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安高昂的声音随着扩音道具缓缓的传向远方,传向广场。
  四周肃立的腾骧卫大声重复着许安的言语,他们很早就已经背下了许安要说话。
  一字不差,一词不错,上千名腾骧卫的声音在长安广场之上响起,许安要传达的话语全部都被传达入了众人的耳中。
  “昭如日月,是为‘明’!”
  最后一句话落下,整个长安广场却是一片寂静。
  没有欢呼声,没有呐喊声,没有喧哗声,似乎是有仙神施展了定身术一般定住了所有的人。
  然后就在下一秒,喧哗声陡然起,如同钟鼎之中沸腾的滚水一般,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大,越来越响,在众人的耳中回响。
  但是随后,那噪杂的声音逐渐的变得整齐了起来逐渐清楚了起来。
  到最后,整个长安广场,整个长安城之中,只有一句话在回响。
  “大明万岁!!!”


第七百三十二章 奋武扬威
  “咻——————”
  一声尖锐的哨响声陡然在广场之上响起。
  哨音长鸣,响彻了整个广场,雷鸣般的欢呼声在哨音中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广场之上围观的民众停止了喧哗,所有人都放下了手,压抑住了激动的心情。
  哨音落下的下一瞬间,广场的两侧高台之上,三十二面巨大的黄天战鼓同时被敲响。
  在鼓声响起的同时,浑厚的号角也在广场的之中响起。
  七十六只巨大的号角被七十六名头戴着黄巾的力士同时吹响,七十六只号角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发出了浑厚有力的声音,
  鼓号声传向四方,在众人的胸腔耳畔回响,让人难以压抑体中沸腾的热血。
  长安广场上几乎大部分都被民众所占据,被划分成一处又一处的方阵。
  人群在城楼的下方的广场,留出了一条宽阔的走道。
  从城楼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城下所发生的一切。
  在城楼之上许安的身旁,不仅是站着太平道的一众高级将校官员。
  西域各国、北地各国还有中部鲜卑的使者也都被安排这里,这些使者被安排在距离许安比较近的位置。
  至于那些豪强世家的代表则是被安置在城楼的两侧边缘地带。
  太平道如今在各地实行军屯,各地军区、守备的军力也并不少,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这些豪强世家根本难以翻身。
  就算这样的安排让这些豪强世家出身人可能心有不满,但是这一次的阅兵之后,恐怕这些豪强世家心中恐怕再难以掀起反抗之心。
  至于将各国的使者安排在近侧,许安是想要亲眼看一下那些使者观看阅兵之后的神色,继而明白阅兵的效果的如何,以更好的做出应对,安排之后的方略。
  号声逐渐停息,但是战鼓声并未有停息。
  太平道的黄天战鼓比寻常的战鼓更为高大,声音也更为浑厚,更具有穿透力。
  就算是在没有电子扩音器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传播到很远。
  号角声平息之后,战鼓声陡然一变,逐渐变得富有节奏了起来。
  许安将双手挎在了腰上的锦带上,向左转过了偷去。
  城楼之中,一众太平道的高级将校官员也是向着左边看去,西域各国还有北地各国的使者看到许安偏转过头也是不由自主的向左看去。
  在那富有节奏的鼓点声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陡然在众人的耳畔响起。
  那马蹄的声音出奇的响亮,西域各国和北地各国的使者都还不知道黄巾军的骑兵已经开始列装马蹄铁。
  战马马蹄踏击地面的声音本就震撼人心,如今钉上了马蹄铁,更是让其在气势之上又平添了数分。
  对于西域、北地这些没有听过带着马蹄铁的战马发出声音的人来说,这样的声音无疑是一计敲击在其心上的一记重锤。
  这个时代没有钢铁组成的洪流,也没有能够在天空上飞翔的战机。
  开场要想抓住众人的目光,震慑四方,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动用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军。
  许安从骁骑、武骧、度辽、上谷、并州、西凉六营各自抽调了五百名骑军,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骑阵,选派腾骧营三百骑作为前阵,共计三千三百骑。
  三千三百名黄巾军精锐的骑兵,高举着黄巾军的战旗,从长安广场之上飞驰而过。
  马蹄声犹如像暴涨的河水声一样响亮,战马四蹄翻腾,金属的马蹄铁敲击在地面之上,发出雷鸣般的闷响声。
  战马驱动之间,猎猎作响的旌旗也传向了四方。
  黄巾军中六营一卫的骑军,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之兵。
  骁骑、武骧、上谷、并州四营是黄巾军最初的骑军部队,一路跟随在许安的麾下南征北战。
  西凉营的骑卒全是从原本凉州的骑军之中挑选而出的精锐。
  度辽营的骑军是原来西河郡的郡骑,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之争,也是李德带领度辽营前去援助。
  腾骧卫更不用提,如果说黄天使者是黄巾军中的最强步兵,那么腾骧卫就是黄巾军中的最强骑军。
  三千三百名的骑军从广场之上飞驰而过,带给众人的,是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很多人都经历过战乱,他们都曾经见到军队,长安城周边的百姓见过了兵祸,也见过了当初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但是饶是如此,黄巾军的骑军的出场还是使得全场鸦雀无声。
  许安向着左右两边看了一下,他注意到了北地、西域各国的使者脸上的表情已经凝固了。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三千骑,对于一个西域的小国家来说想要凑出其实都并不难。
  北地的草原上,几个规模不太大的部落凑一下就能有三千余骑。
  但是那是三千余骑,三千多名骑马的人,不是三千余名全副武装,佩戴着环臂铁甲,身穿着铁铠,头戴着玄铁胄,手执骑枪,腰佩弓箭,马刀全副武装,几乎武装到了牙齿的精锐骑兵!
  而且不仅是武备精良,那些黄巾军的骑军绝对都是百战的精锐,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作假,但是那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却是不可能做不得假。
  许安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对于西域通商,他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些底气。
  中部鲜卑的使者面色虽然严肃,但是眼神之中并没有太大的恐惧,他们毕竟是北部草原之上的霸主
  而北地诸部的使者神色虽然不太好,但是也仅限于此,他们的实力都不弱,一家数万骑还是能够拿的出来,若是决死一战,能够凑出更多的骑兵,黄巾军的骑军虽然武备精良,但是震撼有限。
  但是那些西域来的使者却是很多面色如土,眼神之中掩饰不住畏惧。
  三千余名这样全副武装的精锐骑军若是前往了西域,打一场灭国之战都已经是绰绰有余。
  而且太平道的骑军据说有六营一卫,每营有差不多五千人的骑军,这便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了。
  若是都是这样的程度,那么若是这太平道的道主想要进攻西域,恐怕他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抵挡。
  西域各国可和北地诸部不同,他们大多数都脱离了游牧,已经定居,建立了城池。
  北地的部落有大敌到来,可以将帐篷一收,远遁他乡,等到敌人粮草耗尽便再度返回。
  但是西域的各国却是做不到这么洒脱,他大多都建立了城池定居了下来,拥有固定的国土。
  许安在注意他们,而他们也都偷偷向着许安看去,他们心中已经开始了担忧。
  三千余名黄巾军的骑军从广场之上飞驰而过,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已经缓缓平息,但是在广场之上一阵更为响亮的声音却传了过来。
  “万岁!!!”
  广场之上,数以万计的观礼民众再度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这一次他们的呐喊之声更为高昂,响彻云霄。
  他们大多都是太平道的忠实信众,甚至有些人还是道众已经加入了太平道。
  他们接受了太平道的恩惠,受着太平道的庇护,正是因为有太平道的存在,他们才有自己的土地,才不需要缴纳那么多的苛捐杂税,能够养家糊口,安定的生活着。
  而且很多人的家中都有人在参军,他们实际上早已经与太平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太平道上一次的阅兵已经过去了很久了,还是在中平五年(188年)定鼎并州的时候。
  那个时候,只有四千多名黄巾军的军卒参加了阅兵,当时黄巾军刚刚击败了南匈奴部,收复了并州全境,扬威漠南,才有了阅兵了一事。
  而后太平道便迟迟没有阅兵,当时晋阳城的广场并不大,很多人其实都没有看到阅兵的盛况。
  但是口口相传之下,众人也都想要去看看太平道阅兵的盛况,毕竟这个年代娱乐的活动实在是太少了。
  不是没有人想过太平道的阅兵的规模会比较大,但是没有人想到太平道阅兵的规模居然会如此之庞大,庞大到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三千余名全副武装的黄巾军骑军策马疾驰而过之后。
  骁骑、武骧、并州、上谷、度辽、西凉六营的骑军依次步入了战场。
  每营的骑军都有大概六百余人,这些骑军皆是如同此前奔驰而过的骑军一般,全副武装。
  只不过六营的骑军并没有如同之前的骑军一般飞驰而过,而是操纵着战马踏着碎步,从城楼之下的广场缓缓而过。
  虽然没有奔驰,没有冲锋,但是其带来的压迫感,并不比此前飞驰而过的三千余骑要小。
  六营的骑军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城楼之上的讲解官淡淡的介绍着六营骑军的由来,让一众被邀请观礼的人脸色更加凝重了数分。
  黄巾军六营骑军几乎都有着赫赫的战功。
  黄巾军的骑阵很快过去,紧接着便是黄巾军的步军方阵。
  这一次黄巾军的步兵方阵,不再只是四千人,即将接受检阅的黄巾军步兵方阵几乎一眼望不到头。
  站在城楼上的一众外国使者皆是心情沉重,中部鲜卑的使者眼神已经不再如同此前那般从容。
  相隔如此远的距离,他仍然能够感到那扑面而来的杀气,那令人胆颤心惊的气势。
  伴随着浑厚的鼓声,黄巾军步兵的方阵也慢慢进入到了众人的眼前。
  首先入场的黄巾军步兵,并非是黄巾军的精锐,而是黄巾军的民兵,他们大多都是民屯的农户,民兵的军阵有六百余人。
  他们排列着密集的军阵,肩扛着长枪,迈着还算整齐的步伐,缓缓的进入了众人的眼帘。
  排在他们后面的则是黄巾军的军屯方阵,也有六百余人,他们的武器稍微精良了一些,身上也出现了简单的革甲,步伐整齐了许多。
  城楼之上一众外国的使者,还有益、凉两州的豪强世家,益州南疆部落统领、凉州羌氐氏族的酋首都没有露出轻蔑的表情。
  在这些黄巾军的步卒出场的时候,城楼之上便已经有介绍,说这是黄巾军的民屯兵和军屯兵,兵解释了什么简单的解释了什么是屯田兵。
  这些屯田兵的身上没有什么杀气,一眼便可以看的出来,应当是没有上过战场,武备也并不精良。
  但是他们的步伐整齐,士气如虹,朝气蓬勃。
  城楼之上众人的脸色仍旧凝重,这些屯田兵确实不强,但是太平道屯田的规模早已经超过了百万!这代表着太平道有着大量的预备役可以利用,可以补充到损失的一线部队之中。
  太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