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天之世-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道在占据了四州之地,拥众千万之后,他们已经不再惧怕任何意义上的消耗战了……
民屯兵、军屯兵的方阵走过,排在其后的军阵气势明显不同。
如果说民屯和军屯的方阵给人感觉是朝气蓬勃,那么排在其后的军阵,便是犹如森林。
这些军阵,正是由三大军区,四州守备的精锐部队组成的阅兵部队。
这一次的阅兵,许安将三大军区,四州守备的精锐部队都调集了过来。
每州征集一千人,每区同样一千人,共计七千人。
普通守备军配甲率并不高,多是维持州内的治安,不需要和大规模的敌军作战,所以他们的武备较差。
但是为了阅兵的需要,许安临时调集了一批甲胄给与四州的守备军。
四州的守备军虽然属于是第三等级的部队,但是他们长久以来,习练军阵,训练队列,许安这一次又是抽调的其中的精锐训练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排在最前的益州守备军方阵,这些守备军其实并非从益州而来,而是不久之后将要开赴去益州的军卒,不过也算是益州的守备军了。
紧接其后的分别是,凉州、中州、并州,按照被解放的时间来排序。
三大军区的正军各有一千人,合有三千余人。
这些正军,他们的装备更为精良,而且因为长久的战事,也让他们的身上多出了一股凌厉的杀气。
伴随着激昂的战鼓声,三大军区的正军,四州的守备军依次迈步走入了广场之中。
一面有一面代表各自所在州郡、军区的旌旗被高高举起,身穿军官礼服的将校执刀行走在队列的前方。
这些军卒每一次迈出的腿都是同一支,每一步所迈出的距离甚至都不差分毫。
比起之前的屯田兵,这些正军和守备军排列的军阵紧密而又有序,根本不见丝毫的凌乱,不似千人,倒似一人。
就当其最前方的军阵快要临近城楼左侧的白线位置时,两侧的战鼓之声陡然一变。
“咻——————”
一声尖锐的哨音陡然响起、
广场之上正在接受检阅的黄巾军步卒陡然一顿。
越过了白线,军阵之中的军卒除去排头的军卒之外,其余的军卒皆是转头向着城楼之上看去。
而后上身挺直,两腿绷直,一臂高摆至胸前,另一只手握持着武器将其斜放在肩头,以一种特殊的步伐迈步向前,整齐划一。
而那改变的鼓声,正是为了配合这一步伐。
响亮的踏步声从城楼之下传来,就算是鼓声也没有办法压倒那有力的踏步声。
这样的步伐,行军方式在后世为世人皆知,因为这就是“正步”,后世阅兵所使用的一种步伐。
正步行军和普通行军相比,其声威之壮,犹如云泥之别。
城楼之上,一众使者,统领、豪强世家在这一时刻皆是变了颜色。
不仅仅是因为正步的压迫感,还有那些军卒转头看向他们之时,那杀气腾腾的目光。
浑厚的鼓声和响亮踏步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了一篇令人惊叹的乐章。
七千余名黄巾军的军卒,踏着正步走过长安广场,迎来的是几欲穿云裂石的呼喊声。
欢呼声犹如浪潮一般一浪皆着一浪,似乎永远都不会平息。
整个长安广场之上,无数的旗帜被摇动,长安城自建立以后,从未有过如此热烈的时刻。
而这还不是阅兵式的巅峰。
白杆兵、鹰狼卫、锐士、武卒、陷阵营、黄天使者的方阵相继而来,他们踏着有力的正步,迈步向前。
而就在这时,整场阅兵式才真正攀升到了顶峰。
这些黄巾军的精锐部队一经出场,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除去白杆兵外,鹰狼卫、锐士、武卒、陷阵营、黄天使者五军都拥有自己图案的旌旗,他们装备也非常有辨识度。
鹰狼卫虽然不算是正规作战部队,但是他们参加阅兵并没有收到任何的反对,他们在太平道的地位远高于其他的部队,其声望虽然逊于黄天使者,但是却要高于武卒。
参加阅兵的鹰狼卫皆是身批罩甲, 穿鹰狼服,腰配雁翎刀。
黄巾军精锐部队带来的压迫感远非是此前其他部队所能比拟。
广场之上的气氛热烈无比,但是城楼之上,除去太平道的一众官员将校还保持着笑容之外。
那些北地、西域的使者,鲜卑的使臣,还有一众豪强世家、凉州羌、氐部落的统领皆是露出了震恐。
黄巾军威震漠南,威压诸部,占据四州之地,鲜卑的使者其实已经将心理的预期值提的很高,但是现在他发现,黄巾军的实力原本他想象之中的还要强上数倍。
北地、西域等国的使者心思各异,他们完全没有胜过黄巾军的信心。
而城楼之上的豪强世家却是已经心中再无反抗之意,太平道人心所向,军容鼎盛远超其想象,他们心中权衡了一下,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凉州羌、氐部落的统领皆是面色凝重,凉州之战,他们已经见识了黄巾军的强大,但是如今黄巾军又一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第七百三十三章 风雨欲来、灾荒将近
开国大典在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之中落下了帷幕。
但是阅兵所带来的震撼仍旧留在了众人的心中,许安很清楚这一次的阅兵绝对有汉魏两庭的奸细隐藏在人群之中观看。
这一次的阅兵可不仅仅是敲打如今太平道境内那些不安分的势力,更多的是为了敲打太平道周围的势力,彰显军威,让周边各国知晓太平道的强弱,而这其中的周边各国,自然是包括了汉魏两庭。
等到汉魏两庭收到长安这边的消息之后,恐怕会征募更多的军兵,提高对于太平道的防备,将其预警值拉到最高。
而其战争的烈度恐怕会上涨到最强,他们被贾诩抛下的诱饵洛阳地区所迷惑,以为太平道真的后继无力,在得到了一定的安全之后,安心的开始争斗了起来。
汉魏两庭之中,根本没有人想到许安竟然以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式进入了益州,并在一举击破了益州军主力,收降了所有的东州兵。
不同于汉魏两庭,汉魏两庭治理地方,主要是靠地方的世家豪强,其官吏也多是世家豪强。
但是太平道如今已经有了一套系统的培育官吏的手段,现在太平道境内各地的官吏多是道堂出身的。
今年是初平五年,郡学院第一期的学生也即将学满三年,太平道的第一届郡生试也将举行。
不过现在或许应该说是太平道的第一届郡生试,应当说是明国的第一届国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并非是一时便能彰显出来,但是不管得到收益的时间是多久,也必须要去投入。
国学院现在被设定为四年,从国学院毕业者,通过了实习之后便可授官。
而那些早毕业的郡学生,许安也准备将他们先安排到各地的屯田所去管理屯田,或者是九部之中锻炼,能力足够后,外放到各地作为官吏。
仅凭道堂的学生,其实是不足以管理偌大的四州之地。
道堂招收的是成人,是速成班,从原先的一年学制到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年学制,学习的都是为官之道和如何成为符祝。
他们实际上只是作为过渡的一批,作为国学院的学子还没有成长起来之时,临危受命的一批人。
当然他们也被授予了在达到了要求之后,可以进入国学院深造的机会,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太平道的官吏选拔方式,以及地方豪强世家的力量在被清扫之后空前弱小,对于地方的掌控力远高于汉魏两庭。
太平道的官吏治理地方,靠的是太平道的影响,靠的是黄巾军手中的刀枪,而不是靠着豪强世家。
汉魏两庭终究是对于太平道了解太少,最终咬了鱼饵,打出了真火。
如今他们已经是钻入了套中的猎物,唯一的生机就是趁着益州还没有完全被太平道消化,率先分出胜负,再以全国之力对抗太平道。
不过,汉魏两庭似乎短期之内,难以决出胜负,田丰被从狱中释放,临危受命守备青州。
青州虽然只是换了一个人作为镇守,但是效果却是大不一样。
许安向着东方看了一眼,那里是汉魏两庭所在的方向,恐怕现在整个黄河成为了汉魏两军交锋的战场。
许安现在也想起来了一件事,他记得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那一段时间,中原各地的灾荒就没有少过。
蝗灾、旱灾、疫病就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冒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描绘的正是东汉末年这个时代中原大地发生的惨状。
现在汉魏两庭打的越凶,等到灾荒一到,他们的国力也将会衰减的多。
许安眉头微蹙,很多的记忆都已经消退,他只记得发生灾荒,但是却不记得具体的时间。
而且,他还想起了一件事。
长安城好像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好几次的地震。
初平四年的时候,正月的日食,六月的扶风大风,雨雹。
他当时还在益州的时候,十月、十二月两月,长安城都发生了地震,但是规模并不大,只是感受到了震动,并没有造成人畜的损伤,只是有一些本来就是危房的房屋遭到了破坏。
古时将地震称为地龙翻身,认为是地下的神龙翻腾所导致。
在汉时讲究天人感应,所以很多时候当时的官员可能会因此被免职。
原本的时空之中,正是因为初平四年的地震,司空杨彪遭到了罢免。
不过现在长安是被许安所占,许安很清楚所谓的地震并不是什么地龙翻身,只是一种自然灾害。
在许安这里也没有什么天人感应,毕竟在太平道的宣讲之中,许安就是黄天,要什么感应?
于是地龙翻身在太平道官方声明之中,变成了太平道的符祝在斩断汉庭龙脉引发的动静。
本来许安还以为要费一些口舌,但是没有想到消息一经传出,所有人竟然都相信了这个说辞。
甚至于隐藏在长安的一些绣衣使者都跳了出来,刺杀长安城中的太平道符祝。
不止是普通的民众,就是汉庭也是真的相信了这个说法。
许安本来是想要消除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最终地震却反而是变成了一件好事,不仅加强了太平道的正统性,还减弱了汉庭的威信。
称王开国不仅仅是许安一人之事,还是太平道其他人的事情。
历史上有很多黄袍加身,劝进称王称帝之事,就是因为在称王称帝之后,新王新帝需要封赏群臣,一般来说都会再进一步,就算官位不能再进一步,也必然会要封赏一些钱财。
太平道开国,自然也是不能免俗。
开国大典已经结束,但是开国大典后的封赏仪式等会还要举行。
封赏的名册已经拟定,就等许安前往宣政殿的正殿宣布,但是许安现在却是站在了宣政殿的后殿之中没有行动。
“中州的粮仓都储备好粮食了吗?”
宣政殿后殿,许安面色有些凝重,他偏头向着一旁的许攸问道。
许攸是中书府的府令,又是中州的承宣布政使,在前往益州的时候,大部分的政务都被许安交给了许攸处理。
“前不久冰雪消融,已经从并州运来了足够的粮食,如今各地的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