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的这些,句句属实,因为这都是古代士兵的通病,并不是某一个军队败坏作风问题。

    周围的人也都是露出赞同表情,还有两个人开口说道:“就是如此,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贼寇掠民如同用梳一子梳过,过后还有幸存。而官兵掠民如同用竹篦篦过,过后抢劫一空。

    官兵害民比盗贼更甚。”

    周遇吉闻言气得牙根疼,但是却也知道这么多人都说,肯定是有着事实根据的。

    他从辽东边军之中加入京营,其实也经历过这些事情,只不过他不愿意再提起,尤其是今天,这里的一切很可能直接上达天听,若是让皇帝陛下听到了,指不定要雷霆震怒。

    再接下来,又有两个人站起来,说了一下自己悲惨的遭遇以及看到的景象,无外乎就是先被贼寇掠夺,而后被官兵欺压的事情。

    还有人说道:“我之前就是官兵,我们也很不好过的,粮饷从来没有全额拿到手过,衣服和兵器都是破烂,吃不饱,穿不暖,这让我们如何去跟女真人拼命,那不就是送死吗?!”

    这里面不只是他一个军户,还有另外的两个人也站出来给军户说了两句好话,大体就是讲了上官克扣粮饷,武器简陋,军官不能协调团队等等。

    看着气氛热烈起来,萧升这才开口道:“大家所说的就是现如今的大明官兵的现状。官兵吃不饱,穿不暖,受到上官的剥削,故而畏战不前,望风而逃,只能欺压乡里,成为恶徒。

    那么,大家多希望看到的大明官兵是这个样子的吗?肯定不是的。

    真正的大明官兵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是穿着最坚固的铠甲,拿着最锋利的长枪,军纪严明,步调一致,对百姓秋毫无犯,对敌人如严冬一样的冷酷无情!

    他们应该是心怀保家卫国的大义,知晓身后便是自己的国家,即使面对强大百倍的敌人仍然不退一步,敢于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

    这样的大明官兵,你们希望看到吗?”

    “希望!”几个人先忍不住开口喊道,随后其他人也是恨着一起喊了一句。

    “可是,真的有这样的大明官兵吗?”有人疑惑着问道。

    萧升开口道:“现在没有,但马上就有,能不能出现这样的一支强军,一支真正的大明雄兵,就要看诸位的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萧升就是给这些人讲解什么是训导员,训导员该做什么,以及各种关于保家卫国的思想和一些诸如识字等方面的知识。

    这批人一开始的状态就是一群几乎被这个世界的残酷变得麻木的灾民,但仅仅一周之后,他们的眼睛里就变得熠熠生辉,那是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三人一开始听得还只是觉得与之前听到的关于忠君爱国的思想无二,但是后来逐渐就不一样了。

    那种军民一家亲,士兵的个人信仰,诉求,上官和下级的关系等等之类的言论,让他们感觉受益匪浅。

    尤其是这个训导员的存在,对于凝聚士气,严明军纪,保证队伍的清廉正直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

    对训导员的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开始培训的第四天,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缝纫机,织布机,纺纱机工厂开始投产了。

    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如今即将进入寒冬,温度已经开始下降,而一旦冬天真的来临,没有足够的衣物,肯定会冻死很多人。

    朱由检和萧升并不能拯救所有人,但最起码,士兵不可以没有衣服穿。

    萧升决定发展纺织业,他知道一旦高度机械化的纺织工厂建立起来,会直接打击江南手工作坊式纺织业的发展。

    甚至让一些人失去生计。

    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大明需要一场变革。



    第四十二章 国债

    

当初朱由检把全能科学家宋应星找来,与他促膝长谈,几乎成为知己,可是在朱由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给他封官。

    主要就是因为此时宋应星正在忙着吸收先进的现代机械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实践性的东西,就是纺织业的这三种利器。

    新式纺纱机,几十个锭子一起工作,效率比之江南最发达的纺织机,还要高上六七倍。

    新式织布机,更是可以快速地把纱线变成布。

    脚踏式缝纫机,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制出四五件成衣,而利用流水线型作业,一百人一天完成上万套衣服的制作根本不是问题。

    这段时间,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这些东西加工出来,而是如何把它们高效率地加工出来。

    经过整改优化,萧升也参与其中提出了几点意见,而后到现在,终于落成。

    “应星纺织机械加工厂”

    加工厂共计员工两千六百八十四人,每天可产出纺纱机80台,织布机220台,缝纫机300台。

    纺纱机体积最大,织布机次之,缝纫机再次之。

    机械加工厂成立,萧升占据全额股份,宋应星担任厂长,三种机械每销售一台,会给他一部分抽成,不只是他,还有那些参与研发的工匠,都得到了一笔丰厚的报酬。

    他们可是大明现如今极少的机械师,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这些机械的限制主要还是在一些现代的零件供应上。

    一些东西,虽然大明也可以加工出来,但是精度不够,这个今后可以依靠拆解现代机械过来使用实现自给自足。

    但还有一些东西,是目前大明极度缺失的化工业的产品,只能依靠萧升从现代采购了。

    这些东西,萧升一般就会交给自己的专职司机兼助理卢勤去采买。

    就是搬运还需要他亲自动手。

    这些机械制作出来并不是目的,最后的衣服才是根本。

    第一家集成式大型纺织工厂在京城外面建立起来,承包这个工厂的建造的,正是之前的“煌夏建筑商会”。

    这个商会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工匠组织那么简单,实际上,萧升利用它聚拢了大批的流民,直接打击了京城之内的那些小偷盗贼。

    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京城之内最大的灰色势力,从乞丐到小商贩,都是商会成员,眼线比锦衣卫还要多。

    十二个建筑队,目前每一个建筑队

    加上下层临时工,也就是那些被收拢的“京师低层闲散人员”,可以直接影响的人数直接突破一万。

    搏一搏,没准可以去皇宫里龙椅上坐一坐。

    煌夏建筑商会是第一家利用水泥进行工程建设的企业,而应星机械加工厂就是他们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煌夏建筑商会会长,总工程师廖子栋廖师傅原本是一个士子,后落第不试,专心研究家传的泥瓦匠工作,现如今四十多岁,已经参与建造过多个大型园林等复杂的建筑。

    廖子栋在获得水泥这种建筑材料之后,激动了一天,晚上都没有能够睡着觉。

    作为建筑师,他当然清楚这种东西意味着什么,这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就是一场变革。

    而如今它被煌夏建筑商会掌握,商会想不壮大都很困难。

    应星纺织机械加工厂就采用了成熟的水泥建筑技术,四个建筑队一起动工,二十天完成了这一项巨大的工程。

    现在,京师大纺纱厂,京师大织布厂,京师大成衣厂三个厂区同时开建,也是被他们承包了工程。

    机械厂,纺织厂和水泥厂,这些工厂把京城围在其中,一旦遇到敌人进攻,他们首当其冲。

    因此,这些厂区在建设的时候萧升让其建造的非常坚固,层层环绕,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卫星城市一样。

    工人的住房也都是在其中建造起来,这意味着他们的生计都在这里,一旦有变,他们必然要第一个站出来斗争。

    除了三大纺织工厂,同期在建造的还有新京营的驻地,训练场,住房。

    六万人的住所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煌夏建筑商会不得不再次扩充,由原本的一支建筑队四百多人增加一千二百多人,周边的流民几乎都被以雇佣的形式拉进其中。

    妇女也是要的,这么多工人,每天做饭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

    “勇卫营驻地”这个工程是以国家名义发布的工程项目,但此时国库没钱,于是就在朝堂上,朱由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以“国家债务”的名义向煌夏建筑商会赊欠工程款“八十万两”,两年内还清,到时候还一百万两。

    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这个数字在高利贷行业或许不算什么,但是这么大的数额,绝对是少见的,更何况还是朝廷向一个商人借贷。

    两天之前,朱由检在朝会上宣布了这件事,满堂朝臣哗然。

    内阁首辅黄立极闻言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何至于此?!朝廷向一个商人借贷,威严何在?体面何在?”

    朱由检则是看向他说道:“不然,黄阁老来出这笔银子?”

    “微臣,微臣——”黄立极何曾想到一个皇帝竟然会这么直接向臣子要钱,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而朱由检则是扫视底下那些朝臣,问道:“还是诸位卿家可以拿出这笔钱?”

    朝堂之中,鸦雀无声。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各处都需要花银子,没有银子,不知道多少人要饿死。现在库里的银子早就有了安排,朕的內帑都已经空空如也。”

    朱由检说着,看向了一旁侍立的魏忠贤,笑道:“魏太监觉得谁可以拿得出这笔钱?”

    魏忠贤闻言感觉皇帝就是在点自己,说自己贪污受贿搞了太多银子。

    顿时跪倒在地惶恐地说道:“奴婢虽残缺之身,但也知道国事艰难,愿意倾尽家资,奉一万两白银赈济灾民!”

    “好!魏太监不愧是皇兄嘱托我要托付大事的人,当真是为国事毫无私心。”朱由检哈哈笑着说道。

    说完,他的目光看向了朝堂之下,衮衮诸公。

    “臣愿拿出五千两白银赈济灾民!”黄立极是魏忠贤的人,阉党重要成员,此时见到魏忠贤都带头捐钱,他自然也是咬咬牙拿出一点。

    虽然对他的身价来说不值一提,但对大明这些官僚地主来说,给他百十万两不嫌多,拿他一两就和要他命似的,可是肉疼的不行。



    第四十三章 商业街

    

随着内阁首辅带头捐钱,其他人也是跟着几千几百两地开始出言捐赠。

    朱由检听他们说完,对一边的王承恩说道:“都记好了吗?“

    王承恩闻言当即回道:“都记好了,算上魏太监的一万两,一共是三万三千四百五十两。”

    “好,大家果然都是大明的忠臣,这些钱朕会把它们用在赈济灾民上。

    但是,京营驻地的建造,还是需要赊欠。可如今大明用钱的地方很多,朕也不能保证后年就有钱可以还债。

    这样,朕把皇庄作为抵押,如果国库到时候换不上,就用皇庄的土地来偿还。如此,廖会长,你可满意?”朱由检笑着问道。

    廖子栋此时感觉脑子还是嗡嗡的,虽然昨天晚上他已经在煌夏建筑商会董事长萧升的陪同下,和朱由检见过一面,商谈过了今天这件事的细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