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海商1557-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独立实验室这么多年来,能够顺利出品一波又一波的产品。    对此,王直自然是给予丰厚的股份奖金,并且也给方大同配备了强悍的护卫,以及优越的医保条件。    只要是方大同有了一丁点毛病的,立即送往太医院进行救治,全部规格都是按照王直这个皇帝来进行。    不仅仅是方大同,工部的很多高层,以及实验室里便的重要人员,都是享有同样的待遇。    在王直眼里,这些人才可是比一个军还要珍贵,甚至还会更重要。    也就是有着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方大同等人才能死心塌地地给王直效劳,并且在获得的大量奖金里头,还捐出了不少财富,用以支持大宋的慈善事业。    如今的大宋工部里头,即便只是个小职员,那也是个小富豪,而且所获得的财富,都是正大光明取得的。    这也是为何工部的门槛,一直以来都是大宋里头最为火爆的,每次只要是工部招人,应聘的都是人山人海。    由于电产品的推出,此次工部又是向外头招聘大量人才,虽说已经明确了这些名额不是正式员工,只是合同工而已。    但这也引起了一窝蜂的报名,整个大宋上下,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会蜂拥而至,抢着填写报名单。    即便是合同工,在大家伙眼里,这也是个香饽饽的职位,以他们对工部的了解,合同工的待遇,也比外边的薪酬要高上好几倍。    而且谁都说不准,以后这种合同工的身份,会不会直接“转正”,若真能如此的话,那就赚大发了。    就算最终还是以合同工的模式工作,但只要是在工部里边呆过的人,无论是否正式员工,一旦到了外头,皆是各大工厂企业争抢的对象。    到时候不能在工部里便混上去,跳槽出去当个工厂的中层领导,那也是很不错的。    经过这么一分析,所有人都对此次工部抛出来的“橄榄枝”兴奋不已,要知道平日里工部的门槛可是很高的。    这一下子出了那么多职位,可把民众们给乐坏了,特别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能够遇到这么大的机遇。真的是最幸福的一届毕业生了。    工部的招聘很顺利,很快就聘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接着便是长达半年之久的培训,整个过程皆是由实验室里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只有确保这些新招的人能够熟练掌握安装电线以及相关的维修技能之后,这些人才会被派往各地,负责当地电灯以及电路的维护。

三百三十九章 按部就班
    当电灯这个产品出世之后,大宋各地亦是逐步开启相应的建设,不过基本都是在官府方面的应用。    电灯的搭建程序复杂,而且花费不小,自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    也就只有那些大富人家,才能用得起这方面的产品,不过由于电产品是个新生事物,即便是被传的神乎其神,却也不能够令这些富豪们动心。    而且王直在这方面依旧是严格把关,若是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他是不允许安装相应的发电装置。    毕竟电产品的危险系数还是很大的,若是被一些不了解的人应用,到时候只要是出问题,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    为了安全起见,王直第一步只是让官府方面进行搭建,满足官方的工作需要。    如今大宋发展快速,各方面都是在迅速崛起,相应地在官府工作这一块,工作量亦是逐步提升。    各地的官府,几乎都是从早到晚地办公,有时候还会深夜加班,而平日里用于照明的,也就是蜡烛灯笼这些工具。    因此,在搭建了电灯系统之后,各地官府的办事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这个才是王直现阶段最希望看到的。    而且官方的使用,也是一种宣传,并且也是非常高效的宣传方式,没过多久,当地所有人便已经知晓电灯的相关信息,这比邸报的讲解要有用得多。    等到引起大家伙的兴趣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宣传,这样一来,电灯的普及也会逐步达成。    在不断搭建普及电灯之时,大宋皇家独立实验室对于电产品的研究,亦没有止步。    电产品的领域可不仅仅是电灯这个小东西上面,同时还能够应用在其他的领域,比如后膛枪,火炮以及战舰上面。    到了这个阶段,王直没有再主导实验室人员的思路,而是让这些人充分发挥着想象力。    王直能够做的,就是给予实验室足够的保障支持,无论是钱财还是人力,都是尽量满足。    也只有这样毫无后顾之忧的环境之下,实验室的人员才能够激发潜力,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出来。    如今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一些一开始加入进来的老前辈之外,很多都是从学院里便毕业进来的人才。    这些人当初可都是学院里头的学霸,无论是知识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是极为优秀的顶尖人才。    这些年在王直各种新理念的冲击之下,实验室人员的思想亦是被打开,充满了探索精神。    每一次的新产品出炉,除了有王直的牵引之外,其余的皆是这些实验室人员的研究,若是没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不可能一直都创新。    眼下随着电概念的出现,也激发了实验室人员的激情,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    有着这些人才的冲劲,大宋的科技水平,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头,都在迅猛发展之中。    不仅仅是电产品,还有石油的发现以及分馏方法的出现,让汽油这些新能源走进了生产之中。    在蒸汽机出现之后,大宋便凭借着这个优势,将其他势力都给甩在了后头,特别是应用于战舰上面,更是因此而赢得了美洲战役,给大宋的扩张打出了一个新篇章。    不过蒸汽机却有着很大的局限,那就是其中对于能量的应用效率太低,并且整个机组太大,这些都限制了蒸汽机的发展。    如今有了燃油的出现,只要制作出内燃机以及相应的动力机组,那将会是一个新的变革。    不过在这方面,明显还没有那么快研制的出,以现金实验室的研发能力,要想制出工艺性如此强悍的内燃机,没有其他技术支持,根本就达不成。    对此,王直倒是不急,他也不想步子迈的太大,省得连自己都给扯着了蛋。    在发展一块,王直只要确保领先于其他国家,让大宋一直担当全世界的火车头,那就足够了。    以目前大宋的状态,只要是按部就班,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除非是大宋内部自己乱起来。    因此,对于燃油的出现,王直只是让实验室进行相应的研究,倒是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来。    至于实验室人员能够研制出什么样的产品,那就只能靠这些人的想象力以及执行力了。    当然,若是真的研制出了内燃机这样的产品来,王直自然是乐见其成,到时候大宋亦是会迈出一大步,发展亦是更加稳健。    将精力从实验室里边抽出来之后,王直的目光,却是放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件上面。    这个是一个言官递交上来的,主要也是在某一方面事情的建议性。    大宋言官的权力,比大明那边要弱得多,这边的言官们可不敢太过于放肆,在上奏建议之时,往往都会反复推敲,生怕会出现差错。    虽说没有多少权力,但言官们对于自己的身份地位还是很看重的,毕竟以后说不准能够被外方,担任一方的大佬。    而且大宋官员的薪酬向来都是非常高的,根本就没必要再冒险捞油水,一个人的薪酬,就能够满足一整家子的花销。    再加上大宋各种完善的保障体制,官员们对自身的生活状态都是很满足的。    因此,这些年来,大宋的言官是上奏最少的一批,这跟另一边的大明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一次的奏折,王直第一眼看到之时,却是被里面的内容给弄得一愣。    本来还以为言官的奏折基本上都是对政务方面的提议,毕竟在这之前,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只不过此次王直所接到的奏折,却是与政务完全不搭边,甚至还牵扯到了皇家的事情。    估计就是因为奏折内容的特殊性,徐谓才不敢处理,直接呈到了王直这边,让他这个陛下亲自来审阅。    看到有人第一次插手这方面的事情,王直扳起了脸,开始仔细阅读,想要看看这个言官究竟是抱着什么心态,竟会突然管到他的头上了。    而这一下子,却是让王直越看越吃惊。

三百四十章 新思路
    在大宋各项产业均在快速发展,各地亦是开始逐步搭建起小型发电设备以及电灯应用的普及之际,王直却是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奏折。    一直以来,大宋的政务大部分皆是徐谓以及各个部长进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件,才会交由王直来把关。    眼下的这个奏折,倒不是什么重要的政务,不过事关皇家,徐谓这些大臣可不敢处理,直接呈交给王直这边。    当王直看到奏折里边的内容时,倒是意外了一把,想不到还有人关心起他的那些皇子,想要建议各个皇子到各地进行就籓。    这个奏折里边所提出的建议,便是让大宋的各个皇子进行外放,到各地进行就籓。    奏折里也提出了很多的例子,最多的便是用了明朝几百年来的传统,所有成年的皇子都会外方就籓。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让皇子们远离京城这个权力中心,免得成年的皇子们因为争权夺利,跟大臣之间形成利益团体,从而影响到整个王朝的发展。    不仅如此,大宋如今的版图在不断扩张,想要将这些地盘都牢牢掌握在手里,那就得有个靠谱的掌权者。    只要将皇子们外方出去,在各地就籓,到时候便能够将这些地盘给稳固下来,免于出现动乱。    如今大宋的各个皇子里头,已经有好几个已经到了十来岁,在这个年代,只要是十岁以上的,便已经足够外放就籓了。    由于王直忙于各项事务,很少理会皇子们的事情,全都是交由一些大臣作为老师进行教导。    因此,在这个时候,便有言官开始关注起这方面的事情,当然,这一份奏折虽说只有一人署名,不过其背后定是代表着很多的大臣。    这种事关皇家的奏折,根本就不是一个官员能够承担得起的,眼前署名的言官,也只不过是被推出来而已。    如若事情成功,这个言官自然会得到其他大臣的关照,不过一旦惹到王直的愤怒,那也是这个言官作为替罪羊而已。    这种套路几百年来每个朝代的官员们都玩的很溜,即便最后开始清算,背后的大臣都有各种方法脱身。    王直自然看得出里面的猫腻,不过这一份奏折倒也没有问题,既然皇子们都长大了,自然得有相应的安排。    而且奏折里面所举的例子也有一定的道理,无论是什么朝代,皇家都是一个特殊群体。    皇家里头因为皇权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寻常的亲情,根本就不能以寻常的思维来定论。    不过这种事情太过重要,王直也不会仅凭一本奏折就做出相应的部署,他还得要多番思虑,在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出来之前,是不会下定论的。    其实在皇子就籓这方面,大明起初能够将皇子们外放,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刚刚建国,各地局势不稳,这才需要皇子们到各地坐阵。    只是这样一来,也是的皇子们在各地势力尾大不掉,一旦这些籓王的势力强大到威胁帝国的程度,就会出现“清君侧”这种大事件了。    在后来的清朝时期,估计是见识到明朝这方面制度的弊端,因此将所有皇子都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