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9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用原苏松兵备蔡国熙“以迹阶”。蔡治阶两子充军一子革职为民籍田数万亩1。子孙们牵阶衣号泣徐阶无可奈何地说:“吾方逃死安能相活”2处境十分狼狈。但他终不甘愿罢休遂利用张居正对高拱施加压力自己也修书从统治集团内部的利害关系上说服高“分弃前恶复修旧好”。最后高拱作出一定妥协拟旨谓对徐阶及其子的处理“太重”“令改谳”。不久高拱去位张居正为辅徐阶的罪名化为乌有“灾难”也彻底平息。
此后徐阶一直以著述打日子“并其前后积而为言者以属梓”3。然2于慎行:《穀山笔麈》卷四《相鉴》。
3清嘉庆《松江府志》卷五三《古今人物传·徐阶》。
1《万历野获编》卷八《内阁对联》。
1谈迁:《国榷》卷六七。
2《穀山笔麈》卷四《相鉴》。
3《世经堂集·6树声序》。
而他仍关注着国家大事“挈其生平所为经纶蓄积者尽以属之居正”4。张居正在日后的改革中提出“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也是从徐阶“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等施政方针中汲取了合理成份。当居正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时曾自述:“人咸谓居正能而不知盖有所受之也”5这里即指曾大大得益于徐阶。万历十年(1582)神宗使使存问赐谕优渥。次年闰二月徐阶病死故里时年八十周岁赠太师谥文贞。
徐阶文风质朴作品“直写胸中所见而凡一句之奇、一字之险者亦必刊而去之”6。他早年著作有《少湖先生文集》七卷。晚年汇集成册的著作为《世经堂集》二十六卷“上自经济下迨酬应鸿钜纤曲体裁各备”1。内有奏对、视草、序、志、铭、策、辩、书、诗等等。
4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文集七《少师存斋徐相公八十寿序》。
5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文集七《少师存斋徐相公八十寿序》。
6《少湖先生文集·张真序》。
1《世经堂集·6树声序》。
第三节高拱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或中元。河南新郑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入阁、参机务隆庆元年(1567)辞官。三年再起以内阁大学士掌吏部五年任辅。六年六月去职。高拱是明中叶有才干的政治家之一。
入阁及次下野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为避元末乱迁徙新郑。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高魁成化年间举人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父亲高尚贤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至光禄寺少卿。高拱受到严格的家教“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2。稍长即攻读经义苦钻学问。十七岁以“礼经”魁于乡以后却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十三个年头才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授任翰林编修九年考满升翰林侍读。三十一年(1552)裕王(后来的穆宗)开邸受经高拱被当选进府入讲。此时皇太子已殁二年而新储未建裕王与其异母兄弟景王都居京城论序当立裕王而世宗似瞩目景王。裕王前途未卜朝廷上下猜测种种、议论纷纷。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调护给裕王很大宽慰。
当时内阁辅严嵩、次辅徐阶正互相倾轧抵牾日著高拱泰然往返于二人之间未见有所厚薄。两人因高拱为裕王讲官以后腾达有日故也颇器重于他有时甚至避让几分。时严嵩权势熏灼丝毫得罪不得高拱却不十分顾忌。一次他以韩愈“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诗句调侃严嵩在见其乡衮、下僚时的傲态严嵩听了不仅不怪罪反而为之破颜1。在严嵩、徐阶相与推荐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高拱迁为翰林侍讲学士。
高拱在裕王府邸度过九个春秋于嘉靖三十九年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九年里高拱讲授经筵敷陈剀切谨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师生关系。高拱离王府后“府中事无大小(裕王)必令中使往问”裕王还先后手书“启弘多”、“怀贤”、“忠贞”等字赠赐2。翌年景王入藩之国裕王为嗣的地位开始明朗因而高拱与裕王的这层关系不仅使高拱的上司、同僚对他刮目相看、趋之若鹜而且也奠定了以后他在政治上大大挥作用的基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高拱升礼部左侍郎兼学士。次年改吏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掌詹事府事。他数次主或副主会试所撰科举示范文章颇见称道。但一次在进题中“以字嫌忤上意”几乎有所行遣。徐阶出面辩解才使事懈3。四十四年景王在藩薨裕王地位确立。高拱升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并以青词见宠得赐飞鱼服。四十五年(1566)三月由徐阶荐举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2高拱:《高文襄公文集·列传·大学士高公讳拱传》。
1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下卷二六《谑语》。嵩为江西人明代俗号江西人为腊鸡头。2郭正域:《高文襄公拱墓志铭》见《国朝献征录》卷十六。
3王世贞:《大学士高公拱传》见《国朝献征录》卷十六。
高拱相貌瑰奇为人豪爽有才略又颇自许。甫入阁即欲展抱负示才。当时世宗久居西苑大臣率以召入直庐为荣阁事有所不周。世宗因谕曰:“阁中政本可轮一人往”。辅徐阶及“青词宰相”袁炜以不能离开世宗须臾为由不去阁中办公。高拱对徐阶说:“公元老常直可矣。不才与李(春芳)、郭(朴)两公愿日轮一人诣阁中习故事。”1李春芳虽早入阁但对徐阶向来十分恭谨“侧行伛偻若属吏”。郭朴与高拱同时新入阁且都由徐阶荐举似应对阶更为谦卑。拱却言直如此徐阶“拂然不乐”。高拱与郭朴又同为河南乡曲“两人相与欢甚”徐阶知后也不悦因此芥蒂渐结。未几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奏劾高拱。先是高拱因年过半百膝下无子焦虑万分遂将家移至西华门附近直庐时常偷偷回家与妻妾团圆。一次听说世宗病情危急高拱急忙把自己直庐内的书籍、器物等尽行取出。胡应嘉因此奏劾:“拱辅政初即以直庐为隘移家西安门外夤夜潜归”2“皇上违和正臣子吁天请代之时而拱乃为归计此何心也”3。高拱大惧幸世宗病笃未加深责。但高拱以胡应嘉为徐阶乡人其奏劾又是徐阶拟旨报世宗的故疑胡应嘉受徐阶指使增添了对徐阶的不满和怨恨。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死徐阶与自己的门生、刚充当裕王府讲官的张居正密草遗诏却不与同列谋议。诏下高拱、郭朴惘然若失。高拱以自己是新帝肺腑之臣却对遗诏浑然不知因而与徐阶构怨更深。穆宗即位后徐阶以硕德元老仍居辅位旋又引张居正入阁高拱心不能平在论登极、赏军事、去留大臣是否请上裁决等问题上数与徐阶抗争矛盾日趋表面化。隆庆元年正月胡应嘉谪外言路认为出于高拱指于是群起交章攻之。给事中欧阳一敬奏劾尤力将高拱比作蔡京。高拱怒甚请徐阶拟旨责杖奏劾者徐阶不应。高拱被迫求退穆宗不允。徐阶屈于皇帝的意思也拟旨慰留但绝无谴责言官高拱越生气一次公开在阁中与徐阶舌战。高拱攻击说:“公在先帝时导之为斋词以求媚。宫车甫晏驾而一旦即扳之。今又结言路而逐其藩国腹心之臣何也?”诘问之势汹汹。徐阶徐徐辩答曰:“夫言路口故多我安能一一而结之又安能使之攻公。且我能结之公独不能结之耶?”他又说我并非是背叛先帝以遗诏让先帝自责是为先帝收人心。至于斋词一事徐阶坦认“因我罪”。但他反问高拱:“独不记在礼部时先帝以密札问我:‘拱有疏愿得效力于斋事可许否?’此札今尚在!”高拱顿时“颊赤语塞”1打了个败仗。但高拱并不甘心他以徐阶子弟和家人在乡里横行不法事攻讦徐阶并授意门生齐康劾徐阶。徐阶疏辩乞休。当时徐阶正因遗诏复起世宗时被谪诸官而受到部院大臣、科道言官的感恩拥戴权势灼热故言路交章请留徐阶还集体去徐阶第敦劝视事另外极论齐康、高拱罪状甚至群集阙下吐唾辱骂齐康、高拱。三月之内论劾高拱的奏疏竟多达三十余份高拱不自安连疏十二称病乞休。穆宗挽留不能遂准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衔回乡养疾遣行人护送。齐康则坐黜外调郭朴不久也乞归回里。
1郭正域:《高文襄公拱墓志铭》。
2《明史》卷二一五《胡应嘉传》。
3郭正域:《高文襄公拱墓志铭》。
1王世贞:《大学士高公拱传》。
………………………………
23
重为台辅政绩斐然隆庆二年(1568)七月徐阶致仕。第二年张居正与太监李芳等合谋奏请复起高拱。是年十二月冷落了一年多的高拱接旨后不顾腊月严寒日夜兼程直奔京城以大学士兼掌吏部重新登台。言路原多与高拱有隙故人多不自安。胡应嘉闻高拱复出惊吓破胆而亡欧阳一敬也在解官归田途中郁郁而死一时人心惶惶。高拱通过门生腹心散布言论安抚言路诸官说:“华亭有旧恩后小相失不足为怨。”1“拱当洗心涤虑以与诸君共此治朝”2。言之凿凿颇为大度于是人心稍安。
高拱再度上台后尽心国事。他“为人有才气英锐勃”3办事操切又不迹常规在吏治、筹边、行政等方面多所建树。当时高拱以内阁兼领吏部事责任重大。他“晨理阁事午视部事”十分勤勉。他认为吏部职在知人但真要了解一个人、用其长处并非易事。当时官场士风颓败为官只是猎取高崇“权势烜赫者则羡之正色直言谪贬蹭蹬者则轻之”4全不以行为品德为准。因此造成官场“理不明气亦不振”官吏以奔趋、巧媚为能事的局面。对此高拱到任不久即在吏部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察制度:“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每月汇集一次交吏部由高拱亲自过目。到年终将册籍全部汇总吏部作为官吏黜陟的依据1。天下大治必须广选人才高拱看到天下科贡占七成制科仅为三但朝廷重制科而轻科贡他以为“崇其三而弃其七”是失措之举应该进士、举人并用惟贤是视量才录用。但举人就选他又主张“其年貌五十以上者授以杂官不得为州县之长”因为州县之长是地方父母之官责任艰重必须精力旺盛者才能承担2。他又认为国家必须广蓄人才到了要用时才去寻觅称职的人那是来不及的于是提出备才之说:“今于紧要之官各预择其才宜于此者每三二人置相近之地待次为备。一旦有缺即有其人庶乎不乏。”3他还公开招贤明令选司“凡有所缺悉揭诸门外使众见之”各有司可以荐举人选。过去吏部推升官吏只少数人事十分隐秘高拱尽反其道说:“堂有侍郎司有员外疏皆列名而事不与闻何居此不过欲行其私耳。吾改其是。”他叫人抱牍至后堂命人当众揭牍“即冢宰欲有所上下不能也”4。对于被黜官员高拱必亲“告以故”黜者“无不慑服”。当时马政、盐政被视为闲局朝廷轻之因而失人废事使“善政无闻”。高拱体察下情知马盐二政官处远方贫薄苦寒之地自是艰辛遂提议改本省廉谨有才者任之并宽其交纳之额。如遇优异则等擢用。其官重马、盐二政当自修举利于国家。高拱还制定和采取了旨在加强考察人才、选拔人才的许多制度和措施“开王亲内转之例复一甲读书之规正抚按举劾之差核1于慎行:《穀山笔麈》卷四《相鉴》。
2王世贞:《大学士高公拱传》。
3王世贞:《大学士高公拱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