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难道不正是印证着汉室的必亡?!
  袁绍目光炯炯,握紧了拳头。
  袁绍很清楚,许安带领黄巾军攻取洛阳之后,肯定不会再急于扩张。
  但是只要许安占据了洛阳,摆出进攻的姿态,威胁豫州州治阳城,那么必然将迫使孙坚不得不做出分兵的决定。
  阳城是豫州的州治,也是豫州的核心之一,重要性仅次于陈都,绝不能有失。
  而泰山黄巾军退出战场之后,济北国和泰山郡一旦被他收入囊中,那么袁谭和臧霸两人便可以绕开徐州的朱治,直接进攻兖州的东面和豫州的北面,直接威胁南庭的腹地。
  两路共进,如此巨大的威胁,孙坚必然要分兵。
  而现在在东郡的这一场大战,却是容不得半点的分神。
  袁绍转头看向挂在堂中的堪舆图。
  南军在孙坚的带领之下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就算是他亲自坐镇黎阳,也是倍感压力。
  孙坚确实不愧被誉为名将,其用兵之法,侵略如火,攻势迅猛。
  而南庭诸将也几乎都没有逊色过多,交战两月,他麾下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审配和田丰两人说动了冀州的豪强世家调集了乡勇,再度支援了两万乡勇,又广募家兵出战,恐怕东郡之战早就已经结束了。
  袁绍目光闪动。
  他被孙坚压在东郡,没有办法行动,只能被动挨打,但是南庭的主要将校,竟然都没有多少阵亡者。
  自开展以来袁绍一直都憋着一股邪火。
  “许安的谋划若是真能实行,三路齐攻,正是我等一举葬送南军主力的机会。”
  审配目光微厉,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对着站在上首的袁绍进言道。
  审配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曾为太尉陈球的下属,并不得志于冀州牧韩馥。
  韩馥让位之后,审配被袁绍委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统兵事。
  审配的地位并不比田丰和沮授要差,甚至隐隐还要高出一头,袁绍军在军事的几个方面几乎由其一手把控。
  田丰和沮授两人作为谋士合格,但是却不怎么善于与人相交,袁绍虽然对其信任,但是偶尔也会因为田丰和沮授两人的固执而恼怒。
  而审配了解袁绍的性格脾气,知道该如何进言才能使得袁绍接受。
  田丰和沮授两人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审配、逢纪两人则是相反,两人说话委婉,善于谏言。
  审配话音刚落,田丰也适时进言附和道。
  “正南所言即是,一旦我军自泰山军威胁兖、豫两州腹地,黄巾军威胁豫州阳城,荆州南阳,孙坚便不得不分兵防守,而此时,我军正与南军鏖战。”
  “孙坚若是分兵,其前线必定空虚,军心浮动之下,我军趁此机会进攻,必可大败南军。”
  逢纪斜了一眼田丰,面色有些难堪,袁绍以他和审配两人掌军事,现在田丰却将他的话都说完了,而且田丰如此也不是一次两次。
  不过逢纪也只是斜了一眼田丰,他并没有在袁绍的面前说什么针锋相对的话。
  袁绍当面率先挑起争执,无疑是会给袁绍留下坏印象。
  “元皓所言深得我心。”
  袁绍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田丰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
  “许安可说了何时进军,可定下了日程。”
  袁绍缓步走下首座,询问道。
  “六月十八日,许安将会兵出函谷关,进攻洛阳。”
  “六月十八日……”
  袁绍目露思索之色,六月十八日,就是七日之后。
  七日之后,许安兵出函谷关。
  “看来大概十余天的时间,孙坚就将会收到洛阳的异变。”
  袁绍双目微眯,沉吟了半响,出言道。
  黄巾军之中多骑兵,袁绍将自己代入了许安的角色,大致推演了一番,便得到了一个黄巾军控制洛阳地区的时间。
  三天。
  黄巾军控制洛阳地区,最多只需要三天。
  黄巾军多骑兵,骁骑、武骧、并州、上谷、度辽、西凉六营皆是选拔健勇,说是冠绝天下亦不为过。
  就是公孙瓒昔日组建的白马义从,董卓麾下的飞熊军,也没有其名声一半响亮。
  除去新成立的西凉营外,其余五营皆是战功卓著之军。
  反观守备洛阳的吴景,麾下不过数千残军,抵抗一个兵力不多的周昂还勉强足够,但是面对着士气如虹,在华阴正面击溃了数万董卓军,如狼似虎的黄巾军,只怕是转瞬之间就会被击破。
  更不用提黄巾军之中那些恐怖的战争巨兽,弹指之间,便可摧城破关。
  对于黄巾军中的那些新式的战争武器,直到现在袁绍都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这三天的时间,正是从霹雳车从函谷关运送到洛阳的时间。
  黄巾军的行军速度之快,简直是匪夷所思。
  凉州的战报一开始通过魑魅传到袁绍的手中,袁绍根本不敢相信书信上所说的事情。
  三日奔袭四百里,一战击破西部鲜卑王庭。
  一天一夜,奔袭二百八十里,还能不久之后便投入作战。
  这一切都如同天方夜谭一般,没有多少的可信度,但是魑魅已经是再三确认了情报,确认了真伪,由不得袁绍不相信。
  “通知沈玉,让魑魅密切关注洛阳,我要收到洛阳最快的消息。”
  袁绍招了招手,叫来了亲卫,下令道。
  “答应许安的所有要求,传信给显思准备好二十万人的粮草用度,开放官道,让泰山和济北的太平道道众西迁。”
  袁绍下定了决心,他虽然有时候优柔寡断,但是东郡之战已经是火烧眉毛了。
  现在的袁绍果断非常,得到了回答之后,他又快速而又简短的下达了数条命令。
  处于困境之时,袁绍似乎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展现出惊人的魄力。
  但是一旦顺风顺水之时,他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便会展露出来。
  “二十万余人的粮草,每日的消耗都是海量,”
  沮授微微蹙眉,双手作揖,沉声言道。
  “青州刚刚平复不久,历经黄巾复起,民生凋零,又遭公孙度数次掠夺,存粮已是不多。”
  “青州、臧霸两军人数众多,所耗钱粮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二十万人,实在是有些多了。”
  “从青州到冀州,再到并州,要经历数郡,还要要度过黄河,并非易事。”
  袁绍点了点头,沮授说的是实话。
  “冀州仓中可还有余粮?”
  “仓中存粮供应二十万民众绰绰有余。”
  田丰微微拱手,言道。
  “二十万民众,并非是二十万大军,不需要行军作战。”
  “我军为了筹备东郡之战,粮草都集中在了冀州南部,可以让泰山黄巾经由我军粮仓通过。”
  “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减少粮食的损耗,而且我军军卒众多,可以及时掌控情况。”
  田丰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我已经和许安说的清楚无比,陈述了我军的情况,说是只能最低限度的食物保证,他答应了我提出的要求,我军只需要提供沿途的食物,医药之类的太平道会派出一支数百人医者队伍,携带药材进入冀州和迁移的泰山黄巾汇合。”
  “这样倒是不需要花我军太多的钱粮。”
  袁绍向前渡步,思索了片刻,继续言道。
  “不过二十万人西迁,确实是一个难题……”
  袁绍面露思索之色,这西迁,必须要一个能力出众的人负责,不然一旦出了乱子,将会耽误很多的事情,造成很大的破坏。
  “不如……”
  田丰看到袁绍面露难色,想要开口举荐辛评。
  辛评为官多年,精通政务,有能力,有手段,是一个适合的人选。
  “在下以为二十万人西迁之任务重大无比,非理政过人者不能胜任。”
  “而且这二十万人皆是太平道的道众,和许安订下誓约的正是元皓,对于誓约内容元皓清楚,元皓善于理政,既然如此,明公何不让元皓来主管此事。”
  逢纪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了笑容,向着袁绍进言道。
  袁绍微微一愣,看向田丰。
  逢纪如此一说,袁绍也觉得似乎最佳的人选就是田丰。
  田丰闻言一怔,双目眯起,看向逢纪。
  逢纪素来和他不对付,他也是知道。
  逢纪所说的话,正是在针对他。
  一旦掌管西迁之事,那么东郡之战的一切都将会与他无关。
  不等田丰反驳,逢纪又一连说出数条田丰作为管理的优点。
  田丰看着袁绍的眼神,便知道袁绍已经是被逢纪说动。
  最后不出意料,最终安置移民的任务还是被交到了他的身上。
  田丰看了一眼逢纪,他感觉到了逢纪的敌意。
  “大局已定,命鞠义返回黎阳、高览进驻卫国。”
  袁绍目光向着南方望去。、
  十余日后,那大河之水将会成为南军的埋骨之地。
  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


第六百四十五章 百转千回
  兖州,东郡濮阳。
  这里是汉军的大营所在。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日,孙坚命中郎将黄忠进攻黎阳,宣告着东郡之战正式打响。
  这一场大战注定影响深远,注定名垂在那青史之上。
  孙坚于濮阳大营誓师北伐,将刘协一直以来所赐的所有财帛尽数封赏而出吗,自己分毫不受。
  袁术亦不落于孙坚之后,将昔日偃师之战所受的财帛也全数分发给诸军。
  孙坚本就在军中名望极高,袁术虽然稍有逊色,但是偃师之战,所有人都看到袁术的表现。
  承受了西凉军最猛烈的攻击,在军阵溃散之时,面对着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冲击而来的西凉铁骑之时,袁术亲冒矢石,手持长戟,顶盔掼甲立于阵前,手刃十数人,最终止住了溃势。
  偃师一战后,袁术受封高阳亭侯,并被进为前将军,在军中的威望如今仅次于孙坚。
  两人的行为使得汉军士气大振,汉军攻势如火,大火熊熊燃起,并迅速的蔓延向北岸。
  鏖战十余日后,中郎将黄忠击破袁绍麾下的延津水师。
  延津在黎阳的西南方,是通往北岸的一处主要渡口。
  镇守延津的是袁绍麾下的两名校尉吕旷、吕翔。
  没有了水师的制约,黄忠先是派兵昼夜袭扰延津,延津袁绍军不堪其扰,疲惫不堪。
  数日之后,黄忠点齐军兵,突袭延津大营。
  吕旷、吕翔两人因为之前黄忠的不断袭扰,只以为又如同往常一样风声大雨点小,因此没有太过于在意。
  而正是这一疏忽,给了黄忠机会。
  黄忠带人杀入营中,燃放大火。
  等到营地大乱,吕旷、吕翔两人才如梦初醒,想要组织反击。
  两人带着亲卫,走了不到百步,便和黄忠遭遇。
  狭路相逢,吕旷、吕翔两人见到黄忠一身将甲,便知道黄忠恐怕就是这场夜袭的指挥官。
  此时军营大乱,大量的汉兵突入营中,要想反败为胜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杀黄忠。
  吕旷、吕翔两人没有犹豫,两人带着亲卫,直取黄忠。
  他们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没有错误,他们错的是挑错了对手。
  黄忠并非名门之后,也非是世家出身,他能够在荆州一路晋升,登临中郎将之高位,靠的并非是什么家世背景,也并非是什么阿谀奉承,而是靠着他的腰间的宝雕弓和手中玄铁刀。
  吕旷、吕翔两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