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学家闯汉末-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将枣祗任命为屯田都尉兼东阿令,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东阿

    东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滨,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加上土地多是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的平原,极为适合农业耕作。

    在这里,已经设置了近百个屯田村落,每一个村落都有数百人,不少从关中、豫州逃到兖州的流民都被聚集到了这里进行屯田。

    本来清田即使当地大族默许也会是一件麻烦事,但东阿士族之首便是程昱,在他的全力支持下,东阿的清田分地工作比马强在冀州开展的还要快。

    “明公,你看,这屯田不仅仅可以收粮,还可以收兵,我们按照青州的做法,每一个屯田村落设村长一人,村会计一人,村武卫队队长一人,以及若干副手。

    其中村会计负责清点、监督、上交屯田的税赋,武卫队队长负责在农闲时集合村民进行军事训练,村长自然是全面负责所有工作。

    而且这些队长中不少都是我军退伍的伤残军人,既有忠诚度,又有实战经验,如此这些村民平时务农,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拿起军械成为军士,这上百村落,就有上万精兵啊!”枣祗和曹操一同走进了一个村落,枣祗让村长拿出花名册递给曹操说道。

    曹操翻阅了一番,又查看了放在村武库的简易军械,然后问道“既然如此,那马强手里应该不止十万兵马吧。”

    枣祗点了点头道“青州冀州如今有口不下七百万,一旦马镇北清田分田完毕,最少能动员其中的七八成民力,扩军二十万还是四十万,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而且马镇北经营青州数年,早在其在幽州时,就在红星营内普及教育,使得其手中有一支极为庞大的学子队伍,这一点,荀先生的感触最深,就以平原郡为例,那里的孩童,只要身体健全,稍微聪慧一些的都能识断字,他们读的都是青州官学,言语中对马镇北极为推崇。

    这些学子学成后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只要考中,最次也能到村中担任村长、会计等职务,如此一来,马强就牢牢控制了各地基层村落了。”

    “如果是我们这种屯田村落也就罢了,其他的村落难道会愿意由外人主持村中事务吗?”曹操不由奇道。

    村中事务可不仅仅是种田或者调解村中各户的矛盾,还有很多祭祀礼仪工作,比如冠礼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事情在各族中怎么会容许外姓来做。

    枣祗看向荀衍,荀衍摇头道“在下虽对马镇北一些做法不敢苟同,但不得不佩服其敢想敢干。

    马强的清田分地是将各族打乱重新安置,冀州的各大族如今都在忙着分家,即使主家不想分家,那些偏房支脉也想离开,毕竟一人五十小亩的土地,是在诱惑太大了。”

    曹操心中不由小小的羡慕了一下,他是不敢和马强那样搞,除非他准备把兖州全部推倒重来。

    也是袁绍和公孙瓒帮了马强大忙,冀州混战一年,给马强治理冀州扫除了太多的障碍。

    曹操不由的在想,如果袁绍不强迁那些大族百姓,是不是马强的发展反而会更慢一些。

    “明公!快看,他们开始用铧犁耕田了!”

    曹操看向不远处的农田,几个农夫正在用力拉着铧犁来进行耕田。

    没办法,牲畜实在太少了。

    “传令下去,兖州从今日起禁杀牛马驴等牲畜,即使是伤病牲畜,也必须报官后由官员进行鉴定登记后才可宰杀!”

    曹操当年也是个混小子,自然知道哪些豪强为了口好吃的敢把牲口往悬崖赶。

 第五百零五章 明镜报馆(上)

    曹操的话刚刚说完,他就发现远处田埂边上有几个穿着长袍的人正在问一个农夫,一边问一边拿笔墨写着什么。

    “那是何人?”曹操指着那几人问道。

    “末将去唤他们过来!”许褚拱手说道,曹操点了点头,许褚便走上前带了那几个士子到曹操跟前。

    得知面前的是兖州牧曹操,那几个士子都不禁有些惶恐。

    他们可不是边让那样的名士,他们不过是寒门小姓出身,根本没见过曹操这样的大人物。

    曹操看着他们带着随从,随从拿着笔墨纸砚,问道“尔等是何家子弟,为何在此?”

    几人对视了一眼,为首的人拱手说道“末学后进东郡韩集见过曹使君,吾等得边公青睐,招入明镜报馆,担任访员一职,听闻东阿屯田初成,便相约来此访查百姓官吏,形成稿,供于报馆刊登。”

    韩集其实也是边让的学生,不过他知道之前曹操和边让的不愉快,便没说出来。

    曹操一听这些人是边让的人,不由狐疑的眯眼打量了一番,这边让之前就和自己不对付,现在派这些人来,不会是准备搞事情吧。

    “尔等稿,可否予我一观?”

    韩集立刻将写了一半的手稿递给边上的许褚,曹操从许褚手中接过仔细一看,嘴角不由微弯。

    “辞藻虽不华丽,却也得当,可为州府书吏了。”曹操将稿递给边上的荀衍等人,荀衍等人传递了一遍,发现稿里对曹操的屯田评价还颇为正面,觉得此举活民无数,是官府善举,还提议应该效仿民屯进行军屯,这样就能减少税赋压力。

    其实民屯、军屯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等地,派了六十万人进行屯田,算是最早的建设兵团了。

    因此这些寒门书生能提出军屯的想法并不奇怪。

    曹操也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他的老部下中不少都是豫州或者扬州人,在兖州没有产业,所谓有恒产方有恒心,帮这些人在兖州置业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他很乐于看到这样的稿刊登在报纸上。

    看来自己怀疑边让是有些小人之心了。

    曹操暗暗检讨了一下自己,然后对韩集等人说道“报馆毕竟不是英雄用武之地,我兖州正缺才能之士,尔等日后如想寻觅功名,可来州府投效。”

    韩集顿时大喜,所谓学得武艺,卖于帝王家,他自然是希望能得一官半职,最好日后能成为两千石,让自己家族从寒门变成士族的一员,便拜谢道“多谢明公赏识,学生学成后必来报效!”

    曹操挥退了韩集等人,想了想,对荀衍问道“休若,报纸流行于青州,吾儿几次提议要兴建兖州报社,你以为如何?”

    你嫡长子的主意,我能说不好吗?

    荀衍立刻赞道“公子此策甚好,明公欲革新兖州故弊,必然要发布新政,我看青州每次发布新政,都会有名家在报纸上解读这些新政的缘由和用意,还会预测其结果,使得官吏无法瞒下,百姓通晓上意。”

    “嗯听闻边让开设明镜报馆后,不少清流名士相投,可见此法的确是吸引人才的好法子,那就由你和昂儿来负责此事吧。”

    荀衍拱手称诺。

    曹操指向远处道“走,我们再去那边看看。”

    曹操继续视察屯田之事,而韩集则写完稿后回到了陈留郡。

    边让并没有把报馆放在已经成为兖州治所的鄄城,而是放在了陈留,他天然的不相信阉宦之后曹操。

    当然,做为名士,自然是不能把报馆这样的清雅之地放在城中的,边让选择了自己在陈留城外滑亭的一处庄园做自己的报馆。

    这处庄园,有一条河流穿于其中,闲暇时钓鱼划舟,却是雅士之举。

    “诸位看看,此甚为华美,当传于天下。”边让拿着一张纸交给边上的侍者,侍者则将章传递给其他人看。

    在这屋内,有十余张桌子,都是被边让认可的名士,他们挑选出来的章便将刊登在报上,传阅天下,而写章的士也将因此扬名,从此飞黄腾达。

    “边公,韩集从东阿回来了。”

    边让抬头笑道“快让他们进来,一路风尘,不知道写了何等趣。”

    韩集等人入内,对边让见过礼,然后拿出写好的稿递上说道“先生,吾等去了东阿,现场查看了东阿的屯田,另外还询问了屯田的农夫,当地的官吏和士人,形成此。”

    边让点点头,打开看了起来,越看眉头越皱,最后将稿一把丢到韩集脚下,哼道“如此章,也敢给我看!”

    韩集被说的有些慌了,问道“先生,我们可是写错了什么?”

    “你看看你这章,全是歌功颂德之言,我是让你去写曹操,不是让你去学曹操,你怎么好的没学到,阉党的阿谀谄媚倒是学的有模有样!”

    韩集慌忙说道“恩师在上,学生写的都是实情啊!”

    “实情?我且问你,你中说流民被安置于屯田,那么是否有官吏从中取利,得利则授良田,无利则授予劣地?”

    韩集犹豫了一下,点头道“这个确也有耳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即使是后世服务型政府中也偶有苍蝇,何况汉末这样的乱世了。

    “我再问你,那铧犁需要牲畜才可尽全功,官府缺少耕牛劣马,屯吏是否逼迫百姓为牛马来耕田?”

    “这个确实如此。”

    “我再问你,东阿清田后,是否有大族被迫遣散族人的?”

    韩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边让被称为名士是有道理的,很多事情他是真的门清。

    “那你为何不写!!”边让拍着桌子质问道。

    “可这些瑕不掩瑜,屯田之法确实让官民两便,而且这些事情也有官府的无奈。”

    “瑕不掩瑜?我看是利令智昏!那曹阿瞒是不是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这样为他说话!”边让听了更加生气,直接拍起了桌子。

 第五百零六章 明镜报馆(下)

    被边让这样说,韩集吓得战战兢兢,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韩集身后一人立刻出来拱手说道“边公所言没错,在东阿时,吾等被曹操叫去问话,那曹操还查阅了韩兄的稿,并且夸奖韩兄说笔不错,可以去他州府上当吏了,韩兄当时兴奋的差点就跪拜在那曹操面前了!”

    韩集回头一看,急道“柴会群!你在胡说什么?”

    说话的人是柴近,字会群,青州济南国人,他家本来也是青州大族,但因为青州黄巾作乱,加上马强打击士族,举家迁移到了陈留,论起来,是韩集的同门师弟。

    “我胡说?我刚刚说的话,哪句有假,那天那么多人看到了,你可敢和我对质?”柴近哼道“而且当时写稿的时候,我就劝过你,不能光写好的,你却说会惹麻烦。

    边公,你听听,一个士子人,担心自己写的东西给自己惹上麻烦,日后如为官吏,怎会直言进谏?

    韩集!我早知道你是这样的小人,我绝不会和你交往!”柴近的才华不如韩集,因此凡事都被韩集压着一头,如今他自认为是上位的大好时机,当下决定彻底踩死韩集。

    “韩集!你真的是丢尽了我们兖州士人的脸面!”

    “恐怕那曹操还以为我们都怕了他!”

    “边公,如此媚上之徒,不应该再留在报馆,应该赶他出去!”

    “对!赶他出去!”

    韩集慌乱的看着四周坐着的名士对自己的抨击,心一下冷到了冰点。

    这些名士基本代表了兖州士林,如果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媚上之徒,那么自己这辈子可以说就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