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零一章 不但该革职革功名还该永不叙用

    在朝的文臣们也在得知这一圣旨后,感到难以接受。

    毕竟大明如今如此富荣昌盛后,文臣们早已爱上奢靡享乐之风。

    礼部尚书冯铨此时就因此有一种想把圣旨以礼部名义封驳的冲动。

    但冯铨也没敢直接这样做,而是找到分管礼部、学部等事务的阁臣魏广微道:“阁老!怎么突然下了这道圣旨,这商税改革不是才刚开始吗,怎么就又要整饬风气、整顿礼政了!”

    “不如此,如何让天下人不把心思放在商税改革上?”

    魏广微回说道。

    冯铨想了想后:“高明啊!此是谁想出来的,莫不是阁老您?”

    魏广微苦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也不好对冯铨说,随着皇帝深居简出后,他和韩爌都快在内阁被架空了。

    “商税的事,下官不好置喙,但整饬风气、整顿礼政,为让更多的汉家女子安居乐业这事,我礼部倒是不能不过问,虽说这事也没什么不对,读书人是当从圣人之教、洁身自好;可自古少年谁不爱风流,如今这道旨意,属实太狠,恐真的要比加征商税更让人难受,加征商税也就多让出一份利,可这不让大家风流,那真是要逼疯天下许多读书人的!”

    冯铨有些难为情地说道。

    这时候,左通政季梦环、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何吾驺、国子监祭酒朱延禧等文官也来了内阁,要见袁可立等阁臣,询问最近在两京一三省以后禁开青楼禁去娼门的事。

    冯铨因此也就离了魏广微的内阁值房,朝来内阁询问此事的文官们走了来。

    而这时候,袁可立、毕自严二人也出了各自的内阁值房,来见了这些文官。

    不想与自己那在青楼交好的红颜知己从此不能再做忘年交的何吾驺先对袁可立、毕自严二人拱手道:“元辅,毕阁老,下官等实在不解,这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要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禁开青楼,禁止组织与参与娼门事,这可是前所未闻啊!自古青楼风月之地,便是文化兴盛之所,名篇佳作莫不出于风流之地,宋之柳三变,国朝之唐伯虎,皆靠风尘女子而扬名,使昌盛之朝,得以文化灿烂!”

    “照何学士所言,原来要成为大才子,非得留恋烟花柳巷才行,那国子监、翰林院也别设了,直接改设为青楼可好?反正这两地也养不出才子来!”

    毕自严先回驳了一句。

    接着,毕自严又道:“只是两京一十三为正风气,不使我汉家女沦落风尘,才禁止这些事,但是我大明所辖制之其他各领地是不禁此事的,谁要是想做大才子,完全可以去长崎、台湾、果阿风流,那里的胡姬倭女想必也能给才子以温情暖语!陛下早下过旨意,天下文士,可到礼部申请做正七品儒学使,由朝廷分派至这些地方,甚至去外番繁华地宣教儒圣之学问!可没多少人愿意去,如今这道正风气的圣旨一下,想必那些想做大才子的文士是愿意去的吧。”

    “毕阁老!您怎么就不体恤一下士林文人呢,你这是要变相流放天下有才者!”

    何吾驺回道。

    “鼓励中土文士去外番宣教圣人儒学,乃是行王道教化之事,怎么就成了变相流放,何学士这话,敢写成奏本呈上,留为档案,而由天下人乃至后人评说吗?!想必这样做的话,天下儒林都会觉得何学士所论是与王道教化背道而驰吧,言外之意也说儒林非正道,而不足以教化天下吧?”

    毕自严问道。

    “下官没有此意!下官只是,下官只是觉得当允许青楼这种供读书人交流学习的地方存在,以兴文教。”

    何吾驺面红耳赤地直接否认道。

    “翰林院、国子监、宫学、宗学、卫学以及各府府学、各县县学不能交流学习吗,非要到青楼去!你何学士有今日之才,是不是也常去青楼学习之果,仆是否应该传于天下人知道,何学士能为翰林,皆因昔日常入烟花柳巷,拜风尘女子为师所致,天下读书人当效仿之!汝之父母、恩师知道后该作何想?”

    毕自严问道。

    “下官不是此意!毕阁老,你怎的诬蔑下官,下官从来为官清介,怎会行此伤风败俗之事,而玷辱门楣!”

    何吾驺立即否认道,呼吸也有些急促起来。

    “原来何学生自己也觉得去那地方是伤风败俗、玷辱门楣!”

    毕自严冷笑着回道。

    “你!”

    何吾驺愤然抬起手指着毕自严,欲要说什么,却不知该如何说,最后直接因急火攻心而晕倒在地。

    “何学士!”

    “快扶何学士下去!”

    魏广微见此摇了摇头,心道:“好一个毕自严,果然能辩,不但老夫当日被驳斥的不得不退避三舍,如今连翰林清流何吾驺也因此气晕过去!自己以后要想在内阁掌权,倒是真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这时候,季梦环见何吾驺被毕自严驳斥的直接晕厥,不得不换个理由,说道:“元辅,毕阁老,以下官之见,固然要正风气,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圣旨上说,旦有官员士子留宿倡门者,官员革职,士子革除功名,且押入巡防营监牢,拘役十五日!且其事要通报于宗族和学校!

    这是否太过了?读书人乃天下人表率,朝廷得维护读书人之体面,不能使其声名狼藉,不然何以使读书人为天下人表率,以下官之见,不如请奏,只对违旨者,训诫申饬即可,或罚没一些银币,且不留案底,不报宗族、学校,下官相信,天下读书人作为圣人门徒,自当会有廉耻之心,因此洁身自好!”

    “正是为了维护读书人之体面,不使读书人声名狼藉,才不得不将伤风败俗、不配为我士林之人的败类踢出去!以仆之见,革职与革除功名、通报起宗族、学校,都是轻的,该永不叙用、永不准参加科考才是!也就陛下仁厚,才准其有改过自新之机会,不然,以仆的意思,我士林就该对圣人子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读了书都还不知羞耻、还败坏社会人伦,那说明是真坏在了骨子里,就不该为天下人表率!”

    毕自严回道。

    季梦环一时语塞,只得回道:“是!”

    国子监祭酒朱延禧见何吾驺和季梦环都未说服毕自严,一时更加愤懑且不甘心,也就当即主动站出来,大声道:“毕阁老!朝廷怎能让娼门之女流落民间,嫁为人户,这些皆是红颜祸水呀!卑贱至极!毫无廉耻之道!一旦嫁为人妇,必害一家之业,乃至祸乱社稷,莫若使其自干下贱,向万人卖笑,方能使家国永安啊!”

 第四百零二章 记下官身功名押进大牢

    “刚才何学士说文人才子唯有与青楼佳人交流学习方能成大才,怎么现在朱祭酒又说这些人自干下贱,不配为人,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此看来,常于这些地方流连忘返的读书人皆也是自干下贱、不配为人,这样的读书人,留之又有何用,不如罢黜出去,以免同青楼风尘女子一样祸害家国!”

    毕自严说着就又道:“最好是直接杀了,以净乾坤!”

    “这……是那些女子自干下贱,为天下祸水,关读书人何事!读书人,读书人,不过是吟诗作赋而已!”

    朱延禧强行狡辩道。

    “这么说,朱公也常去青楼烟花地,与朱公口中之下贱女吟诗作赋了?”

    毕自严顾左右而言他地笑问了一句。

    而不待朱延禧回答,一直未开口的袁可立就道:“朱公,你真这么不检点,为老不尊,如此想来,当初方文正公在时,廷推你为国子监祭酒,实在是有所疏忽,总不能让国子监的学子们知道,自己的老师乃爱去烟花地的人,乃至让天下名门士族知道,自家子弟所从学之师傅是这样品性之人吧,此事,要是陛下知道了,也会很失望的。”

    “没有!元辅,下官怎会与那些自甘堕落之官员士子一样行为不检、而愧对圣人之教啊!”

    朱延禧见自己官位可能因此不保,甚至名声也要受损,也就忙矢口否认起来。

    “原来朱公还是知道去那地方吟诗作赋的读书人是自甘堕落、行为不检、愧对圣人之教的!作为理学名臣,又与朱子同姓,朱公之前的言论,似乎与现在所言,大相径庭啊!难道说,朱公是首鼠两端之人?”

    毕自严笑着说了后就问了起来。

    朱延禧呼吸急促起来,一时急怒之下,也就忘了官阶尊卑之别,当场大喝道:“姓毕的,你也是读书人,何苦如此为难读书人!”

    “告辞!”

    朱延禧说着就拱手而去。

    而季梦环则和其他文官一起也跟着告辞,离开了内阁。

    在离开内阁的路上,季梦环不由得对朱延禧道:“本以为方大兴走后,朝廷能消停点,朝臣们能轻松一些,不再为不间断的内政改革劳心劳力,可以赏花赏月乃至吟诗作赋,可谁知道,这刚走了一个巡海阎罗,就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可不是,这袁睢州、徐上海、毕淄川,一个杀伐决断,甚于方大兴!一个似乎比方大兴还得陛下宠信、是唯一可以出入禁庭的外臣!一个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也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头,老夫已有了辞官之意,归隐田园!”

    朱延禧回道。

    ……

    这边,冯铨见季梦环、朱延禧等文官都未能说服袁可立、毕自严,还白讨了个没趣,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便打算跟在这些人后面离开内阁。

    不过,冯铨刚准备走,袁可立就叫住了他:“大宗伯!整顿礼政,你礼部可有异议?”

    冯铨尴尬地笑着回道:“没有,至少在下是没有异议的。”

    “那就尽快执行!你礼部当迅速奉旨去查禁青楼,严打留恋于烟花柳巷的文臣士子,需要调动多少人手,当立即向上奏请,厂卫和巡防营的人会配合你们的。”

    袁可立说道。

    “请元辅放心,礼部会尽快呈递题本上来,绝不敢耽搁政务。”

    冯铨忙回了一句。

    他心里还是有些怕袁可立的。

    他清楚记得这位袁大首辅可是连亲王都敢杀的人。

    所以,冯铨不敢在袁可立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

    待冯铨回到礼部后,立即和礼部左侍郎孙承宗、礼部右侍郎蒋德璟等礼部官员部议了一下,最终写了个如何执行此圣旨的建言。

    没多久,对题本的御批就下来了。

    东厂、锦衣卫、礼部、学部、巡防营、顺天府六个衙门各出一部分人,组成了一个风气整顿都尉司,被调来的人皆任该都尉司都尉,负责整顿风气。

    而在这一天。

    组成的第一批都尉就来了临近皇城的第一家青楼“春华院”,开始执行圣旨所要求的公务。

    礼部郎中范景文是这一批都尉的掌事。

    此时,范景文一到这“春华院”,就喝令道:“把这春华院立即围起来,传见他们的妈妈!”

    很快,这春华院的妈妈,也就是老板,徐佛,忙扭着腰肢走了来,见到范景文后忙又怕又求地道:“不知道,奴家犯了什么事,怎的需要官爷亲自来,还请官爷您高抬贵手,奴家必会重谢的,还请官爷垂怜!”

    徐佛说着就还向范景文抛了个媚眼。

    “让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