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草地和平原”二是“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流过的地方”三是“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处在第一种地理条件下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他们“没有法律关系的存在”其特性是“好客和掠夺”。具有第二种地理条件的居民主要经营农业“在这些区域里生了伟大的王国并且开始筑起了大国的基础”在这里“土地所有权和各种法律关系便跟着生了——换句话说国家的根据和基础从这些法律关系开始有了成立的可能”。至于第三种地理条件黑格尔则特别予以赞扬他这样写道: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航海的人都想获利然而他们所用的手段却是缘木求鱼因为他们是冒了生命财产的危险来求利的。因此他们所用的手段和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恰巧相反。这一层关系使他们的营利、他们的职业有过营利和职业而成了勇敢的、高尚的事情。从事贸易必须要有&1t;//pgn》勇气智慧必须和勇敢结合在一起。。。这种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洲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象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生积极的关系。
黑格尔进而指出这三种地理条件的典型分别是非洲、亚洲和欧洲。从这里可以看出黑格尔作为一个欧洲人他为欧洲拥有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感到自豪。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在这里特别提到了中国认为中国虽然也是“以海为界”但中国人却把海看作是“陆地的中断”和“陆地的天限”因而“和海不生积极的关系”。黑格尔的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早在欧洲人进行远航之前中国人已经进行过伟大的航海事业只是因为中国那时的社会生产水平还没有达到使这种事业成为真正的需要而得继续展罢了。然而黑格尔所说的这三种地理条件所造成的非洲、亚洲和欧洲在历史展上的差别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讲到海的时候黑格尔对地中海的存在和作用更有一种特殊的评价。他认为由于地中海的存在才使非洲、亚洲和欧洲这“组成旧世界的三大洲相互之间保持着一种本质上的关系形成一个总体”所以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黑格尔是这样说的:地中海是地球上四分之三面积结合的因素也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号称历史上光芒的焦点的希腊便是在这里。在叙利亚则有耶路撒冷——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中心点。它的东南部则有麦加和麦地那乃是伊斯兰教徒信仰的摇篮&1t;//pgn》地。迤西则有特尔斐和雅典更西则有罗马还有亚历山大里亚和迦太基也在地中海上。所以地中海是旧世界的心脏因为它是旧世界成立的条件和赋予旧世界以生命的东西。没有地中海“世界历史”便无从设想了:那就好象罗马或者雅典没有了全市生活会集的“市场”一样。
黑格尔强调海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指出地中海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作用诚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是旧世界的心脏”“是旧世界的中央和终极”等等这就过分夸大了地中海的存在和作用。黑格尔说的“旧世界”是跟被他称为“新世界”的美洲和澳洲相对而言的;他甚至认为“新世界里生的种种只是旧世界的一种回声”1。这位辩证法大师终于还是承认“终极”的存在从而使他关于地理条件和社会展关系的理论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使它无法摆脱“终极真理”的羁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于地理条件和人类社会展关系的看法其积极的方面在于它们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自然的因素对社会展的影响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这些看法或者过分地夸大了地理条件的作用或者最终还是对地理条件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尽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思想资料的积累但并没有达到对于这个问题的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1以上引文见《历史哲学》第121—147页王造时译三联书店1956年12月第1版。面。它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地理条件和社会展的关系。
第一地理条件是人类历史生、展的前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又必须有一定的“自然基础”;这个自然基础包括“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和“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生的变更出”1。关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意义我们将在本书第三章予以论述;这里着重就自然条件即地理条件之作为人类历史生、展的前提谈谈我们的认识。
从生产和劳动的观点来看地理条件乃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原始条件是劳动存在的前提。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生产的原始条件表现为自然前提即生产者生存的自然条件正如他的活的躯体一样尽管他再生产并展这种躯体但最初不是由他本身创造的而是他本身的前提;他本身的存在(肉体存在)是一种并非由他创造的自然前提。被他当作属于他所有的无机体来看待的这些生存的自然条件本身具有双重的性质:(1)是主体的自然(2)是客体的自然。2999ooo41_o118_1&1t;//pgn》这说明如果没有作为自然的人的存在没有作为人的生存的自然条件生产是不可能进行的;而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人类的历史。马克思还说:“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1这就是说不论是劳动的存在还是劳动者本身的生存都不能离开自然界。总之地理条件对于生产和劳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前提从而也是人类历史生、展不可缺少的前提。
举例来说土地是地理条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此早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已经提出过一些看法;但只是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候才把这些看法展为科学的见解。恩格斯指出:“土地没有人耕作仅仅是不毛之地而人的活动的要条件恰恰就是土地。”2这里恩格斯把人的活动的重要和土地的重要两种关系都讲到了。关于土地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对于社会展的重要性马克思作了详细的论述他写道:。。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存的源泉并且它又是同农业结合着的而农业是一切多少固定的社会的最初的生产方式。
土地是一个大实验场是一个武库既提供劳动资料又提供劳动材料还提供共同体居住的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1t;//pgn》土地本身无论它的耕作、它的实际占有会有多大障碍也并不妨碍把它当作活的个体的无机自然当作他的工作场所当作主体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生活资料。1999ooo41_o12o_o从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来看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是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基础;离开了土地生产和生存不能维持共同体无法出现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建立也都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土地跟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这种密1《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4页。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二卷第92页。2《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12页。
切关系有力地说明了地理条件是人类历史生、展的前提。
第二不同的地理条件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和展水平。上面讲到地理条件和社会展之一般的或普遍的关系这里涉及的是这种关系的具体的或特殊的表现形式。而这些具体的或特殊的表现形式在人类历史展的各个阶段上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例如一定的地理条件曾经是原始居民的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共同体形成的前提。马克思在分析部落共同体同土地的关系时是这样讲的:。。游牧总而言之流动是生存方式的最初的形式部落不是定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在哪里找到草场就在哪里放牧(人类不是天生定居的;只有在特别富饶的自然环境里人才有可能象猿猴那样栖息在某一棵树上否则总是象野兽那样到处游荡)所以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共同体并不是共同占有(暂时的)和利用土地的结果而是其前提。1这就是说有了丰盛的水草这样的地理条件才有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共同体的出现。这种情况从我国北方草原民族大多具有“逐水草而居”的历史看得十分清楚。
又如不同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各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类型的不同从而促进了交换的展。地理条件的差别对定居下来的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马克思认为:“一旦人类终于定居下来这种原始共同体就将依种种外界的(气候的、地理的物理的等等)条件以及他们的特殊的自然习性(他们的部落性质)等等而或多或少地生变化。”2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公社或部落成员对部落土地(即对于部落所定居的土地)之关系的种种不同形式上3而且还表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类型的自然差别上。这是因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这种自然的差别在公社互相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成商品4999ooo41_o121_3。
在马克思看来产品交换的生即产品逐渐变成商品的现象的生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差别所造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的不同的结果即由于地理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生产分布不同和社会分工不同的结果。他在批评那种“把交换看作分工的基础”的论点时十分详尽地阐述了这个思想:亚当·斯密把交换看作分工的基础但是相反交换是(但不一定是)分工的结果。霍吉斯金正确地指出在一切国家和一切政治制度中都有职业划分即社会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最初存在于家庭中它是由于生理差别即性别和年龄的差别而自然产生的。个人的体质、肉体和精神方面的差别是这种分工的新原因。后来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即由于土地肥力、水域和陆地、山区和平原的分布不同气候和地理位置、有用矿藏的不同以及土地的天然条件的特点不同又有了劳动工具的天然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了不同部落之间的职业划分我们一般应在这些部落互相进行的交换中现产品向商品的最初转化。1999ooo41_o122_o这一段被马克思所引证并且也为他所赞成的论述表明:社会劳动的分工最初是由于劳动者的生理差别而产生的;而在比较展的阶段上这种分工则1《经济学手稿》(1857—1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