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海商1557-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规定,因此江反明也不急于行动,而是先让手下继续关注目标李时珍的近状。    只有了解李时珍此时的状态,才能够进行相应的规划,毕竟这是在大明的地盘上,而且李时珍也算是个有些名气的人物,一旦准备不充分,引起了太大的动静,那任务就难以圆满完成了。    李时珍曾经在大明皇宫里头担任过御医,即便如今已经卸任,但医术还是有些名气的,这也提高了行动的难度。    江反明必须要确保目标的家人以及弟子,这几十号人在转移之时,不能引起其他人的关注,想要达到这些,就必须要将所有因素都得考虑在内。    首先,就是要计划如何将李时珍这几十号人无声无息的迷倒,其次则是要一夜之间将所有人都运出所在的县城,最后便是在从县城都海边上船之前,李时珍家的情况不能引起他人注意。    在会议上,江反明直接说出了任务想到的要求,然后才让底下的人都提出意见,最终从这些意见当中,选出最恰当的,然抽再将细节给完善,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出来。    这一套方案,最终的拍板者,自然是王直这边,不过既然已经将人物交给了江反明,他也只是过过目而已,不会过多的插手。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筹备,侦查局这边都在高速运转起来,由于任务的级别过高,除了江反明几个高级官员之外,底下的人只是知道这一次有大任务,却并不会知晓具体的内容。    为了这一次的任务,江反明愣是抽调了大明这边大量的人员,这些平日里潜水的特派员,各个行业都有,甚至也有大明官府里边的官员。    对于这些官府的人,在出任务时,往往都会有很大的几率暴光,若不是遇到非常重要的事情,侦查局一般都不会动用。    而且平日里一旦有机会,侦查局还会动用资源,帮助这些官员升迁,只有不断地升上去,这些官员的作用才会越发地大。

两百三十九章 张来福
    湖北蕲春县城,当新的一天随着旭日的初升而开始之际,位于城南的东壁堂则是已经人满为患。    在小小的县城里边,只要有些本事的,大家伙都会熟知,眼前这个东壁堂,就一直是这边有名的医馆。    从医馆里边坐阵的医师,就能够看得出其实力了,这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有从宫中的御医回来开医馆的。    而且李家本来就出身于此地,李时珍从小便已经跟着父亲学医,并且还流传不少的轶事典故。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死人诊活的典故,一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在家人将其装入棺材送葬的途中,恰巧碰到了在外的李时珍。    李时珍一看到棺材一路上不断地渗出血,而且不是淤血而是鲜血,立即将这一伙人给叫停,经过了解情况,并反复劝说之后,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    李时珍先是对产妇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然后苏醒了过来。    最终,孕妇顺利产下孩子,这个典故,彻底令李时珍在当地名气飙升,而他所开的医馆东壁堂,也成为本地民众生病的首选,甚至还有外地人不辞千里赶过来的。    由于人流量实在是太大,东壁堂从一开始的小规模,如今又是扩大了好几倍,不过依旧是天天爆满。    李时珍如今也带出了不少的徒弟,平日里的普通小病,皆是由这些徒弟亲自坐诊,而他则是忙着著书。    只有遇到个别难以诊断的疑难杂症,李时珍才会亲自出马,并且与徒弟们一块研究对症。    由于有着几十年的医学经验,并且期间还在皇宫中任职过,在那里李时珍阅览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其中存在的很多药名混杂且矛盾百出问题,促使他心生著书的念头。    这些年来,李时珍不仅阅览群书,并且还到各地调研具体的药材性能,甚至亲自试药,为的就是要将药材的具体性能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好方便日后其他医者同仁们进行对症下药。    眼下李时珍已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如今主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门类进行造册,每一个物种药材,都会有详细的解说,并且还会附上非常具体的图画描绘。    要知道华夏明源远流长,这几千年来的药材,自然也是成千上万种,想要将这么大量的材料进行汇总,仅仅凭李时珍一个人的精力,是没法在这短短的人生做成。    在著书的过程中,还有着李时珍的儿子以及众多弟子进行配合,其中他的儿子负责绘画,其他弟子则是各自分工,再由李时珍进行把关汇总,这才能够稳步有序地完成整本医学著作。    在著作的命名方面,李时珍参照朱熹的通鉴纲目之名,将自己的医学著作称为本草纲目。    就是这一本医学著作,使得李时珍享誉全球,还被后者尊称为药圣。    平日里李时珍都是在后方整理著书事宜,不过这一天,就在他忙碌之际,却有人找上了门。    “父亲,有位医师想要见您。”刚进入书房的李建元直接说道,他平日里都是在东壁堂坐诊,只有晚上才会对药材进行绘画。    “来人是谁?”李时珍微微皱眉问道,他最不喜的便是专心著书时被打搅。    “是位从帝都过来的医师,此次路过此地,要停留几天,听闻父亲的名气,便想要上门交流医学。”李建元继续说道。    这种不同医师相互交流经验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有,当然,方式也有不同,有些是很蛮横的踢馆,有些则是和气地沟通交流。    显然这一次过来的医师,是属于后者,不然的话,定然不会这么客气地求见,而是直接在医馆那边叫嚣挑衅了。    其实这些年来,东壁堂就没少遇到踢馆的医师,这些医师都是想着找些当地有名气的医馆踢馆,从而提高自身的名气。    “恩,你先让客人在主厅等待,我准备一番再过去。”听到有同仁过来交流经验,李时珍立即说道。    作为真正的医师,李时珍还是比较喜欢与他人交流行医经验的,这样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好的,父亲。”李建元点头说道,然后便出去招呼去了。    有客人登门,李时珍自然要好好地收拾一下仪表,以示尊重。    等到李时珍来到主厅时,正坐着的一位约莫三十有余的男子立即起身,客气地拱手说道:“想必这位便是李先生了,久仰久仰!”    “鄙人张来福,是京都的一位普通医师,平时喜欢到处游历,也经常跟名医请教,希望此次能够跟李先生多多学习。”张来福微微躬身说道。    “张先生太过客气了,咱们都是同仁,自然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张先生请坐!”李时珍亦是拱手说道,同时示意一旁的丫鬟上茶。    “此次鄙人过来,是希望在李先生这里呆上几天,在这段时间里,能够与李先生进行探讨医术,同时也跟弟子一起,在东壁堂坐诊,不知李先生可否答应?”张来福坐下来喝了口茶,然后才问道。    张来福可不是一个人来,他还带上了几个弟子,每到一处地方,都会在当地有名的医馆住下,同时也在医馆里边坐诊。    在说话的同时,张来福也将自己的身份证明递了过去,这个年头信息还很闭塞,每一个出远门的人,都要有一份相应的证明,也就是所谓的路引。    不仅如此,张来福还将这一路来跟其他医师交流的笔记都提交了过去。    在这些材料面前,李时珍也没有过多的怀疑,一来这些笔记里边所记录的确实涉及很多医术,还有就是路引也很正规。    而且李时珍也有自知之明,他这个小小的医师,自然不会有人花费这么多心思来对付他。    很快,李时珍便答应了张来福的要求,他再怎么都想不到,还真的会有人惦记着他,为此不惜花费这么多的心思。

两百四十章 满城皆知
    对于远道而来的同仁,李时珍并没有多想,便答应了对方留宿几日的请求,并且还同张来福共同探讨了医术方面的经验。    没有什么比探讨更加了解对方的医术水平了,通过一番交流,李时珍也开始重视起眼前的张来福。    别看只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医师,张来福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估计这也是跟其所说的,经常外出游历,跟不同的医师共同探讨研究有关。    只有这般丰富的交流学习,才能够在如此年轻之下,还能掌握这么广泛的医术学识,李时珍亦是从中学到了不少经验。    而张来福则是更加吃惊,想不到眼前的李时珍的医术竟是如此高超,在很多方面都经验丰富,而且学习能力还很强,只要是询问过的,都能够很快掌握。    这一张来福亲自过来,自然是收到了上级的指令,要求进行一个最高级的任务,而目标便是眼前的李时珍一家。    其实张来福在自己的来历上并没有说谎,他还真的是京都的医师,并且常年都在外游历,跟很多的医师都有过探讨。    而且张来福的路引以及医学笔记,全都是真实的,特别是那本笔记,都是他这些年来亲笔所写,也是他最为自豪的结晶。    当然,张来福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那便是大宋侦查局发展出来的特派员,并且身份级别还很高,平时都不会轻易动用到。    不过这一次的任务实在是太过于重要,并且侦查局还需要一个真正的医师进行配合,因此才激活了张来福这颗棋子。    本来张来福还只是本着出任务的心思过来,只是经过一番的探讨,他已经彻底被李时珍给折服,眼前这位是他游历这么多地方来,医学最高超的,没有之一。    张来福现在才意识到,为何总部那边会将此次的任务定位最高级别,显然大宋那边有人已经知晓了李时珍高超的医术,这才想方设法要将其弄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张来福才收起了一开始时的轻视之心,更加认真地投入这一次的行动,几天下来,就已经跟李家所有人都熟识。    而张来福的那几个弟子,亦是在东壁堂里边,靠着自身扎实的功底,也赢得了其他人的信任,一切进展都很顺利。    很多来医馆的病患,也都知道东壁堂最近来了几个很厉害的医师,这些坐阵的医师,也令忙碌的东壁堂缓解了不少。    这一天,到了张来福要离去的日子,他硬是要请李时珍全家好好地吃一顿,因此事先就已经让人采买了大量的食物,让李时珍家里的厨子弄一大餐。    对于张来福的热情,李时珍自然不好拒绝,经过几天的探讨交流,他对于这个年轻的医师也产生了一股惺惺相惜的感觉。    如今对方要离开,好好地聚一顿也是应该的,况且这些还都是在自家里边摆弄的宴席,就好似平日里一家子在一块吃饭一样。    本来李时珍还不想让张来福破费的,作为主人,即便是送别宴席,也应该要由他这边来操办,哪里会让客人出钱采办的。    不过李时珍拗不过热情的张来福,最终也只能答应,到了晚上,只在医馆留了一个人值守,其他人全部都参加宴席。    张来福这一顿大餐,虽说是在李时珍家里办的,不过在白天采买食物时,都在不断地给路人宣传,声称这几日跟李医师学到了很多,此次宴席权当是谢意。    小县城本来就那么些人,这么点的地方,只要是在路上不断宣传,消息很快就能传开。    大家伙对于张来福这个外来的医师感官还不错,不仅仅手下的几个徒弟医术高明,而且品德还如此高尚,竟然会大办宴席来答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