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将:龚都
  副将:白雀(白饶被调回,任职陷阵营)
  ——————
  ——————
  汉帝国。
  美阳汉军:约4万人(五校禁军、三河骑士)
  主将:皇甫嵩
  副将:袁滂
  ——
  郿县汉军:约2万人
  主将:董卓
  ——
  河东郡汉军:约2万人(11000人匈奴骑兵)
  主将:郡守王邑
  副将:於夫罗
  ——
  河内郡汉军,约14000人
  主将:并州刺史丁原(从河东郡重新调遣回来。)
  ————
  ————
  凉州叛军(号称二十万)
  主将:韩遂、王国
  副将:马腾(耿鄙死时在汉军中任官,后叛降)、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书启蒙(上)
  许安编写的太平道新教义,去除了糟粕,还有大部分繁杂冗长的说教之类的内容。
  尽量使用浅显的话将教义阐述清楚,这也使得郝昭和张辽两人本来并没有接触过任何的经典,但还是弄清楚了许安所说的教义。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真非虚言也!”郝昭感慨道,“今日听得师君讲道,学生这才明白了太平道的真意。”
  许安笑道:“你什么时候成为了我的学生?”
  郝昭眼中透露着狡黠,言道:“府衙门前,承蒙师君点播,师君命我帮忙处理事务,房舍之中听闻师君讲道,难道大贤良师还不是我的师君?”
  “倒是能言善辩。”
  许安不置可否,转头看向一旁刚刚回过神来的张辽,诚恳的言道。
  “文远,现今可愿加入我太平道,重归于黄天的战旗之下,为我太平道扫清奸邪,肃清寰宇?”
  许安直起身子,双手做辑,微微躬身请求道。
  “我愿以黄巾军校尉之职待君。”
  此刻的张辽其实早已经被许安所说服,天命之说,道法之说,天庭之说,许安皆是言之凿凿。
  甚至直言说出了他家中的最大的秘密,再加上市井乡聚的种种传言,已是让张辽找不出任何的拒绝的理由。
  “在下张辽,拜见大贤良师。”
  张辽俯身下拜,一旁的郝昭也是一齐下拜。
  “学生郝昭,拜见师君。”
  许安见两人一齐下拜,心绪也是定了下来,言道:“我得文远相助,胜得并州一州之地,雄兵十万!”
  张燕、徐晃、吕布、张辽、此四人,除去吕布可能有些反复不定,有叛乱的风险,但其余三人皆是将才,可以派遣于一地,独领一军。
  对于现在拥有五郡之地的黄巾军大为有用,更为将来在群雄并起之时,和诸侯争霸建立优势。
  张辽面色微变,许安的赞赏在他看来,却是将他抬得太高了,一时间让张辽也是有些提心吊胆。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再勇武,也不过是一人之力,如何能与并州和十万雄兵相提并论。
  “大贤良师缪赞了,在下自觉并无如此高的学识,亦无以一敌万的勇武。”
  许安笑道:“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也比不过。”
  “我相信,将来你所能取得的成就,远比你现在能想到的极限,还要好上万倍。”
  许安转头看向坐张辽的一旁郝昭。
  “至于郝昭……”
  “学生在。”
  郝昭做辑道。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郝昭才思敏捷,远胜常人。
  许安看着眼前的郝昭,突然好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自己当初在听从张梁的教导时,好像就是有这样的求知欲。
  师君……
  虽然张梁并没有教导许安很长的时间,但可以说,没有张梁就没有许安今日。
  若不是张梁将其提拔为渠帅,若不是张梁将《太平经》交予自己,只怕自己也无法达到今日的地步。
  那个树林的夜晚,许安永远也无法忘怀。
  他当初抓住了张郃,就是想问问张梁在生命最后的时光是如何度过的。
  但许安终究是没有问出口,他没有办法问出口,那是他的师傅,一个几乎倾其所有,恨不能将平生所学全部交予给他的人。
  一个人慷慨赴死,为他们争来了一条活路的人。
  许安本来是想拒绝郝昭拜师的请求,但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既然如此,那就先收你为记名弟子,希望你能勤勉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郝昭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光芒。
  无他,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妙了。
  郝昭诚恳的回答道:“师君教导,学生绝不敢忘,必定勤勉,绝对怠慢分毫。”
  许安听到郝昭重复了一句自己所说的话,才想到这句话好像是韩愈在《进学解》中的句子,自己顺口便说了出来。
  许安的眼前微微发亮,这是汉代,如今中平四年,也不过是公元187年。
  今日随口念出的句子,却让许安对于如何开启民智,如何发展启蒙教育有了想法。
  想到关键处,许安霍然站起身,倒是将郝昭吓了一跳。
  许安转头看向郝昭,急问道:“郝昭,你可会写字?”
  “自然会写。”
  郝昭虽然疑惑,但是还是应承道。
  “取竹简、笔墨与郝昭。”
  许安指挥着房舍内的鹰狼卫缇骑。
  “不,将内务府的几名先生一并请过来。”
  内务府的府令是阎忠,现在的内务府,也是阎忠建立的,为的便是帮助许安处理政务,民生等事。
  现在阎忠北上太行,内务府中由三人共同管理,分别是杨绩、傅祁、庞渤三人。
  他们皆是阎忠的好友,从凉州远赴而来,几乎是举家来投,也给许安带来了大量能读书写字的人。
  说起这个,许安还得感谢韩遂、王国两人,他们虽然和一些豪强世家狼狈为奸。
  但也有些放纵麾下的军卒,凉州境内时不时发生劫掠的事情。
  所以当接到阎忠的信件后,他的几名好友便在鹰狼卫的安排下,贿赂了当地的官员,进入了河东郡。
  “诺。”
  郝昭、张辽两人满头雾水,但也不好发问,只好坐在一旁等待。
  片刻之后,三名身穿青袍的文士走入了房舍之中。
  一名须发半白,面色红润的老者,不卑不亢的言道:“明公如此急切的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此人便是杨绩,另外两人一人看起来颇为精瘦,一人倒是有些富态,他们两人分别是傅祁和庞渤,他们与杨绩一样的地方,都是须发已经半白了。
  他们三人和阎忠一样,如今都已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只是他们并没有阎忠那般还精通军略,三人的主要精力皆是放在经义之上。
  许安看着三人花白的头发,也想起了阎忠如今已经是五十有三,这个年纪在后世不过是中年,但现在却已经算是高龄。
  只是阎忠常年锻炼武艺,身体比同龄人要好的多,还有精力到处征战。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书启蒙(下)
  许安笑着问道“可还记得,我之前筹划蒙学一事?”
  杨绩点头道:“自然记得。”
  “我受上天点播,脑海中有经文两篇,可以用于启蒙,但其中略微残缺,残缺处,想三位先生与我一并思索。”
  三人面面相觑,他也从阎忠的言语之中,知道许安的神异之处。
  他们和阎忠相识多年吗,自然也知道阎忠并非是故做妄言之人。
  “请明公示下。”
  案桌上,鹰狼卫的缇骑早已准备好了誊写的工具。
  三人分座位坐定,张辽和郝昭坐到了一旁,他们对于许安所说的得自于上天的经文,也是极为好奇。
  “诸位稍坐,且听我一一道来……”
  许安并没有耽误太久的时间,见三人执笔坐下,缓步走向了堂中。
  “第一篇名为《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许安当初都背诵过,他以前在学校语文课中学过《论语》数则,也让许安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了极大的兴趣。
  这两本书正好用于幼童的启蒙,而且其中的典故,还有含义,多是劝人从善。
  其中虽然有不符合汉代之时的典故、语言,但是许安可以借口天书有缺,来更改掉。
  更何况这两本书,确实称得上锦绣文章,放在现在,再加上许安接口得承上天传授得天书。
  若是以天书启蒙,那么便更可以印证许安是黄天的化身,是天命所归。
  许安刚开口不久,执笔的杨绩,原本古井不波的面庞出现了变化,他看向两旁。
  果然,他的两名好友脸上也一样的震惊之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随着许安的声音,三人也一同在竹简上飞速的书写着。
  天色渐暗,鹰狼卫的缇骑点燃了房舍中的烛火。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要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好好学习。”
  许安停下了走动脚步,念完了《三字经》的最后一个字,他虽然之前背诵过,但中间还是停下来数次,去想其中的内容。
  而且他还需要去解释其中的含义。
  “真……”
  杨绩捧着竹简,双手都在颤抖。
  “真天书也……如此的锦绣文章,只有上天所授方能解释。”
  杨绩深深的拜服在地,对着许安郑重的行了一礼,颤抖的说道:“今日,我方信世间真有天命也。”
  另外两人亦是拜服在地,如此锦绣文章,专门用来劝学,用来启蒙,果然是黄天当立啊!
  另外一人捧着手中的竹简,颤声言道:“以天书启蒙……”
  “黄天如何不兴也!”
  许安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看了一眼房舍外,此时的天色已经完全的黯淡了下来。
  “天色已晚,你们两人可以先随徐大返回住处。”
  许安见张辽和郝昭两人还没有走,于是言道。
  “这里还需要很久的时间,你们两人可以先行休息。”
  郝昭不为所动,许安讲解天书,他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走掉?
  当即言道:“师君得天授之书,学生亦想听讲其中经义,朝闻道,昔可死,多谢师君抬爱,学生并未觉得有半分困乏。”
  张辽也是拒绝离开,又询问道:“在下也想听听天书所写的到底是什么,《三字经》难道是仙界之中孩童启蒙所学的书籍吗?”
  许安见张辽和郝昭两人态度坚决,也没有强求。
  听到张辽的疑问,许安沉吟了片刻。
  “不是仙界。”
  许安话锋一转,言道。
  “太平道的信众死后,魂归黄天,他们的归处便是黄天之世,这书便是黄天之世中的启蒙之物。”
  “黄天之世……”
  张辽眼眸之中流露出了疑惑,许安的言语这也使得张辽更想了解太平道。
  “原来已经是亥时六刻了。”
  许安询问过值守的卫兵后,也得知了时间。
  他此前一直在和张辽、郝昭两人讲解教义,并没有时间吃饭,而三名内务府的文士急匆匆的赶来,也是粒米未进。
  许安便让人先拿来饭食,他和张辽、郝昭三人倒是不要紧。
  在内务府任职的三人却是饿不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