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青州黄河以北的平原郡调兵,那么正好给了如今还在青州的汉军的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
  一旦鞠义带领着麾下的主力前往驰援邺城,那么青州汉军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渡河北伐,一口气将整个青州都收入囊中。
  而最后一条道路,从幽州的三郡乌桓之中再度征兵,以及征调守卫幽州军卒。
  这一条路确实可信,黄巾军暂时没有任何南下的举动,有东部鲜卑稳住北疆,不需要太过于担忧公孙度和许安进攻幽州。
  但是这一条路,孙坚怎么可能想不到,汉庭的一种谋士又岂全都是酒囊饭袋?
  现在幽州本土的守军,还有三郡乌桓却是根本无力南下驰援邺城。
  因为有一个人挡住了幽州军的回防,而且不仅仅是挡住了幽州魏军和三郡乌桓的南下,还极大的威胁到了如今屯驻在青州平原郡的鞠义部。
  那个人不是什么凭空冒出的人,他正是原本盘踞在幽州,人称白马将军的都义侯公孙瓒。
  这一切都还要从初平二年(191年)说起。
  公孙瓒斩杀了刘虞之后,也激起了三郡乌桓的反抗,三郡乌桓起兵要为刘虞报仇。
  袁绍当时正和公孙攒僵持不下之时,与当时的乌桓峭王、鲜于辅达成了共识,引诱公孙瓒北上救援涿郡。
  乌桓峭王因此和鲜于辅合兵一处,南下进攻涿郡。
  公孙瓒于是领军北方,意图先剿灭了幽州的叛军,再去对抗袁绍。
  公孙瓒带兵一路北上,与桓峭王、鲜于辅两人军队于鲍丘遭遇,双方爆发大战。
  就在鏖战之际,麴义领大军赶到。
  公孙瓒军不敌溃败,鲍丘一战,袁绍军斩首二万余级。
  屡战却是屡败,公孙瓒麾下部曲也是因为连番的惨败,士气低落,军心难振,根本无力再战,最后公孙瓒只能是率领残部逃回了易县。
  公孙瓒麾下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也是损失殆尽,悉数战死。
  那个时候,公孙瓒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的疆域,后方也被三郡乌桓占据,还跟随着他的士兵只有万余人。
  易县南临易水,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公孙瓒下令军卒在城外挖壕沟十数道环绕,并堆积土丘,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
  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数百万斛以为自保。
  攒曰:“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袁绍数次想要进攻易县,但是最终都是无疾而终,反而折损了不少的兵将。
  公孙攒以骑军扬名,但是最终却是在袁绍的手下连番遭遇败绩,最终却是在守城战上找回了面子。
  袁绍后面只是令崔巨业屯兵于易县以北,警惕公孙瓒再度出兵。
  从初平二年(191年)一直到初平六年(195年)的四年时间之中,公孙瓒一直没有动静,似乎真的想要在易京待上一辈子。
  但是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公孙瓒领兵杀出。
  而公孙瓒兵出易京之时,就在孙坚攻破黎阳之后的第三天。
  时间之所以如此接近,自然不是什么巧合。
  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
  崔巨业久守易县,根本没有想到公孙瓒还会领兵出战,潜伏的绣衣使者趁乱在营中纵火。
  公孙瓒亲带骑军出城进攻魏军大营,魏军猝不及防之下,被公孙瓒击破。
  公孙瓒余威不减,于乱军之中,将崔巨业阵斩,守卫在易京之外的魏军由此土崩瓦解。
  而后,公孙攒开始疯狂的报复和扩张。
  以易县为中心辐射近百里的范围之内,大量的城邑遭到了掠夺。
  不仅如此,公孙瓒裹挟了不少的壮丁,强征为兵。
  如今有公孙瓒在北地,北方的三郡乌桓和幽州军确实根本不好驰援邺城。
  我知道,各位一定忘记了公孙瓒。
  大家也别说我黑公孙瓒,公孙瓒在历史上确实算是名将,战功也算显赫。
  但是他在和袁绍的交锋之中战败之后,确实是在在易县筑京自守,屯粮不出,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
  历史上,从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四年(199年),也是四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固守易京。
  以下是历史上公孙瓒的结局。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引火自焚。


第七百六十一章 麴义
  一众明廷的重臣皆站在永宁阁的大堂的两侧。
  在堂中正放着一方巨大的沙盘,这沙盘之上不是一州一郡的沙盘,而是囊括了整个大汉十三州的沙盘。
  沙盘之上,在冀州、兖州、青州、幽州等地,密密麻麻的插着红蓝两色的小旗,其犬牙交错; 错综复杂。
  而其中红蓝两色最大的旌旗距离的并不远,那两色的旌旗代表着的正是袁绍和孙坚。
  许安走入了永宁阁后,候在庭院外的鹰卫也再度搬来一块专门用于悬挂地图的挂屏。
  一副没有绘制地形,只是描绘着大汉十三州的州郡城邑的地图随后便被鹰卫悬挂了起来。
  汉魏明三方所占据的地方分别以红、蓝、黄三色标注,一目了然。
  汉军的进攻方向、魏军的防守方向,明军的屯驻方向; 各个军区的位置都被一一标注; 描绘了出来,极为清楚。
  就是不懂军事的人; 也能够看出个大概。
  而永宁阁内的众人,自然没有不通军事的人。
  就是一直作为符祝的工部尚书葛舟,也曾经握着长枪上阵搏杀过。
  户部尚书傅祁和礼部尚书杨绩两人和阎忠一样,也都是曾经有过军旅的生涯。
  之所以沙盘和地图的标注各方面都清楚无比,这一切都要归公于鹰狼卫。
  太平道占据的州郡因为关隘庇护,虽然战事不停,但是多是发生在境外和边境之地,所以长久以来境内安稳,久未经战乱,甚至看不到一点乱世的影子。
  尤其是这近两年的时间之中,因为太平道全面收缩,汉魏两庭纷争的加剧也使得其无暇西顾,就是戍边的军队也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但是鹰狼卫却没有放松半分; 尤其是潜伏在汉魏两地的鹰卫,更是时刻密切的注意着汉魏两国的情况; 连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都没有放过。
  才有了如今这极为详尽的地图和沙盘,还有各处汉魏两庭军兵的动向。
  应天府是如今明廷的政治中心; 三府六部的衙署就设在应天府; 永宁阁的众人因此先一步比许安得知了具体的情况。
  许安坐在座椅之上,凝望着身前不远处挂在沙盘之后的地图。
  “眼下汉魏两庭僵持之势已破,汉军一路势如破竹,邺城孤立无援,孙坚又有‘抛车’相助,旋门关的关墙尚且无法挡住‘抛车’,邺城城墙的自然也是多半无用。”
  “魏庭外无援兵,连战连败,又被攻入心腹之地,其军必然士气低落,人心离散,恐怕邺城被围之后不久,魏庭将会逐步走向崩溃。”
  看起来袁绍只不过是输了一阵,被孙坚攻入了腹地,也不是没有机会反败为胜,主力未失,只是没有防备; 致使汉军如今占据了优势。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战争。
  汉军攻入内黄城,距离邺城不过百里之遥。
  如今魏国之地; 烽烟四起,败势明显。
  幽冀的一众世家豪强,就是包括一直以来鼎立支持袁绍的甄氏恐怕也会生出别样的心思。
  这些世家豪强可并不会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個篮子之中,那样的风险性实在是太大。
  人心浮动,若是袁绍不能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反败为胜,只怕是到时候整个冀州的世家豪强都会叛离。
  天命之说,在某些时候会成为了助力。
  袁绍此前假做玉玺,命人以器具伪造龙吟之声,焚烧洛阳汉室宗庙,宣扬天命所归,最终在邺城如愿以偿的登基称帝,建国称制。
  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
  那个时候这样的说法,在魑魅的推动之下,甚至一度成为了天下的主流,就是汉庭控制的地域,仍旧是有着其流言的存在。
  那个时候袁绍,占据司隶、冀州、青州、幽州、徐州,五州之地,如日中天,颇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若是孙坚稳住了局势,恐怕袁绍便挟建国之势直接南下,击破了汉庭。
  当时的汉庭,虽然也占据了数州之地,但是其多是南方的州郡,南方的州郡在大部分世家豪强的眼中看来,都只是蛮荒之地,穷山苦水,道路不便,想要动用人力物力颇为艰难,损耗极大。
  那个时候的袁绍,却是占据了中原的富庶州郡,实力强劲无比。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天命之说却是成为了袁绍的催命符。
  袁绍当初借助魑魅散播自己才是天命,而汉庭也借助着绣衣使者散播着汉庭才是真正的天命。
  若是在此前,这样的宣传收效不会有什么收获。
  但是在汉军连战连捷,更是攻入了冀州的魏郡,兵锋直指魏国首都邺城之时,这样的说法却是能够影响到大多数的人。
  离心离德,人心背向。
  现在的魏国早已经是岌岌可危,袁绍所面临的局面远远不是汉军已经兵临城下的问题,而是如何破解如今人心离散,整个魏国即将分崩离析的问题。
  现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邺城的城外,恐怕现在汉军和魏军在邺城的交锋已经开始。
  邺城交锋的结果,影响的将会整个魏国,整个中原地带。
  一旦袁绍战败,或者是露出了败势,那么魏国国内的一众世家豪强绝对不会心慈手软,陪着袁绍一并殉葬,他们绝对会倒戈一击,投向汉庭。
  袁绍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了这一场败局。
  “无论是从纸面之上的力量,还是从战略的部署,以及双方军将的对比,我看不到袁绍取胜的半分的可能。”
  “袁绍的野心太大,想要的太多,北疆,青州、洛阳、太行他都想要,他麾下军兵虽众,但是终究是太过于分散了。”
  袁绍的实力其实在最初,可谓是所有人之中最强大的,就是当初因为收复了洛阳而名闻天下的孙坚势力也远不如袁绍。
  袁绍的大意,使得他失去了兖州的控制。
  任人唯亲,让袁谭统领青州,使得青州的战力孱弱,难以取得胜果,连战连败,青州不仅没有让袁绍得到助力,反而是让袁绍不得不动用冀州的力量去驰援青州。
  在东郡之战之时袁绍将所有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不仅挡住了当时士气如虹的汉军攻势,还拿到了洛阳地区的控制权,以及泰山郡的控制权。
  但是袁绍那个时候却没有继续保持,一鼓作气南下进兵,而是止步洛阳,将兵力派往北疆,想要借助东部鲜卑的力量给与许安施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