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师,依你之见,此战应当如何部署。”
  许安沉吟了片刻,转头看向阎忠,看台上一众黄巾军将校也一并看向阎忠。
  阎忠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目光微明。
  “将对将,王对王,卢植军略过人,领精锐之兵,以近待远,以佚待劳,只有明公亲自领军,方有胜算,至于颜良、文丑虽然骁勇,但兵力不足,定然不敢轻易行动,以许攸之谋挡住侵攻由反手也。”
  “明公可在安平国内留下两千并州义从,一千乌桓突骑与许攸,以制颜良、文丑两部之骑军。”
  “颜良、文丑两部新败于乌桓峭王之军,士气不高,在下以为,其步卒并无多少战力,留辅兵一万人,新卒四千,正卒一千五百人,足以抗拒颜良、文丑两部。”
  “不过为了警惕卢植分兵,还需要在阜城,安插一支千人的骑兵队伍作为警戒,同时安排守城军五千人,守城不比野战,可以让许攸从辅兵中抽调。”
  阎忠指着地图上的漳水,面色肃穆的言道。
  “余下有正卒两千两百人,老卒三千余人,新卒四千余人,共有九千余人,除此之外还有辅兵四万五千余人。”
  “渡河之时可以让其作为先锋,抢先渡过漳水,归拢于明公麾下,有这些军卒加入,对抗卢植带领的冀州汉军主力方可有胜算。”
  许安轻轻的敲了敲桌子,脑海之中将阎忠所说的布局想象了出来。
  在脑海之中,来回的推演了数次之后,许安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他也想不出什么比起阎忠所说更好的办法。
  冀州战事以成定局,平原作战不必山地,丘陵,没有那么的奇谋巧计,也没有办法安排那么的伏兵和奇兵。
  更何况就算有也多半不会成功,率领冀州汉军主力的将领可不是什么庸碌之辈,卢植完全是算得上文武双全,唐代时甚至得称配享孔子。
  依照卢植谨慎的性格和用兵的指挥,要想伏击卢植统领的军队,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正面交锋击退卢植统领的冀州汉军主力。
  辅兵四万五千余人大致开业和卢植麾下的乡勇湘湖抗衡,抵消。
  整合了四州黄巾军后,许安直属部曲,将拥有骁骑营三千人,乌桓突骑三千人,五千余名武卒营步兵,一千五百名黄天使者,一千名陷阵营步兵,正卒两千两百人,老卒三千余人,新卒四千余人。
  也就是六千余名骑兵,步卒人数达一万七千人,共计两万三千人,和冀州汉军主力兵力已经相差无几了。
  而冀州之战卢植已经落下了棋子,选定了三处战场,成为了定局。
  第一处是鄡县战场,刘虞部主攻,目的是为了截住四州黄巾军撤离的道路。
  第二处是信都战场,颜良、文丑部主攻,目的是为了策应刘虞部和卢植部,牵制黄巾军力量,进攻四州黄巾军后军。
  第三处则是漳水战场,也是即将到来的冀州之战主战场。
  从汉军大营薄落亭到鄡县,需要渡过一条自东向西的支流,而要渡河必定要先取阜城。
  因此漳水战场非常庞大,交战地带将绵延,鄡县西南、阜城、堂阳、三城漳水流域。
  许安沉思了片刻,而后也是下定决心。
  “就依照军师所言,着军令处下达军令,照会许攸,而后通令全军,整军备战。”
  ……
  十月十六日,就在许安结束了军议后不久。
  张燕便带领着两千名黄巾军武卒,两千名并州义从,没有停留和拖沓,直奔漳水的方向行军而去。
  汉军的第一波进攻很大概就是由刘虞带领的幽州汉军发起。
  因此张燕需要敢快带着麾下的军卒前往北方,建立起营垒,防止刘虞部可能提前到来的侵攻。
  十月十七日。
  许安的军令传递到了许攸的手中。
  许攸面色凝重,仔细的端详着手中的书信。
  许安将大致的配给,还有兵员的安排和防守都安排的颇为仔细,只要许攸照做,不出意外的话,颜良和文丑必定将会被拦在信都以外。
  许攸将书信收回放在了怀中,他牵引着座下的战马,看着身前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迁徙大军,又看了一眼护卫在他身旁的吕布、张辽两人。
  他并不准备按照许安的安排来制定计划和部署。
  许安给他留下了辅兵一万人,新卒四千,乌桓突骑、并州义从共计三千人,也就是他掌握着一万七千人的大军。
  颜良、文丑两部不过区区六千余名郡国兵。
  按照预定的计划,按照推演的情况,确实能够击退颜良、文丑两部,但是许攸如此骄傲的人,手中掌握如此多的兵力,怎么会满足于此。
  许攸看了一眼手中的折扇,这折扇是许安送于他的折扇。
  “都言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我倒是要看看,他六千的军势如何破我一万七千大军的围剿……”
  许攸双目微眯,凌厉的杀意从他的身上缓缓散发而出。
  吕布和张辽惊诧的看了一眼身前骑乘在战马上的许攸,他们两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杀气腾腾的许攸。
  军令传下,四州黄巾军听命开始行动。
  经过了数个月的迁徙,四州黄巾军的将校能力实际上也得到了充足的锻炼,毕竟他们这一路上要护送成千上百万的人口。
  在许攸将许安下发的军令传下之后,四州黄巾军也开始调动了起来。
  一支支被许攸整编完毕的部曲,开始集结,尖锐的木哨音响彻在官道的各处。
  许安所发明的木哨,便于制作,声音穿透力强,因此许攸也命人制作了很多, 分发于各军之中。
  四州的黄巾军向着平原郡集结的时候,许攸并没有闲着,他不仅在注意着四州的情况,出谋划策,使得黄巾军跳出汉军的重重包围。
  还将四州黄巾军的精锐集结了起来,整编成军,并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按照《步兵操典》的内容,突击训练了一批中级军官,然后散播到各部,又让其教导下级军官。
  因此现在的四州黄巾军,无论是组织度,还是战斗力,都要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四州黄巾军。
  十月十八日。
  四州黄巾军被许安召集的部分,完成了集结,并作为先头部队,向着鄡县南面,漳水渡口的方向进军。
  同一时刻,许安也带领着黄巾军的主力,拔营出阵。
  许安所带领的部曲,几乎囊括了黄巾军如今最精锐的部曲,还有最精锐的将校。
  这一次许安所出动的军队,战力甚至要远远超过昔日葵城之战时他所带领的军队。
  不过,不仅仅是黄巾军战力得到了加强。
  卢植所带领的冀州汉军主力,足有三营,八千名西园禁军,而且这三营八千人,包括着西园禁军最为精锐的上军营。
  上军营的甲士,配置之豪华,远超其余七营,衣三重重甲,佩刀持枪,而且还善于射击,精通弓弩,可远可近,甚至于刘宏还为其专门配备了牲畜用来运送盔甲和刀兵。
  这一次的冀州之战,是一场势均力敌之战……


第三百八十二章 龙驭宾天
  厚德殿内灯光幽暗,似乎已经预示着将有不好的事情。
  青烟袅袅,几名老宦官守在昏暗的宫灯旁,厚德殿的外围,跪坐着七八名身穿着绣衣的绣衣使者,他们都是绣衣使者的高层。
  刘宏半躺在床榻上,他刚刚从睡梦之中醒转了过来。
  那是一个噩梦,他梦见了皇宫被占领,梦到了尸山血海的皇宫,梦中繁荣洛阳被一支外来的军队焚毁殆尽。
  万民哀嚎,百官噤声,乱兵冲入宫廷大肆杀戮。
  刘宏努力的睁大双眼,定定看着头顶的雕梁画栋,他的眼眸之中黯淡无光,充斥着死气。
  董太后神色憔悴的守在龙榻旁,她一只手紧紧的抓住刘宏的手,另一只手握着手帕为刘宏擦拭去额头上渗透出的汗珠。
  她紧紧的咬着嘴唇,一语不发,眼眸之中尽是哀愁。
  她十分的愤恨,自己的儿子如此的遭罪,她却是无能为力,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
  “阿母……”
  刘宏偏头看向一旁的董太后,看向他的母亲。
  这一次他并没有再称呼什么母后,什么其他的贵称。
  董氏眼眶微红,她停下手上的动作,再度将刘宏的手握紧了一些,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起来。
  “阿母在这。”
  董氏努力的挤出了一丝笑容。
  “蹇硕来了吗?”
  刘宏睁着浑浊的眼睛,看着自己的母亲,艰难的言道。
  “来了,来了。”
  董氏抬起手,擦拭着刘宏脖颈上渗出的汗珠。
  “绣衣使者刚刚禀报,蹇硕已经带着人进宫了,很快就到厚德殿了。”
  刘宏躺在病榻之上,几乎瘦削的难以看出人形。
  董氏看着眼前无比憔悴的刘宏,终于是再也忍受不住,眼泪从她的眼睛之中,缓缓流淌而下。
  “我儿饿了吗,要吃东西的话,阿母马上让人去给你做。”
  董氏低下头,不想让刘宏看到自己的流泪,她害怕刘宏看到自己流泪,而更加的伤心病情更为加重。
  刘宏摇了摇头,他打量着董氏的面容,昔日记忆中那个年轻的阿母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憔悴的面容,带着鱼尾纹的眼角和花白的头发。
  已经记不清楚有多久的时间了,好像自从他亲政了以后,就和他的母亲疏远了很多。
  这是第一次,董氏陪在他身旁超过了两天的时间,以往他沉迷享乐,声色犬马,每个月只不过见寥寥数面,就是专程去拜见,其实也不过是简单的探视一下,而后很快就离开了,并没有说上太多的话。
  董氏端过盛水的容器,喂着刘宏了饮了一口水,刘宏微微好转了一些,显得有了一些精神。
  “又做噩梦了?”
  董氏放下手中盛水的容器,有些勉强的笑道。
  刘宏笑了笑,轻声言道:“果然还是什么都瞒不过阿母。”
  刘宏出身于河间国的解读亭,他的的父亲早亡,带着他长大的就是他的母亲董氏,一起生活了十数年,刘宏的一言一行,董氏基本都是十分清楚。
  “蹇硕已经到殿外了。”
  就在董氏给刘宏说着以前还在解读亭时的发生的趣事时,一名老仆悄无声息的走上了前来,低声提醒道。
  刘宏收敛了一些笑容,思绪也被从冀州那明媚的解读亭中,拉扯到了昏暗的厚德殿中。
  “让蹇硕赶快进来。”
  刘宏摆了摆手,下令道。
  “诺。”
  老仆应诺告退,快步向着殿外走去。
  少许片刻,一名身披绛红色战袍,颇为魁梧的武将走入了殿中。
  此人正是从冀州一路赶回洛阳的上军校尉,绣衣使者指挥使——蹇硕。
  蹇硕面色焦急走入了厚德殿,一眼便看到了躺在床榻上刘宏。
  “国家赎罪,蹇硕来迟了……”
  蹇硕看到刘宏,跪在了床榻的不远处,董太后就在刘宏的旁边,他不敢再上前去,那样就有些失礼了。
  “过来些,到我旁边来。”
  刘宏艰难的抬起手,招了招手,示意蹇硕靠近一些。
  蹇硕看到刘宏的手势不敢耽误,连忙走上前,跪坐在刘宏的床榻旁,但还是和董太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扶我起来。”
  “诺。”
  蹇硕在刘宏的授意下,将刘宏慢慢的搀扶了起来。
  刘宏挣扎的慢慢起身,董太后也上前了一些,帮着蹇硕扶住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