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商1557-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生意做的自然是风生水起,草原上原先各个部落零散的放牧生活,早就已经转变成了整片的管理制度。 牧民们亦是成为了专业的放羊人,妇人们则是负责收集羊毛,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便会输送至大宋,在大宋的工厂加工成羊毛制品,随机销往全球。 这一条商业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很快成熟起来,无数人从中获取大量的金钱,也使得努尔哈赤手中的资源逐渐丰厚起来。 这样快速的发展,就连努尔哈赤本人都是想象不到的,即便是见识过大宋商贸的繁荣,他也是认为这些是大宋几十年来发展的成果,倒是料不到商贸的发展,竟然能够这么迅速。 努尔哈赤的崛起,最为紧张的自然是大明这边,辽东总兵李成梁就没少向朝廷反馈蒙古方面的变化,以及即将面临的紧张局势。 不过这些汇报,到了万历这边就没有然后了,万历此时还在为储君的事情发愁,根本就没精力理会这些,只要努尔哈赤没有动真格的,那就用不着紧张。 这也不怪万历不重视,而是北部蒙古的问题,早就已经存在几百年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最多也就是犯边抢些东西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万历根本就不知道,如今蒙古的努尔哈赤,与之前的蒙古大汗并不相同,这位野心勃勃的蒙古天可汗,可不是边境那点东西能够满足得了的,人家的目标,是整个大明王朝。
三百八十三章 养虎为患
大明北部的局势,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而显得有些紧张起来,只不过万历对此却丝毫不放在心上。 万历此时的心思,则是放在了立太子一事,他最中意的,便是郑妃所生的朱常洵,只不过这个选择,却不被大臣们所接受。 按照惯例,以长幼顺序划分的话,太子自然是万历长子朱常洛,只不过他对这个儿子并不喜欢,根本就不做考虑。 但大明的臣子们,却是认定了朱常洛这个长子,认为长幼有序,不能有违祖制,凭借着这个由头,跟万历杠了起来。 其实在定太子的事情上,历史上并不都是都以长幼来划分,更多的则是以嫡子来确定继承人。 朱常洛虽说是年岁最大的,但他的母亲却只是个普通的宫女,只能算作是庶子,根本就比不上朱常洵的出身。 大明的臣子们自然也看到这一点,只不过他们跟万历杠的根源,主要还是要与皇权进行抗争。 大明官与皇权之间的斗争,从老朱开创之后,就已经有了苗头,最终愈演愈烈,成了大明王朝一直以来的重头戏。 而且在明代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无力抗衡体型庞大的官僚集团,不过这种情况则是在嘉靖之后发生了转变。 嘉靖皇帝以其非凡政治能力,实现了皇权的集中,扩大了对整个大明的统治。 不过即便如此,官们依旧没有放弃同皇权的斗争,并乐在其中,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如飞蛾扑火一般,投入这个事业之中。 这也是大明皇帝喜欢重用宦官,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达到牵制官的作用,达到统治的平衡。 而如今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官们又闻到了战争的味道,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全都据理力争,一定要让万历选择朱常洛作为太子。 这件立储的结果,以万历的失败而结束,也造成了万历从此怠政不上朝,大明从此走上了灭亡的命运。 边军这边的李成梁,在上奏得不到回应之后,也只能是摇了摇头,朝内的这种反应,其实也是意料之中。 一直以来,大明对于边军的状态,都是不冷不热,只有在外族犯边之时,才会加派军费及物资,若是平日里风平浪静的,那就别想获得一丝的支援。 这也是李成梁这些边军将领们,一直以来对境外的部落并没有赶尽杀绝的缘故,因为这么做的话,估计在没有外族威胁之后,边军的待遇就一落千丈了。 要想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军饷,以及维护军队运营的军费。 因此,李成梁一直以来都是维持着外族部落之间的平衡,即不让这些部落一家独大,也不会让他们灭亡。 除此之外,李成梁的边军还与外族有着不少的贸易往来,这些商贸的收入,除了一部分落入腰包之外,剩余的便是下面兵将们瓜分。 若是没有这些“收入”,边军的将领可不会那般卖命,更别说什么战斗力了。 只不过这样的操作,李成梁却料不到会弄出一个努尔哈赤这样的枭雄,如今大清实力冉冉上升,已经是养虎为患的局面。 当然,努尔哈赤的崛起,自然也有着大宋的一部分功劳,不过若不是李成梁当初放过努尔哈赤,也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再说这些都已经没用了,李成梁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严防努尔哈赤的进击。 大明北部的局势,王直这边自然清楚,毕竟这可是他一手促成的,不过他并没有过多关注,只要努尔哈赤没有开展全面的进攻,这边的局面也没什么好关注的。 王直在处理好西欧的事情之后,便将精力放回了夷洲这边,眼下夷洲环岛高速公路已经建好了一半,倒是可以进行通车。 高速公路本来就是为了供应商贸物流作用,因此整个工程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西线,另一个则是东线。 如今西线高速公路已经建设完毕,自然得先投入使用,另一边的东线高速公路则是按照计划继续进行。 到了这个时候,民众们所关心的汽车速度问题,再次成为了热点,大家伙就等着公路开启的那一天,亲眼目睹一番汽车的风情。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西线高速公路开通的这一天,人们早早地便来到了基隆城外的汽车站。 这个新建的基隆汽车站,占地几十万平米,主要对接的是商贸物流公司,眼下还未开通客运业务。 因此,早在之前规划之时,各个物流公司便已经在汽车站这边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好了物流的具体价格,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节。 在价格方面,汽车货运要比火车的定价高,这主要还是因为汽车速度要更快一些,并且能够运送的地点也比较随意。 火车运输一般都是要在固定的站点卸货,商户们还得要从站点往回运送,这其中的成本自然增加。 汽车货运就不一样了,除了能够在高速路上行驶,在普通的公路一样没有影响,直接就可以送货上门。 就是走着这样的优势,汽车货运的定价才会更高一筹,不过商家们也能够接受,毕竟这样一来,在一些比较急得货物运输方面,就更为实用了。 只要能够达到要求,商家们并不介意多付钱,只要确保最终能够赚钱就行。 因此,在签订合约之时,里边还有关于货运速度以及送货上门的细节。 那就是每次在进行运输之前,商家先提供货运运输到达的日期,必须要在这个时间点之前送货到达,不然的话,汽车站这边就得进行相应的赔偿。 当然,若是商家定下的时间太过短,汽车站这边也可以拒绝接单,只有双方达成一致之后,订单才算是成功。 有着如此的细则,双方的协议并没有任何的拖延和纠缠,就等着西线高速路这边的开通了。 当西线高速公路开通的这一天,汽车站早就挤满了人,王直亦是来到现场,亲自主持这个庆典。
三百八十四章 低速公路
大宋夷洲西线高速公路开通的庆典,在基隆城外的汽车站举行,这一天可谓是人山人海,不仅仅是帝都的居民,还有着从各地赶过来的吃瓜群众们。 大家伙对于这一次的庆典早就期待已久,之前的各种推测,如今也要得到验证,看看这汽车的速度,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庆典之上,王直亦是亲自来到现场,并邀请了不少重量级人物,其中就有尼德兰的奥伦治,也就是如今的荷兰国王。 王直带领着几个嘉宾,在汽车站大门前站成了一排,等着吉时到来之际,便进行剪彩仪式。 对于这种剪彩仪式,大宋民众们都已经习以为常,自从第一次被王直应用之后,在大宋民间就已经快速普及。 如今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茶馆开业,茶馆老板都要玩一次剪彩仪式,大家伙对此也都是见怪不怪了。 当然,眼前的剪彩仪式,主持人以及嘉宾都是重量型人物,这种场面可不是随便就能见得到的。 当王直几人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之下,成功进行剪彩之际,底下的民众都是一窝蜂地鼓掌欢呼,大家伙都在期待着接下来的汽车起运。 此次是汽车站开通仪式,作为第一次运输的汽车,早就已经安置在站点上,车上也装载了一定的货物。 当剪彩仪式结束,各宗烟花爆竹一番轰炸之后,等大量烟雾散去之时,众人眼里也出现了一辆大型的汽车。 眼前的汽车外表粗糙,整个就是直接用钢板拼接而成的,在王直看来实在是丑陋无比。 不过王直也知道,这样的产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大的变革了,随着应用广泛之后,必定会快速更新换代。 当然,在民众眼里,汽车的外形很新奇,没有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大家伙对此还是很满意的。 “你说这汽车装下那么多的东西,还能够跑多快?”民众里有人指着汽车问道。 “再怎么着,那也比你跑得快。”一旁的伙伴取笑道。 “废话,若是没我快,那还叫什么高速公路,还不如改成低速公路得了。”男子翻了翻白眼吐槽道。 “要我看,应该比火车要快,不然的话,定价方面就不会比火车还要贵了。”懂行情的人分析道。 “对对对,我家有个亲戚就是负责货运的,说着汽车的价格,比火车还要贵上几成。”另一人插话道。 “若真是这样的话,比火车快那是绝对的了,陛下这一次又推出如此优异的汽车,真的是太厉害了!”男子赞叹道 “那还用说,就算没有汽车,咱陛下也是最英明的人。”其他人都附和道。 现场的民众热情似火,全都在议论着眼前的汽车,就等着开动之时,观赏一番汽车行驶的模样。 当剪彩仪式完毕,相关人员也将货物都准备就绪,等到这些人示意没问题之后,王直这才下达出发的指令。 随着一声“出发”的号令,早就在汽车上等候已久的驾驶员便快速操作起来,汽车亦是发出轰隆隆的声音,然后不断地颤抖起来。 “这,这该不会散架吧?”看到汽车剧烈颤抖的模样,有人忍不住大声叫道,愣是找到了一旁所有人的白眼。 都到了这个时候,汽车怎么可能因为颤抖而散架,若真的如此脆弱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弄出这么一个仪式,也更不可能为此建设如此庞大的高速公路出来。 其实这个叫喊的人也不过是因为担心才破口而出,等叫出声之后,便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尴尬地笑了笑。 几秒钟的颤抖之后,汽车便在这轰隆隆的响声之下,开始缓缓地移动起来。 “不会吧,速度竟然这么慢,比乌龟还要慢?”看到这一幕,有人禁不住叫道。 “不懂就别乱说话,刚开始移动当然慢了,难道一下子就蹦出天上去?”一旁的人立即怼道。 这个年代还没哟加速度的概念,不过民众们也知道速度是由慢到快的,根本就不急。 转眼间,汽车的移动速度逐步提升,只是十来秒的时间,就已经跑出了几百米开外,并且还有加快的趋势。 “哇塞!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