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天之世-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阴平道?”
甘宁眉头微蹙,他是益州人,自然知道阴平是哪里,但是阴平道他却是没有怎么听闻过。
“说是阴平道,不如说是阴平陉,自摩天岭至益州腹地,共有七百里之遥,耗时两月方才走出阴平陉。”
“经由景谷道旁南下向着摩天岭有一条小路,是当地的药农、猎户采药狩猎之时所走出来的一条小陉。”
甘宁瞳孔微缩,有些难以置信。
“我以前游历四方,曾经路过景谷道,也曾看过摩天岭的地势,摩天岭山高路险,千仞之山如何能够逾越,若是能够逾越,入蜀之路,也不会只有数条。”
“若是甘校尉想要看看,我可以派人带甘校尉去亲眼看看我们走过的道路。”
“摩天岭的背面,也就是南面是一处深谷,那些药农、猎户用绳索绑住山崖上的大树,由此滑入谷底。”
许安眼神微暗,他想起了强渡阴平的时候。
“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阴平陉内,葬有我黄巾军坟墓三千二百七十三座。”
许安神色有些黯然,为了渡过阴平陉,他做了无数的准备,但是最终还是有很多军卒永远的留在了行军的路上,留在阴平道中。
入土为安都没有能够做到,他们唯一留下只有刻写着他们的姓名身份的铭牌。
那些军卒多是从太行山,从并州便一直跟随在他的旌旗之下,很多的人许安甚至都记得名字。
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残忍无比,战争不可能没有流血,不可能没有伤亡。
“只有来路,而无归途,唯有拼死向前,破釜沉舟。”
“渡过阴平之后,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鹰狼卫早已经渗透益州多时,有鹰狼卫沿路截杀信使,留守的东州兵根本没有想到我军突然兵临城下,献城投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悄无声息的抵达成都城外。”
“其实早在数日之前,我们就已经是抵达了成都城的外,一直等到你们和东州兵分出了胜负,我才下令大军前进。”
甘宁脸上的神色有些凝固。
难怪他们会输,黄巾军居然从一条所有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走通的道路进入益州,绕过了金牛道。
他们输的并不冤枉,以毡自裹,推转而下,仅凭裹在身上的毛毡,还有一根绳索便敢从数十丈之高的悬崖之上滑到谷底,翻越摩天岭。
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
山峰贯入云层,居于云上,犹如擎天之柱一般,迫近苍穹,因而得名“摩天”。
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峻峭崚嶒,云遮雾罩。
带着三万大军翻越摩天岭,通过七百里的阴平陉,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黄巾军却做到了。
甘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包围成都之时,许安便已经在黄巾军中了。
那岂不是意味着,当初许安也是依靠着绳索,一路滑到谷底,亲自带着那些黄巾军一路走过了七百里阴平。
甘宁目光闪烁,他突然能够明白,为什么三万余名黄巾军能够走出阴平道,能够一路辗转,却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如今坐在他面前的这个人。
若不是许安的身份,那么许安绝对是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
甘宁心中摇了摇头,任宪作为主将在谋略之上确实是合格的,但是他在最后的危急关头,却是做出了最为错误的决策。
抛下了城中数万军卒逃离出城,又在出城之后,任宪以他们这些先锋骑兵作为诱饵吸引了黄巾军大部分的火力,自己却带着亲从骑兵摸黑进入了树林想要悄悄逃走,但是却被早已经隐藏在林间的黄巾军所擒杀,也只能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甘宁看着许安,他想起了曾经看过关于许安的记载。
许安是张梁的弟子,据说最初只是一名小兵,一路转战凭借着战功升任为军侯,最后在广宗之战后才成为了张梁的嫡子,而原因则是因为他在张梁等人被困死在广宗城府衙之外时,带领着残兵救出了张梁。
广宗城外,张梁抬棺与城外拦截汉军鏖战,这才成功的北上,进入了下曲阳。
若是许安是益州军的主将,那么许安多半是不会抛弃城中这数万益州军。
只可惜,许安是太平道出身。
太平道和他们这些世家豪强的利益天然便是冲突。
凉并的那些世家,就算是阎忠和贾诩等人的家族,也将大部分的土地交了出去,矿场、林场也被太平道收归道有。
许安的几次演讲文本早已经传遍了天下,甘宁也看过了许安的演说内容。
“一人之声,声若蚊蝇,十人之声,已是人声鼎沸,百人之声,却能穿云裂石。”
“吾辈虽无强兵、巨财,却有天下之众也!”
“万千民众之力,能使江河倒流,亦可夷山平丘,改天换地亦非难事……”
……
甘宁沉默了一会,再度出言问道。
“益州的黄巾军也是在你的授意之下行事,我没有说错吧。”
许安微微颔首,益州黄巾军的作用,就是让益州的豪强世家自以为找到了机会。
益州黄巾军之所以愿意帮忙,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宽恕,而是太平道一早定下的方略。
为的就是让益州军和东州兵两者相争,而后坐收渔利。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只在青蘋草头上轻轻飞旋,但是在最后却能够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
现在太平道,雄踞凉、并,威震漠南,诸部臣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望其旌旗而逃遁。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南收汉中,西进益州,尽得巴蜀之地。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已成昔日强秦席卷天下之势。
昔日秦国强盛稳定,而关外六国却是彼此猜忌,相互牵制,遂被秦国接连击破,灭国夺地。
而现在中原虽无六国,但是汉魏两庭相争却已经到了白热化,对于益州之事根本就是鞭长莫及。
黄巾军此时攻占益州,麾下之民逾千万,将会一跃成为战争潜力最大的势力,而且黄巾军在各地实行屯田贮存粮食,修筑工坊制作战具,这都是在积蓄着力量,甘宁能够看得出来。
许安从来就没有想过偏安一隅。
一如昔日强秦一般,皆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如今黄巾军缺少水师将领,这个时候若是加入黄巾军中,绝对能够一番作为,有足够他施展的空间,而且或多或少也能庇护一下自己的家族。
甘宁在牢房之中已经看过了守卫送来的一些太平道内的律法,对于愿意归附的豪强世家,太平道并不是太过于苛刻。
天下三分,局势虽说还并未完全明朗。
但是和许安这短短的一番交流,却是让甘宁最终下定了决心,扫清了心中所有的犹豫。
他想起了他在竹简之上看到的一句话。
那句话是曾经许安在晋阳城时所说过的话。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今我等裹黄巾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室气数已尽,黄天必将取而代之!
沉默了良久,甘宁缓缓站起了身来。
他向前走了一步,微吸了一口气,身躯微躬,低下了一直没有低下的头颅,双手作揖对着许安郑重的行了一礼。
“如若晋侯保证能够庇护我临江甘氏,减免惩罚。”
“宁,愿为晋侯编练水师,冲坚毁锐。”
第七百一十五章 兖徐之役
初平四年(193年),十月九日,秋。
陈都,廷尉府。
黄昏已过,廷尉府中大部分的房舍都已经熄灭了灯火,只有少数的几处还仍然还亮着黯淡的灯火。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两名手执着灯笼,腰佩着环首刀的卫士从长廊之中缓步走过,警惕的查看着四周,任何的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都没有被他们所遗漏。
就算是身处安全的腹地,这些卫士也没有丝毫的放松警惕,仍旧恪守职责巡视着府衙。
李成轻轻关上了窗户,不再去看窗外。
灯火摇曳,他的案桌之上摆放着不少的简牍。
李成再次向着四下看了一眼,又缓步走了一圈,扫视着了房舍一番,这才重新坐在了席上。
房间之中的灯很多,但是他只点燃了一盏。
李成坐在了席上,将案桌上的简牍简单的整理了一下,然后将灯往着自己身前移动了一下。
随后伸手进入怀中,取出了一个细小的木制的小筒。
李成双手握住木筒轻轻一用力,筒盖和筒身便分离了开来,一张卷成了一团的纸卷从木筒之中便掉了出来。
李成一手将木筒收入怀中,另一手同时拿起了掉在了案桌之上的那张纸卷。
慢慢展开纸卷,李成的双眉微蹙,眼神伴随着摇曳的灯火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脚步声再度传来,离得距离并不近,李成双目微眯,将手中的纸卷举起放在了身前的灯火上。
黄纸遇到灯火瞬间便被引燃,只不过李成的注意力并不在手中正在燃烧的纸卷上,而是在房舍之外。
脚步声很快再度过去,廷尉府中的卫士巡视的时间间隔并不长。
卷纸不大,只是燃烧了很短的时间便已经全部燃烧殆尽,所留下的灰烬也没有多少,很快便被李成全部清理了干净。
李成坐在席上,这是他进入陈都之后,第一次收到来自太平道的密令。
密令之上,不仅印着鹰狼卫和枢密院的印章,甚至还印着许安的私章,足以见事情的重要性。
而密令上的命令,也是让李成感到有些棘手,他知道若是按照密令上行事,一旦事成,恐怕整个汉庭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庭如今看起来各方势力皆是通力合作,前线军将奋勇作战,但实则在陈都等地,早已经是暗流涌动。
李成如今在廷尉府中任官,也能接触一些朝中的机密。
现在陈都朝中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以孙坚为首,袁术为辅,程普、朱治、孙策等掌握着兵权的将校,其多来自于豫、扬两州。
若只是孙坚,只掌握军权,其实影响力不大。
但是因为袁术的原因,其在朝堂之上的影响颇深,毕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于北称帝建制,也没有让刘协对于袁术有太多的别扭,刘协对于孙坚和袁术两人信任已经是让另外两派都感觉到了不安。
第二派,则是以刘宠为主,郭嘉、戏志才等人为辅,还有不少的将校都支持刘宠。
庙堂之上,不少的高官都偏向于刘宠,其中三公之一的司空张喜也是和刘宠站在一起。
而荆州牧刘表和新任的扬州刺史刘繇也是支持刘宠。
第三派,则是以王允为主的长安派,皇甫嵩、盖勋等人为辅。
王允是如今汉庭的司徒,而皇甫嵩则是如今汉庭的太尉,那些自长安而来的官员和豪强世家都支持着他们。
他们各自的家族也具有影响力,更不用提他们都是老臣,本身名望就高。
不过虽然具备着相当的政治影响力,但是却没有掌握多少的兵权。
曾经王允和皇甫嵩等百官虽然在长安朝廷之中任职,但是毕竟是被董卓胁迫。
如今刘辩已经退位,长安百官德高望重者众多,谁又有资格能来清算他们?
永远忠臣汉天子,谁是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