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秦-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二十九条桥。”
“巴蜀之地由此可以很好的与外界相往来。”
“那广大的区域里面,不惟是我们秦人,还有别人!”
“他们有些参与了修路的工作,有些没有。”
“但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消息是,无论是否秦人,无论是否参与了修路的工作,巴蜀之地的所有人对于路、对于桥,都是一样的爱护。”
“就连路口桥头,那些铭刻着为修路筑桥而死的人的名单的石碑,如今十数年过去都还被保护得好好的!”
“他们对于他们的路和桥,的确是有着不一样的情感的。”
“扶苏,假使你的儿子喊着说饿了,你是会在他喊的时候喂他一口吃,旁的时候不管?还是说他喊了一次,之后你就时时要主动的去问一问看他饿不饿呢?”
扶苏哑口无言。
“庶人身上的那么一点花耗也要计较,偏到了你自己,到了你的老师、你的挚友,他们无论如何花耗,你就又觉得理所应当,甚至还担心他们不够花用了。”
“扶苏,你这到底是心软呢?还是愚蠢呢?”
扶苏连忙起身,跪伏。
秦王政摇了摇头。
扶苏一贯是个心软的人。
但他的心软是只留给“人”的。
在他身边的人,与他相识、接触过的人可能感觉如沐春风,感觉他是仁慈的。
但在他视野范围之外的那些人,那些真正的“百姓”,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秦王政看着跪伏告罪的扶苏。
那是一头伏地的黑龙,鳞片光滑油亮,片片镌刻穷人面。
第二百一十章 斩神圣 (二十)
扶苏到底没有受什么责罚。
因为他本就什么都没做。
只是,这样的一番对话,使得扶苏登上了辅佐宝座的新奇与欣喜尽数消失了。
并且,他开始对自己的父王心怀怨恨。
这种怨恨持续了大概三天。
扶苏的想法是,父王不跟自己道歉的话,自己就要一直怨恨他。
但没多久父王给了他一份特殊的,独属于他的差事,这份怨恨也就消失了。
道歉就是道歉嘛,为什么这么含蓄?
二十一年正月底,秦王政使公子扶苏代秦王行巴蜀,慰劳民众,并制定定期定员修缮道路、桥梁之事。
秦国办事效率极高,只十一月中,十几日的时间,公子扶苏便准备停当,带领了一支队伍,赶赴巴蜀。
扶苏本人的想法没谁知道。
这件事情里,最不满意的人是王后。
扶苏是她的第一个儿子。
对这个儿子,她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也因此,后面的一双儿女,虽然也都是她亲生,却不免有些倦怠,也没有那么上心了。
这一次公子扶苏出行,是扶苏自出生以来,距离她最远的出行了。
而且还是巴蜀那种穷乡僻壤。
王后因此生了很大的意见,旁敲侧击地给了秦王政许多的表示。
但秦王政的意思,是没得违抗的。
于是她也只能哭一哭,闹一闹。
找人倾诉一下。
她找的是华阳太后。
华阳太后不仅没有安慰她,反而指着鼻子骂她多事,误事。
她吃了一顿骂,更生气了,于是找了秦王政的心腹,派人猎了六十多头白狐,打算自己动手,织造最好的狐裘,寄送给公子扶苏。
秦王政知晓此事,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打起了王后的主意。
他与夏太后、华阳太后商议过之后,使华阳太后、夏太后、赵太后并王后四位秦国最尊贵的女性一同织布。
布匹染就玄色,裁剪成矩形。
各地遴选出的,获取到了进入天下陵资格的女性劳动模范于是在二十一年的春天收到了一份任务。
为秦国绣旗。
旗帜,在这个时代里是标识,是脸面。
过去秦国的旗帜,是少府专司的。
更是宗室与全国最好的匠人一同织造的。
不过如今宗室有想法的已经在矿场里切身实践他们的想法,没想法的,除了富裕一些,几乎等同庶人。
这件事情,也就空出来了。
咸阳城里的贵族们争争抢抢,到底不敢太过火,不过火,也就没办法真的把别人踢出局。
于是这么一件事情,硬是拖了几年都没有确定下来归属。
秦王政这一遭亲自做出了安排,众人暗戳戳的免不了要骂几声。
但总归,没有人会在公开场合有什么意见。
秦国如今有资格公开对秦王陛下有意见的人只有寻常庶人和底下的小官小吏。
这件事情下放出去时候,朝堂里虽然不敢有什么明明白白的异议,却也有些小建议重臣们觉得底下卑贱的庶人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
这也很合理。
因为向来旗帜的绣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旗帜,单只是旗面上功夫,就要有特定的纹样、字体以及绣工。
三者组合,极其繁复华贵,简单的一面旗,可能就要数十人去做。
一般庶人,哪有这个能力和精力?
况且是妇人。
妇人也能绣旗的吗?
当然,这些话大家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肯定是不好出来的。
……
扶苏代秦王行巴蜀,一路并没有走得很快。
一者是,代秦王而行的事情,命令到了各地时候,民众要求觐见秦王的呼声很高。
他们又不认得秦王,也分不清楚代秦王行者与秦王的差别,只听是秦王车架,便欢呼了想要见一见。
扶苏听闻了这种情况,便决定停下来见一见。
这一见,便走不动了。
每每到处,就要去见一见。
尽管讲的很明白,他是代秦王而行,但民众的热情调动起来,便没法儿忽视。
一处一处,总是要见一见,停一停的。
他的态度不上好,可民众们的热情也未曾因此有些微衰退。
一路到达巴蜀之地,已经是三个多月之后。
之前十二县联名要修缮的道路也已经疏通。
但这路走着依然颠簸,平稳一些的驰道要用来运送粮食等物资,按规矩是不能动用的。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扶苏这种活的很精神的人,稍微动用一点点特权,也是很正常的。
路上,有遇到被蜀人围剿得走投无路,跑到大陆上来觅食的长虫,这长虫身长有一丈七,粗壮若碗口,头上鼓鼓的,角质层堆积,看着有点像是龙,扶苏爱惜,刚想收着做宠物,就见到巡路的蜀人冲上前去,乱剑将其砍杀。
扶苏有些生气,却并没有发脾气。
因为他很快就被这些蜀人的彪悍气息吓到了。
那样大的长虫,搞不好都要化龙了,这群人竟然二话不就冲上去给它砍杀了。
不怕的吗?
他这样想着,便要招来一个巡路人,从他们手中把那长虫的尸体要来。
那样的长虫,其蛇胆应当是不错的宝物。
巡路人们没等扶苏召唤便凑了上来,他们觉得扶苏的车队不应当上驰道,而应该换轮毂,走在颠簸的地面上。
扶苏个人觉得这些人管的有点宽。
蜀道难行,自己换条稍微好一些的路是很正常的。
路可是我父王为你们修的,我只用一用你们就有意见了?
你们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置喙?
何况我又没有毁损这路。
两方意见达不成一致,于是二十几个巡路人支起新斩杀的长虫,作为拦路绳,堵了车队前进的道路。
间中有商队从这条路上过,因为走的并不是驰道,这些巡路人又是道歉,又是放行,可到了扶苏的车队,这群人就格外的强硬。
车队的护卫,很多扶苏也指使不动。
这些是秦王安排过来的侍卫,按理应该是秦国最强的那些侍卫,但他们毕竟不是扶苏自己的亲随,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不会唯扶苏命是从。
就像现在,扶苏想要教训教训眼前胆敢阻拦自己道路的巡路人,这些侍卫就根本不听使唤,在那里摸鱼划水,什么不好与自己人动手,蜀人团结排外,不好轻易触怒,怕耽搁了国事。
这种态度令扶苏很不爽。
他想使人告诉这些巡路人自己乃是代秦王行者,是奉秦王命来此的,但侍卫们不肯通传。
两方对峙了一天,到傍晚时候,巡路人们迎来了他们的后援,于是他们就地安营扎寨。
山间的道路上,两队人马僵持不下。
到第二日,扶苏也厌了这样的争斗,只恨恨地记下了自己车队护卫队队长的名字和领头拦路的巡路人的相貌,便心不甘情不愿地下令离开驰道。
这道命令,护卫们执行得很快。
巡路人像是大胜了一样,欢呼庆祝起来,监督着扶苏的车队全部换了轮毂,他们这才放心地离开。
一路磨折,扶苏已经没有什么热情可言了。
他现在只想快些到巴蜀,将父王交托给自己的差事办完,然后离开这不知礼数的穷乡僻壤,离开这些不懂得尊敬自己的愚蠢护卫。
第二百一十一章 斩神圣 (二十一)
江州城临两江交汇之所,因江而活,以地而贫。
秦国前些年搞开荒,江州城有所受益,但群山里头,盆地当中,说实话,种地是带不来多少东西的。
投入大,收益小。
这里最切实也最安稳的路子,是依靠都江堰改造出的大平原为自己的粮食供应所,发展一些种田之外的路子。
盐、糖、香料、喜湿热的水果、家禽家畜、山林里的菌子、野味。
这些才是这座城市,以及周遭十几个县城富裕起来的指望。
但是真要发展这些,正常来说需要在前期下极大的本钱。
还要有极富威望的人牵头,使当地农民在生存有基础保障的情况下愿意去按照这种不顾“根本”的规划去做事。
三五年中,才有成效。
而如今的秦国,这些要素都是齐备的。
他们有能力、有本钱、也有威望。
所以王十四年中,那名积军功而下放下来负责与山林里的野人部族沟通的,名为“魏缭”的农会官长便这么做了。
他先是请示了秦王陛下,花费了一番功夫,将当年的税粮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随后拿这笔粮与山中野人部落做交易,分数次将粮食全部白送出去。
以此为代价,十七个野人部落,计七千四百余人愿意归附,其中有壮年劳动力两千两百余人!
以此为政绩,江州城一年之中获得了大批的朝廷补给,并且获得了五年免税的特权。
随后,耕地被划分开来,养鸡的养鸡、养猪的养猪、种植香料、采挖岩盐、井盐、漕运。
少有的平地被拿去种了大豆,当地农民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带点颜色和香味的豆腐。
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整体的经济一下子盘活。
比起秦王政之前的年月,江州城的日子好过许多。
周遭县城的日子也都十分受益。
至少,比起过去鞠子洲来时,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天地。
扶苏到时,魏缭正在与一些负责改进技术的人聊天,一群人说着还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