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御驾亲征,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凖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
  但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攻击寇凖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
  寇凖在这班人的毁谤下,放弃了主战的主张。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可以说寇准为了大宋,已经尽心尽力了,奈何队友不给力,最终蒙冤遭贬,客死雷州。
  “十大忠臣榜第四名——魏征!(大唐王朝)”
  “奖励:黄金七十万两!”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这个人可谓是人尽皆知,犯颜直谏怼的李世民都拿他没办法。
  一心为民的魏征,在忠臣榜上的排名也不低!
  “十大忠臣榜第三名——诸葛亮!(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八十万两!”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一心想要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名,实至名归!
  倒是王莽有些诧异:“诸葛亮才排第三,那前面两人是谁?”
  “十大忠臣榜第二名——林则徐!(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一百万两!”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侯官鼓东街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当时的大清已经腐败不堪,但林则徐却依旧发动了禁烟运动,并顶住了压力,禁烟成功。
  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林则徐在那个时候力挽狂澜,后面的世界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排在忠臣第二名,也有功绩的原因!
  十大忠臣榜第一名——包拯!(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两百万两!”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忠臣,一心为大宋,死在了任上。
  而且在王莽拿下大宋之后,包拯一开始也是不想投降的,最终还是为了大宋百姓着想,暂时归降王莽,治理大宋领土。
  王莽看完这个榜单,不禁呵呵一笑:“不知道这个时候,朱元璋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第251章 六个召唤,一个比一个魔幻
  十大忠臣榜发放完毕,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的大名确实有好几个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