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学家闯汉末-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云明白马强不想太引人注意,便收了宝剑。

    至于外面,自然有暗中保护马强的军士抓他见官。

    微胖儒者笑着摇摇头准备走,马强看这儒者有点面熟,一下子又想不起来哪里见过,开口道“这位先生,我们似乎见过。”

    儒者回身道“马相国好记性啊。”

    赵云低声对马强说道“明公,这人好像是当时在阎主薄身后的人。”

    马强哦了一声,笑道“原来是昔日军中故人,当时军情繁杂,还未请教高姓大名。”

    贾诩眼珠一转,说道“我姓段,凉州人,单名一个。”

    “哦,原来是段先生,听闻阎主薄最近成为了刘使君的座上客,不知段先生?”

    贾诩摇头道“自广宗之后,我便四处游学,听说这泉州最近热闹了不少,这才来看看,马相国来此是?”

    “我和此处的县令张盛乃好友,我和刘使君商议,准备开发泉州成为幽州未来的商业中心,并且把黄巾战俘都安置在这里。”

    商业中心?

    贾诩听着马强的后世语言,虽然感觉有些奇特,但也听懂了。

    “商业中心?难道日后幽州要重商贾?”

    “幽州贫苦,比种田,幽州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冀州这样的地方,只能靠工商才能富裕。”

    “工商?马相国可否多说一些,很有兴趣。”

    正好这个时候,鹿肉什么的也开始上了,马强便边吃边和贾诩聊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以为,天下的粮食其实不是不够吃,而是粮食没有出现在他该出现的地方,比如说幽州,常年缺粮,而青徐荆冀,常年粮食都有富余,能调度运输这些粮食的,要么是朝廷,要么就是商贾,朝廷的事我做不了主,但商贾却可以以利诱之,故而我和刘使君便准备大力开发渔阳等地的盐铁,然后降低这里的税赋,以此来换取钱粮。”

    贾诩抚须思量了一会,突然问道“如让马相国治理凉州,马相国会如何施政?”

    马强摇头道“凉州我也没去过,不了解啊,只能胡说了,段兄你是凉州人,可别笑话我。”

    “还请赐教!”

    马强看向西方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凉州应该是很富的才对。”

    “何出此言呢?”

    “凉州之西,有国贵霜,再往西,还有一大国,叫做安息帝国,而更西边,还有一个可以和我大汉相提并论的国家,叫做大秦,又叫做罗马。

    这三个大国和我大汉,可谓当世并立的四大帝国,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四个大国,物产均有所不同,例如我们的丝绸,在他们那就可以价比黄金。

    而无论是往来,我大汉都必须走凉州才能到那三国,如果商路打通,重现丝绸之路的盛况,凉州哪里会贫困,这钱恐怕花都花不完。”

    “明公,既然如此,为何不上书朝廷,让朝廷重开那条丝绸之路呢?”赵云在边上听了,不由兴奋的说道。

    马强看向正在苦笑的段,然后说道“子龙你有所不知啊,我和军师以前闲聊过这个话题,这条丝绸之路,朝廷重开了好几次,但每次都会被截断。”

    “这是为何?”赵云不解的问道。

    “是不是有坏人啊?”林芝挥舞着小拳头说道“以前也有坏人不让爹爹他们卖山货,挡在我们出山的路上,对吧,青橙姐姐?”

    青橙点点头,看向马强,她也很好奇。

    段没等马强说话,自己先说道“我是西凉人,倒是清楚这段故事,昔日王莽篡汉,使得西域诸国背叛朝廷,直到永平十六年,班定远奉命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才得重开,但两年后,匈奴攻占车师,焉耆、龟兹反叛,道路又再次断绝,

    二十年后,永元九年班定远派副使甘英再出西域四万里,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但和帝驾崩后,我朝多事,罢了都护府,接替班定远的是外戚邓训的门下弟子任尚,此人性情刚烈严急,看不得下属一点枉法之事,结果,没几年就西域大乱了。”

    赵云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难道这不是一个好官吗?”

    马强笑道“西域那可是比我们幽州还要苦寒的地方,在那里的大都是昔日的罪徒,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任尚初来乍到,又没有自己的班底,他这样搞,下面不分崩离析才有鬼呢。”

    赵云有些明白的点了点头。

    而贾诩,看向马强的眼中多了一些东西。

    贾诩说道“西域大乱后,任尚不但没有能力快速平定,反而还觉得是个赚军功的机会,又凭借自己的身份,大肆和羌人开战,自此,西凉再无安宁,十余年间,军费开支共计二百四十多亿,府帑空竭,边民及内郡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等平定羌乱后,朝廷都快穷的发不出俸禄了,更别说重开西域了。

    又二十年,班定远之子班勇出任西域长史,班勇、张朗讨伐焉耆、尉犁、危须三国,三国臣服,丝绸之路才再开!”

    听着段说着故事,众人不由的有些呆了,这短短的几句话,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杰丧命于黄沙之中。

    “那现在呢?”赵云急忙问道。

    “现在?凉州自三明平羌才不过十余年,朝廷又刚刚平定了蛾贼,怎么会有精力搞西域,而且依我看,西凉马上就要乱了。”马强塞了一口鹿肉说道。

    贾诩不由又高看了马强一眼,他也有这样的判断,也因此才会不回凉州。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

    “马相国,我对泉州的建设还很好奇,不如我们再去看看?”

    “也好,听说最近已经有不少商贾闻风而动,来此买房置店,正好可以四处看看。”

    聊天吃东西总是很快,马强见段有兴趣,便邀请他一同去四处查看。

    泉州大肆建设的消息的确引来了很多商贾,毕竟现在泉州也超过十万人了,这已经是大县了,就是买一块宅邸放着,也是等着赚钱。

 第两百四十二章 泉州大开发(完)

    马强一行人走出泉州城,城外眼前可见的数百米都是大工地的样子。

    “马国相,听闻这新城日后会有一个叫中学的地方?不知这中学和大学有何关系?”贾诩一边走着,一边问道。

    “泉州现在也有十万人了,虽然大半是昔日黄巾战俘,大都是青壮年,但从全县来看,童子少年还是不少的,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应该坐在学堂里读书,

    我劝张县令在泉州五乡各建立一所小学,每一所小学分十个班,一个班五十人,如此,便是两千五百个童子。

    这些童子在小学会学文写字,学制五年,五年后可参加考试,如考中了,便可入泉州的中学。

    中学的学子就是有一定基础的了,因此对师资的要求也高,暂时也只能建一所,,还会教授律法、数术等知识,如此,这些人毕业后如从仕,则最少可为小吏,如为民,也能靠知识养活自己。

    知识就是力量嘛!”

    “两千五百人,好大的手笔啊,这些孩子的吃喝笔墨费用?”贾诩不由暗暗咂舌。

    “主要是靠县里补贴,另外也象征性的一个人收几十文钱,毕竟现在还无法将所有的孩子都养在学堂,因此也会有一定的入学限制。”

    义务教育可是个费钱的东西啊。

    马强现在还玩不起,红星营就算了,这是自己家人,如果铺开搞,马强这点家底全得搭进去。

    要知道,即使是后世,教育支出也一直是后世中国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高达四五万亿,而且还在每年快速增长。

    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否则哪来的学区房概念。

    “这是自然,虽有教无类,也要因材施教嘛。”贾诩理解的点头说道。

    “看,有黑烟,有人在烧火!”林芝指着远处喊道。

    “恩,应该是在准备开荒。”马强看了一眼对贾诩说道“泉州地不少,养十万人没什么问题,其实只要开发的好,就是三十万人,泉州也养的下!”

    后世的天津可是超过一千五百万人口,就算是时代差异,三十万也没啥难度。

    毕竟此时大汉的总人口和后世比起来也才二十分之一。

    “马国相准备何时去平原?”

    “两天后吧,段先生可愿同去看看?”

    贾诩抚须笑道“正所愿也!”

    “对了,段先生,这平原国你去过吗?可知道那的情况?”

    贾诩笑道“略知一二,要说平原国,就必须先说平原王了。

    延平元年,和帝长子刘胜被封平原王,后因无后除国。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间王诸子诣京师,觉得章帝之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子刘翼仪表不凡,封为平原王,奉刘胜后嗣,邓太后死后,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告发刘翼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刘翼因此被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

    “等等!”马强突然喊了个停,他摸摸下巴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我好像记得先帝之父”

    “正是这个都乡侯刘翼!而如今的平原王,便是刘翼次子刘硕。”

    ???

    马强眨巴了一下眼睛。

    什么情况,自己要去的平原国,居然是刘志的二弟的封国?

    马强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翻江倒海。

    段英让自己去平原国,不会还有别的想法吧。

    “段先生可知道如今平原王为人如何?”

    贾诩抚须摇头道“不如先帝多矣!”

    我勒个去,这算什么评价。

    连汉桓帝都不如?

    那还算是个人吗

    等等,好像刘宏也有这个评价。

    马强邀请贾诩一同去平原,随后将贾诩介绍给了众人,由于只是同行,自然是没有职位。

    马强走的是陆路,一行人取道渤海,过南皮到平原。

    路上,马强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军师,这平原王居然是先帝的二弟,我去平原,他不会捣乱吧?这样身份的人不太好收拾啊。”

    段英卷起正在看的竹简,然后说道“明公多虑了,这刘硕乃先帝之弟,如今的陛下又不是先帝的骨肉,你说平原王敢不敢管事?敢不敢英明呢?

    明公可知道这渤海郡在十二年前也是个国,其国王便是刘硕的三弟刘悝。”

    “哦?那怎么现在变成渤海郡了?”

    “延熹八年,刘悝被人弹劾意图谋反,被贬为廮陶王,失去封邑的刘悝后悔莫及,百般求饶,最终在先帝驾崩前,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

    建宁元年,大将军窦武和皇太后派人迎当今陛下登基,民间却突然传出流言,说刘悝愤恨哥哥刘志没有传位给自己,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

    此事是我父亲亲手查办的,因此我知道的很清楚,所谓的流言,根本就是宫中散步出来的,我父不敢说出真相,只能屈打成招,最后刘悝在狱中不堪拷打,被迫自杀,其妻、子百余人均死于狱中。

    这三兄弟现在就刘硕活着,刘硕要是敢露出一点不满或者过问朝政,明公都可以直接拿人,保证陛下开心都来不及。”

    马强想了想,明白了过来,也是,这样的情况躲都来不及,否则他爹是什么帽子,他自己就会有什么帽子。

    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