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席汉奸范文程闻言说道:“大汗,奴才认为,消息里所说的煌夏狼骑才是关键。奴才这段时间收到不少关于煌夏商会的消息,这个商会乃是由一个海外商人所创立,不知怎么得了明国新皇帝的宠幸,成为炙手可热的宠臣。

    利用手中的权力,他先是贩卖琉璃,后插手钢铁,纺织,石炭等各个行业,建立起的煌夏商会,几乎掌握了北直隶八成以上的贸易。

    据说他开设了一家叫做煌夏银行的钱庄,为了获取信誉,直接在街口堆积了百万两白银,并说这只是他拥有的财富的一小部分。然后就发行了纸钞,就是这种银钞,取代金银在明国北直隶以及周边府城作为银钱使用。

    这个人不仅在明国富可敌国,而且在朝野上也是一手遮天。这煌夏狼骑,恐怕就是他自己建立起来的私兵,达斯坦部落,应该也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

    “此人竟然如此有钱,大汗,如果可以将其说服,让他为我们所用,必然可以横扫明国!”多尔衮说道。

    黄台吉摇头说道:“这个人既然是明国皇帝的宠臣,又富可敌国,我们用什么条件才能将其说服?不过也应该试一试,至少可以得到他运送的粮食铁器,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

    晋商被明国皇帝重创之后,我们的日子原来越难过了。张家口那边还要继续联系,这个煌夏商会也不能放过。

    范爱卿,亲近那人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如果能够让其归顺大金国最后,如果不能,最起码也要可以获得通商的资格。

    同时,还要派人去和达斯坦部落的首领去谈判,如果能够说服他加入大金国最好,如果不能,最起码也要获得盟约,互不侵犯。不能破坏了我们的大计。”

    “奴才遵旨!”范文程虽然知道这个活儿不好做,但主子吩咐了,作为奴才的只能硬着头皮去干。

    上次明国皇帝打击晋商,就把不少他安插在明国的棋子给灭掉了,现在要做成这件事真是不容易。

    但就算再如何艰难,为了大金国能够入主中原,作为奴才的理应万死不辞!



    第九十二章 为我收尸(感谢书友“劫走白娉婷”的支持)

    

针对于蒙古草原上的乱象,朝廷并非是没有做出任何部署。

    卢象升带领军务兵团于二月十四到达蓟州,核查兵卒,补发粮饷,斩杀贪墨不法军官之后,于二月底率军离开。

    而同时,朱由检调任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进入蓟州,以曹文诏为蓟州总兵,曹变蛟为游击军将,镇守蓟州,重整卫所。

    调任茅元仪为蓟州副总兵,以十门初阳火炮置于城墙之上。

    曹文诏和曹变蛟在历史上都是辽东名将,不管是剿匪还是抗清都获得多次胜利,后也是为国捐躯。

    其中曹变蛟更是率部杀入后金军中,差点把黄台吉直接砍了的猛人。

    当然,此时他还是稚嫩的,曹文诏此时也不过是一个游击,如今两人都算是连升好几级,实际上还缺少战争的磨炼。

    不过这不要紧,只是防守,而且还有着茅元仪的帮助,不成问题。

    茅元仪在孙承宗麾下做事,他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

    这本书之中不仅有军事韬略,还有对军资,阵法练兵等方面的详细描述,其人对兵法韬略已经了然于胸。

    其中还有对火器的描述,故而这一次让他调任副总兵,也是要让他掌控新式火炮,让这种火炮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崇祯元年三月下旬,卢象升率领军务兵团押运粮饷到达山海关。

    这时任山海关总兵的是大将满桂。他虽然是蒙古族,但自幼进入大明,以大明人自居,家族在宣府,骑射功夫很好,为人忠勇,不好声色,能与士卒同甘苦,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

    他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功勋卓著。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之中,壮烈殉国,崇祯命追赠少师。

    天启六年的时候,因为和赵率教,袁崇焕闹了点矛盾,本身也是受了重伤,被从关外调到山海关镇守。

    这是一员猛将,而且忠心耿耿,但是其贪腐数目也是不小的。

    在卢象升离开之前,朱由检特意叮嘱过对某几个人惩戒一番就好,没有被提到的,就是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的。

    卢象升见到满桂之后,看他体壮如牛的样子,暗道果然是一员猛将,怪不得皇帝会叮嘱不要杀了他。

    满桂自幼生活在大明,对大明的官场风气自然是知晓的。

    新皇继位,整顿九边,这是常事,但是卢象升在蓟州直接斩了一个总兵,牵连人数四百多人,当真是给他吓到了。

    这皇帝是来真的啊!

    大明的官员,有哪个不贪的?就朝廷那点俸禄,养活一家三口都不够,更何况还有爹娘,还有妾室。

    当他看到军务兵团那明晃晃的制式铠甲之后,心中就更加不安了。

    两方见面,卢象升率三千火枪兵随满桂进入城内,其余人暂时于城外驻扎。

    满桂见那三千人一手托枪,一手摆动,行走之间如同一人,顿时感叹道:“按察使所率军队当真是天下强军!”

    卢象升却是摇摇头说道:“满总兵谬赞了。军务兵团训练时间太短,成军至今,尚且不足三月。陛下的勇卫营方才是真正的天下强军!”

    “你是说这些兵卒刚成军三月?这怎么可能?若真是如此,当是按察使带兵有方,竟在如此短时间之内练出如此军纪!”满桂感叹道。

    卢象升却是再次摇头,笑道:“也非是我练兵有方,这些士卒实际上是由勇卫营之中的一部分老卒训练出来的。”

    满桂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半响才感叹道:“勇卫营当真神奇!”

    两人来到了府内,屏蔽左右,卢象升直接说道:“我此番前来的目的,想必满总兵已然知晓。临行前,陛下特意嘱托我,说满总兵为国征战多年,功劳很大,切不可伤了你的性命。”

    不可伤了性命,那就是其它一切都可以了。

    满桂顿时脸色变得苍白,直接对着京师的方向跪下,悲痛地说道:“臣有愧于陛下,实乃罪该万死!按察使,还请把我押送到京师,我愿自绝于陛

    卢象升闻言走到满桂身前,将其搀扶起来,说道:“满总兵,我辈武人,只是一死,多么容易,这又怎么算是赎罪呢?你若是真的心中愧对于陛下,就应该多杀鞑子,为国开疆拓土才是。

    陛下有旨,满桂贪墨军资,有负皇恩,然念其功劳,处去山海关总兵衔,罚没家私白银千两,领大同总兵衔,即日赴任!”

    满桂闻言顿时身体一震,没想到皇帝竟然对自己如此宽厚,只是罚了一千两白银,并没有除掉自己的权力。

    他本来就是宣府人,大同距离宣府更近,这调到大同自然是更好的去处,原本在和袁崇焕等人闹矛盾之后,他就有意到宣大边境。皇帝现在此番安排,怎么看,这都像是有所偏爱。

    卢象升看满桂呆愣在那里,严肃地说道:“满总兵,陛下于你如此厚望,你还不领旨谢恩?”

    满桂闻言惊醒,顿时再次跪倒在地,手中捧过圣旨,口中喊道:“臣,接旨!谢陛下恩宠!”

    这边卢象升再次把满桂扶起来,说道:“满总兵,你暂时还不能去上任。我奉陛下之命来辽东核查兵员,分发粮饷,还需要你从旁协助才是。”

    得到旨意的满桂如释重负,脸上本来挂着笑容,听到卢象升的话,他却是感叹道:“此事恐怕艰难,一不小心,恐有兵变之险。”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一切的动作行为,看似是随意,但实际上都有一个“大脑”在掌控着。

    辽东将门根深蒂固,每年巨大的辽饷都被大明官僚集团瓜分,这其中涉及到的势力盘根错节。

    满桂自身也是处在其中,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很清楚自己在整个集团之中并不是多么重要的。

    如果卢象升真的要对辽东动手,恐怕他出了山海关,就没机会回来了。

    “所以陛下特意提点满总兵,就是让你来协助我完成此事。”卢象升说道。

    满桂显然对此事并不是很看好,心中有些犹豫,而此时,卢象升再次开口道:“此番我来辽东,不成功,便成仁!满总兵若为难便当什么也不知,若我不能回来,还请为我收尸便可!”



    第九十三章 我辈武人(求月票)

    

卢象升的话让满桂闻言浑身一震,他现在也不过是三十岁出头而已,还没有过了热血的年纪。

    正值壮年,又被皇帝如此器重,现在看到卢象升身上那股蓬勃朝气,顿时感觉到心中有着一团火燃烧起来。

    大明的将门早已经成为了士大夫官僚集团的附庸,所谓的辽饷,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朝堂诸公瓜分了。

    剩下的,也被那些已经腐化的将门瓜分。

    发放到辽西军户手里的,没有几个钱,堪堪只能填饱肚子而已。

    若是上官再克扣一些,甚至无法果腹。

    真正的将士过得都很清苦,有战斗力的也仅仅是那些将领的私兵而已。

    故而才会出现十几万大明官兵,被一两万女真骑兵杀得大败的场面。

    事实上,实行对后金和蒙古的封锁策略如果可以真正完成,小冰河时期他们绝对无法度过,早就被饿死在草原上。

    因为无论是蒙古还是后金都是不事生产的,粮食来源基本上依靠外面输入。

    要么是商贸,要么则是掠夺。

    天启七年,后金闹饥荒,“一金斗粮价银八两、良马一,值银三百两。壮牛一,值银一百两。”

    单以粮食的价格来说,是当时大明境内粮食价格的八十倍!

    无外乎商人会心动,而商人都是依托于官僚士大夫的,他们看到利益之后,当然也不能放过。

    朱由检虽然捣毁了太原府的晋商老巢,但位于张家口的店铺之中还有漏网之鱼。

    勇卫营在山西境内这段时间,平定了好几次由这些残余引起的乱军。

    孙传庭介入之后,那些晋商已经无法引起底层农民的叛乱。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c
    但卖国晋商的余孽仍然没有能够彻底铲除,因为他们的势力是和边军利益交织在一起的。

    虽然朱由检下令通敌者诛杀全族,张家口的边贸还是在进行着。

    因为那里是和蒙古的贸易区,而女真人只需要换一身蒙古的衣服,就可以大摇大摆地买到所紧缺的物资。

    而他们掠夺所获得的东西,也都通过这里被那些晋商接收。

    利益集团一天不消失,晋商就不会真正的覆灭。

    尽管知道幕后的真正掌控者是朝堂的衮衮诸公,是儒林士子,但朱由检也不能直接对他们动手。

    大明帝国还需要人治理,在没有掌控足够的力量可以接手大明政体的时候,就还不能对这些人进行根除。

    只能先对这些被摆到明面上的辽西将门动手了。虽然治标不治本,但也不能坐看情势每况愈下。

    这个过程,肯定会引起动乱,不过现在朱由检和萧升一人掌兵,一人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