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天之世-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许安填充屯兵进入南疆,就是为了稳定南疆三郡。
南疆三郡,太平道拥有足够的力量,让南疆三郡的豪强世家看不到可趁之机,便能断绝其心中的一些不该有的念头。
除去加强太平道的力量之外,另一条政令,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釜底抽薪了。
南疆三郡叛乱,虽说豪强世家乃是主导,但是实际上兵力众多的其实还是南疆夷人各部,
若是将南疆的夷人各部分化,那么只剩下豪强世家自然是孤掌难鸣。
而那个时候, 便是对南疆三郡的一众豪强世家动手的最好时机。
益州之地要想长治久安,那么就不能留下这些势力强大,根深蒂固的豪强世家。
如今这些豪强世家手中的矿场,林场大多上交,但是实际上必定还有很多没有上交,这一切将来都需要鹰狼卫去统计。
以军屯维持稳定,以警察维稳治安,以狼卫巡视审查,以法司推行法令,以传道收聚人心。
布政使施政,按察使监督,都护司安民。
这些政策在内地的郡国推行,可使得一个地方长治久安,很快归拢到太平道的治下。
但是在南疆却是还不够,永昌郡大量的夷人部落,要想治理南疆,必须要解决夷人部落的问题。
釜底抽薪,便是要将这些夷人部落收归己用,从根本上断绝叛乱的可能,将益州南疆的那些豪强世家孤立起来。
第七百二十三章 百废待兴、恩威并施
开疆拓土,对于古代的封建帝皇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一个字词。
能够开疆拓土的皇帝,在史书上大多都留下了美名,受后世人之推崇。
秦皇汉武、唐宗明帝,皆有开疆拓土之功。
秦始皇赢政。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汉武帝刘彻。
北逐匈奴,犁庭扫穴。
闽越杀其王郢而降,南越遣子入侍谢恩。
朝鲜杀其王右渠而降,置乐浪等四郡。
攻灭劳深、靡莫;滇国降,置益州郡
夜郎、冉駹两国伏首,改置为牂牁等五郡。
屠轮台,斩郁成王,大宛贵人杀王而降。
车师、楼兰、西羌等国皆降,不敢违逆。
自建元三年(前138年)至征和四年(前89年),四十九年间,汉庭征伐四方,周边百国无一国可抵挡汉军兵锋。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 即时诛灭。
武帝时期所辟疆土; 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使中国“千万年皆食其利”,汉庭的威望也自此达到了顶峰。
唐太宗李世民。
唐军击破当时雄踞东亚的霸主东突厥,一举确立了唐朝的地位。
而后唐军征伐四方; 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 覆灭薛延陀,重创高句丽。
高句丽王使其子莫离支任武入谢罪。
设立安西四镇; 被塞外诸国称为“天可汗”; 塞外诸部皆俯首称臣,不敢违逆。
贞观二十年(646年)。
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 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此时唐朝的疆域也到了贞观之治时期最大之时。
唐朝所掌控的疆域,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
明太祖朱元璋。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九天日月开黄道; 宋国江山复宝图。
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 救济斯民。
北逐蒙元于漠北; 深入北境; 诛灭元庭。
明军大破元军于捕鱼儿海; 仅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
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 官属三千; 军士男女共七万余口,获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不费寸兵; 以收其效,北境诸部胆颤心惊; 不敢撄其锋芒。
历朝开辟的疆域广泛,但是最后却是被一点一点的丢失; 疆域越来越小,被逐步蚕食。
这其中; 一部分是因为国力的衰退; 交通的不便,使得中原的力量无法快速的支援边疆,但是更多其实还是地方军政的问题。
汉庭、魏庭的实力强劲,并非易于之辈。
统一天下; 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拼的是国力; 打的是军队; 比的政体。
万众一心,军力强盛,国力雄厚者才会成为最终的胜者,统一天下。
太平道如今疆土庞大,军力强盛,有道军、正军近十万之众,守备、屯兵数以十万计。
太平道内; 上下一心; 民心归附。
看起来太平道的国力是如今三方势力之中势力最强的的一方。
但是实际上益州之战几乎打空了太平道近半的国库资金,粮草虽然还有富裕; 但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天灾,现在都堆积在仓库之中,不敢轻易的动用。
军力强盛的太平道; 却要支付大量的军费,太平道如今的财政支出极不均衡,大部分的支出都是用于军事。
太平道看似上下一心,实则内里错综复杂。
太平道的道众还好,但是普通的民众,信众却是心思各异。
汉室天命所归的观念在其的脑海之中根深蒂固,扎根已久,难以根除。
就是到了后世,有些人心中的那根辫子还是没有剪掉,甚至还有人在时代滚滚前进之时,还妄图倒行逆施,做着复国称帝的大梦。
太平道推行的新政,确实让他们的生活好了起来; 让他们的生活富足了起来; 变得有尊严的起来。
但是太平道在各地的根基并不深厚。
光和七年、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 到如今初平四年(193年)也不过只有九年; 将近十年的时间。
中平三年(186年),太平道解放并州,上党郡。
中平四年(187年),王屋黄巾军归附,太平道击破河东军,攻占司隶校尉部河东郡。
同年,南匈奴叛乱,太平道在许安的带领之下击败了南匈奴部,成功入主并州,自此并州太原、西河、雁门、定襄四郡归于太平道辖内。
中平五年(188年),朔方之战,黄巾军击败南匈奴,朔方、五原等郡被收回并州。
五月,许安领军袭取幽州上谷郡、代郡两郡,上谷乌桓部归附,太行山全境被黄巾军收取。
太平道自此进入了一段发展的时期,接引四州黄巾军入并州,在并州兴修水利,鼓励商业,推行屯田。
一直到初平元年(190年)的八月,许安才再度出兵,黄巾军自三路出击攻伐凉州,斩杀韩遂,压服马腾,一战而平凉州。
初平二年(191年)五月,凉州才全境安定。
关中地区,也就是如今的中州,初平三年(192年)时的下半年才被黄巾军占领。
如今时间刚到初平四年(193年)的年底。
太平道占据并州全境不过五年,占据凉州全境不过两年,占据中州不过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虽然太平道有符祝传道,军力鼎盛,在地方推行屯田制,对于地方的管控和掌控力都要高于汉庭和魏庭,但是却仍然没有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将凉州和中州两地完全掌控。
并州的世家豪强几乎尽去,并州又是太平道影响时间最久的大州,因此并州的地方的掌控力,现在黄巾军可以说是完全掌控。
但是凉州、中州新收。
凉州情况无比,汉羌混杂,难以管理,东汉一朝,上百年的时间都难以管控。
现在许安纯粹是以势相压,阎忠作为凉州牧,本就在凉州广有威望,羌胡各部知晓凉州牧是阎忠担任,皆是没有多少的埋怨,他们敬重阎忠,也畏惧黄巾军的军力。
天火蔽日,一日之间,长驱数百里的黄巾军被凉州的羌胡各部当成了天兵,而许安也被当做了天神,再加上凉州州内的数万骑兵,这才使得凉州的郡民都如此的老实,不敢造次。
中州的大部分豪强世家虽走,但是残留下来的豪强仍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中州之地,在许攸的施政之下,还算是祥和,但是却是短期内无法作为根据地,中州之地的民众还没有完全的相信太平道,信服太平道。
现在益州之地刚刚收取,还远远没有到能够完全掌控的时候。
汉中郡郡民大都信奉天师道,南疆诸部都有自己的信仰,益州的豪强世家本性难改,如今治理益州还需要靠他们,只能慢慢的削弱。
许安准备将提刑按察使一职交给了益州雍氏出身的雍乔为提刑按察使,又将一部分豪强世家出身的官员留下,便是为了暂时稳定益州豪强世家的情绪。
整个益州南部五郡,除了一家民怨极大,试图负隅顽抗的豪强世家被诛灭外,其余各家都虽然遭到了惩戒,但是并不严重,这也是履行当初的许诺。
只要是主动投降,有过立功,便可以宽大处理。
当然这样的宽大的处理是针对一部分不太严重的罪责,罪大恶极者,民怨沸腾者,并不适用。
而那一部分的豪强世家要么选择弃车保帅,要么便被黄巾军的军队给消灭。
如今太平道虽然占据四州,治下千万之民,但是实际上底蕴不足,百废待兴,要想真正的掌控除去并州之外的另外三州,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并非是一蹴而就之事。
游戏之中攻城略地,占下一城,占下一地便可以利用城池、地方的物产、资源、人力。
但是在现实之中并非游戏,真正掌控一地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军心、民心、交通、收支全都需要去考虑。
现实中的人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做法,各方的势力都需要利益,都想要得到好处。
若不能做好利益的分配,让跟随着你的人获得利益,得到支持,那么走到最后将会变成孤家寡人走向消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大军开始行动。
首先沿水路自成都快速到达犍为郡的治所僰道,而后以僰道为前进基地,分为三路,同时进军讨伐叛乱三郡。
蜀汉三路大军南下,连战连捷,雍辏А⒅彀⒃綆Q三郡的首领相继被斩杀。
建兴三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境内。
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多重困难之后,终于是在味县的北方,追上了孟获军。
双方在味县以北展开军阵,爆发激战,最终汉军经历血战,一举将孟获麾下的夷兵击败,孟获亦被生擒。
接着,诸葛亮大军南下到达味县地区与李恢的部队会师。
随后汉军向西继续挺进,进兵滇池,并分兵思路,前去平定四周的部族。
建兴三年,秋,南中之役以汉军战胜而结束。
诸葛亮击败了南中叛军之后,南疆各部才真正的归心,
孟获等一众蛮王对于诸葛亮心悦臣服。
现在许安自然不可能逼反南疆的夷人部落,然后将这些夷人部落击败收心。
对于如何治理南疆的夷人各部,许安提出了方案,和贾诩、许攸两人,还有雷铜、吴懿商讨之后定下了方略。
这份方略最后并没有修改多少,贾诩和雷铜等人只是提出了少许的修改意见,方略之中只有一小部分不太符合当地南疆部落的情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