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担任刘宠的国相多年,他知道刘宠这一副脸色,必然是压抑着极大的愤怒。
  “陛下答应惩处孙坚,将其降为右将军,削夺封户八百,但是仍让其统管军事。”
  骆俊面色微凝,孙坚之前被任为前将军,现在降至为右将军,并没有降低多少,而且还其继续统管军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孙坚是现在唯一的一个万户侯,名传天下,屡次战功堆积,食邑已经有一万一千户,夺户八百,他还是万户侯。
  是万户侯和非万户侯,看起来只差了数百户的食邑,但是名义上却相去甚远。
  这一次,刘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孙坚不再成为万户侯,并削掉其北伐大军主帅的官职,但是两个要求,一个都没有得到满足。
  荀彧了一眼郭嘉和戏志才,面色也是凝重了起来。
  戏志才咳嗽了一声,语气低沉。
  “看来陛下对于孙坚的看重远超我们的想象……”
  房舍之中的气氛慢慢的沉闷了下来。
  现在天下人看到的是南庭锐意进取,连战连捷,兖州济北、泰山两处郡国很快就要被其收复,而徐州的大胜,也是解除了另一后顾之忧。
  但是其实南庭的内部早已经是一团乱麻。
  弘农王刘辩在南阳郡虽然已经退位,现在封地被转封到了南阳。
  但是皇甫嵩和盖勋、还有王允却是借着两关的防御战进入了庙堂之上。
  现在陈都朝廷的三公,分别是司空张喜、司徒王允,太尉之职暂时空悬。
  前任司徒因为身体抱恙,而辞官归去,司徒之位也被王允接替。
  陈都朝廷的太尉之职,一开始是由刘虞遥领,后来刘虞身死,大部分有足够威望的大臣都在长安被董卓挟持。
  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陈都朝廷缺少有足够的大臣。
  王允、皇甫嵩、盖勋等人进入朝堂几乎是不可以阻挡的大势。
  虽然并没有明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那空悬依旧的太尉之职,恐怕将会被皇甫嵩得到。
  三公之中,只有张喜一人,算的上原来陈都朝廷的旧臣。
  刘宠面色难堪。
  孙坚曾经在皇甫嵩帐下为将,皇甫嵩可以算是孙坚的旧主,昔日皇甫嵩亲自在大殿之上为孙坚请功,这件事众人皆知,并非是秘密。
  若是皇甫嵩真的成为了太尉,如何不会偏帮孙坚?
  孙坚本来就已经有些失控,现在又在庙堂之上有了援手,只怕是更加尾大难制。
  皇甫嵩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忠心为国,但是当初董卓废帝,皇甫嵩却是按兵不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皇甫嵩并未响应,而是选择了遵奉长安朝廷的命令。
  孙静是孙坚的胞弟、而朱治曾经是孙坚麾下的将校,两人现在都已经是被晋升为了将军,孙策现在更是名扬四海,孙坚是北伐大军的主将。
  现在孙氏一门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鼎盛。
  现在庙堂之上,正在为孙静论功,孙静平定扬州,其功绩怎么都不是一个将军的头衔便可以解决的。
  恐怕孙氏很快便会一门两侯爵,到时候孙氏的声望将会达到下一个顶峰。
  朱治的战功也足以封侯,徐州危难之事,千里驰援,力挽狂澜,如此功绩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封侯爵,实在是有些说不过。
  在刘宠看来,刘协对于孙坚的信任实在是太过了。
  孙坚如今掌控北伐之军,兖州地方在其兵锋之下,而扬州、徐州在孙坚的影响之下,豫州便更不用提了,孙坚现在还领着豫州牧的职位。
  扬州刺史陈温久病缠身,此前朝廷曾经派过太医前去,得到的消息不容乐观,已经是无法理政。
  徐州牧陶谦,出身于丹阳郡,与孙氏、周氏两家也算是旧识。
  如今陈都朝廷掌控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五州之地。
  实际上其中四州都可以说是被孙坚控制着,只有荆州在刘表的控制下。
  孙坚若是真有反意,刘协根本没有多少可以抵抗的可能。
  刘协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其终究还是一个孩童……


第六百七十七章 陈都
  荀彧欲言又止,刘宠如今心中正积压着的怒火,这个时候实在不宜说其他的话语。
  如今孙氏在陈都朝廷的影响确实是有些太过深远,但是陈都朝廷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又何尝不是因为孙坚。
  关东联军数十万众,止步于洛阳八关之外。
  曹操、卫兹惨败于荥阳,群雄震恐,只敢作壁上观。
  而孙坚在这个时候带领着丛荆州的最南部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等郡征募而来的军卒,辗转了上千里之地,一路赶到了南阳郡的北部,赶到了豫州。
  当时董卓因为击败了曹操、卫兹,关东群雄皆是作壁上观,无人再敢进军。
  这种情况之下,孙坚却是毫不犹豫的挥师北上,迎战士气正盛的董卓军。
  太谷大胜、兵威进洛,威震天下,授假节,领豫州牧,声名显赫。
  当初孙坚在洛阳获得传国玉玺的时候,其实正是最好的时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在很多人的眼中代表的就是天命。
  那个时候的孙坚,掌握着整个豫州的大权,麾下军势正盛,无有能出其右者。
  孙坚出身扬州吴郡,从这一次的扬州平叛战便足以看出孙氏在扬州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当初荀彧谏言让孙坚的胞弟孙静只率领精兵一千五百人前去平叛,其实就是想看一看孙氏在江东的威望到底有高。
  扬州平叛战,朝廷提供的支援实际上极为有限……
  那个时候的孙坚,若是真的想要窃国,轻而易举的便可以使得刘协成为一个傀儡天子。
  但是孙坚没有。
  孙坚领兵退出了陈都,无论是什么时候刘协宣召,孙坚从未带兵进驻陈都的周边,都是只带亲从十数人进入陈都。
  孙坚带领着的军兵距离陈都最近的时候,是当初北伐之时,刘协要求亲自给孙坚送行,孙坚尊丛诏书停留在陈都以北,等候刘协检阅军队。
  孙坚担任豫州牧之后,其实将大部分的权利都下放,没有干预太多的事务。
  对于财政、钱粮孙坚也是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拿取了麾下部曲所需要的用度。
  财政和钱粮等大权一直都是刘宠在掌控在手中,孙坚一直没有抢夺。
  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些事情,孙坚一直都没有做过。
  一直以来,孙坚的行为并没有半分的逾越。
  孙坚的唯一的错误,其实只不过是“功高震主”……
  天子年幼,根基不稳。
  诸侯心思各异,天下动荡不休。
  孙坚或许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
  但是有人能保证孙静没有其他的想法吗?又有谁能够保证孙策没有其他的想法?
  如果荀彧是后世人的话,那么他觉得能用一个更为贴切的词来形容现在孙坚的情况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事情的真相不为人知,但是类似这样的事情却并不罕见。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赵匡胤被一众麾下的军将强行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孙坚如今早已经功高震主,此前更是官拜前将军,领豫州牧,假节,万户侯,很快便会到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地步。
  到时候,如何处置孙坚,如何安抚孙坚麾下的一众将校。
  孙坚是不拉帮结派,是不结党营私。
  但是朱治、孙静、曹操、刘备、黄忠等一众如今陈都朝廷之中的高级将校皆在其帐下听命,早已经是聚集在了他的旌旗之下。
  一旦打了胜仗,功劳分发下去,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坚就是他们的恩主,有提携之恩。
  现在孙坚在军中的威望已经攀升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尤其是在豫州军和杨州军之中。
  更何况,孙坚麾下还有一支为数颇为众多的吴郡兵,孙策麾下如今有六千丹阳兵,再加上孙静和朱治麾下的部曲,孙坚如今掌控的嫡系部队早已经接近两万。
  荀彧毫不怀疑,孙坚振臂一呼,是否能够得到万人的呼应。
  天子终究还是太过于年幼,蹇硕或许曾经教过天子一些权谋和帝王的心术,但是毕竟时日太短……
  荀彧轻叹了一声,如今的局面棘手无比。
  刘宠如今手中的权力也开始被分割,刘宠终究是一个藩王,他就任车骑将军,实际上都不合祖法。
  这一次王允、皇甫嵩、盖勋等一众具有威望的老臣进入朝堂,刘宠说话的重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减轻。
  郭嘉眉头微蹙,他和荀彧两人想法同样。
  孙坚虽然直到如今的表现都是一心为国。
  但是人心易变,现在的孙坚一心为国,却难保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提高,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进京之前的董卓说是雄才大略亦不为国,昔日在凉州之时,更是受人爱戴,得到了大量的赏赐,却是分毫不取,将其全部散给军众。
  而谁又能够想到,当董卓进京之后,会迅速的沉沦于那温柔乡里,陷入那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之中。
  那个昔日分号不取,将所有财物都散给军众董卓,却在进入关中之后,建立起了一个奢华的坞堡,将整个关中的财物,美人都藏于其中,在其中终日享乐。
  人心难测,他心通之神通只有天上的仙神才能拥有。
  王莽谦恭未篡时,昔日王莽篡汉之前,也没有表露出来本身的面目。
  郭嘉轻轻的敲了敲案桌,他和孙坚两人相交虽浅,但是他对于孙坚的印象一直都很好。
  他愿意相信孙坚真的一心为国,而非是那谦恭的王莽。
  但是孙坚如今的处境很快便会到一个极为危险的程度,如今暂时削弱一下孙坚,其实还算是帮孙坚暂时脱离险境。
  “如今扬州叛乱已定,可以趁机调遣孙静带领军兵北上,前往兖州。”
  郭嘉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一来,孙静麾下部曲经过了连番的大战,已经是称得上是精锐之兵,刚好可以进入兖州作为补充。”
  “二来,孙静麾下部曲多是从扬州各世家之中征募而来,那些世家和孙氏走的很近,将他们调离扬州,可以适当的削减一些扬州之地世家豪强的力量,方便我们安插人手。”
  刘宠微微抬头,面色稍缓。
  将孙静调离扬州这个办法,确实可行,如今扬州地方贼匪已经差不多全数被肃清,不需要大军屯驻,孙静没有理由再留在扬州了。
  说实话让孙静留在扬州,刘宠真的有些寝食难安。
  扬州之地的世家豪强和孙家实在是太过于亲近,再让孙静多待一段时间,恐怕扬州的人心都会尽皆朝向孙家。
  “我明日便上奏国家。”
  刘宠拿起了案桌上的水杯。
  “就说北军异动,为了防备袁绍的进攻,将孙静调往北地更为稳妥。”
  刘宠话音落下。
  荀彧微微偏头。
  “扬州刺史陈温久病缠身,此前太医探视之时,已经是说时日无多,在下以为,将军可以推举一贤臣前去接替陈温之职,或是直接就任扬州牧一职。”
  刘宠眼神微动,扬州刺史陈温时日无多,但是因为扬州叛乱的骚动,所以也一直没有替换。
  现在荀彧提起,倒确实可以争取。
  “扬州刺史一职,责任重大,此事不可轻定,可以提上议程,慢慢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