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海商1557-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最终受益的自然是广大民众。    “陛下实在是太英明了,如此一来,这些外来的商人,都必须得慷慨解囊,不然的话就直接滚蛋。”茶楼里,有人大声笑道。    “李老四,今天怎么有空上来喝茶了,你就不怕闲的过头了,再惹是生非的话,会被举报再次充军?”一旁有人挑逗道。    李老四是那霸城里李家家主的小儿子,没什么本事,平日里只能是厮混,以前经常带着一干仆人到处惹是生非,不过在王直的一声号令之下,直接被人举报送去了二世祖独立团。    经过几个月的良好表现,李老四成功退伍回来,有了这几个月艰苦难熬的军旅生涯,回来之后这厮倒是安分了下来。    “杜老头你可别乱说啊,难道我就不能上来喝口茶了?而且如今咱可是义工队的成员,以后出门在外,遇见不平的事情,都要挺身而出的。”李老四不满地说道。    这个义工队,还是王直为了让那些回家的二世祖们有事干,专门成立的非官方部门,没有薪酬,但做得好了,倒是会大发表扬,甚至还会登报宣传。    如此一来,倒是令这些二世祖们打开了另一扇们,以前他们都是惹是生非的主,如今却是争着做好事。    “我倒是听过义工队,前几日街上有人被盗,听说就是义工队的人当街给追回来的。”茶楼里不缺的就是小道消息,一听到李老四自称义工队成员,就有人提到相关的事情。    “嘿嘿!那件事情嘛,恰巧小爷当时就在场,为了追到那个外来的小偷,愣是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要不是前几个月在军营里练过,还真追不上。”李老四得意地说道。    “四哥威武,我听说那小偷可是昆仑奴出身,平日里除了做些苦力活,就没少偷盗,这些昆仑奴跑的可快了,想不到会被四哥制住。”很快又有人夸赞道。    “哪里哪里,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就,而是整个义工队共同的努力。”李老四抱拳说道,脸上则是越发灿烂,第一次觉得做好事会如此的爽。    “四哥,你们义工队还招人不?我家那小子平日里也是无所事事,整天呆在家里,我都怕憋出病来。”眼看着李老四的风光,有人直接问道。    由于二世祖独立团的事情,很多有钱人家都对自家孩子严加管教,对于顽皮的,都是一关了事,眼下听到义工队的名头,倒是想让其去试试。    “好说好说,义工队在城南有个办事处,到时候抱我的名号就行,不过我可事先说明,进入义工队后,必须绝对服从命令,不然的话,招惹了是非,这个得承担后果的。”李老四提醒道。    “四哥,跟我们说说你在独立团的事情呗。”又有人开始凑热闹道,茶楼里最不缺的就是好奇心。    “还能有啥,就是天天训练,只要期间不惹是生非,到时间之后就回来了。”李老四摇头道,他最不想说的,就是那几个月的军营生涯了。    在军营里,这些二世祖们一开始还摆着架子,想要如在家时候那般撒泼偷懒,不过最终只能是被教练们整的哭爹喊娘。    仅仅只是几天,二世祖们就已经老实地进行训练,而最初几个刺头,全都被吊在营地整整一天,个别的中途还忍不住失禁,要多惨就有多惨。    而且那些想要谎称生病请假的,立即就会有专门的医生进行诊断,一旦发现撒谎,又是被吊一天日晒雨淋,最终没病也变成有病了。    除了艰苦的训练之外,每周还都要与其他军队进行实战演习,那才是真正的地狱,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经验,二世祖们都不可能是真正士兵的对手。    说是实战演习,其实就是去当沙包的,一个照面之下,就全部被干翻在地,而且转过头来,又要重新站起继续拼斗。    这样的回忆,李老四这些出营的人,回到家之后,都对此闭口不言,哪怕是别人提及,他们也是选择回避。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二世祖都对军营生涯抗拒,有个别的几个反倒是从中获得了信心,并对这一途产生了兴趣。    就比如独立团的始作俑者胡柏奇,愣是在几个月的训练里,表现突出,很快就提拔成独立团的第一营营长。    胡柏奇身体素质一般般,战斗力也不怎么突出,反倒是脑子比较灵活,总是诡计多端,在几次实战演习之中,硬是带队取得不俗的战绩。    如此一来,在几个月之后,按照规定,本该出营的胡柏奇,愣是选择了留下,成为教练组的一员,并且还担任上了营长。    这个消息倒是令王直也有些意外,在了解过具体情况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二世祖认真起来,还挺有些能耐的。    要知道这些实战演习的对象,可都是大宋的正式军队,凭借着二世祖这些兵力,胡柏奇就能够打出几次不俗的战绩,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直自然乐意接受,他才不管这人以前是什么货色,只要是个人才,他就敢去用,更别说这些二世祖们背后还站着他们的家族。

一百五十六章 土鸡瓦狗
    大宋的贡献值制度出台之后,一些公益事业也开始出现投资者的身影,就比如养老院以及孤儿院这些地方,经常都会有各地送来的慰问品。    如今在王直的治下,很多方面的福利都已经逐步完善,特别是这些没有子嗣的老人,以及失去亲人的孤儿,都有专门的地方负责赡养。    这些孤儿还都享受着大宋的义务教育,一直到其成年之后,便根据所学的方向,被各地的工厂招收,又或者是直接参军。    现在的大宋子民身份高涨,外来人士想要加入,都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程序,并且要有一定的资质,不然的话,即便能在此生活,也成不了大宋子民。    就比如之前李老四的义工队所捉的小偷,就是跟随着海船过来务工,并不能获得这边的身份。    不过也有一个较快的捷径,那便是所属的地方直接被大宋给征服,这样一来,整块地盘里面的人口,便会被纳入进来。    还有一个,就是在本地娶妻生子,即便自己不是这边的人,到时候孩子也会获得大宋子民的身份,这个法子倒是有不少商人在做。    这些外地商人常年来往于大宋,按照他们的身价,若是申请大宋身份的话,问题并不大,只不过生意上的需要,他们还得保持原籍。    不过商人们在大宋都会购置产业,在这边也有房产,自然养了一些小妾,如此一来,所生的孩子也不少。    在这一方面,王直自然不会阻止这些商人的行为,人家有钱自然随意,不过若是生了孩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由于外来商人在这边的庶子越来越多,王直也开始重视起这方面的事情来,为免这些商人以后生意受损,若是撤资之后便对这边的小妾以及庶子不管不顾,最终还得大宋这边负责赡养。    对此,王直很快便出台了相关规定,那便是每在这边娶小妾,商人们都要为此成立一个基金,一旦商人出现问题,以后这个小妾以及其所生的庶子便会由相应的基金负责赡养。    这些基金都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准,由户部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而且直接记在小妾的名下,所有的基金都会投入大宋的各个产业,每月便会按照固定的收益,发给这些小妾。    对于这个规定,大部分的商人都是无所谓,他们既然能够来到大宋经商,这点小钱还不放在眼里,反倒是觉得这样也好,以后除了过来给点零花钱,其他时间里都不必花费心思理会那些小妾。    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商人不满,他们不是出不起这个钱,只是不喜欢这种被强制花钱的感觉,而且在他们心里,这些小妾根本就没有任何地位,根本不值得这样的待遇。    当然,不管这些商人愿不愿意,最终他们都得老老实实地掏腰包,即便是那些早就已经纳妾生子的,也都乖乖地补钱。    而且不仅仅是外来的商人,王直的这个规定还对本地的世家士族们强制执行,如若违反,承受的责罚会更大。    如此一来,以往被人当作商品随意买卖或是送人的小妾,也有了正式的身份,以后即便是主家不要她们,也不会因此而落魄街头。    王直的这一举措,就连这个年代地位低贱的小妾都被囊过进来,他的这一创举,亦是得到民间的一众支持。    只有底层的人,才会感受得到妾的悲惨,毕竟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亲戚被人纳妾,个中的滋味自然都有所感受。    当然,最反对的便是本地那些有身份的人了,这些人若是换作在大明,估计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专门反对王直的这一举措。    只不过在大宋这边,这些土鸡瓦狗们,自然不敢冒头反对,大宋发展到现在,期间可是没少抄家灭族,而且还都是那些强大势力的家族,但无一不是一夜之间就没了。    即便是当下大宋朝中有着大量各个家族的人当官,但仅仅局限于政务,军队的力量,向来都是牢牢把握在王直的手中。    因此,无论王直制定什么样的制度,他考虑的是大部分子民的意愿,而不是那些少数士族的态度,在大宋这边,世家天下的观念行不通。    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如今即便是最底层的子民,孩子们也有时经过一套正规教育制度,这几年下来,也为大宋培养出不少人才。    不过王直这些年来,都没有真正地恢复科举,大宋如今的教育体系,并不像大明那边,只会是四书五经的儒家系列,而是容纳了很多的学科,甚至还引进西欧的先进理念。    这些年来,王直还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开办了多所大学,各个学科的学生,只要是优秀的,都会继续到大学里就读,而其余的便会根据需求,被分配到各地的工厂就职。    而大学里的尖子生,在毕业之后,便能够进入大宋国子监继续深造,这些人才是大宋官员的后备人才。    这些后备人才往往都是一出来,就会被分到各地的官衙,给官员们当副手,只有熬过一段时间,才会有出仕的机会。    王直还出具了官员的考核制度,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最终评分不合格的,直接被撸,由优秀的后备人才接替。    这些被撸下来的官员,则是全部都召回首里城,要么是担任闲职,要么则是进入国子监担任老师。    当然,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下被替换下来的官员,至于那些贪赃枉法的,都是抄家流放,甚至处刑。    除了官场制度外,王直对于民生方面,也是有着很多的规定,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鼓励生育这一条了。    这些年大宋发展迅速,在人口方面一直都是需求量大,为此王直也出台了鼓励人们生育的制度,每一个新生的孩子,在上学之前,每个月都会有三白钱的补助。    至于上学之后,在学校里都是包吃包住,一直持续到毕业,这样的制度,倒也让大宋这些年来生育率一直攀升。

一百五十七章 这个冬天有点冷
    励治十一年冬,也就是1568年年底,一股寒流开始蔓延着东方,大宋首里城这边早已经进入满地飘雪,人们亦是窝在屋里不敢出门,到处都是冰封雪地的场景。    这一年天气比往年要冷的多,特别是地处北方的朝鲜以及辽东的女真地区,早已是天寒地冻,每家每户都是呆在家中,靠着实现准备的过冬物资度日。    以大宋如今的发展趋势,民间生活富足,在物资上自然不会出现问题,不过还是有一些外来的务工人员,缺少取暖的工具。    对于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