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商1557-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这些顽固的人所不愿看到的。 很多东西都是如此,观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大明封闭了几百年,自然不会轻易接收新的东西,特别是这个还是对面那个大宋皇帝整出来的。 因此,哪怕大明这边也有不少明眼人看到了拼音的意义,不过在大环境之下,没有人敢于哼声,只能是随波逐流一番。 其实大明这边有不少人还是很羡慕大宋人的,以前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认为大宋的生活富足一些,在化方面根本就赶不上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明。 只不过通过这一次的拼音推广事宜,很多人也看透了,大明虽说有些源远流长的化底蕴,但这只不过是底子厚而已,若是一如既往的封闭下去,以后估计会被大宋给赶超。 大宋在这些年来,王直不断地推出新生事物,不仅仅改善了生活,而且也令这边的人眼界打开。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宋子民的意识亦是逐步打开,再加上有着大宋邸报的引导,这边的思想早就已经超脱了封闭的环境。 这也是此次王直推出拼音之时,人们虽说有些抵触,但并没有轻易发泄出来,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整个舆论的主导者,只有广大的群众才是主导者。 这边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之后,产生了质一般的改变,而且随着教育改革,学生们也不仅仅局限于儒学,而是百花争鸣,百家开放。 从如今最有地位的工部就能够看的出来,大宋的学生里头,哪个科目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些工部的官员,不仅走着巨大的财富,并且还能受到广泛的尊重。 无论是什么人,都是受着大环境的影响,大明的封闭,与大宋的开放,这两者虽说离得很近,却是两个分化明显的国家。 虽说皆是华夏民族,但大宋这个新生的国家朝气勃勃,而大明也是暮气沉沉,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区别来。 当然,如今的大明有些张居正在主持朝政,这些年也是推出了不少开明的政令,倒是令暮气沉沉的大明缓了口气。 不过也仅仅是缓口气而已,很多的弊端,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彻底改变的,张居正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却是等不及了。 这几年张居正渐渐感到身体大不如前,而大明的如今的状态却是没能达到他的预期,若还是这样的局面下去,估计还得要几十年才有点突破。 但张居正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身体的状况根本就不允许他等那么久,而对面的大宋发展的又那么的快,再这样下去,以后定会被大宋给吞掉。 虽说这些年王直都没有对大明下手,最多也就是在周边的区域捣乱,不过张居正能够看的出对方的野心,并不是对方不敢对大明动手,而是在等待时机。 因此,张居正急于改变大明现今的局面,一方面在不断地想着最新的政策,另一方面则是严加管教幼小的皇帝。 一说到万历,张居正便有些欣慰,这个皇帝是他毕生最为骄傲的学生,到现在为止,其表现非常的符合他的期望。 张居正怎么都想不到,在他死去之后,就是他这个最为骄傲的学生,却是反他最彻底的,并且最后还将他好不容易撑起来的局面给玩坏。 当然,张居正是看不到以后的事情的,他现在还忙着规划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连大宋那边拼音的事情,都懒得理会。 眼下张居正整日里除了处理政务以及教导皇帝之外,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这个新的政策里头,连家都一直都没有回,全都是就在宫中。
两百七十二章 给大明充电
1980年,当王直在大宋掀起一番学习拼音的热浪之际,大明这边则是一片的抵制拼音运动,所有人都一致性地反对拼音的“入侵”。 这一年的大明注定不会平静,还没等人们从抵制拼音之中缓口气,大明内阁首辅张居正,又是推出了一条政令,直接引起整个大明的轰动。 张居正抛出了这条政令,就好似一个重磅炸弹一般,直接将所有人都给炸懵了。 一条鞭法,这便是张居正研究了好久,针对当下大明所存在的弊端而推行的新政令。 其实“一条鞭法“最早的出现,是在嘉靖十年1530时期,由桂萼在嘉靖提出并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 “一条鞭法“是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由于“一条鞭法“这种赋役改革触及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阻力较大,一直都没能推广开来,等到了这个时候,张居正在一番思虑之后,才决定将此法推广开来。 如今大明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众多地方豪强偷税漏税,使得庞大的税务重担,逐步施压在普通的穷苦民众之中,朝廷的税收亦是减收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张居正只能是推行“一条鞭法”,如此才能够将这些税收漏洞都尽量补上。 当然,张居正之所以能够推行“一条鞭法”,主要还是考量了当下大明的局面,由于商贸的逐步繁荣,海贸方面亦是有了不错的开局,不少白银都随之流入市场之中。 这些发展的局面,也是“一条鞭法”能够推行的基础,至于此举会得罪大量的世家豪族,以及他们背后所支持的庞大官僚系统,这就不是张居正所考虑在内的了。 张居正自成为大名内阁之后,就已经抱着勇往直前的决心,为了能够实现心中的抱负,哪怕前面时刀山火海,他都不会眨上一眼。 不然的话,以张居正的出身及才智,根本就不用如此的拼命,即使不进入内阁,他还是能够潇洒一生。 纵观整个大明,都不缺像张居正这些拥有着宏大理想以及坚定信念的人,也就是他们这些人的不断出现,才会让大明在最后的几十上百年里头,能够继续苟延残喘。 张居正现在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将大明这艘不断沉没的船,重新拉回水面上来,为此所面对的阻力,自然是庞大无比。 当然,这种阻力只不过是针对于当前张居正所主导的“一条鞭法”,毕竟有他坐镇,这一条法令还算能够正常运行。 不过张居正如何都想不到,等到他死去之后,就是这“一条鞭法”,最终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虽说“一条鞭法”有着很多的优点,能够简化税收的过程,增加国库收入,不过由于一切都要以白银进行缴税,这使得手里缺银的广大民众,负担更为加剧。 “一条鞭法”的推行,从另一角度来看,就是提升了白银的价值,物以稀为贵,只要是大家伙都需要的东西,那价值自然会提升。 除此之外,等到了明末,各种天灾的折磨之下,民众手中的现银更加短缺,为了筹足税银,更得被地方豪强剥削,最终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造反的道路。 不过明朝灭亡的路子千百种,这里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张居正自然也不会考虑的那么长远,那么全面,他眼下的精力,就是要全力推行新法令。 张居正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给国库充电,让大明的财政能够更加充实,这样才可以提升大明的实力。 为了能够创收,张居正可谓是绞尽脑汁,除了“一条鞭法”之外,他还想过要发展海贸,只不过现下大明只有一两个港口开放而已。 在开海这个有违祖制的禁忌上面,即便是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也推动不起来。 “一条鞭法”的推行,那是因为有着嘉靖时期的开头,这个没人敢说什么,但若是开海的话题,有违祖制这个紧箍咒,便没法绕开了。 因此,这么多年以来,大明也就是开放了两个港口而已,一个是最开始的月港,后面则是在张居正的坚持之下,追加开放的南粤港口。 对外贸易使得大明的税收都在不断的攀升,无论是谁都能够看出里边的利益,不过也就是因为利益的牵扯太过复杂,才使得张居正没法再进一步。 其实对于大明的海贸,王直都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只有更加开放的大明,王直这边所赚取的利益才会更加的多。 至于大明会不会因此而恢复元气,不断地强大起来,这就不是王直所担忧的了。 王直对于当前大宋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无论大明怎么发展,都不可能超过大宋,这里边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开海就能够决定的。 大宋能够拥有如今的局面,那可是王直二十来年的努力,而且无论是从体制还是思想,大宋都会更加的开放,发展也是更加的迅速。 以前王直还会以大明为对手,不过自从打开了西欧市场,并在西欧开设了各个租界之后,如今的王直早就对旁边的这个没落的王朝失去了戒心。 之前的武器订单之所以要对大明封锁,王直并不是怕对方会对大宋有什么坏的想法,而是防止以后在对大明动手之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王直的武器生意,根本就不差大明这一块,如今各个兵工厂都在疯狂地生产之中,所有的产品还没出厂,便已经被西欧各国给预订了,这还要除去留下来给大宋军队装备的部分。 两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这也是张居正要极力推行“一条鞭法”,为的就是要给大明充电。
两百七十三章 大排查
大明的这一次“一条鞭法”的推行,很快便在各地开展,而张居正的这一次举动,也被人们将之与大宋的拼音普及相提并论。 王直的拼音普及是学方面的新创举,而张居正则是在税法里面的大改革,两者都是在自己的地盘里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运动。 不过跟大明这边强烈抵制大宋的拼音普及不同,王直对于张居正所推行的“一条鞭法”倒是不抵触。 不仅不会反对,王直甚至还让农业部也推行简易的“一条鞭法”,除开税收方面没有改变之外,便是对整个大宋实行全面的农田大排查。 王直的目的很明确,便是要掌握整个大宋的耕田情况,以此做出相应的大数据来,进一步弄清大宋在农业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经过这一次的大排查,也将很多荒弃田地重新收入国有,再进行统一的规划。 大宋如今的商业发达,这也促使以往的地主们都纷纷“改行”,不再经营以往的田地,转而积极地建厂。 不过在这个过程里头,为了防止丢荒而影响农业发展,王直事先就已经做出了决策,那便是不得破坏原先的农田,想要建设新厂地,那得要进行开荒。 并且这开荒的土地,都得向当地官府进行申请,若是没有审批的资格,那便不能够轻易动土,一旦有所违反,便是严厉的责罚。 如此的规定,也使得大量地主要么荒废了原先的田地,要么则是低价卖出,转而投入工厂的竞争当中。 由于多数有实力的人都纷纷投入工厂,能够接受田地的人自然也减少,而很多个体户的消耗量有限,使得大量农田都因此而荒废。 眼下王直就是看到了张居正的动作,才想到了这一块,直接令农业部进行统计,下一步便是要对这些田地进行回收。 在这一方面,王直可不会按照原价进行购买,最多只会是象征性的给些赔偿。 若是地主们不愿意,那按照王直的规定,就是必须要对田地进行复耕,一旦在规定时间之内没有动作,到时候不仅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