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不被看上去心思不简单的皇长子记恨,方从哲先走过来朝朱由校跪了下来:“老臣拜见陛下,请陛下节哀!”

    杨涟等文官见此也跟了过来,朝朱由校跪下行礼:“臣拜见陛下,请陛下节哀!”

    朱由校停止了哭泣,回头看了这些大臣们一眼,突然严肃起来,说道:“内阁拟旨,着礼部议定登基之日!”

    “臣等遵谕!”

    内阁首辅方从哲和大学士刘一燝皆回了一句。

    而接下来,朱由校看了杨涟一眼。

    在场的大臣中,朱由校对杨涟最熟悉,因为杨涟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因为参劾魏忠贤而死。

    而且据朱由校所知,杨涟算是在万历四十八年到天启二年前最有权势的官员,别看他只是一个兵科右给事中,却因为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关系匪浅,而得以操控朝廷大权。

    直到魏忠贤出现后,杨涟才落了势。

    杨涟是东林党官员,如今东林党已经遍布朝野,在内阁次辅和吏部尚书都是东林党的人,甚至司礼监也是东林党的人。

    可谓是一党独大。

    这对于朱由校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一党独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内部政治矛盾会非常尖锐。

    事实上,东林党在独掌朝权后所做的事的确是排除异己、非我即敌。

    而这也就造成其他不附和东林党的官员联合在一起组成了阉党,使得大明党争加剧。

    然后熊廷弼和朱由校眼前的杨涟都成为这种党争的牺牲品。

    而这种党争的加剧还会造成大明国运进一步衰退,间接滋长了建奴的做大。

    朱由校深知历史上王朝末期衰退和内部党争加剧有很大关系,比如北宋新旧党争导致北宋灭亡。

    所以,对于即将成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校决定尽量消弭内部矛盾,遏制党争加剧。

    “杨涟对朕不敬,将杨涟打入诏狱!”

    朱由校因此直接下了旨。

 第三章 天子不宜太聪明

    朱由校这个时候必须对杨涟加以严惩。

    原因无他。

    一旦朱由校现在轻易放过杨涟,杨涟就会更加狂妄。

    而杨涟更加狂妄的后果就会获得更惨的下场。

    总之。

    现在让杨涟下诏狱总比将来让杨涟因为得罪魏忠贤等阉党而被治死罪强。

    朱由校这样做既避免让党争在将来加剧也打击了一下东林党的气焰,让东林党清楚,大明是天子说了算,而不是他东林党。

    杨涟刚才的行为的确已经没把天子放在眼里,甚至在其眼里,天子似乎真的就成了一个摆设,一个象征最高权力的物件,谁都可以碰一下摸一下。

    所以,朱由校现在惩处杨涟合情又合理。

    杨涟自己此时也是百口难辩,因为他的确刚才抓住了皇帝的手,这的确是大不敬。

    但同为东林党官员的巡城御史左光斗哪里愿意看见作为自己东林党头号干将的杨涟被下诏狱。

    所以,左光斗忙替杨涟求起情来:“陛下!杨涟虽御前失仪,然也是一时心急所致,也是为让陛下早日登基,使我大明早日有主啊,请陛下明鉴!使其下诏狱,实为过严之至,亦非体恤顾命大臣之举,请陛下三思啊!”

    内阁大学士刘一燝也忙求情道:“陛下!左光斗所言甚是,杨涟此举虽然失礼,但的确是为保护陛下,还请陛下宽宥其罪!”

    朱由校没有说话,只默默看着,他倒是想看看现场的大臣中有多少人是东林党的人。

    一时,许多官员纷纷为杨涟求情。

    朱由校则看了方从哲一眼,如果方从哲等人为杨涟求情,他倒是可以放杨涟一马。

    因为朱由校知道方从哲不是东林党,如果方从哲等能为杨涟求情,说明是方从哲等人是有大局观的,不为为了自己一党之利也不会因为憎恶东林党而眼看着杨涟下诏狱。

    方从哲注意到了朱由校的眸光,但他选择了逃避,故作不知地垂下了眼睑。

    “今天敢拉扯朕,是不是明天就敢持刀架在朕的脖子上?杨涟之行为,无论有心无心,都有悖臣纲!”

    朱由校只好自己先说了起来,且说着就看向杨涟:“杨涟,你自己说,你刚才对朕不敬时,眼里还有没有君臣之礼,你自己该不该被治罪!”

    杨涟抿紧了嘴,最终不由得一咬牙回道:“臣该死!”

    朱由校接着问道:“锦衣卫官校难道也觉得杨涟不该抓吗?还愣在干什么,把杨涟打入诏狱!没听见吗?!”

    下诏狱?

    大明已经有很多年没对文官这么狠了。

    尤其是杨涟这种科道言官。

    要不然,如今朝堂也不会是言官势大的局面。

    所以,锦衣卫的官校们明显没反应过来。

    在朱由校这么一喝问后,锦衣卫官校们才回过神来,将杨涟押了下去。

    无论朝堂斗争怎么激烈,锦衣卫始终是听命于皇帝的天子近臣,不可能违背皇帝的旨令。

    杨涟没有反抗,他现在只觉得憋屈,憋屈自己怎么就落得如此境地,明明自己是想把皇长子从李选侍手中抢过来,好控制在自己这些文官们手里,好避免李选侍挟天子以令群臣,但自己却稀里糊涂地因此下了狱。

    接下来,朱由校御文华殿,正式接受群臣参拜。

    不过,杨涟是没有机会参与了。

    ……

    “杨公被下诏狱!诸位,此事我们不能不问!”

    东林党官员魏大中此时在中书舍人汪文言这里对左光斗等东林党官员说起此事来。

    “没错,我等需上疏为杨公求情!”

    左光斗回了一句。

    而汪文言则也点头道:“求情自然是要求情的,我东林诸人皆为忠直敢言之士,岂能坐视杨公下狱,但是汪某没想到的是,当今天子会如此强硬,不似往日王安所言乃性格懦弱之人,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左光斗听汪文言这么说,也把注意力转到了朱由校身上:“的确如此,今日我等进宫本担心李选侍控制天子,却不料天子未受李选侍控制,反而先以先皇口谕传见方从哲,再以遗诏宣示其正统之位,群臣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以至于杨公下狱,陛下受群臣参拜,整个过程中,始终仿佛皆在陛下掌控之中一样。”

    汪文言也道:“不但如此,在你们闯入乾清宫欲夺走天子前,据内廷有人传言,司礼监王安欲助我们夺走天子而抱天子出来时,却被天子掌掴,天子也斥起无礼,方命王安出来宣谕于方从哲。”

    听汪文言说完后,左光斗因此看了魏大中一眼,说道:“如此说来,当今天子不简单啊!将来之事难料也!”

    “魏公所言极是,天子不宜太聪明,亦不宜太狠厉,动辄让言官下狱,将来于大明不知是祸是福。”

    汪文言拧了拧眉头说了起来。

    左光斗继续说道:“先掌掴司礼监王公公,又掌掴杨公,还使其下狱,陛下这天子之威来得可真快!”

    “无论如何,杨公是必须要救的,魏某认为,我们当立即上疏为杨公求情,天子既然非为昏君,便应知道杨公之人望!”

    魏大中说着就站起身来。

    左光斗也站了起来:“没错,只是可惜原本打算让大家一起先把方从哲逐出朝堂的,却不料如今还得先救杨公!”

    “这也许说不定就是方从哲之计,此人一向表面中立,实则和齐党之亓诗教走得很近,说不定就是他暗中撺掇李选侍蛊惑天子,再借陛下之手除掉杨公!天子虽年少聪颖,但涉世未深,哪里知道方贼之用心深远,我们这次务必要救下杨公,让方贼断掉靠怂恿天子害忠良的心思!”

    汪文言说道。

    魏大中点了点头:“汪先生所言有理,此事不宜久拖,当立即上疏!”

    “没错,立即上疏!”

    左光斗附和起来。

    ……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六日。

    朱由校完成登基大典,正式成为大明皇帝,且与群臣议定明年为天启元年,而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天启元年一月一日以前定为泰昌元年。

    没办法,泰昌皇帝朱常洛挂得太快,当皇帝才一个月就嗝屁,只能把本属于万历四十八年的一段时间拿出来定为泰昌元年。

    “陛下,吏科都给事中上疏,言古之圣明天子莫不怀仁修德,杨公虽御前失仪,然也是一片公心,天子初登大位,正是施仁政之时,当宽宥其罪,嘉奖其忠。”

    而朱由校登基没多久就收到了大臣们为杨涟求情的奏疏,其中第一封求情奏疏就是魏大中的。

 第四章 方从哲的态度

    这求情的奏疏来得挺快!

    朱由校不禁嘴角微扬。

    不过,朱由校倒也没打算杀杨涟。

    同崇祯即位后不该将阉党打压太狠,逼得魏忠贤自杀一样,杨涟这种代表东林党势力的头目也不能打击的太狠。

    因为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任何过激的行为都会加重帝国内斗,都会加速帝国灭亡的速度。

    不过,朱由校倒是想看有多少人会为杨涟求情。

    所以,朱由校这时候没有对魏大中为杨涟求情的事发表态度,而是问着王安:“还有哪些大臣上疏为杨涟求情的?”

    王安回道:“还有左光斗、汪文言、韩爌……”

    朱由校听王安念了一长串名字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便只好打断了王安:“行了,吩咐文书房把为杨涟求情的奏疏都拿到朕这里来,朕要一个个看。”

    王安只得照办。

    一时,王安就抱了一大沓奏疏来。

    朱由校看了一眼。

    足足有两尺厚。

    这么多?

    朱由校因此拧起了眉头,且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看来这杨涟是挺有人望的?”

    王安笑了起来:“神庙驾崩前就曾言杨涟乃真忠君之人,大行皇帝能继承大统,他亦出力不少,只是没想到他会在皇爷您面前如此失仪,跟老奴一样,在当时都忘了分寸,只顾着扶皇爷您继承大统了。”

    “这么说来,他还是功臣了,如果不是他这样的忠臣,我和父皇都没法子继承大统,是吧?”

    朱由校问了一句。

    王安听后不由得后背发凉,跪了下来:“老奴失言,请皇爷治罪!”

    “起来吧。”

    朱由校淡淡一笑,他已经知道王安的态度。

    但朱由校也没想点破,只道:“这些奏疏都留中,你退下吧。”

    王安听后颇为惊讶,抬头看了朱由校一眼,问:“皇爷,留中恐惹天下非议!何不发内阁票拟?”

    朱由校瞪了王安一眼:“朕要怎么当皇帝还要你来教?”

    王安听后忙磕起头来:“老奴死罪!老奴死罪!”

    “你该不该死,朕说了才算,你自己说了不算,叫你退下就退下!”

    朱由校说了一句。

    “老奴谢皇爷,老奴这就告退!”

    王安面对着朱由校起身往后退去,然后故意在门槛边绊倒了一下,待朱由校回头看他时,就故作害怕地抹了抹额头。

    朱由校见此心里骂了一句:“老货!既然有这个谨慎小心的样子,干嘛屁股还坐在文官那边,也不想想自己是谁家的奴婢!”

    趁着王安还没有离开殿内,朱由校又说了一句:“如果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