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学家闯汉末-第7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张松

    张氏也是益州大族,张肃对马强的清田分地以及科举制度从心里是厌恶的,但形势比人强,又能如何呢?

    张松听了白日的事情,心中不由对刘璋更加鄙夷起来。

    这等庸主,坐拥天府之国却只想安逸,进不能扩土,退不能守成,以他为主,岂不是耽误我益州豪杰?

    张松回到屋内,看着挂在架子上的吏服,不由越想越气。

    他自觉自己的才学在益州属于顶尖之列,但却因为年轻不得重用,心中时常有怀才不遇之心。

    每到这时,他都觉得河北的科举制是个绝妙的办法。

    为何要论资排辈呢?

    为何要看人的门第呢?

    大家有什么本事,拿出来一起比比嘛!

    这益州他刘璋卖得,我张松难道就卖不得?

    想到这里,张松决定也要到河北走一趟。

    他要亲眼看看那马子玉是什么样的人,改制变法后的大汉又将走向何方。

    想到就做,他立刻回头找到张肃,要求配同出使。

    当然,张松的借口是担心张肃一人在河北有危险,兄弟二人可以互相照应。

    张肃也担心张松在成都惹祸,便答应了下来,反正张松不过一郡吏,他去打声招呼就行,而且这一行还可以为张松的日后升迁积累资历。

    另外一边,刘璋在屋内翻来覆去都睡不着。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白天的事情,心中也不知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他的翻来覆去,让睡在他身边的夫人觉得奇怪,不由问了起来。

    刘璋将心中的困惑说出,叹道“父亲将益州交给我,如果真的要献给他人,我心中也是有些不舍的。”

    “夫君既然疑惑,何不求教张南和?”

    张南和?

    刘璋呼啦一声坐起来,拍着大腿说“我怎么把他忘记了?”

    这张南和名叫张裕,是蜀郡有名的图谶学者,能以天象变化附会人事,预言吉凶,无有不中。

    刘璋也不睡了,连夜派人去请张裕到府中问话。

    没一会儿,张裕就来了,看到张裕来的这么快,刘璋惊讶的问道“先生为何来的这么快?”

    “裕今日心血来潮,算了一卦,知道使君要唤我,故而一直在府外等候。”

    刘璋更加觉得自己问对人了,便把自己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

    张裕笑道“我这几日夜观天象,见有星孛于鹑尾,鹑尾属荆州,此乃主荆州易主之象。

    如果所料不差,今年之内,刘景升必死!”

    “什么?当真?”

    张裕笑而不答。

    刘表都要死了,那荆州必然是要归马子玉的,到时候就自己一个益州了,还打个屁啊。

    投了投了!

    想到这里,刘璋又忍不住问道“汉祚如何?”

    张裕皱眉摇头说道“昔日我和仲直推演过,汉祚本应将尽,却又有浴火之像,实为不解啊。”

    什么意思?

    汉祚还能延续?

    可自己都准备投了,天下也就归马子玉了啊。。。

    难道说。。。这马子玉还真的是霍光?

    刘璋有些不敢相信,反正他要是手握大汉九州,肯定是想给自己升职的。

    刘璋得了张裕的话,心中安稳了下来,对出使河北的事也更加坚决了。

    次日张肃早早就出门了,送给马强的礼物以及进贡的贡品他都要一一过目,这些都不可马虎。

    张松则去找了自己的两个好友。

    这二人都不是益州人,乃司州扶风郿县人士,一人姓法名正,字孝直,乃名士法真之孙;

    另一人姓孟名达,字子敬,其父孟佗资产饶赡,但为了贿赂十常侍而使得家业衰败,家产倾空,后张让等人问其有何所求,孟佗便说只要十常侍见到他愿意拜他一下,张让等人便同意了,后来孟佗来找十常侍,十常侍主动出来拜见,其他人见状都觉得孟佗和十常侍关系匪浅,纷纷献上财物以求孟佗相助,孟佗转手又将这些财物送给十常侍,更将极为珍贵的葡萄酒送出,张让等人大喜,便联手将孟佗送上了凉州刺史的位置。

    后来有诗曰: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

    孟达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自己也养成了恃才好术的性格,法正和张松则皆是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性格,三人倒是趣味相投,十分处得来,又都觉得怀才不遇,不得明主,时常一同喝酒论事,亲密如同兄弟。

    “子乔你要去河北见马子玉了?”

    “是啊,也不知马子玉到底如何,可否识真才。”

    法正和孟达都对张松祝福了起来,希望张松此次能出使顺利。

    “对了,昨日就有传言说刘使君因为不接收李恢的进谏,将其的手指甲都扯飞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松哼了一声,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道“你们说,刘季玉如此昏庸,益州岂能不落入他人之手?”

    “哎,看来汉室气数是要完了。”孟达摇摇头喝了口酒。

    “荆州的刘景升也非明主,难道这大汉天下,真的就这样结束了?”

    和孟达相比,法正对大汉的感情更深一些。

    “要说刘氏英雄,也并非没有,那刘玄德就非俗人,只可惜兵败徐州,如今也不知怎样了。”

    三人感叹了一会,都觉得要成就功业,还是得另寻明主,痛饮一番,这才散去。

    又两日,张肃带着使团出发了。

    因为汉中在张鲁手中,张肃也无法通过汉中到关中,只能走上庸去南郡。

    上庸虽然名义上属于张鲁,但实权都在申耽、申仪兄弟手中,这二人自从宛城被张绣占据后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暗中不断送钱粮到宛城,希望日后万一河北军南下,依旧可以保留他们兄弟在上庸的特殊利益,因此对张肃使团也是一路放行,并不阻拦。

    不说张肃是如何去南郡的,在徐州的赵云此时正在下邳和段英一同等待林海部的到来。

    按照大将军府的命令,为吸引荆、扬的注意力,东线将首先发起对荆扬的进攻。

    隶属东线有林海第二、张郃第四以及赵云第九这三个军团合计九个军的兵马。

    但也不可能一下就把青州的兵马全部抽调光,故而林海留下司马俱守青州,自己带着管亥来下邳和赵云会师。

    至于张郃,他的第四军团本就分布在豫州,故而只是集中兵马到汝南和已经改为郡的沛郡集结,等待具体军令后进军寿春。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东线会议

    “来了!”

    看着远处出现的烟尘,赵云笑着对段英说道“林将军倒是准时,说三月二十日到就是二十日到。”

    段英坐在四轮车上笑道“林将军的武勇虽然在河北军中不算什么,但治军之严整却是世间难得。”

    赵云点了点头,回头看向南方道“寿春那边应该也得到消息了吧。”

    “嗯,孙权不愧是孙公台之子,居然没有被我军吓哭。”段英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孙权的不屑。

    这也难怪,此时的孙权不过十五岁,在段英眼里就是一黄口小儿,哪里会怕他呢。

    其实别说孙权,孙策和孙策如今也不过二十二岁,放在后世不过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年龄。

    “等他看到我大军兵临城下,就有的他哭了。”

    按照大将军府的命令,为吸引荆、扬的注意力,东线将首先发起对荆扬的进攻,待扬州兵马向寿春集中后,中线的马强才会率主力出南阳杀向襄阳城。

    “大汉第二军团军团长林海(大汉第三军军长管亥)向平东将军、段使君报到!”

    赵云笑着虚扶二人起身,然后对段英问道“先生,人已到齐,我看可以谋划一下如何用兵了。”

    “嗯,孙策虽是小儿,但勇武好似昔日项籍,的确需要谋划一下。”

    赵云让部下引导第二军团的军士安营扎寨,然后带着林海、管亥等人前往自己的大帐,商讨军务。

    “你们看,这就是寿春方圆三百里的沙盘。”

    看着面前精致的大型沙盘,林海和管亥都不由赞叹起来。

    蓝色的河道,绿色的山林,灰色的山峦,黄色的城池,将整个淮河流域四周的山川地势呈现在众人眼前。

    “元龙,你来介绍一下地势和扬州军情吧。”

    随着段英的话,陈登走上前应下。

    此时的陈登被任命为赵云的参谋,段英的副手。

    林海看向陈登,眉头不由微皱了一下。

    只见这陈登面容憔悴,体型瘦弱,明显是有病在身。

    “陈参谋,你身体无碍吧?”

    陈登谢过说道“无大碍,只是从去年入冬以来,至今都没什么胃口。”

    “元龙这是运动少了,所以大将军得知才让你入军营,多运动,自然就会想吃东西了。

    对了,现在春天到了,鱼也开始长肉了,元龙你最爱的鱼脍又可以吃了。”

    “多谢先生,先生这样一说,登还真的有些饿了。”

    说笑一番,陈登开始介绍起寿春以及扬州军情。

    “自去年秋,孙策派各部围剿山越,得山越军民数以十万计,扬州豪族多已归附。

    现在孙策日夜招兵买马,积累粮草,打造战船军械,从扬州得到的情报显示其麾下甲兵不下十万,船只不下千艘,只是骑兵稍弱,不足五千。”

    陈登说着,指着沙盘上各处城池说道“扬州兵马主要集中在四处,一处为寿春,主将程普,兵约两万余;

    一处为丹阳、吴郡沿江一线,由孙策亲掌,兵约两万;

    一处为澎湖,由李术为主将,兵约万余。

    最后一处也是兵力最多的地方,就是巢湖,由周瑜为主将,兵约五万。

    其余兵马都散在各地。”

    “巢湖?”

    林海等人走上前,看着沙盘上代表巢湖的一片蓝沙。

    “巢湖下通长江,北连寿春,孙策让周瑜率主力在此,就是为了防备我军南下。”

    “嗯,不过巢湖应该无法直接走水路到寿春吧?”林海问道。

    “不,本来是难以形船的,但周瑜到巢湖后挖通了淝水和施水,还在两水交接的合肥处修整了城池。”

    “啧,这样说,只要我们攻打寿春,最多一两日,周瑜就能带军杀到了。”

    “正是如此。”

    林海顿时觉得这仗没那么好打了。

    “不过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吸引扬州兵马,好为中线的大将军做掩护吗?”

    段英看到林海等人都在皱眉头,笑着说道。

    众人顿时反应过来,对啊,我们又不是来打扬州的,我们就是来拉仇恨的,你孙策周瑜来寿春最好,等大将军那边拿下了荆州,顺江而下,断你后路,你来的越多,死的越快。

    想明白了这点,众人也就没压力了。

    “说说寿春吧。”

    陈登听段英这样说,便开始介绍起了寿春四周的地形。

    “寿春地势极佳,淮水流到这里,因为八公山的原因,变成了一个几字,又分出一支流淝水。

    寿春城的大半都被淮水和淝水环绕,加上八公山为屏障,可谓是易守难攻。

    如今程普派其子程咨在八公山上修建了营寨,和寿春成掎角之势。”

    “八公山上有多少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