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秦-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片刻又站起身。
随后满满开始在屋子里踱步。
晌午吃饱了饭,昨日熬了夜,他却反常地,没有半分的睡意。
这政令所说的事情是很简单的事情。
无论是所谓的各地申请的铁器到了,可以去领取,还是核算口数、以发放奖励,又或者最后的鼓励人们互相监督、检举、揭发这些事情,某种意义上,其实都是挺邪门的。
“各地农会”李斯走来走去。
少女抱着茶壶,目光跟随着李斯不断地走来走去。
她很不解。
为什么先生要走来走去呢?
为什么先生要一直皱着眉头呢?
为什么先生会如此不安呢?
这些问题统统没有答案。
少女仅有的一点智慧是不适合思考这些高深莫测的东西的。
她看着李斯,很快困倦。
于是她把茶壶搁在一边,拿出了昨天母亲为自己干制的抱枕,枕在背后,沉沉睡去。
李斯仍然茫然。
他又强迫自己坐下来仔细看秦王政的政令。
秦王政,对于他这样的楚国人而言,是一位陌生的王者。
陌生不只是陌生在年龄和声名上,还陌生在执政理念、以及惯用手段之上。
了解一个政客,最简单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去了解他的各项政令与举措。
爱搞新鲜东西的君主往往鼓励变革,喜欢任用身边的年轻人,并且敢于向外发动战争。
不喜欢玩新鲜东西的君主往往重用儒生,推崇上古的三代之制,想要效仿古人的道德之风,也更习惯于任用老臣、不爱对外发动战争。
不过,当次乱世,那些不喜欢玩新鲜东西,喜欢复古的君主基本上都已经亡国了。
所以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可以搞一手新东西,乐于接受变法并且因此而得过利的国家。
从秦王政的政令上看,李斯觉得,这位秦王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喜欢变法,并且知道应该如何变法的人物。
可是问题是
他变法的支持者是谁?
他变法的收益群体是哪些人?
服兵役和服工役的优厚待遇,以及“农会”这个从未听闻过的东西到底在他的新政之中担任了怎么样的角色?
李斯把手中秦王政下发的政令看了十数遍,总算是有了一些明悟。
但这些明悟,李斯自己感觉十分荒谬。
他感觉有些错乱。
伸手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空气,李斯心不在焉地吞咽。
手指无意识地屈伸。
“看不懂啊”李斯喃喃自语。
很多的事情是看不懂的。
很多的政令、很多的人都是看不懂的。
李斯忽然狠狠的一拳砸在桌面上。
新木的桌面,刷了漆,手感是很不错的。
李斯心情烦躁。
这地方不对劲!
这所谓的农会不对劲!
这农会里的人更不对劲!
尤其不对劲的,就是这位秦国的新秦王的政令了。
李斯心烦意乱,四处乱看。
他看到崭新的房屋,木制结构的卯榫接合处,做了细致的打磨。
他看到屋内的桌子、矮床、门窗都刷了漆。
他看到崭新的被子。
他看到面色红润的少女。
他看到少女身上崭新的细麻衣服和脚上的新鞋。
他看到少女头上的小钗。
那钗子明晃晃反射光泽。
这些人
这些人
这个少女,她分明手脚粗大,看也知道是做惯了活的。
那些李斯见过的、教着的小孩子。
整天叽叽喳喳,不是这里跑,就是那里打,拿一柄木剑便欢欣雀跃的小孩子。
那都是做惯了农活的。
那些人凭什么可以识字?
他们凭什么可以脱离泥巴窝?
最关键的是,那些悍勇的兵卒,为何没有劫掠他们的财货?
李斯胸中充斥着疑问。
他心中充满了不安。
这不安,不是来源于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不安。
这不安,是来自于另外的一些事情的。
他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口空气。
好片刻,咂摸味道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喝到水。
于是李斯弯腰,提起了少女放在身边的水壶,为自己倒了一杯水。
他喝了一杯水,又在竹简之中翻找。
他慢慢翻找着,又找到几卷秦王政的政令。
这都是去年的政令了。
但即便是去年的东西,李斯觉得,它也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
不过,这些政令很奇怪。
都是一些发放什么农具、督促什么生产,要求“农会”做哪些事情,给农夫们哪些要求和福利。
一点一点看过去,李斯越发的迷惑。
发钱,但是钱从何而来?
不收地里的税,已经不是第一年了,秦国如此的政体,不征收税务,地方官僚系统如何运转?
另外,抄没家产又是怎么回事?
服兵役的贱人们的待遇为什么会这么高,逢年过节都要有肉食奖励?
还有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疑惑。
字里行间,李斯只见到,秦王政对于“农夫”,对于“农会”的赋权。
教一个人去核算一个地区的预算,上报,并且按照这个人所给的数据进行物资反馈,看起来是一种给这个人事情做的过程。
但放在一个国家里面,这当中可不仅仅意味着要这个人去做活。
更意味着一种某种意义上超越了限制的权力。
另就是互相监督、检举。
这样的事情,朝小了说,是侵占当地县令的职权。
往大了说
李斯呼吸急促。
他越发模糊了。
第六十六章 揣摩
让李斯迷糊的事情很多很多,农会、农民这些是最重的。
然而看得多了,有些事情,李斯也大约得到了答案。
为什么本地的这些农夫们与这些咸阳来的悍卒们关系如此密切?
如今李斯大概得到了答案。
这是因为,有着秦王政的刻意引导。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一面与他的原生家庭有关,另一面与他这个人的个人地位、师承、能耐有关联。
但是上升到一个职业,那么与个人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与这个地位的薪资水平、所享受到的特权的多少、身上指责的重要与否相关。
李斯虽然这样清晰而专业的分类意识,但是他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嗅觉和智慧。
对于“兵士”这个职业如今在本地的特殊性,他已经相当清楚了。
而如今再看到秦王政的政令,李斯就意识到了一件事情本地的“兵士”们的特殊地位,在整个秦国,如今似乎应该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事情。
意识到这一点,李斯一时如坠冰窟。
分明的夏日炎炎,分明的寒风砭骨。
李斯出了一身冷汗。
兵士的地位提高、以及他们与旁人的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是一种刻意引导之下的结果!
秦王政这数年以来,始终下花耗大力气练兵!
但,他只是下大力气练兵,而没有大肆的发动战争。
他的目的,不在于练兵,更不在于战争。
他的目的是,收拢权力!
并且,在秦国之内,创造出一个新的特权群体!
兵士们受了训练但并不打仗,也就意味着,他们大部分可以全须全尾的回到家乡。
并且,因为服兵役有了薪资,并且就数目来看,兵士的薪资水平是绝对超出大部分农民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能够感知道的事情就是当兵的风险小了,待遇好了。
一天三顿的吃饱饭,并且还有钱拿,甚至还不用拼死拼活,只需要训练训练,便可以享受到管吃管住的待遇和按天发薪资的待遇。
这是何等的惬意?
这是何等的令人向往?
数年之间,征发一批,放回一批,只征收适龄的未曾当兵的人。
这不就是直截了当地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吗?
这不就是明明白白地花大力气收买人心吗?
最关键的是,这样收买人心的方式几乎是无解的。
因为整个秦国,甚至整个天下,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有如此的物力、财力和魄力去做这样的事情,更别说是比秦王政做的好。
所以秦王政的招数,是无解的。
只是李斯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心中生出了更多的疑惑。
六月初四,蒙骜身死。
赠栎阳君。
蒙骜生前,无时无刻不想去领兵打上一仗。
但很可惜,秦王政的态度也很明确:老师你已经老了,这样的磨砺的机会,还是交给年轻人吧。
蒙骜蛮受伤的。
但是即便是他极力想要请战,即便是他觉得秦王政如今所拥有的兵力,已经可以灭一国,秦王政依旧不愿意出兵,发动战争。
于是蒙骜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能等到属于自己的翻身仗。
他在绝望之中死去。
嬴政所赐予的一切荣光,在蒙骜离世时候,都变得毫无意义。
“其实是完全可以打一仗的吧?”熊毓好奇问道。
她听说了蒙骜的死,感觉很是遗憾。
因为一般的观念里面,年龄越大的人越是靠谱。
在熊毓的心里面,蒙骜这种一辈子似乎只失败过一次的老将、名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没能打一场仗为自己盖棺,其实是很遗憾的。
嬴政头也没抬。
他大概知道下雨在想什么。
所以他更不愿意回答。
这种愚蠢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答的必要。
然而,目光触及熊毓怀中的扶苏时候。嬴政还是面带微笑,解答熊毓的问题。
“我想的话,随时都可以打一仗的,甚至蒙老将军帅军出征都是可以的。”
“那你为什么不打啊?”熊毓尽量说着一些嬴政可能会更加感兴趣的话题。
但嬴政的心理是:真蠢!
“我在等时机。”嬴政逗了逗扶苏。
“等时机”熊毓疑惑:“等什么时机啊?”
“等一个,所有人都要求战争的时机。”嬴政简明扼要地说道:“我要让这咸阳城里的贵人们都需要战争,都渴望战争。”
如此,这些人才会敢于下注,敢于奔赴前线。
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办法,则是等待。
这些人是善于内斗的,也是善于挖掘利益的。
如今的开荒,早已经过了前面两年的黄金时期。
好地都已经被开垦了,剩下的田地虽然还是很多,但又是石头、又是坑坑洼洼的,投入了粮食、人力、钱财、器具,把土地开垦出来,很多时候得不偿失。
于是贵族们的开垦激情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因为习惯了高增速,于是为了维持以前的利益增长速度,也就不得不开启了内斗。
有些事情是明确的榨取平民家里的钱财、资源是不现实的。
并且平民家里才几个钱?
有钱的还是那些贵族。
所以要剥削,要欺诈,还是要选那些贵族。
但麻烦就麻烦在,这群贵族是经过了好几波的洗礼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