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学家闯汉末-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从古未有的,孔融只从这一点,就对还未见面的马强多了几分好感。

    马强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为先,这一点虽然没让他多兵马,反而让他少了很多钱粮,但不得不说的是,就是因为这一点,让不少思想进步的士子加入到了马强的队伍中来。

    “明公!马青州来接我们了!”孔融的部将武安国骑马过来喊道。

    孔融应了一声,和蔡吉坐到车上,向马强的迎接队伍驶去。

    孔融名声盛于海内,其麾下也有不少能人,武安国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武安国还是黔首出身,是当年孔融跟着平定黄巾时就跟着他的武士,如今也算是熬到了头,成了北海国的都尉,管亥多次攻打孔融,就是因为他和王修的拼命抵挡才让孔融如今还有命来见马强。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被孔融举为孝廉,他为人正直,赏罚分明,因此得军民死力,他和武安国,算的上是北海的一一武两大支柱了。

    但孔融的真正心腹却不是这二人,毕竟这二人一个是武夫,一个是擅长实务的俗人,孔融的心腹是王子法、刘孔慈二人,这二人都擅长辩论,和孔融时常一谈就是一天,极得孔融的喜爱。

    这一次,二人也随驾而来。

    孔融一行人来到平原城外,果然看到马强在城外出迎,急忙下车见礼。

    马强一手抓着一个,眼神热烈的说道“多亏了二位之功,方能保一地平安啊,快快和我入内,我已经准备好了酒宴,为二人接风洗尘!”

    二人看着马强这样,不由心中定了三分。

    这一顿酒宴,自然是让二人大开眼界,无论是吃的还是喝的,无论是用的是还是看的,都是二人从未见过之物,只觉得此生差点白活了一遭。

    孔融二人还发现,参加这次酒宴的,可不仅仅是他们二人,还有济南相华歆、齐国相王豹和乐安郡守徐和。

    加上刚刚被马强上表任命的平原相贾诩,青州六郡国的人也都到齐了。

    酒足饭饱,马强挥手让歌舞停下,然后看向众人。

    众人也知道是要谈正事了,不由正襟危坐了起来。

    “自董卓乱国以来,青州贼兵四起,幸得将士用命,才一一平定,但如今青州白骨露野,百废待兴,如诸郡各行其是,必然难以恢复,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马强开这个酒宴,目的就是要彻底得到青州的统治权,要知道,刺史是没有统治权的,统治权是在郡国手里,而青州又不设刺史,马强也只能这样迂回而行。

 第三百七十八章 统治权(中)

    此时的大汉十三州中,司、凉、并三州不算,幽州、冀州、益州三州为州牧,其余的荆、兖、徐、青、扬、交、豫七州都是刺史,而幽、冀、益三州的州牧制度是刘宏活的时候定下来的,本来豫州也是州牧,但孔伷上任后就改回为刺史,因此截止目前还无人能从刺史升迁到州牧的。

    按照历史,剩下的七州中第一个把自己的刺史帽子换成州牧的是刘表,而时间要等到董卓被杀后,那个时候的西凉军因为失去了李儒这个智囊,贾诩又不说话,困在关中穷的叮当乱响,只能卖官售爵来过日子,那个时候别说州牧,大将军也可以卖给你啊。

    但现在,有李儒在,马强弄个青州刺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青州疲惫,的确需要恢复,青州六郡本为一体,在下以为,当奉马使君为州牧,总管各郡,才是恢复青州的上策!”王豹当先舔了起来。

    自从王豹归顺了马强,叫把一个不要脸贯彻的死死的,就差给自己脸上刻一个马强忠犬的字样了。

    但别说,听着王豹露骨的话,马强是觉得真舒服。

    后世有些人奇怪为什么别人拍领导马屁那么明显,一点也不含蓄,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对于被拍马屁的人来说,你越明显,他就感觉越舒服

    “那袁绍、曹操之徒能自表官职,为何明公不能?我看明公大可自表为征东将军!到时统领我青州,也是名正言顺的!”徐和第二个表态,但不得不说,徐和的提议还是很有创造性的。

    征东将军是统领青、兖、徐、扬四州的,要不是担心招惹陶谦这个东南大佬的反感,马强还真的有些心动。

    “不可!自表非臣所为也!”孔融立刻阻止道。

    所谓的自表,也就是自己任命自己,比如曹操就是自表为奋武将军。

    “不知孔北海以为该如何?”贾诩看向了孔融,其他三人也是如此,只有蔡吉低着头,一副你们看不见我的样子。

    其实真的要比实力,北海国是不如东莱的,北海国人口只有二十万不到,东莱则近五十万,但孔融的声望比蔡吉高了太多,加上东莱的豪强自保,海贼侵害,反而使得东莱的实力不如北海了。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再过不久,在辽东站稳了的公孙度就会跨过渤海湾轻易拿下东莱,但却无法击破孔融,然后割据东莱到建安十年,一直到张辽安抚青州才将东莱重新收回到中原政权。

    孔融正在思索,孔融背后一人站起来说道“北海乃大汉城池,吾主乃朝廷任命,马公虽为刺史,不过行检核问事之权,现又无贼变,怎能问他郡军政?”

    马强看着这出头的儒生,疑惑的看向孔融。

    我们这群大佬说话,这小子谁啊。

    孔融介绍道“这是王度,字子法,乃我北海名士!”

    王子法?

    马强心里默念了一下这个没听过的名字,然后哼道“益州刘君郎有言,天下四方多事,皆因刺史权轻,其言虽然偏颇,但也有一些道理。

    青州黄巾虽多被招抚,但外有黑山为乱,内有宗贼、海贼为祸,如不统一军政,日后必有大乱。

    蔡东莱,你以为凭借东莱之力,可平东莱乱局否?”

    蔡吉都快哭了,我脑袋都快塞到裤裆里了,你怎么还点我名啊。

    “咳咳!”徐和这个时候突然咳嗽了一声,然后阴森森的看着蔡吉,手则不断摸着自己的脖子。

    蔡吉这下浑身都抖起来了,他当然知道徐和是谁,徐和、司马俱两人在士族之中的名声和杀人狂也没什么区别了。

    “这自然是不行的,东莱上下都需使君照拂!”蔡吉一开始还在打结巴,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脸也是一本正经,义正言辞,仿佛在说天下至理。

    “刚刚子法所言,在下不可苟同,刺史虽名为检核问事,但实则为代天子督牧地方。

    元和元年,章帝下诏,自牛疫已来,谷食连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以为负。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

    永元十年,和帝下诏,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废慢懈,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可见刺史可问

    永兴二年,彭城水灾,桓帝下诏徐州刺史曰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如此可见,历代天子皆以为刺史可问地方之政也!

    至于问军,更不用说,建光元年,幽州刺史冯焕将兵出塞,捕斩渠帅,所获颇多。

    永寿三年,荆州刺史刘度将兵和武陵蛮战于江陵。

    延熹四年,益州刺史山昱率兵击破犍为夷贼。

    凡此点点,刺史如何不能问地方军政?王子法只知望生义,不只朝廷故事,妄言朝廷大事,使君在上,卑职以为可将其乱棒打出!”

    马强等人听得目瞪口呆,这蔡吉能当一郡首长果然是有点东西的啊,这些朝廷史料随便丢,历代诏书随便背啊。

    看看,这就叫专业!

    而且蔡吉直接自称卑职,这是彻底倒向马强的意思了。

    蔡吉也是想通了,面对马强,他扛是扛不住的,既然如此,不如投靠的彻底点,好歹自己也带了一个郡啊,而且又马强为后盾,自己在东莱的日子应该会好过点吧。

    而王子法则是听得瞠目结舌,他平时都是清谈,哪里翻阅过朝廷法令,蔡吉还真的打到了他是软肋。

    “蔡东莱果然是国士啊。”马强笑着连连点头,这一下,自己统领青州军阵的政治理论依据算是找到了。

    所以不要小看了那些沉浸于故纸堆的人,他们有的时候说的话,能顶别人一百句。

    “来人!把这人乱棍打出!”边上护卫的黄叙大声喊道,孔融急忙起身说道“使君不可,子法乃名士,不可加刑啊!”

    马强眯眼说道“何为名士?德行贞绝,道术通明才是名士,这王子法不知大势,虽善言能辩,但不过凶辩小才罢了,上马不能治军,下马不能安民,只知空谈清论,也能叫名士?打出去!!”

    马强发话,那些军士立刻一拥而上,将王子法一顿暴打,然后丢了出去。

 第三百七十九章 统治权(下)

    孔融看到刘子法被丢了出去,顿时感觉心都凉了。

    因为这代表马强并不在乎什么名士,或者说马强不在乎自己这样的名士。

    孔融可以算是后世所有人最熟悉的三国群雄之一了,孔融让梨的典故让孔融在后世的名声只有砸缸的司马光能比拟。

    孔融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大的名声,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让了一个梨了,而是因为李膺。

    孔融十岁的时候,李膺在洛阳为官,孔融想见他,便对门子说自己是李膺的亲戚,当李膺出来见他发现不认识,便问他是什么亲戚,孔融说孔子和老子是师徒,你是老子后人,我是孔子后人,我们当然是亲戚,颇有五百年前是一家是意思。当时便有太中大夫陈韪讥笑孔融,说他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结果被孔融反口一句你小时候必然聪了顶的无话可说,笑的李膺赞他日后必成大器。

    李膺做为上一届士族扛把子,他的评语可是了不得的,比后世某日报的评论还要权威,直接把不过十岁的孔融干成了名士级别。

    接着孔融又因为擅自收留被追捕的名士张俭而被捕,结果一家兄弟都争着赴死,得到天下士人的称颂,从而成为了顶级名士,被中央朝廷的各个大佬争着招募他为幕僚。

    孔融的名声让不少想杀他的人都必须犹豫再三,何进当日想杀他,想了想,放下了刀,董卓想杀他,想了想,放下了刀,即使是后来的曹操,被孔融多次戏弄也是气的跺脚,直到下荆州时,曹操觉得天下大势已定才动刀砍了这个他眼中的喷子。

    马强咳嗽了一声,对蔡吉说道“伯起言之有理,如朝廷尚在,万事自然需要天子下诏,但如今董卓乱国,天子西狩,再要朝廷万事下诏,则过于迂腐了。”

    说着,马强看向孔融道“孔北海,以为如何?”

    孔融抬头看了一眼四周,只觉得自己像一条在汪洋大海上的孤舟,那孤寂之感,寒及心腹。

    “北海乃大汉之地,不知道使君想如何治之?”

    “孔北海御贼有功,自然由你继续治理,不过军政都需按刺史府所处诏令为准!”

    孔融沉思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

    马强见孔融点了头,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孔融要是强撑着不干,那还真的有些棘手了。

    当然,孔融答应也是因为马强并没有要将他换掉的意思。

    自此,马强算是得到整个青州的统治权。

    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