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投诉就变强-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赶走袁术后一度占据。
没想到这一次曹操没将新都安在了许县(建都后改许昌)。
这倒是让典华有一些意外。
不过很快他又明白了曹操的用意。
许县在颍川。
离着三大关太近了一些。
一但洛阳战区的兵马杀出关进入颍川。
那许县就危险了。
曹操不可能将脖子送给自己来卡。
所以放在了一个更南的汝阳。
汝阳距离曹操各地的距离基本相当。
算是内部腹地,更有利于防守。
再加上还有盟友孙策。
可以随时北上支援。
不得不说曹操这算盘打得很完美。
“给孟德加了这么多的官职,看来我们的陛下想法很多!”典华听到最后那一句,笑了。
刘协,比之少帝刘辩是要聪明十倍。
而且更稳沉更有心机。
但是用错对象了。
曹操不是他想象中的曹操。
而自己也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
制衡自己。
他太高看自己的权谋了。
在实力面前,这帝王之术,不过是纸老虎。
想到这里,典华脑海里冒出了那一方缺角的重器。
嘴角不由的微微勾勒出弧度。
第500章 卧龙凤雏,四道友
折腾吧!
使劲的折腾吧!
到时你们就有得玩喽!
“是的主公,天子还给许多人封了官,唯独没有给我们大将军府任何的……”说到这里史啊停顿了一下,脸上些许的怨气。
大将军府这一次出人出力。
竭力的拯救朝廷。
结果天子当成空气。
将他们大将军府给遗忘了。
典华摆摆手道:“无妨,一切我们自己争取,不需要别人施舍,自己打下来的才是真真切切,真真实实的。”
“主公说得极是!”史啊忙道。
接着史啊又向典华汇报了一些四郡之事。
比如刘备在加紧扩军向刘表要好处。
比如孙策在攻打荆州南方郡县,步步蚕食。
比如甘宁化装商队,北上前往了冀州。
比如吕布带着残部在中原各地转战,让曹操的将士好一顿追击。
比如……
荆州!
今日南山上的凉亭里。
五人盘坐对饮。
其中两个少年郎,年纪不超过十八。
三个青年,皆在二十四五之间。
两个少年,一个白净如雪,面如冠玉。
含笑间自信非凡。
另一个,长相奇丑,说话大方,神情洒脱不羁。
不过身体却坐得端正。
其它三个人,半笑半饮。
坐而论道,谈笑风生,衣着皆不凡。
“孔明,天下局势将会如何发展,你意何向?”突然有一个青年问道。
此人叫石韬,字广元,颍川人。
避难荆州与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等为好友。
后人称其等为诸葛四友。
而被他问起的那白净少年则是诸葛亮,字孔明。
年龄只有十五岁。
诸葛亮想都没想便道:“天下局势依旧动荡,天下难安!”
“哦,何以见得!”
崔州平问道:“如今大将军得司州与凉州,拥九州兵马,声威正旺,水陆军皆强,天下诸侯莫能与之敌。
一但挥军南下,各郡县无不响应,天下重新一统,指日可待也!”
崔州平名钧,幽州博陵人。
原太尉崔烈之子。
本是世家子弟,但是因为大将军府的政策,所以未回幽州。
不过现在数年过去,催家在幽州得以恢复,并没有想像中的被打压到无法生存。
反而因为大环境的变好,催家实力增长了。
再加上大将军府有意引导世家走出去。
所以在海外之地,催家的利益得到了增长与保证。
自然也开始吸引崔州平北上投效大将军府。
这才会问出此番话。
诸葛亮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大将军府看似庞大强盛,但是俗语有言,月满则亏。大将军府就像这茶杯中的水,倒满则溢。”
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三人互视一眼。
显然对诸葛亮的这个观点并不赞同。
“孔明,你在咋呼人吧!”长相奇丑的少年半开玩笑道。
此人姓庞名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
与诸葛亮合称卧龙凤雏。
荆州之地有人言,得其一者可安天下。
二人时常交流会面。
不过两个可安天下的绝顶聪明人,其实都各自有很强的分歧。
诸葛亮笑道:“荆州不比其它地方,乃是四战之地,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必争之地。接下来的所有大战,肯定是围绕着荆州而起。
各方都到了没法妥协让步的境遇。而在这里取得胜利,与兵马多少,与强弱无关!”
“那跟什么有关!”一直没有开口的孟公威问道。
诸葛亮前面几句话分析得很对。
只是后面这些他未想明白。
胜利不就是与兵马多少,强弱有关吗?
诸葛亮卖了一个关子,看向了庞统:“不如士元来说!”
庞统白了诸葛亮一眼。
他最不喜欢诸葛亮的就是这一点,老是装。
不装会死。
一点都不痛快,跟个娘们一样,磨磨唧唧。
喜欢玩云山雾绕。
其它三人也纷纷看向了庞统。
庞统收了收声这才道:“兵者诡道也,胜之关键在乎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三人不懂兵事,不通兵法。
自然了解不深。
能懂不全懂。
崔州平道:“大将军缺了哪一样!”
诸葛亮道:“天时不可定,各自一半,看大将军出兵的时候,看他的急切程度!”
“地利他不占,大将军府则是北兵,入得南方必不适应,不管是水战还是陆战,皆难以适应!”
“至于人和,大将军虽名声极佳,然终究是臣子。且锋芒过盛,对天子威胁极大。
曹公迎奉天子,大义在手。
大将军一但南下,便失了名份,必被群起而攻之,天下百姓也不会支持他!”听得诸葛亮头头是道。
崔州平眉头微微一皱。
庞统含笑不语。
他也跟诸葛亮一样的看法。
南方是南方,北方是北方。
典华在北方大放异彩。
战无不胜。
但是到了南方这鬼地方,必要栽跟头的。
孟公威问道:“可有破解之法!”
“有!”庞统回道。
诸葛亮道:“不可说!”
孟公威没有再问了。
因为……他与石广元、崔州平是要北上投大将军府的。
而看情况,诸葛亮与庞统是要留在南方。
到时就是敌人。
哪有敌人将自己对付敌人的方法告诉敌人的。
所以再问就是不道德了。
更对不起友谊这两个字。
“看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等注定要分离了!”石广元捏着茶杯,一昂头喝尽。
崔州平看了看庞统,最后又瞧了瞧诸葛亮。
这才举杯道:“孔明、士元,希望我们来日还能相聚,还能坐下来静心喝茶。还能坐谈天下事,希望你们都是对的!”
“多谢!”
“应该没机会了!”庞统与诸葛亮先后回道。
“呃……哈哈哈!”
“哈哈哈……”
五人同声大笑。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夕阳的午后,落日余晖。
三道背影渐渐消失在了山间羊肠小道之中。
晚霞映照着莽莽的丛林,山间越来越幽静。
“士元怎么还不走!”诸葛亮示意书童收东西了。
太阳彻底隐去之前,他也要回茅草屋了。
不然太黑,不好走。
庞统道:“还不知道孔明择谁人相佐呢,说不定顺路!”
“不顺路,再见!”诸葛亮站起来,头也没有回的走了。
第501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看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
庞统摇头苦笑。
“新野可不是什么好去处,看来孔明你比谁都急了!”
“罢了,有你跟元直相助,那个人应该能走上很远一段距离。”
庞统接着面向东南边:“小霸王,我要让他变成真霸王,江东必能三分天下……”
回到了茅屋!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道:“二哥,我们这是要搬家了吗?”
诸葛均见书童开始收拾东西,打包远行。
诸葛亮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几岁的弟弟道:“三弟,日后你就跟着叔父好好读书,不管将来荆州发生什么,都不要出仕。
除非天下大定,江河重新一统!”
诸葛均似懂非懂。
不过还是点头应下。
他跟诸葛亮待的时间最长,最为亲近。
那个大哥诸葛瑾在孝完后,就云游四方去了。
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
跟死了没啥区别。
所以与之相依为命的只有诸葛亮。
当然还有在襄阳城中混白饭吃的诸葛玄。
只是诸葛玄很少来这里。
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
……
长安!
听说了天子安全,被曹操接走,要在汝阳安新都之后。
长安的百官,蠢蠢欲动。
纷纷来向典华请辞别。
本来以为典华会为难扣留他们。
不让他们去依附曹操。
结果典华二话没说,全都同意了。
京兆尹司马防、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大司农朱儁都走了。
不过也有人没有走,那就是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
一个想在长安帮着治理。
一个想去辽东学院。
韩融可是大儒,希望能跟蔡邕继续一起干编书修史的活。
典华自然是高兴。
直接派人送韩融去了幽州。
又委任士孙瑞为司州刺史。
当然还有一个人没有走。
这是典华最高兴的。
此人便是刚刚从监牢里放出来的荀攸。
荀攸因谋划刺杀董卓,而被董卓长年关押在牢房之中。
“公达为何不走?”典华问道。
荀攸很想白典华一眼。
我不想走,你心里没数吗?
他敢相信,自己一旦离开关中,必死无疑。
别看典华长得一脸正气,人畜无害;
但是手段绝对够狠够硬。
能打下九州地盘的人。
可不是简单之辈。
要是所有人都觉得典华是好好先生,很好骗那他就完了。
荀攸敢说,典华之所以放朝中百官去豫州,肯定是憋了坏主意。
如此多的大世家高官们去往汝阳新都。
那么曹操也是一种牵制。
不光不能对曹操起到加层作用,相信还会削弱曹家的势力。
届时曹操应付帝党都够头疼的。
哪里还有精力再来对付大将军府。
现在的大将军府,已经不需要任何人来肯定了。
实力就是他们最好的靠山。
天子在与否,并不影响自己的发展。
天子不过是锦上添花的鸡肋罢了。
“长安很好,大将军府很好,侯爷很好,为何要走!”荀攸接着又道:“朝堂早已不是原来的朝堂了,回不去了,回去又如何!”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能隐居山林。不过……我想侯爷不会让我闲着的!”
典华笑了。
“公达是明白人,天下很大,我们的使命很重,这天下谁都不能偷懒,尤其是有能力的人,更要为华夏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然与臭鱼烂虾有何区别!”
荀攸愕然一下,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