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两百七十一章 设大明银行 发千万银元刺激经济

    “怎么个玩法?”

    徐弘基问着窦顶。

    然后,徐弘基又主动道:“你也不是不知道,现在这局势,稍微有点惹那独夫不满意的地方,就会被抄家砍头!我们虽然是皇亲勋贵,但那独夫肯定也不会因此就不把我们怎样!所以,可千万不要因此被那独夫抓住机会抄家才好!”

    窦顶笑了笑道:“国公爷觉得,您老老实实的,那独夫就不会抄您的家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窦顶紧接着就严肃地看向徐弘基道。

    徐弘基也神色变得凝重,微微点首,他赞同窦顶的说法。

    “没错,天下田地大都在藩王和我们这些权贵手里,自然,粮食也大都在我们手里,可眼下粮利大增,靠买粮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那独夫肯定不会愿意让这么多田地还集中我们的手里?!”

    徐弘基道。

    “亦如国公爷所言,天下田地大都在我们手里,甚至不少都是先帝们赐的,而那些田地产的粮食本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想怎么做自然就怎么做,那独夫总不能平白无故地夺去,若真要平白无故的夺去,那他就不怕他的那些奸臣也担心有一天自己的田地产业被皇帝陛下平白无故的夺去吗,朱由校那独夫也得讲王法,不讲王法坏的也是他自己的威信,谁让他是天子,王法是他自己立的,他自己若不遵循王法,谁还信服他?!”

    窦顶附和着说道。

    徐弘基直接站起了身,转了转蟒袍上的玉带:“窦先生所言有理,我不卖我自家的粮食,只花银子买粮食,有什么错?他朱由校是有刀,可这天下不是靠立威就行的。”

    ……

    “眼下我们在江南平定了叛乱,抄了不少叛乱士绅的家,杀了不少人,威是立了起来,但要使国强民富,光靠立威是不够的,得立信!

    否则,我们在江南士民眼里就只是外来的豺狼,他们即便怕我们,也不会敬我们,即便不敢起兵造反,也不会再勤劳积极,只会变得麻木不仁,这不是朕想看到的;

    而要立信,首先就是严明纲纪国法,不但士民要遵守纲纪国法,天潢贵胄也得遵守纲纪国法!”

    朱由校在韩爌和熊廷弼等随扈朝臣们面前提起关于接下来如何治理江南的事说到了“立信”的事。

    对于朱由校而言,他的确没想把江南搞乱,搞成他可以随意掠夺的殖民地。

    因为江南是大明的,是华夏的,而朱由校现在是大明的皇帝,华夏的帝王,他不是外来入侵的强盗,只顾着抢光这里所有的财物,让这里变成地狱,只顾着自己的享乐。

    所以,朱由校要求“立信”,且表示天潢贵胄也得主动遵循纲纪国法。

    当然,朱由校口含天宪,是唯一可以更改纲纪国法且有最终解释权的人。

    换句话说,朱由校现在掌控了帝国最强的军队后,就想重新制定这个世界的规则秩序,且要求所有人遵守。

    当然,朱由校是唯一可以掀桌子的人。

    “对于许多江南商户和手工业者破产以及工人失业的情况,立即按照朕之前所提过的设官办放贷钱庄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商户和手工业者复产与工人复业,官办放贷钱庄就称之为银行,就叫做大明银行;

    大明银行由此次随扈的工部右侍郎李之藻与内官监太监李永贞担任大明银行总办与督办,而主要职责就是将抄没所得的金银以银币钱币的形式借贷给这些商户和手工业者,凭其在各县衙登记的户票凭证予以借贷支援;

    先借贷一千五百万银元出去,大明银行利用计量局和东厂提供的调查信息估算一下,江南最大商户要复产最多需要多少银元就可复产盈利,能承受多少利息,为避免有人大额骗贷,且避免被银子流入少部分大商户手里,需要限制商户的借贷额度,但为了使商户和手工业者尽快复产,利息要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对一千银元以下的额度,而且总额不超过十万的贷款者,提供无息贷款!

    到时候即便还不上,也只扣留其抵押物,且朕准予他们向官府申请破产,建立起破产制度。”

    朱由校针对江南大量商户和手工业者破产的应对之策就是设银行放贷款。

    反正这次南下,朱由校抄没了不少金银,光是抄盐商都得了超过两千万的金银,遑论抄没江南叛乱士绅所得金银。

    作为皇帝的朱由校自然不用顾忌露财肇祸。

    他觉得,自己与其把这些金银存起来,还不如把这些金银借贷出去刺激经济。

    另外,朱由校在来江南之前就有过设银行以调控经济的想法。

    所以,他在下江南时就带了大量在内书堂经过训练而擅钱法珠算的内宦且让东厂招募了许多可靠的钱庄账房,作为银行第一批在编员工,并让算是这个时代最杰出之一的算学家兼工部官员李之藻掌握了由自己亲授的银行概念。

    而现在,朱由校让李之藻和李永贞这些开办银行自然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

    “韩爱卿,就如此拟旨!”

    朱由校继续说道。

    “臣遵旨!”

    韩爌立即回了一句,并按照朱由校的意思拟起了旨意。

    而朱由校则继续说道:“还得注意一个问题,一旦大量银元放到市面上,银元之价就会下降,而到时候,势必会导致物价上涨,尤其是粮食!谨防有人借机囤积粮食发财取利!”

    “陛下圣明!但囤积粮食之事很难制止,因为田地大部分在藩王、勋贵、士绅手里,尤其是藩王和勋贵,除非朝廷能让藩王、勋贵、士绅皆免除优免,一体按田亩多寡纳粮,并征多田者以更多的粮食,否则一旦藩王、勋贵、士绅等拥地最多者,若不肯卖自家的粮食,朝廷也不好平白无故地征其粮秣,毕竟大明之粮秣大部分产于这些人之手!”

    湖广的田地被藩王占据不少,甚至连福王都在湖广占有田地。

    所以,作为湖广人的熊廷弼知道大部分田地都在藩王手里,也就很是直率地说出了制止囤积粮食行为的艰难。

    不过,熊廷弼说后,韩爌倒是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由得瞥了朱由校一眼。

    他真担心,这个在辽事上就敢说真话的熊廷弼,如今在御前也会因为敢说真话而惹皇帝发怒。

    “陛下到底也是朱家人,不可能不照拂皇室宗亲,你熊廷弼说的这样直接,真不怕被陛下砍了脑袋吗?”

    韩爌腹诽道。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两百七十二章 调粮 管控天下钱法

    朱由校倒是没生气,他甚至很欣赏熊廷弼的直率。

    毕竟朱由校是穿越者,没有想过因为这些藩王以及勋贵和自己朱家关系匪浅,而不对他们动手,允许他们动摇朝廷根基。

    所以,朱由校这时候说道:“熊爱卿说的是,人家若只买粮不卖粮,朕也不能拿人如何,毕竟人家没犯国法纲纪,否则,会影响朕之威信!”

    “但是这不代表朝廷就没有办法,藩王、勋贵、士绅之粮赋优免是朕给他们的恩典,但朕也能收回来,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朕要令天下人信服,要立威信于世,自然不能不教而诛,故先下诏于天下,令天下有田者不得恶意囤粮炒高粮价,否则,朕必严惩!”

    “朕知道这下这道诏书对于只有个人私利而无公忠体国之心的人来说,没什么用,毕竟有没有恶意囤粮很难界定查出,自家产的粮食卖还是不卖的确是自己可以处置的,但朕依旧得下这道诏书,这叫先礼后兵,将来,他们要是不听朕的话,那也别怪朕把他们的恩典收回来!”

    “另外,朕虽然禁止天下有田者囤粮,但朝廷自己囤粮则不禁止,甚至在这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朝廷有司不但要囤粮,还要大肆囤粮!

    江南一带,接下来因为要复工复产,而不得不将大量银币短时间内全部投入到民间,到时候,肯定会导致粮价暴涨,那时就需要更多的粮食去抑制,并遏止有些想借机炒粮赚钱的不法之人!”

    “所以,立即传朕手谕给内阁首辅方从哲,令其立即下旨调天下粮秣集中于江南,越多越好,告诉方从哲,在整个天下清丈田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清丈,藩王、勋贵、外戚、公卿大臣等权贵之飞地!不容隐瞒!无论是谁,只要阻挠清丈,就先暂停其俸,停其爵,并报朕处置!

    然后,将这些清丈田亩后所追缴的逋赋与粮秣全部运至江南!

    还有,在京师的囤粮也全部运至江南,只留九边军需和京师军民所需的白粮即可;

    另外,在江南抄家所得的粮秣全部暂留江南,先不必运京。

    再着令市舶司将历年从外番所购粮秣调运至江南,并继续从外番购粮,且要求朝鲜、琉球等给天朝借粮,谁要是不肯借,则视为对朕不忠!派水师去讨伐并强制且惩罚性征粮!安南镇抚司也是如此,必须向朝廷借粮其库粮之三成,否则,着两广总督率兵讨伐!

    最后,着粮业局将京师与辽东屯垦地所产土豆以及其他粮秣之储备调运至江南备用!

    另外,立即推荐任命粮道转运使,以户部各司员外郎兼都察院各道御史身份去各布政司购粮,立即拨内帑五百万银币补充国库,用于购粮;

    至于运费,调用抄没晋商与伪孔府等历年抄没所得之五千万存银,先拨两千万银币,用于运粮之江南的粮秣;

    “陛下,如今在江南,朝廷为使得商户复产、工人复业,要拨一千五百万银币于市,如今又要拿两千五百万银币用于购粮运粮,而使之流通于市,如此下去,岂不会令天下流通银币进一步增多?”

    熊廷弼这时候不得不提醒道。

    “无妨,把发下去的银子再收回来就是,大明银行在放贷业务建立起来后,会立即进行存储之业务,建立相应条例,设立分行于各处交通要津,然后用有利息的方式吸纳百姓将多余的银币存回银行,到时候银行再根据市面银币之价调整利息!因为参与运粮而有大量银币收入的民夫们会因此把过剩的银币存入银行吃利息;

    朕已让李之藻等提前筹办此事,他们的职责就是随时调控天下银币流通之多寡,市面上银币多了后,他们会想办法的,不然要是出了事,朕第一个处置的就是他们。”

    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以臣之见,朝廷早就该管控天下钱法,而不是任其控于权贵士绅之手,使天下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熊廷弼附和了一句。

    他虽然因知兵事而成为阁臣,进入政事堂,但久在中枢,耳濡目染,且他本身也不笨,且统率大军也需擅长后勤粮草调度,所以,他现在也能明白朱由校说的银行调控之事。

    朱由校则微微一笑:“钱法之事,关系国计民生,自当慎重,且更为复杂繁琐,算是不见血不见刀枪的战争,若处置得好,能使天下昌盛,若处置不好,也能使天下大乱,所以,务必管好钱法,多总结,多摸索,多培养一些善懂钱法之官吏,尤其是这最先洒出去的一千五百万元银币流入市面后,要尽量不通过杀戮的方式来解决,以达到长治久安之效。”

    如朱由校自己所言,一千五百万银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