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秦-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方总是被骂,也不免要躲一躲。

    又或者,他是奉了秦王政的命令,外派出去做官了。

    韩非又一次地与一位小吏交谈过,并且教授了对方处理一部分措辞上的技巧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消息之后,来到平日里吃用的小馆儿吃面。

    咸菜、葱、腌姜、一小碟豆腐、一大碗面条。

    韩非依旧用从李斯那里得来的那块木牌结账。

    很有意思的结账方式。

    韩非并不知道店家为何愿意让自己用这么一小块儿木牌付账。

    看旁人时候,也都是给钱一样的给了些竹筹。

    铜钱似乎全不见了。

    韩非不清楚秦国的铜是否被秦王政收缴了冶炼兵器,他有这方面的猜测,但始终无法印证。

    “……起来,我们这一仗能胜吗?”旁侧里一人吃着面问道。

    冷不丁的听到这话,韩非身体顿住。

    心中升起不妙的预感。

    “那肯定能胜啊!陛下都了要胜,那就肯定能胜!”

    韩非吃面的动作顿住又恢复,随后加快了动作。

    吃碗面,他立刻起身就走。

    店主人有些好奇这人为何今日里吃得这么快,低头一看,碗里面条剩了半碗。

    “今儿胃口不行啊!”店主人笑呵呵地对着韩非的背影调侃。

    韩非一言不发。

    完了!

    心中只这一个念头。

    ……

    “块垒快饮!”李斯哈哈大笑着劝酒。

    卫浮屑顺和地听从李斯的劝酒,一仰头,喉结稍动,一爵酒随即饮下。

    “好!”李斯抚掌:“块垒兄果真豪气!”

    “哪里哪里。”卫浮屑谦和无比:“通古,你也快饮。”

    两人喝着酒,又起秦王将要使兵攻韩的事情。

    卫浮屑认认真真地听着李斯的话。

    “秦王陛下此次伐韩,将使蒙武为主帅,以王翦、杨端和辅弼,势要灭韩的,块垒兄,觉得韩国此次可有胜机?”

    卫浮屑这位韩国贵族听到这话,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下,问道:“秦王陛下将使兵多少伐韩?”

    “此事我哪里知道?”李斯摇头:“但估摸着,数量不会高于两万。”

    “若有一万之上,韩国必然没有胜机!”卫浮屑摇摇头,又有些担心:“只是不知道届时韩国破灭,我们的生意……”

    “生意必定不妨事!”李斯笑呵呵地拿出一卷竹简:“此是秦国新法,对生意诸事,还是很有一些保护的。”

    卫浮屑看了一眼李斯想要递过来的竹简,又端起酒杯:“哈哈,合作了这两年了,我还能信不过通古兄你吗?”

    “只是我怕到时候秦军入韩,会坏了韩地的秩序啊……万一劫掠时刻杀人太多,之后生意就不好做了!”

    “这你就想岔了!”李斯拍案而笑:“块垒兄,那秦军杀了人,你就不能把货品卖给秦兵吗?”

    卫浮屑一愣。

    “韩人是人,秦军也是人,是人,就有买卖在。”

    “无非是,卖给韩人农具;卖给秦军妇人、酒水只差而已!”

    李斯一席话,卫浮屑豁然开朗:“是也是也。”

    “是我想岔了!”

    “该当罚酒!”

    他这么着,又提起一件事:“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什么事?”李斯亲自斟酒。

    “故上党郡处,韩国与秦国之平阳、武遂交界之处的数十城池,如今正在翻修城门,秦军伐韩时,若是从此而过,只怕韩国来不及装上新门啊……”

    “竟有如此之事?”李斯一惊:“啊呀,那韩国该如何是好?”

    “只有尽快修缮了……只是韩国匠人稀缺通古兄能借我一百人匠人回到韩国尽快辗转了去,修缮城门吗?”

    “这……”李斯犹豫:“只是,韩国若是修好了城门,那么到时你韩我秦,两国交战,这交情……”

    “哎”卫浮屑上前拉住李斯的手,深情道:“秦韩是秦韩,你我弟兄是你我弟兄,不可并论的!”

    李斯感受到了真切而沉重的兄弟情义,于是他点了点头:“那么好吧,就按你的办!”

    ……

    战略上,秦王政要大家灭韩。

    以蒙武为主帅,王翦、杨端和为辅弼。

    但这是明面上的事情。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一仗,秦王陛下真正的钦定了的需要大放异彩,出主力的将领,是王翦。

    因此,蒙武在进行战术安排时候,犹如泥塑木胎,端坐于主座之上。

    杨端和低着头扣自己的指甲。

    王翦志得意满地看着下首的众人,在地图上指指画画,又安排起各人的职责来。

    最后的最后,他对着杨端和与蒙武拱了拱手,没什么诚意地道:“我打算走伊阙,休整之后,直插新郑,不知道二位觉得如何?”

    从伊阙至于新郑,并不是最近的一条路,但绝对会是最出人意料和最防不胜防的一条路。

    杨端和皱眉,到底没有话。

    蒙武的眼睛开了又阖,盯着地图问道:“这样打,战时需要一路高歌猛进,容不得半分阻滞和溃败,王翦,你真的想好了?”

    这种出人意料的线路和打发,以蒙武这种老将的眼光来看,是莽撞且不留余地的。

    对双方,都没有余地。

    如果战争进程顺利,那么韩国反应不过来就亡国;而如果中途有哪怕一次战争被战平,或者击败,那么这种打法就会把自己陷入重围之中,死无葬身之地。

    王翦笑起来,心中毫无波兰:“这是自然!”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戬 (六)

    王翦是最早投效秦王政的一批人,因此最得秦王信重,很多秦王觉得重要并且可以获得个人利益的事情,他都会优先交给王翦去做。

    但有些事情是王翦自己做不来的。

    一是资历问题,二是能力问题。

    灭国之战这种事情,就是二者都占的。

    因为王翦今年还差一点不到四十岁,在将领当中,论资排辈,他无论如何都是小年轻。

    而他的能力……不能不足够,最起码,不稳妥。

    灭国这种大事,是容不得半分变数的。

    因此这次战争,尽管大家都知道,真正要去尝试灭国,真正要功彪史册的人是王翦,但主帅依然不是王翦,而是比他更有战争经验和家世资历的蒙武。

    蒙武、杨端和,以及位在王翦之下的羌瘣、张唐等将,都是要为王翦做垫脚石的。

    此役,若是功成,那么王翦便能一战成名,跻身成为天下第一流的名将。

    若是不成,则由蒙武、杨端和等人背负败名,不损王翦胜绩。

    对于蒙武、杨端和等人,这自然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杨端和,他到如今,都没有打过败仗!

    可,既然秦王政意志到此,他们也只能屈从。

    战术的安排之后,是总体计划的下方。

    按以前的习惯,下面的兵是不应当知道进攻的计划的,只有临到头里,上层将计划下放,告知基层的小军官,底层的士兵才知道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是什么。

    而如今,既然确定了这样一个冒险且莽撞的战法,那么相应的,就要知会每一个兵士知道。

    因为已经不是两军对垒,排兵布阵的时候了。

    一开战,就将会是死战和突进。

    这样的战斗,绝对不能隐瞒。

    王翦将众人一齐制定的计划定下来,随后以兵符印信为引,将命令下放。

    一级一级,一层一层。

    五日之内,成建制的军队之中,命令传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行进路线、作战方式、作战目的……

    一桩一桩,一件一件。

    装备方面,厚重的铁甲、大盾因为不契合于战术而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皮甲、轻衣、轻鞋、短兵。

    战士们的食物则是由便于携带而且抗饿的肉干、炒豆、干饼等食物组成。

    五月中,一切准备就绪。

    ……

    苍茫大地,两人两马,缓步徐行。

    “我一把年纪,本应当是在秦国享福的。”询抱怨着:“鞠先生,这次出行,还回去吗?你若是不再回去,我也得提前找一找以前的一些弟子,准备养老的钱物了。”

    “要回去的。”鞠子洲有些歉意:“询先生之后打算做什么?”

    “之后?若是鞠先生还打算回去秦国,那么我自然也可以回去,回去便是养老嘛,当然,也打算看一看恤孤院那群小子,究竟能制出什么样的器具来;若是鞠先生不打算回去秦国,那么我当然也就没法儿再回去了。”

    “届时,便去往魏国,寻我旧时的一些弟子,准备写一些东西,养养老。”

    “是好的安排。”鞠子洲叹息。

    只是这安排,取决于鞠子洲。

    两人如此着,其实各有心思。

    鞠子洲还在思考荀子的理念。

    询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路行进,路见白骨。

    最近这些年年成并不好,雨旱诸灾,虽然并不十分严重,但各类灾祸,在这片大地之上从未断绝。

    秦国的情况,以前鞠子洲是有了解的,尽管只是少的一些了解,尽管是最初级最粗放的秩序,但总归是看得到统一的秩序的。

    秦国之外,要比过去所见的秦国更差。

    拿韩国来,韩国的国人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私产的。

    春秋之来争霸诸事,导致了君主想要扩张,或者维持国家存续,就必须有更多的战兵。

    而战兵的培养,若是全由君主或者国家自己培养,如旧时的魏武卒,则所需太多。

    因此君主们需要的是从平民当中抽调。

    这也就是所谓的“兵役”的由来。

    叫国人服兵役,比自己全部承担培养与饲养的成本,低得多。

    而叫人服役,服役期间,他们的食宿由谁来供应呢?

    秦国过去的办法是一分为二。

    国家只给你最基本的,让你饿不死的供给。

    而你自己,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财物购置菜食、衣物,以确保自己在服役期间能够吃得饱、穿的暖。

    但这只是过去秦国的办法,是不适用于别国的。

    因为秦国的律法严苛,基层组织能力强于别国,也因为秦国上下,有着最基本的,能够通行于全国的基本秩序。

    这是过去卫鞅变法给秦国留下的遗产。

    别国也进行变法,只是立国日久,自上而下的变革,若没有清晰的道路和巨大的利益作为引导,是不能成行的。

    于是别国用不得秦国的办法。

    他们最初用的办法是基于贵族统治的凑兵。

    贵族们凑出一定的武力,交由君主指挥,打了胜仗,论功分赃。

    所谓的“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雨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于免”,便是他们最初的办法。

    但这种办法所能够得到的兵员是很少的。

    因此在春秋时期,小国之间的战斗,往往只有几百人,大国,也不过千人。

    在墨家最初创立时候,墨子翟甚至可以凭借数百悍勇之兵,干涉国家战争诸事这当然不是因为墨子道德高尚,令人见之则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和他的的弟子们是真的很有活力,很青春。

    后来时代向前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