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秦-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是死还是残,都是直接废掉了大半的劳动能力的。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样的打击,不可谓不重。

    然而,如今他们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毕竟是朝廷征兵。

    而且,秦王政也确实对大家不错。

    就是不知道,为他卖命,能不能拿到好处了

    “秦王政说了,这次征兵不打仗的。”雉吭哧吭哧地说。

    他记性不是那么好,很多事情,不太能够记得。

    “不打仗?”众人惊奇。

    “不打仗他征兵做什么啊?”

    “而且而且给钱,还管饭,对,秦王政是会管饭的!”

    “管饭?!”

    “不会吧?你说的是真的吗?”

    “不可能吧?管饭的话,打仗要召几十万人呢,秦王政管得过来吗?”

    打仗管饭,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是在众人的认知之外的,所以大家没法子一下接受。

    雉其实也不是多么相信。

    但他希望是真的。

    管饭呐!

    而且还有工分拿。

    “对了,还有工分拿。”雉终于想起这茬了,他补充说道:“去一个月给一百五十个工分。”

    “一百五十工分?”

    “这么多的吗?”

    “雉,你确定你没记错吗?”

    “这我也不知道我记得应该是这样。”雉有些为难。

    他想了想,说道:“我是想去的,我自己想去服兵役。”雉认真地说道:“秦王政说了要给我们好日子过的,现在我们都有了好日子过了,虽然才过了几天,但是有好日子过了!”

    因为给了几乎不可能有别人给的希望,所以雉有些相信秦王政。

    众人此时沉默下来。

    那是秦王政啊

    秦王以前的秦王,似乎没有谁会对大家好的吧?

    如今的秦王,这位秦王政,对大家好的。

    他应当是不会骗大家的吧?

    谁也无法确定。

    但大家都希望他不会骗自己。

    他给了大家一样大家所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东西。

    那个东西不是如今大家吃的饭和种的地。

    那是在心里的一样东西。

    大家不希望失去这东西。

    大家对于那位从未谋面的秦王政,对于那位甚至不知道高矮胖瘦、年龄如何的秦王政,有了一点盼头。

    没有人希望这盼头破灭掉。

    没有人愿意被秦王政欺骗。

    大家都希望秦王政说的是真的。

    因为存了这份盼头,所以所有人都像有些沉甸甸的东西压在心口。

    “我要去看一看。”雉说道:“我现在有二十五个工分,就算秦王政不管饭,我也能有饭吃,我想去。”

    一位三四十岁的老者见此,神色复杂。

    还有好几个青年人站起来,对着雉说道:“我也想去!”

    他们都想去看一看。

    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与固有认知不同的事物。

    农会虽然与以往的认知相悖,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也是朝廷里的大官们、朝廷里的秦王的安排。

    对大家好的,大家心里也清楚,不可能是那些大官的。

    不说大官,就是存里的三老、县里的官吏,大家也都清楚,他们是不会对自己好的。

    只有是那些秦王政派来的人,是在对自己好。

    也就是,只有秦王政在对自己好。

    秦王政,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今晚还需要加班吗?”嬴政问道。

    赵高在嬴政身后,点了点头:“陛下,抽调了太多熟练工人离开了,如今铜铁炉里人手严重不足的。”

    人手不足,不加班,就跟不上进度,也就,不能满足需求。

    嬴政捏了捏眉心。

    “到底还是难办”

    不过再是难办,也就是这一两年了。

    今年,恤孤院里的小儿,有了两个十五岁的,已经外派出去。

    明年、后年,还会更多。

    这些孩子,从小养育方式与这个时代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一样。

    他们学着墨家的手段,学着鞠子洲、嬴政这一脉的理论,受足够的物资奉养。

    他们对于钱财没有什么概念,即便是物质需求,也在长久的丰盈甚至过量供给之中缺失了相关的念想。

    他们的“道德”,也是迥异于常人的。

    嬴政对于他们有着充足的了解。

    对于他们的能力,也是相当信任。

    所以,只要他们年龄到了,能够出来做事了,那么自己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而且,如今,一批熟练工人们脱离了铜铁炉,去到各地农会当小领导,

    他们去到那里,可不只是去作威作福的。

    嬴政早几年培养了一批识字的人,接受了旧式的教育,以小贵族子弟的标准去培养。

    这批人,正是需要建功立业的时候。

    即便是那些工人想要在当地混吃等死,这群人这群拿着剥削经,想要建功立业的家伙,也会一点一点想办法把那群人鞭策起来,驱使着他们,去榨取他们的价值。

    政治是利益分配的过程,也是互相撬动的过程。

    嬴政以一人之力,即便他是一位威望如日中天的王者,他也无法做到一切的事情。

    王者的威望不能当饭吃。

    民众饿了,王者威望再隆,没有粮食,民众饥饿的问题也还是没法子解决。

    只有是,发挥威望的作用,使人拿出了粮食,喂饱了民众,才能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问题,威望就会慢慢消失。

    而解决了问题,威望则会更重。

    如此,才能够驱策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物。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如今他已经达成了一个正循环。

    一切都在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除了鞠子洲在做的事情。

    “剥削经啊”嬴政叹气:“算了,也不要再使人加班了,即便加班,只怕也赶不上进度,今秋新式农具的推行就先搁置吧。”

    “唯。”赵高躬身。

    “师兄啊”嬴政摇了摇头。

 第五十四章 扶苏

    剥削经不应当是这个阶段里出现的东西。

    这一点,甚至嬴政,最开始都没有意识到。

    因为剥削经里面的很多东西,在他看来,原理是极其浅显的。

    即便是归纳总结,也只是稍微一想,便可以理解的。

    但最近这些时日,嬴政越发的能感受到不对劲。

    不是他自己不对劲,而是他身边的人,而是这些朝臣。

    这些人,似乎都因为剥削经的出现,表现得机灵了一些,也越发的能够揣测他的意思。

    这在最开始时候是一件好事。

    可是后来慢慢就不是好事了。

    因为他们这些人会慢慢学习和吸收掉剥削经里面的思想。

    他们从懵懂地践行自己的智慧,到了总结这一切,并且能够参透这一切,并且反过来利用这些规律的地步。

    这对于嬴政而言,并没有什么。

    甚至也构不成威胁。

    然而,这代表了一件事情就是嬴政对于这些贵族,如掌上观一样的控制,正在逐渐地丢失!

    这时候,嬴政才意识到,自己眼里十分简单的剥削经,对于这些不甚聪慧,但也绝对不笨拙,有着丰富处事经验的老家伙们,意味着什么。

    这是从混乱到有序,从懵懂走向成熟。

    他们以前的智慧,只在于能够揣摩别人的心思,猜得到对方下一步的动向。

    然而如今,他们却可以直接地判断出来嬴政的整体政策走向,并且提前有所准备。

    这种超然的大局观,便是这本剥削经给他们带来的。

    平心而论,嬴政并不怕这群人有了这样的大局观。

    只是

    眼下的情况,还是困难。

    当前的秦国的整个体系,都在逐渐地发生改变。

    贵族们配合嬴政,戮灭了各地的小土豪和盘踞势力,其后,嬴政派人入驻基层,掌控秦国的,为数众多的庶人。

    这些庶人,在称谓上是“氓”,而不是“民”。

    他们大多没有姓氏,所以也不是百姓。

    他们在原来,是不享有“秦人”的权力的。

    但如今农会下行,基础越发的基础,这些人因着政策的变动,也要享有“秦人”的权力。

    这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

    尤其是,管理成本的提高。

    农会因此需要的识字的精英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

    因此秦国如今对于税收的要求是很高的。

    而且,要让那些原本不归类于“人”的东西进入到“人”的队列之中,养活他们所要用的物资,也是前所未有的多。

    尽管现如今是一年两耕,尽管如今生产工具迭代,粪肥推广。

    可,在最开始的时候,在这个需要大量的投入的时候,这些贵族看清楚了这其中的关窍。

    他们于是可以借此机会,倒逼嬴政,对他们做出妥协。

    尽管能力和智慧上,嬴政自负,这群人捆在一块都不见得能够与自己相提并论。

    可是,他们手里是实打实的拥有着最大数量的识字的精英人口和大量的物资储备的。

    这些,正是嬴政所需要的。

    为了建制农会,他的手里,国库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这三年之间,全凭吕不韦、熊启的家财、和一些发田牌时候的贵族的家产支撑着嬴政进行改革。

    但即便是如此,他也很难支撑下去。

    每一个农会的建设,在最开始时候,有多少钱有多少粮都是不够的。

    嬴政自己算过一笔账。

    要想维持如今秦国的大部分人过上有农会荫庇的幸福的生活的话就必须有两倍于秦国人口的人数,持续的为秦人做贡献。

    也就是,要更多的人,受到剥削,以此,才能为秦人们积累出足够的用以彻底完成变革的财务和物资。

    这个过程,嬴政不清楚鞠子洲是如何称呼它的。

    但嬴政深深为此苦恼。

    这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所有人的需求。

    所有的秦人都需要吃饭,所有的秦人都需要有活干。

    所有的秦人都需要有光明的未来。

    他们必须感受到自己是有机会生活的更好的。

    而他们的感受从何而来呢?

    只有从现实当中去体会,从实践之中去获取。

    他们的要求,就是对于秦国的现实的要求。

    这一点又一点的,切实而正当的需求,汇总到嬴政这个秦王这里的时候,就是,他需要战争。

    战争是手段。

    他需要用战争这个手段,迅速地获取到尽可能多的财富积累,去满足最初开始改革时候的人们对于财富和未来的需求。

    不然的话,就只能向内寻求财富。

    也就是,向国内的贵族们寻求财富。

    但,现实是,嬴政没法儿对着群贵族挥起屠刀。

    即便是他很确定自己有掀桌子的能力,他也不能掀桌子。

    就像这一次的征兵。

    嬴政的命令是,以前的旧兵士,不优先招取。

    他的目的,是向咸阳的贵族们展示手腕,但,又不能太过强硬。

    贵族们如今也是知道嬴政的底线了。

    他们拿捏着自己手里的子侄辈,拿捏着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