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骐拳头紧握,内心十分挣扎,然后说道:“李相、百里大夫,此事可否容本将考虑一下?”
“理应如此,如果武安君有了决定之后,还请告知本相,但是本相希望武安君能够尽快做出决定,武安君也很清楚,邓军攻城在即,如果时日一长,恐怕我们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李游见白骐动摇了,也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起码有了希望。
“本将明白!”白骐点了点头,说道。
李游和百里进离开之后,白骐望着天空,久久不能释怀,在白骐的心中,是不愿意投降的,身为武将,更是当世名将,白骐有着自己的骄傲,想自己十八岁从军,二十几年来,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当年从军之时,就立下誓言,誓要带领秦军横扫天下,可是谁能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田地的。
白骐独自一人待了几个时辰,然后让人将一众将领请来,将赵氏的懿旨一一传阅众人。
宗室大将嬴丕脸色凝重的向白骐问道:“不知君上是如何打算的?”
“本将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白骐反问道。
“末将等听君上的!”蒙统、李进、白辰等白骐嫡系齐声说道。
唯独嬴丕有些犹豫,说道:“君上,这是太后的懿旨,现在太后统摄朝政,大秦的未来应有太后决定的。”
白骐看了一眼嬴丕,便知道嬴丕已经有了投降的想法了,但是白骐爱你没有直接道破,而是说道:“此事本将尚未考虑好,你等且先下去,让本将好好想想。”
“喏!”众人应了一声,便离开了。不过蒙统、李进、白辰等人看向嬴丕的眼神,带着几分鄙夷。
众人离开之后,白骐想起了李游和百里进的话,内心十分的挣扎,良久,白骐终于有了决定了,喃喃道:“既然你们都想投降,那本将就成全你们,但是本将绝不会像你们一样,卑躬屈膝的。”
是夜,白骐派人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李游和百里进,听到白骐同意投降,李游和百里进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很清楚,如果白骐不同意,城内的数万大军不会投降,就算李游有办法除掉白骐,也没有办法安抚住城内的数万精锐,显然,白骐松口才是最后的解决办法。
次日,李游带着降表亲自出城,来到了邓军大营,面见薛仁贵,李游的到来,让薛仁贵十分惊讶,而更让薛仁贵感到惊讶的是,秦国君臣居然选择投降,要知道,秦人是出了名的有血性的,没想到会选择投降。
但是这对邓军来说也是好事,城内毕竟还有几万秦军,如果强攻的话,就算能够破城,邓军也起码得折损十万以上的人马,现在秦国主动开城投降,免去一场血战,薛仁贵自然愿意接受了,但是薛仁贵又拿不准秦国出降是不是真的,万一秦国事诈降计呢?于是薛仁贵与李游谈好投降的事宜,送走李游之后,立马召集众将商议。
在得知秦国主动开城投降的好消息之后,众人也是十分高兴,虽然武将都喜欢打仗,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十分乐意的,但是薛仁贵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最后还是贾诩打消了薛仁贵心中的疑虑,说道:“大将军,此乃天赐良机,拿下长安城最大的障碍就是长安城墙,而秦国无论是不是真心投降,他都得打开城门。只要城门一开,就算秦国真的有诈,在我军几十万精锐的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只是徒劳而已。”
贾诩的一番话让薛仁贵茅塞顿开,是啊,秦国只有几万人,只要长安城门一开,自己几十万大军就可以大举进城,只要控制住了长安城,秦国又能使出什么手段呢?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只是徒劳罢了。
于是薛仁贵当下便决定接受秦国的投降。
次日,薛仁贵亲率大军来到长安城下,秦国小皇帝嬴晗在赵太后的陪伴以及一众文武的簇拥之下,手捧秦国玉玺,向薛仁贵请降,薛仁贵见秦国的皇帝和太后的出来了,便知晓,秦国真的投降了,于是十分高兴,接过降表和玉玺之后,薛仁贵命人保护好秦国皇帝和太后,同时命人封存秦国库房与皇宫,接管长安城防,控制住长安城中的秦军。
薛仁贵进城之后,最想见的人就是白骐了,这位天下闻名的名将,一直让薛仁贵十分神往,但是可惜的是,在秦国开城投降的时候,白骐自刎于府中,同时殉国的还有秦国大将蒙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秦国尽忠,薛仁贵得到消息之后,感到十分可惜,如果白骐能够归顺邓国,定会让邓国如虎添翼的,但是白骐自刎殉国的壮举,也让薛仁贵十分敬佩,于是薛仁贵命人收敛好白骐和蒙统的尸体,以侯爵之礼安葬,并在白骐的墓碑上刻上大秦大将军、大司马、武安君白公骐之墓。
天统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薛仁贵于长安城下,接纳秦国君臣投降,至此,立国两百多年的秦国灭亡,关中之战结束。
是后,薛仁贵亲自坐镇长安,并派人向宛城报捷,同时派出军队护送秦国君臣前往宛城。
。手机版网址:
;
第六百五十五章 亲王镇地方
第六百五十五章:亲王镇地方
天统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秦国君臣开城向薛仁贵投降,五万余秦军缴械,秦国大将军、大司马、武安君白骐、秦国前大将军蒙战之子蒙统自刎殉国,随着长安城门的打开,标志着自先秦灭亡后;嬴秦后裔逃至西凉建立的秦国,先后定都姑臧、长安,立国两百余年终宣告灭亡。
薛仁贵进入长安城后,命人以侯爵之礼安葬白骐、蒙统,另外接管长安城防,封存秦国皇宫、户库;并张榜安民,稳定人心;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长安城终于是平稳下来。
天统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薛仁贵命一队兵马护卫秦国宗室朝臣前往宛城,而他则是在没接到宛城方面的旨意之前,暂且坐镇长安,以免生变。
天统五年六月三十日,经过八日的颠簸,秦国一众宗室朝臣终于是来到了宛城,邓昇在景阳殿接见,邓昇亲自安慰了嬴晗和赵氏一番之后,加封嬴晗为顺恩侯,赵氏为顺恩国夫人,日后居于宛城,而一众秦国朝臣,由三省六部筛选之后,安排官职。
结束了朝会之后,邓昇便第一时间召见了齐王邓尊;早就一个月前,邓昇便已经昭告天下,任命齐王邓尊为关中宣抚使,主政关中,现在长安已下,关中平定,邓尊这个宣抚使也是时候上任了。
“儿臣拜见父皇!”乾阳宫中,邓尊长邓昇行礼道。
邓尊,乾元十一年生人,母亲是皇后蔡琰,今年二十二岁,按理说早就已经可以出仕的了,但是方面邓尊出生的时候,意外植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潜力,导致邓昇一度生起了挑过嫡长子邓灏,立邓尊为储君的想法,但是后来因为邓灏表现出色,深得朝野赞颂,再加上邓灏嫡长子的优势;邓昇最终还是在嫡长孙邓桓出生之后,册立邓灏的王太子,称帝之后晋位皇太子。
但是邓尊本身也很争气;因为李世民的潜力,邓尊的各种天赋都非常的好,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为了不让邓尊对邓灏的储位有威胁,所以邓昇一直压着不让邓尊出仕,而现在,邓灏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了,也是时候让邓尊出来了。
“起来吧!”邓昇笑着说道。
“谢父皇!”邓尊谢道。
邓昇说道:“尊儿,关中已经平定了,一个月前,朕已经任命你为关中宣抚使,主持京兆郡、扶风郡、冯翊郡、河东郡、河南郡、弘农郡六郡政务,你也是时候启程了,至于宣抚使府的属官以及关中郡县之长,吏部都会有安排的,不需要你操心。”
“喏!”邓尊十分激动,他早就想出仕的了,特别是自己的几个哥哥,都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出仕,而他却一直等到了二十二岁,在五年前,邓尊刚满十七岁的时候,就向邓昇请求出仕,但是却被邓昇拒绝。
“嗯!”邓昇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这两日便好生安顿好府中之事,和你的母后好好告别。”
邓尊在四年前就与已故大将军黄标之孙女、已故龙武卫上将军黄登之女成婚,两年前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邓栋,邓昇特意加封其为广平郡王。
“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安抚好关中百姓,让关中百姓早日归心!”邓尊说道。
“那就好!”邓昇说道:“日后主政关中,当用心办事,有些事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想的不要想、不该做的不要做,可明白?”
“父皇指的是?”邓尊有些不解的问道,邓昇这是什么意思呢?
邓昇摇了摇头,说道:“不要问那么多,日后你自会明白的了,先退下吧!”
“喏!”邓尊应了一声,便离开了。
邓尊离开之后,在侧边的屏风后面,明镜明首姚广孝却走了出来,很显然,刚才邓昇和邓尊谈话的时候,姚广孝全部听见了。
“姚卿,你说齐王他可是听懂了朕的话了?”邓昇问道。
姚广孝摇了摇头,说道:“臣不知,不过以齐王殿下的聪慧,就是今日没有想明白,日后也自会明白的,陛下无需太过担忧。”
邓昇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朕就怕到他想明白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不说这个了,胡惟庸一党近日可有什么异动?”
姚广孝说道:“近日来,胡惟庸派人鼓动翰林院进士,向朝廷请命随齐王殿下前往关中,其中就有工部尚书刘健之子刘鸾,并且臣还查到,请命进士中,有很多与胡惟庸、刘健一党有关系的。”
“嘭!”邓昇闻言,用力拍着案台,脸色铁青的说道:“当真是胆大包天了!”
早就邓昇宣布任命邓尊为关中宣抚使之后,明镜就有密报,胡惟庸、刘健一党居然秘密派人接触邓尊,只不过一开始并不明显,而且邓尊估计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现在是越来越明目张胆了。
“陛下,是不是派人拿下胡惟庸?”姚广孝目光一冷,问道。
邓昇想了想,说道:“不必,一来罪名太过牵强,二来,朕也想知道齐王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这段时间让明镜的人给朕盯紧胡惟庸一党,不可松懈!”
“喏!”姚广孝应道。
在姚广孝离开之后,邓昇便独自一人想着关中、西凉的官员以及驻军的问题,关中还好一点,地域比较集中,基本设立一道之地便足以了,但是西凉地域广阔,如果设立一道的话,治理起来恐力有不逮,但是西凉又是地广人稀之地,设立两道又好像有些多余,这让邓昇十分苦恼。
而除了关中、西凉两地的划分之外,邓昇还有一个十分苦恼的问题,那就是对地方的管理上,到底是继续沿用道县制还是恢复先秦的分封制。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考究的问题,在前世的历史上,虽然说在秦朝一统六国之后,郡县制便成为了主流,但是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分封制在华夏正统皇朝里面,一直都存在的,特别是汉人皇朝中,除了个别之外,基本都是存在分封的。
比如汉朝,就册封宗室为诸侯王,裂土分疆;西晋,册封宗室为藩王,执掌一方兵权;唐朝,以宗室为一州总管,坐镇地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