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对韩爌吩咐起来。

    “臣遵旨!”

    韩爌回了一句。

    韩爌知道陛下的第三条旨意要求明显是要通过自己这些文官重臣对这件事定性,好让外面那些对天子不满的文官士大夫让认为自己这些高官懦弱,并对自己这些人产生不满的心里,从而因此更容易被皇帝操控。

    其实,韩爌本来一开始是想直接说“臣不知道的”,但他也的确怕因此激怒朱由校被朱由校当场处死,也就还是说了实话。

    方从哲看着韩爌和七卿文官如此老实,倒也因此想起了皇上在这之前对他说的话,即自己士大夫虽看上去猖狂但事实上大多是懦弱之人的言论。

    这让方从哲开始有了些和皇帝继续并肩作战的底气。

    ……

    薛文周的奏本在被韩爌票拟后就很快被批红签发到了通政司。

    薛文周自然已经收不到他的奏本。

    不过,邸报还是刊载了薛文周的奏本内容和批红后的票拟圣旨。

    而也因此,关于泰昌皇帝服用红丸之案也正式结束。

    方从哲没有因为这件事而离开内阁。

    东林文官想将方从哲排挤出朝堂的计划再次落败。

    甚至同他们想挟持天子、想让熊廷弼倒台一样,不但失败了,而且还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

    但他们和皇帝的矛盾也无疑变得更加尖锐。

    毕竟这一切都是天启帝朱由校强势对抗他们后的结果。

    “陛下,臣斗胆进言,如今这样的局面,天下读书人恐怕对您多有非议,甚至心生不满,但他们背后握着漕粮、盐税、田赋等大明命脉,他们肯定不愿意看见陛下您如此对待读书人,所以,臣请陛下还是当采取对策为好!”

    方从哲没敢在闹事文官跪谏时劝阻正在气头上的朱由校,但在第二日,他还是不得不对朱由校说了肺腑之言,因为他也是读书人,他知道读书人会多么反感皇帝把他们如鱼肉一样宰割。

    而且,方从哲也因为现在不得不和皇帝站在一起,所以,为了不让朱由校的江山发生大的动乱,他就不得不提醒一下朱由校。

    韩爌因此瞥了朱由校一眼,暗笑道:“方从哲说的倒也没错!你朱由校对我文人士大夫如此残酷,真不怕失我士大夫读书人之心吗,倒要看看你这暴君如何应对!”

 第六十七章 收拾天下读书人的利器

    朱由校知道方从哲说的是实话。

    毕竟天下钱粮分配权、话语权和基层民众动员之权力都掌控在这些读书人手里。

    一句话,如果没有天下读书人的支持,皇帝想收个税都收不起来,甚至还会被质疑统治天下的合法性。

    但朱由校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

    此时,朱由校就只笑了笑道:“他们不满之心肯定是有的,朕也想到了这一后果,但好在这天下可提供给他们富足高贵生活的国度就只有大明,所以,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你立即替朕拟道诏旨,明年天启元年,为开启新气象,特开乡试和会试恩科!让礼部抓紧办此事,六百里加急通知各布政司,务必要让天下士子在年前得知此事。”

    朱由校说着就道:“朕不相信他们还有心思来议论朝廷的不满而不是赶紧备考或者督促自家子弟备考!”

    说着,朱由校就叹了一气:“十年寒窗啊,能多一次考中进士做人上人的机会,谁想错过?”

    方从哲听后大为赞同,忙奉承起来,笑着说:“陛下圣明!天下士大夫虽说自命清高,但也大多为功名所累,若真开恩科,那天下士大夫顿时只想着让家族中几个进士自己中个进士,而至于天子如何,也就都抛诸于脑后了,这科举之法乃锁天下士大夫之利器也!”

    “真乃天恩也!陛下这恩诏,必暖天下士人之心。”

    韩爌也笑着附和了一句。

    但韩爌的内心是苦涩的。

    因为韩爌知道这恩科一旦开了,那天下读书人的确会真的消停一会儿。

    毕竟天下进士举人还是很少的,而没有中举人进士的士子还是占大多数的。

    作为寒窗苦读数载的读书人谁不想一朝成名天下知,然后成为人上人?

    “这开恩科的诏旨一下,除了已经中进士的少量文人,大部分文人都是要赶紧备考的,也没谁敢在漕粮、田赋、盐税上跟朝廷作对了,毕竟谁也不想因为跟朝廷作对而影响自己的科举之路!偏偏自己还不能反对!虽然自己不想让天下进士举人增多,毕竟越多自己这个进士出身的就越不尊贵,这跟货一多就便宜一样,可天下未中进士和举人的士子肯定不愿意自己反对朝廷开恩科的,自己要是真阻止朝廷开恩科只怕要被天下读书人给活活骂死!”

    韩爌心里此时就如此想了起来,他不得不承认皇帝这招真狠!是一个与推恩令类似的阳谋,虽然自己和很多文官都知道这样做对自己这些人不利,但却无法拒绝。

    朱由校笑了笑,他就是要让天下进士越来越多,多到不值钱的地步。

    因此,朱由校便吩咐道:“即刻拟去吧。”

    “是!”

    方从哲回了一句。

    ……

    “阁老!天子直接起杀心,您们当时在城门上为何没有阻止呢?!难道您们也要学那方从哲一味逢迎天子不成?!”

    在韩爌回府后,钱谦益深夜拜访了韩爌,并在此时责问起韩爌来。

    韩爌一想到之前在左顺门看见的场面,拿着茶杯的手依旧还有些颤抖,道:“非是仆不想阻止,是阻止不了!当时,陛下身边除了我们几个文臣,全身天子自己的人,仆当时要是有一句话让天子不满意,只怕也早已身首异处!”

    钱谦益听后捏紧了拳头,问:“难道真要重现宪庙朝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局面?”

    韩爌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拿方从哲对天子示威,天子就拿你们向我们示威,当今天子和神庙不同,颇有要不逼得天下皆反不罢休的意思!”

    接着,韩爌又说道:“过些日子,你们就会知道叶公是回不了朝堂了,进入内阁的是前吏部尚书王象乾!”

    钱谦益听后拧紧了眉头,也叹了一口气:“在意料之中,如今我东林失势,叶公自然难以再回内阁。”

    而钱谦益则突然激动地说了起来:“可那么多条枉死的文臣,他天子真的说诛就诛,真不怕尽失我读书人之心吗?!”

    韩爌笑了笑:“陛下已经下诏,明年开恩科。”

    钱谦益听后顿时不语,沉吟片刻,看着早已不像往日一样出去聚会,而是在堂屋外发奋苦读八股文的韩爌之子,说道:“江南一县未中生员的读书人就有数千人,未中举人者更多,如过江之鲫,这诏书一下,对于许多读书人而言,倒也的确如一场甘霖!可于我们已中进士的文官而言,有何益处?陛下这个少年帝王是跟谁学的这种把控人心之术?!”

    ……

    “这个暴君,是真要逼得天下人皆反吗?!”

    钱谦益从韩爌这里回来后,就立即同来找他的一众东林文官说明了韩爌在宫中得知的情况,而因此,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在听了后当即重重地一掌拍在了桌子上,目眦欲裂起来。

    曾经因为万历收矿税的事早让他对皇室产生不满的周顺昌如今一想到当今天子竟因为自己这些人逼其除掉方从哲而直接下杀手就更加激动起来。

    “天下反了好,朝廷无道,自当以新朝替之!”

    御史钱春也附和了起来,且直接就说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左光斗见此则忙阻止道:“休要妄言,这可是诛九族之罪,何况当今天子虽刻薄寡恩,但毕竟是正统!我们岂能做出悖逆之事!若我等志不得展,而天子真不肯听,辞官归隐方是唯一之出路。”

    “什么正统,不过是流寇之后而已,忝居帝位,驭我世家士族,真论血统,哪有我孔家高贵!正因为此,他凤阳朱家之封号,我孔家从来不用!”

    孔闻謤等留京举人因拜访钱谦益,且准备向钱谦益讨教学问,而为将来的会试做准备,因而也就参与了一众东林官员的聚会,而且,他也在这时候冷笑着说了起来。

    钱谦益只看了他一眼,道:“的确是正统!至少天下读书人还不得不认其为正统,因为天子刚刚下诏,要在明年开乡试和会试恩科。”

    孔闻謤等留京举人听后顿时兴奋起来,急忙问道:“天子真的这么好?”

 第六十八章 用东虏来练兵

    钱谦益点首,把邸报丢了过去:“这是最新出的邸报。”

    孔闻謤等留京举人忙看了起来。

    一时,孔闻謤因为想到自己可以因此多一次考会试的机会,多一次晋级为进士的机会,就忙跪了下来,望北而拜:“皇恩浩荡啊!”

    其他举人也跟着跪了下来,望北而拜:“皇恩浩荡啊!”

    左光斗见此一脸懵逼,不由得问着钱谦益:“这孔闻謤不是之前还言天家非正统吗?”

    钱谦益笑了笑:“世家风骨而已,皆如此,不然如何存千年。”

    左光斗了然地点了点头。

    科举制度的确是维持天下稳定的凝固剂。

    事实上,在科举制度成熟的时代,每逢科举大比之年,天下就要稳定一些,连民变都发生得少些。

    因为每逢这个时候,天下有权有势的人都要老实一些,都忙着靠科举在同阶层的人中争夺权力,而没有兼并田地、欺压底层百姓的精力。

    就如同后世一些国度每逢大选之年,肉食者总会显得亲和一些一样。

    当朱由校开恩科的诏书下来后,前一刻还因为朱由校大杀跪谏文臣而义愤填膺的文官士子们此时尽皆对朱由校感恩戴德起来。

    尤其是还未中进士的大多数文人士子开始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奔走相告,说什么天子重文教礼贤下士,主动把朱由校夸成要励精图治的明君。

    当然,已经中进士的文官缙绅们也老实了许多,开始催促着自己族中子弟回书斋好好读书,不要跟朝廷作对。

    毕竟每一次科举都是对天下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

    谁家要是考不好,谁家就会在当地的权势下降,从一等大族降到二等,而谁要是考得好,也能从寒门薄宦一下子晋级为书香名门。

    这种现象在江南最为严重,毕竟江南最富,家家都等着在经济利益获得满足的同时在政治利益捞取更多的资本。

    至于在左顺门被朱由校杀掉的文官自然已经不算什么事。

    读书人们自有一套思想理论去说服自己。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嘛。

    最多也只是感叹一下这些跪谏的文官,称其为君子而已。

    而过错也最多只怪罪到方从哲这里,最多也就骂骂方从哲这个奸臣媚上欺君、把持朝政等林林总总。

    ……

    深夜。

    某文官大员宅邸。

    万籁俱寂的一处书斋里,陡然惊起一拍桌声,一着猩红衣袍的缙绅在烛光摇晃未定时就咬牙切齿地说了起来:“这哪里是皇恩浩荡,这是在养狗呢,刚给一棒子,就给根骨头,偏偏这些人还真的汪汪狂吠!可见今日这天子是深谙驭人之术!老夫早就劝过他们,不要妄图威逼天子,要学会借势!”

    “老爷说的是,但东林诸人也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