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6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漠北的中部鲜卑统领蹇曼为了不在单于之争中落败; 无奈向太平道寻求援助,也归附了太平道。
  益州豪强恭敬; 南疆各部臣服。
  占据四州之地,大部分的地方都有关隘据守,腹地安全。
  外有各部作为屏障,隔绝威胁。
  现在太平道总算是迎来了一个能够喘息的时间; 这段时间的宁静和之前相比; 简直就如同天堂一般。
  许安也终于是从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了身来,也有了时间可以休息,不需要在终日埋在案牍之中。
  春风吹过,在太液池之上吹起了千万道的波纹。
  只是这怡人的景色和这难得的休息时间; 却是没有能够让许安紧锁的眉宇舒展开来。
  自今年初始到现在; 一共就下过一场小雨,然后天气便是一直都晴天,这几日天空之上甚至连白云都消失一空; 刺目的太阳光就这样直接照射在了大地之上。
  金乌高悬于天际,所放出的光芒让人根本不能直视,就是在凉亭之下,看着被太阳暴晒的地面,都让人难以睁开双眼。
  许安站起了身来,双手撑靠在栏杆之上,俯瞰着亭台之下的水面。
  他注意道了太液池的池水水位下降了不少,这一发现更是让其心中感到有些忧心。
  已经确定了三辅地区有蝗灾正在孕育; 而现在这样的天气无疑是预兆着旱灾将到。
  曾经的记忆有些消退; 许安已经淡忘了很多的事情,他只记得原本的时空并没有初平五年(194年); 这一年汉庭改元为兴平元年; 其余的事情都忘却了很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好像并不太平; 也并不安宁。
  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临到关头; 灾荒降至; 许安心中还有些忐忑。
  未知的事务总是最能够让人感到恐惧的,许安没有办法预测这场灾难能够影响多久; 能够波及多广,能够造成怎么样的破坏。
  尽人事; 安天命,似乎是如今许安唯一能做的事情。
  事情超出了掌控,让许安本能的感到不安。
  “明公在想什么?”
  就在许安陷入沉思的时候,有人出言打断了他的思绪。
  许安这时才回过神,不知道什么时候阎忠已经是坐在了他的对面。
  “阎公近日气色看起来好了许多。”
  王异站起了身来,向着阎忠行了一礼,问候道。
  阎忠和许安的关系亦师亦友,而阎家也和他们王家交好,王异对于阎忠向来都是比较尊敬。
  “这长安的气候倒是比凉州要好许多; 太液池的风光也比冀县府衙的风光要好得多,平日里华院首还为我熬制药膳; 气色怎么可能不好,而且这些时日我也在练习五禽戏。”
  华佗现在是两院的院长,虽然被称之为院长; 但是平常大家称呼,还是习惯以院首称呼。
  阎忠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转而对王异说道。
  “我记得华院首给你配备了一些安胎静神的药物; 可不要嫌弃汤药味重难闻。”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这些日子一直在服用,多谢阎公挂念。”
  王异微微垂首,应诺道。
  这些时日,除去了开国大典之事,最让明庭上下欢呼雀跃的消息,便是王异在开国大典之后不久,便被确诊怀孕的消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汉朝以孝而治天下,其观念在民间根深蒂固。
  而华夏的宗族观念一直都存在,影响也极为深远。
  一方势力,一国之君若是没有子嗣,其麾下的将校、朝中的百官其实都难以安心。
  许安如今虽然春秋鼎盛; 太平道如日中天; 没有太值得让人忧心的地方; 因此众人心中虽然有些担忧,但是也没有人将事情摆在明面之上言说。
  不过现如今王异确认怀孕; 这一消息传出,也是让众人都感到了些许的放松。
  许安紧蹙的眉宇舒展了些许,他重新坐了下来,握住了王异的手。
  “阎公可注意到最近天气的反常。”
  许安的问题,让阎忠也是皱起了眉毛,他本来没有在意,但是细细回想了一下,确实感到最近的天气有些反常。
  几乎是一瞬之间,阎忠便是明白了许安的意思。
  他看了一眼太液池的水面,又向着岸边看了一眼,脸色也是有些凝重了起来。
  “这些日子,我都在太平观和太医院两地,没有怎么来太液池,也没有怎么关注天气。”
  “现在明公一提,确实是有些反常,这太液池的池水水线下降的有些不对劲。”
  “蝗灾、旱灾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小……”
  “如今刚刚开国,灾荒连绵,恐怕……”
  阎忠脸色凝重,刚刚开国,便要同时遭逢旱灾和蝗灾,这并不是什么吉兆啊。
  许安的眉头重新皱了起来。
  自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彻底的占据主流。
  自此,一旦出现灾荒,便会认为要么是天子的过失,要么便是大臣的过失,总有人需要站出来承担,很多三公都是因为天灾而不得不引咎辞职。
  汉时迷信鬼神,相信天人感应一说,若是处理不当……
  等到灾荒到来之后,魑魅、绣衣使者在各地散播流言,太平道恐怕会就此失去民心。
  东汉末年频繁的更换三公,和连年的天灾也离开关系。
  因此东汉末年献帝时期三公职位更换的频繁程度,甚至和明末崇祯更换内阁大臣一样频繁。
  ……
  初平五年(194年),四月二十日。
  三月时还下了几场小雨,但是进入了四月之后,天气却是越发的诡异和反常,不见一滴雨水,甚至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
  甘亭。
  田地的中央,梁平撑着锄头,抬头看着远方。
  他拿起放在脖颈处的麻布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显得有些忧心仲仲。
  这些天来水渠中的水流越发的变得纤细了起来,这几日为了给田地之中的庄稼浇灌,都已经是耗费了他所有的精力。
  也辛亏是有之前太平道兴修的水利,好像是叫做什么翻车的东西,可以从河中取水,不然恐怕取水的辛苦和困难程度还要增加几倍。
  汉庭走了,那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豪强世家也全部都已经销声匿迹。
  自从黄巾军到来之后,他们获得了耕地,有了农具,黄巾军还给他们修缮了道路,还有修建了不少的奇怪的水利工程,那些水利工程为他们省下了不少的气力。
  需要缴纳的税赋比起往日来说要少了许多,终于能有喘息的机会了,去年一年家中终于是攒下了一点余钱和余粮。
  今年要是再努力些,也能攒到足够的钱去县城给妻子买上一身新衣。
  想起妻子,梁平的脸上也不由的浮现起了一丝笑意,只是笑容转瞬即逝最后还是消散在了梁平的脸上。
  结婚已经有三载的时间,但是三年以来,他的妻子都是跟着他在受苦挨冻,甚至连一身新衣都没有置换。
  甚至在前年官府征募税收之时,还是典当了妻子的嫁妆才勉强缴纳了税赋,不至于被官府惩戒。
  梁平叹了一口气,将锄头抗在了肩上,太阳逐渐西斜,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今天的田地也已经得到了灌溉。
  田地里,其他的人也已经开始在收拾着农具了。
  妻子已经先一步回家去做饭,不远处的聚落之中已经是炊烟袅袅。
  梁平从作物的间隙之中小心的走上了田埂。
  今年的天气反常,整个三月就下了几场小雨,四月一滴雨水都没有落下,溪水的水位明显下降了许多,屯所之中的人已经开始在囤积饮水了。
  关中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旱情了,但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旱灾,就算是年岁尚轻的人也听过老一辈人说过的。
  而且去年的接连发生的怪事,也让不得不担忧。
  去年正月的时候天狗食月。
  明明晴空万里,但是却有雷声大作。
  听游方的医者说,在扶风的时候连续挂着莫名的大风。
  最严重的事情还是去年连续两次地龙翻身,地动山摇,甚至有些房屋都振倒,索性没有人因此受伤,但是这些事情如同阴霾一样压在众人的心上,让众人皆是揣揣不安。
  似乎自从太平道来到之后,这关中之地便时不时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聚落之中,一直以来都流传着一些传闻,说是太平道连年征战惹的天怒人怨,上天这才降下了惩戒以为示警。
  梁平回忆着去年发生的事情,内心也不由的沉重了起来,心中不由的也产生了些许的怀疑。
  虽然太平道入主了关中,没有了那些繁重苛捐杂税,也不需要征发徭役。
  但是……
  “铛————”
  一声钟响从聚落之中传来,还在田地之间劳作的众人皆是脸色一变,纷纷看向聚落的方向。
  聚落之中若是响起钟声便代表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或者是有紧急的情况发生。
  上一次钟声响起是因为太平道将要在长安举办开国大典。
  但是这一次的钟声响起,众人的心中都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梁平匆匆收拾了一下农具和包袱,便跟随着其他的农户一起向着聚落之中走去。
  一路急行,当走到聚落房舍之外的时候,此时聚落正中央的广场之上已经站满了人,整个屯所的人似乎被集中了起来。
  屯所的典农官手执着一个用铁皮制成的扩音喇叭似乎正在说些什么,但是相去甚远,听不太清楚。
  在典农官的旁边,十余名头戴着黄巾,手持着长枪军卒守卫在高台的四周,而在他们的旁边,还有数名骑乘在战马之上同样头戴着黄巾的军卒。
  屯所之中倒是有牛,但是却并没有战马,梁平记得很清楚。
  这些骑士肯定都是从外地赶来的,而且梁平还注意到了,在广场的另一面,有大概三十余名骑兵,还有几辆怪模怪样的马车。
  那马车似乎被叫做四轮马车,此前梁平在官道之上倒是看到过那样的马车。
  梁平跟随着人流,汇入了聚落中央的广场,也终于听清楚了典农官在说些什么。
  那些骑乘着战马而来的黄巾军骑兵是从长安远道而来,他们这一次运来了大量的水缸免费发放给他们,这些水缸可以用来储存净水。
  又叮嘱了一些注意的事项之后,典农官也离开了高台,一名身穿着道袍的黄巾军符祝随后从其手中接过了扩音器后登上了高台。
  他的出现,自然是再度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我是鄠'hù'县太平道的符祝,我叫汤良,诸位想必也已经发现了近些时日,天气的反常,多日未有降雨。”
  一石激起千层浪,汤良的话音落下,广场之上嘈杂声四起。
  “诸位,诸位!”
  高台之上,汤良高举着扩音器,提高了声音,压下了众人的议论声。
  “汉室定鼎华夏近四百余年,早已是根深蒂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然而苍天之爪牙还在顽抗,我等已经在关中地带发现了旱魃的踪迹。”
  “旱魃!”
  原本刚刚平静下来的广场,再度喧嚣了起来,场面濒临失控……


第七百四十一章 焦金流石、蝉喘雷干
  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旱魃其实不过只是传说的精怪,实际上根本没有此类的精怪。
  许安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