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剩下的一万人,却实打实是黄巾军中的精锐。
  在冀州之战闻名的陷阵营,还有黄巾军之中的历战精锐黄天使者也跟随着许安一并出战。
  这一次黄巾军跟随着许安出阵的将领也让牛辅心情越发的沉重。
  龚都、何曼、郭泰、吕布、张辽、周仓等一众黄巾军之中声名鹊起的将校,都跟随在许安的麾下。
  许安更是威名在外,卢植、朱儁等人皆可谓名将,但是都败在许安的手下,如何不让牛辅感到压力。
  牛辅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一次河东郡一战多半会是一场苦战。
  玄庭卫传来的消息一日比一日的紧迫,到现在黄巾军似乎都还在调兵。
  “现在唯一的担忧,就是河东军畏许安如畏虎,若是真上了战场,万一河东军扛不住压力,率先崩溃,我军转瞬间便会成为孤军。”
  李傕面色极为阴沉,他是沙场的宿将,知道士气的重要性。
  河东军的士气低落无比,李傕甚至有一种感觉,这些人若是野外看到许安的旌旗都有可能会直接溃散。
  “这群无胆的鼠辈,汾水一战,死了几千人,就怕成了这样。”
  郭汜也是冷哼了一声。
  “这许安不过是仗着甲坚利刃,打一群犹如羔羊一般的郡国兵才取得胜果,这次遇到我西凉军,管他是什么精怪妖魔,必定给他打回原形!”
  郭汜一向看不起内地那软弱不堪的郡国兵,乌桓、匈奴、西羌这些北地部族,缺少衣甲兵刃,战力并不算高。
  但那乌桓峭王带领着五万步骑,就可以席卷半个冀州。
  在郭汜的眼中,那些冀州兵都是些不堪用的废物。
  朱儁、张懿倒称得上人物,但是他们带的兵多是那些郭汜一贯看不上的郡国兵。
  冀州之战的细节并没有卢植详情说出来,在郭汜看来,也不过是黄巾军靠着人多,靠着人数取胜。
  就和他们在望垣县被羌人包围一样,韩遂等人部众以十万计,而他们不过三万人。
  不过那一战,他们也得以全身而退。
  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他们在董卓的带领下全员班师而回,安然无恙。
  相比于颇为张狂的李傕、郭汜,张济要更稳重一些,他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董承也是沉默坐在一侧,没有言语,他虽然是牛辅的部将,但实际上却是冀州人。
  董承一直是一个心中很有数的人,他虽然官职和李傕、郭汜、张济相等。
  但是董承知道自己实际的地位没有李傕、郭汜、张济高,在西凉军,他一直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所以这种场合他一直都很少说话。
  牛辅是一个没有多少的主见的人,他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很多地方靠的其实是董卓。
  但牛辅有一个优点,那便是可以知人善任。
  李傕、郭汜、张济、董承四人都称得上勇将,战阵之上的事情,他完全不需要担心。
  而贾诩善谋,临阵也能帮助他作为战场之上的指挥。
  所以长久以来,牛辅虽然能力平庸,但不仅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第四百九十八章 别有所图?
  牛辅皱着眉头说道:“困守城池,肯定是不行。”
  黄巾军中有一种叫做霹雳车的攻城利器,城墙根本没有办法挡住黄巾军。
  内地的城池,除去一些特殊的城邑外,都要遵循一定的规格,不允许修建的太过坚固。
  虽然因为黄巾军的威胁,还有其他叛军的威胁,各地的城池加固了一些。
  但是现在安邑等城邑的城墙,要想挡住黄巾军的霹雳车,似乎还是有些勉强了。
  “文和,此战关系重大,你可有良策?”
  牛辅知道自己的能力,贾诩在此,就是帮助他出谋划策的,他没有必要去思索太多。
  贾诩听到牛辅点名,这才有了一些动作。
  “‘蛾贼’有攻城利器‘霹雳车’,确实不能守备城池。”
  “困兽城池,不仅失了锐气,只会是将胜利拱手想让。”
  贾诩扫视了一眼李傕、郭汜等人,继续道。
  “于夫罗麾下有一万两千骑,现在是归属将军的节制,河东郡内还有近两万的郡国兵,我西凉军有一万余人,步卒也过三万人的大关。”
  “‘蛾贼’的情况之前玄庭卫的卫士也已经说清,如此看来,我军的战力实际上是要胜过‘蛾贼’。”
  “不过问题,也被李校尉说明,河东军畏许安如畏虎,夫战,勇气也,若是军心不稳,战事极有可能失利。”
  李傕听到贾诩的赞同,心中不由的有几分得意。
  贾诩也是笑着向着李傕拱了拱手,随后继续说道。
  “将军可以效仿此前许安的布置,于汾水岸边设防。”
  “黄巾军要想进攻河东郡南部,必然要度过汾水,这便是我军制胜之处。”
  牛辅眼前微亮,此前的汾水之战,他也了解过。
  执金吾袁滂带领着部曲千里迢迢赶赴河东郡,许安利用袁滂求胜心切的原因,于汾水北岸设防。
  然后带领大军半渡击之,汉军溃败,被杀者、溺死者、俘虏者不计其数。
  也正因为这一战的惨败,让河东军埋下了对许安畏惧的种子。
  后来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传言、事件,让那颗种子生根发芽,越发的茁壮。
  河东军越发的畏惧黄巾军,畏惧许安,甚至到了谈许安而色变的程度。
  “汾水之战,许安取胜,其实道理十分简单。”
  “袁滂求胜心切,不得不战,强行渡河。”
  “‘蛾贼’一路连战得胜,正是气势如虹之时,但面对汉军主力,仍然有些不安,所以许安先以步卒引诱先行渡河的先锋部队与之作战,再以吕布领精锐骑军从侧翼突破,一举建功。”
  “袁滂军锐气尽失,反观黄巾军因为初战得胜,士气更为高涨,之后无论袁滂如何添兵,如何行事,都再无半分作用。”
  贾诩面色微肃,军帐之中,众人皆是屏气凝神,静静的听着贾诩的言语。
  “正因河东军士气低落,所以初战我军必须要胜,而且必须是大胜。”
  贾诩沉声道。
  “许安必然会安排骁勇之将作为先锋,掩护大军渡河,如今跟随在许安麾下的勇将有吕布、张辽、何曼、龚都四人。”
  “吕布、张辽两人都得许安称赞过‘勇冠三军’四字,而且战功赫赫,这一次先锋多半不是吕布,便是张辽,此二人皆是当世勇将,不可小觑。”
  “所以……”
  贾诩扫视了一眼帐中众将,肃手言道。
  “虽然四位校尉勇武皆要胜过‘蛾贼’的将校,但初战必须要是大胜,所以在下以为让四位校尉领兵共同击之,如此一举击溃‘蛾贼’前锋,必使其恐惧非常。”
  贾诩放缓了一些声音,言道。
  “只要初战取胜,‘蛾贼’锐气受挫,攻势必然放缓,我军士气高涨,河东军亦能增长信心,不至于遇挫即溃。”
  “汾水之上,我军还有水师相助,‘蛾贼’要想成功渡过汾水,难如登天,只需要旬月之间,‘蛾贼’无力攻取河东,只有退却一途。”
  牛辅的眉头终于是舒展了一些。
  他看了一眼贾诩,对于自己昔日招揽的还是颇为自得,若是没有贾诩,恐怕他要少上不少的功绩。
  牛辅思索了片刻之后,沉声道:“既然如此,那就依文和之言。”
  李傕、郭汜两人虽然对贾诩口中的吕布、张辽等一众‘蛾贼’的将校不屑一顾。
  但是贾诩说的清楚,只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击溃‘蛾贼’先锋,李傕、郭汜两人自然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军功什么的,他们现在已经不太在意了。
  董卓步步高升,他们便也能步步高升。
  至于军功这些,和他们的官职并没有多少的关系,李傕、郭汜都很清楚,他们的官职全部在于董卓身上。
  只要董卓牢牢掌控着大权,那么他们日后绝对是能够一路水涨船高。
  封侯拜将,不过只在董卓一念之间。
  郭汜如今还记得,那天董卓站在房檐,看着眼前狂暴的风雨,握拳对着他说话。
  “这天下已经是我们的了……”
  每每想起,郭汜的心中便是一片热切。
  贾诩重新坐下,只是坐下的时候,贾诩的眼眸之中却是闪过一丝疑惑。
  这一次许安用兵让他有些感到奇怪。
  按常理来说,若是许安真想攻取河东郡全郡,那么绝对不应该如此大张旗鼓。
  而应该是趁着关东联军和西凉军鏖战,无暇北顾之时,暗中集结军队。
  在力量积蓄完毕,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度过汾水,袭取河东郡全郡。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如此大张旗鼓,将意图完全的暴露了出来,让西凉军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调兵遣将,重兵防守河东郡。
  这极为不和常理。
  贾诩握着手中的漆器,他总觉的有些不对劲,但他却想不到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对劲。
  许安这一次出征河东似乎是别有所图。
  贾诩脑中闪过数个念头。
  许安如此做,第一受益的似乎是关东联军。
  董卓被迫调兵分神到河东郡,这样关东联军将占据更多的优势。
  莫非……关东联军居然和许安有所勾连?
  不过很快,这个想法便被贾诩所否决。
  关东联军和黄巾军肯定无法走到一起,这是勿容置疑之事。
  就算关东联军的袁绍等人真的选择了联盟黄巾军,和许安和谈,许诺给于许安一些利益。
  但是黄巾军也没有必要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帮助关东联军。
  对于黄巾军来说最好的局面,应该是看西凉军和关东联军鏖战,互相消耗实力,坐看鹬蚌相争,而收渔翁之利。
  袁绍绝对开不出比这个更为有利于黄巾军的条件。
  与这一条件相比,一切的钱财都不过是蝇头小利。
  许安绝对不可能这么愚蠢,如果许安真的如此鼠目寸光,那么他绝对走不到现在的这一步,早就倒在了太行山中。
  想到这里,贾诩又想起了阎忠写给他的那封信。
  贾诩没有再继续想下去,现在他所知晓的情报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办法推测出许安的真实意图。
  他唯一知道的是,就是许安这一次的筹谋,绝对是别有所图。
  贾诩并没有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这种时刻说出来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牛辅的心绪。
  “许安……”
  贾诩看了一眼觥筹交错的众人,思绪却是飘到了天外。


第四百九十九章 水师
  永汉元年(189年),六月二日,辰时(7点)
  天气已经渐渐的炎热了起来,牛辅指挥着大军也在此时开赴到了汾水的南岸,于汾水岸边安营扎寨,警备蛾贼。
  于夫罗所领的匈奴胡骑,也被牛辅从最东面的汾阴城驻地调到了汾水南岸。
  而此时黄巾军已经在汾水北岸的数处渡口完成了集结。
  甚至还多次出动了舰船驱除汉军的汾水水师。
  这一切都是即将渡河的征兆。
  牛辅和贾诩、李傕等将一并登上了望台。
  此时天色已明,河面之上也没有雾气飘渺,一望无际,视野没有任何的阻碍。
  汾水的河面并没有黄河长江那般广阔,因此汉军汾水水师的舰船也并不高大,数量也是颇为有限,只有十七艘战船。
  相比于汾水水师,黄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