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李朝,则是可以肆意压榨那些工人的劳动价值,同时,因为尽管被压榨也是比之前生活更好,他们也不会反抗。

    于是,这里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

    除了租地之内,李朝其它地方的矿产业和林业等也都发展迅速,大明帝国鼓励对外开采,所以对外购进入的矿产有着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这边的采矿业非常发达。

    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发展起来,肯定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而且还是会给李朝带来一定的税收的。

    因而,在这样的好的条件下,它得以迅猛地发展起来。

    一起得到发展的还有扶桑地区,只不过,相比于李朝,那边发展的更加缓慢,最发达的还是当地的风俗产业,以至于为了规范其产业,不得不由大明帝国这边进行指定一些消费场所,以防止可能产生的疾病。

    两地的捕捞业也是非常发达的,得益于大明帝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家各户也不要等到过年才可以吃一次鸡鸭鱼肉,平时也可以隔三岔五地来一顿鱼肉了。

    所以,大明境内的海产品消费数目每个月都是呈指数式爆发增长的,当然,除了鱼肉海鲜之外,什么鸡鸭牛羊之类牲畜也是需求量非常的大。

    崇祯时期还是小冰河时期,很多地方可能减产甚至没有产量。

    崇祯二年设立了“农业种植受灾赈济专项款”,作用就是专门用来给那些受灾的民众给予补贴的。

    这样一来,虽然可以减少伤农的情况,但对粮食的产量无济于事。

    增产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耕地面积在官府的推行以及煌夏粮食商会的专门引导之下,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上暴增三成。

    三成,这个数字很多了,毕竟基数在那里,就这些土地,耕种用的农具和耕牛等都是不够用的,需要快速地增加。

    解决粮食危机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增加其它食物的占比,其中从外面输入的农副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就是相当重要的一项。

    其实单就捕捞业一项,大明开海之后,沿海地区的人基本上就不会出现饿死的情况,除非是那种非常烂的,否则但凡是有胳膊有腿,不说跟着船队一起出海,就是在海边捡点东西,也不至于饿死。

    尤其大明帝国还开办了那么多造船厂,各处港口日渐繁荣,只要卖点力气,就能够活下去。

    对比周边的国家,比如李朝和扶桑人,大明百姓绝对是生活非常幸福的了。

    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差巨大,此时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也是非常的明显,这就难怪朝鲜国主李倧会露出那样的目光了。

    这个小弟,当定了!

    而扶桑慑于大明帝国的强大,则是对被占领的地区彻底放弃了收回的打算,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没有了。

    阅兵式完满的结束,唯一让朱由检感到遗憾的就是萧升没有在这里。

    大明帝国已经进入了崇祯三年,西历1630年。

    天灾依旧不断,但四方的外患都已经平定,内忧也解决了大半,百姓不说全部都可以在这一次大灾之中安然度过,但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和人吃人的惨剧。

    这段时间,朱由检虽然说没有夜以继日地为大明复兴而努力,甚至于每隔两三天都要到现代喝着雪碧,吃着炸鸡躺一天,但也是付出了很多。

    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大明帝国的工匠,科学家,士兵,官员等等众多百姓的功劳占九成九,另外百分之零点九的功劳是大哥萧升的,至少还剩下百分之零点一的功劳是属于他的,

    这千分之一的功劳,他是问心无愧的。

    所以,今天看着这一场恢宏的阅兵式,他并不像上次那么激动,却更加自豪。

    崇祯三年年初,有着两件大事要做。

    第一件,关于税制的改革,推进“士绅一体纳粮,土地联产承包”制度。

    朱由检自打进入现代,看到了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一切的时候,就一直想要动一动这些人的利益。

    从最开始的教育制度改革,到后来的开海,都是对这些人的打击。

    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会跳出来搞事情,可是在朱由检掌握一支大军的情况下,敢于跳出来的人都已经被料理了。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天道军的肆虐之下以及军改的过程中被问罪,直接削弱了士绅阶层近半的力量。

    在崇祯二年他们就已经无力做抵抗了。

    可是,朱由检还是等到了崇祯三年,才把这项制度改革在阅兵式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之上讲出来。

    大明帝国历代对士人十分优厚,最大的体现就在于他们可以不用交地税。

    而对于一个农业为本的国家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特权。

    现在则不然。

    大明帝国的工业化已经推进了一部分,尤其是开海之后,商业发展的非常迅猛,农业上的利润已经被新兴的商人阶级抛弃了。

    士绅所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土地。

    尽管如此,这项制度改革还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无一例外,所有反对的人,都被停职查看,由副手或者更下一级的官员临时上任。

    如今的朱由检可是霸道的很。

    在大明百姓和大明军人以及士人学子之中都有着极大的个人威望的他,根本不怕那些朝臣们闹事,现在他可以把这些人拿捏得死死的。

    士绅一体纳粮的制度,如今对大部分士绅的利益触动并不大,因为在煌夏商会的调控之下,即使是在遇到天灾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因此而大赚一笔。

    相比于如此费力的方式,直接参加贸易倒是更加容易获得财富一些。

    没有人愿意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这一项制度被很快推广开。

    大明帝国的政务效率相比于崇祯元年的时候至少提高了一倍。

    得益于官方组织的考核以及培训,那些原本因循守旧的老学究式的地方官们,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而吏员升迁的制度则是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管理官员的构成,使得基层的事情真的可以到基层去解决,而不是坐在高台上听几句就能判断出什么。

    有了一批思维先进的官员,新制度的实行也是非常的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拦的情况。

    新年的第二件事则是开展“除贼荡寇”行动。

    这里的贼寇指的不单单是那些呼啸山林,劫掠四方的马贼或者山贼之流。

    其中还包括地方上那些原本聚集在赌场和娼馆的黑恶势力人员。

    最开始,朱由检就曾让勇卫营把北直隶以及周边地区的布政司境内进行一次彻查。

    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贼寇,不只是外面游荡的,还有在城里策应的。

    但那只是针对于北直隶以及旁边的两个布政司而已。

    “贼寇”哪里都是存在的,尤其是盘踞在某一地区的势力,甚至还和当地的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

    兔子不吃窝边草,那些贼寇并不会对山寨周边的村镇攻击,要么直接去攻打城池,要么就再绕远一点去劫掠其它的村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古代的百姓和山贼关系很好,甚至还觉得他们是好人一样。

    贼寇就是贼寇,即使他对周边的百姓再如何好,也掩盖不了在他们所犯下的罪行。

    大明帝国正处于变革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容易闹事的,所以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维护这次行动。

    于是,大明帝国警备巡捕司诞生了。



    第247章 唯一的超级大国

    

崇祯三年之前,大明帝国的政务体系还是地方法制与政治一体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知府和县令不仅管理政事,还要处理案件。

    这是不太合理的。

    毕竟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专注于某一个方向才能把事情做好了。

    因此,自崇祯三年开始,行政权和司法执法权就要从衙门之中分离出来。

    大明帝国警备巡捕司隶属于刑部;司长为刑部侍郎,在全国范围之内,分别设立各级别巡捕司。

    最下级为巡捕房,设立在镇级;县城之内设立巡捕处,府城之内设巡捕署,最高级为巡捕司。

    警备制度改革;直接把地方治安管理权从一地主官的手中剥离出来;这样也可以防止其一手遮天。

    针对于新的警备巡捕司,所有的巡捕都要经过行政考核;否则就要被辞退,安排新的工作。

    对巡捕的工资福利等有了新的规定,巡捕和军人一样有了衔级,不同级别可以领取不同等级的工资和退休金。

    整体上,巡捕的装备进行自上而下的换装,大明帝国直接给军器局下了一個超大的订单。

    百万支警备巡捕专用配枪,又称为大明二六三式半自动手枪。

    单个弹夹配弹九发,射速快,射程中等,但是非常稳,经过多种方案的手枪进行比对测试之后,最终确定下来这一个方案。

    大规模量产,然后逐级下放。

    争取在崇祯三年的年底;给每一位在职巡捕配备一把手枪。

    百万支手枪的订单;伴随着数千万子弹的订单,军器局的生产线每个月都要增设三到五条,以追求更大的产量。。。

    第一批配枪巡捕进行射击练习,靶场之内的枪声密密麻麻,从早到晚,就没停过。

    一些小偷听到这么密集的枪声,赶紧主动去投案了,生怕之后被某位巡捕一不小心给一枪打死了。

    大明帝国可是有死刑的,在追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更是不限制巡捕的手段。

    因为偷了一枚银元被打死,也不是不可能。

    那些民间的帮派更是一个个慌得不行,总有一种明天就要被乱枪打死的错觉。

    大明京师之中也是有着帮派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里的人流量巨大,有社会的阴暗面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它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原本的帮派都在煌夏商会的管制之下,也没有做出什么过火的事情,还算是比较安定。

    不过,现在既然出现了巡捕司;那么就要让这些不法组织彻底消失。

    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工作;将这些人全部给安排一个岗位,这样一来;原本的帮派就不存在了。

    京师和京师附近的区域之内容易搞定,毕竟在之前这里的治安就是很好的。

    但在其它的地区,不乏一些游手好闲,喜欢通过不法手段获得财产的家伙。

    甚至还有一些人专门在水泥路制成的主干道上进行拦路抢劫,流窜作案,非常的难以治理。

    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明帝国的稳定和发展,必须要施以雷霆手段将其歼灭。

    以前的衙役官差,对付这些人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大部分只是凭借消息捕风捉影,然后盲目地出击,真正能够做到谋而后动的非常少。

    正因为如此,有很多的陈年旧案无法侦破。

    这和大部分官差衙役的受教育程度低,没有系统地侦缉手段和方案是非常相关的。

    所以,在进行巡捕制度改革的时候,关键的一点就是进行集中化的培训,并且建立起三所专门的“巡捕大学”,分别是京师警备巡捕大学,山西警备巡捕大学以及南京警备巡捕大学。

    第一批招收的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