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天之世-第7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如将那些所谓的世家豪强全部都诛杀殆尽,彻底斩断了其根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许安握紧了坐椅的扶手, 凝望着前方,收敛了神色。
  那些世家豪强有自己的底蕴,有应对的之策,但是现如今,刀却是被在他牢牢的握在手中。
  他麾下的数十万军卒都只听从他的命令,和世家豪强半点的关系都没有,甚至处于对立的状态。
  阎忠心头狂跳,神色微变,他看到许安的脸色重新归于平静,转头凝视前方,身躯向后微靠,再没有了其他的动作。
  这是许安下意识的动作,许安每次有这样的举动,都是因为心中起了杀意。
  阎忠虽然无法完全猜透许安的内心,但是他知道一点,许安现在恐怕对于汉庭的一众世家,乃至是国内的一众的世家都起了杀心。
  “万胜!
  !”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从前方传来扰乱了许安的思绪,但是也让他抓住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许安举目望向前方,吕布的旗帜此时正飘扬在前阵的方向。
  吕布如今声名正盛,此番出战,瞬间便引得无数明军军将的呐喊响应。
  许安站起了身来,走到了望台的栏杆之前,张开双手撑靠在望台的栏杆之上。
  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这混乱不堪的天下也即将被他所平定。
  朱儁、卢植、董卓、皇甫嵩、孙坚、刘备、曹操这些当世的枭雄豪杰都被他所败。
  世家之疾并非无解,他手中握着钢刀,那些剪除了羽翼和爪牙的世家豪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现如今。
  他,才是规矩的制定者!


第八百九十二章 彭城!
  “慌什么!”
  程昱鹰目含怒,环视着一众站在城墙之上惶恐不安的军将,沉声皱眉。
  “对面两支骑兵加起来不过只有两万人,我们这里可是有十万大军。”
  程昱心中暗自摇头,这群世家豪强真的扶不起的烂泥。
  他虽然明军不知道耍了什么样的手段快速的击破了九里山那里的两处营寨,但是他看的清楚,明军的两股骑兵直冲而来,但是却没有携带什么攻城的器械。
  彭城城建池固,这里也是经过了加固的城墙,虽然加固的没有边疆的城池那般牢固,但是也绝地不是不用攻城器械就能攻下的。
  明军的主将也没有那么愚蠢,拿着珍贵的骑兵不带器械来直接攻城。
  明国如今占据着北疆、辽东、西域所有的马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明军的序列之中骑兵并不珍贵,相反因为粮草的问题,战马无论在何处都是极为的昂贵,就算是在牛羊成群的北疆也是作为珍贵的物品。
  “明军骑兵一点攻城器械都没有,守住了四门,除非他们都长出了翅膀,不然绝对无法攻入彭城。”
  “更何况,他们要想攻城,就必须要拔除我军在城外设置的营寨,城外四寨每寨都有两万余人,城外营寨的营墙岂是战马能够逾越,有什么可慌?”
  程昱怒目而视,沉声喝道。
  程昱的一席话还是有一些作用,城墙之上跟随着程昱的一种军将也是慢慢平复了些许的心神。
  “都各自回到守备之位上,明军异动我自会注意,一旦有什么问题,我会立即下达军令,到时候依照军令行事即刻,都不要围在这里了。”
  程昱挥了挥手,下达了逐客令。
  “如今各部军卒正因为明军异动而慌乱,赶快返回驻地稳定部众,只要我等自己不发生混乱,明军就无可趁之机。”
  程昱横眉立目,扫视了一圈还围在其身旁,仍然有些犹豫的一众的军将。
  “还愣在这里干嘛,还不快去!”
  眼见程昱发怒,一众军将这才各自退却,只是眉宇之间似乎多有不服。
  这些将校实在也没有什么借口在留下来,两两三三结伴离开了城墙之上。
  程昱眉头更皱,但是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和这些人说话很多时候就是对牛弹琴,只能是以权势相压。
  众人退离,程昱没有停留,随后向着更高处的城楼之上走了上去。
  这些围拢上来的军将都并非是正军的军将,他们有军职的原因,是因为募集了团练乡勇之后,汉庭根据人数和一些情况将其封为义勇校尉、义勇都尉、义勇司马等等。
  为了与正军区别,他们的军职之外都带着义勇两字。
  此前发起反叛的韩正,就是义勇校尉,这也是普通的世家豪强中人募集乡勇能够得到的最高军职。
  程昱走到城楼的楼梯之上停驻了脚步,他回首看了一眼那些正逐渐远去的一众义勇将校背影,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国事艰难,本应是共赴国难之时,但是这些人却是让他感到无比的心灰意冷。
  从一开始的争吵,分配驻地之时,斤斤计较,甚至因为一些军备而争吵。
  战事起前,众人言之凿凿,似乎明军到来,必将出城迎头痛击之,手刃逆贼。
  但是战事起后,却又换成了另外一副嘴脸。
  眼见事态不利,都想要明哲保身,不愿出战,现在明军突破了九里山,彭城之中人心惶惶,他们却是第一反应是来找他,而不是先稳住麾下的军卒。
  程昱摇了摇头,不再去管城下的事情,向着城楼之上继续走去。
  而就在程昱收回了目光,举步向上之时。
  一名身穿着蓝袍,面色略黑的青年将校却是突然驻足回首。
  “怎么了?”
  跟随着那青年将校走在一起的一名军将也随着一同停下了脚步。
  “没什么,走吧”
  那青年将校回过了头来,继续向前走去。
  跟随在他旁侧的军将一头的雾水,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先回营垒之中。
  若是徐晃在此,便能看出这名青年将校的眉宇之间和此前帮助他们夺下九里山的韩正有几分相似。
  此人正是韩正的族弟韩清。
  韩清微微侧目看向跟随着他一起向着北城方向行去的那名军将。
  那人名叫潘越,和他一样都是义勇校尉,不过他并非是和他一并守卫在城内,而是守在城外,也就是彭城北寨。
  两人因为路途相同当初是结伴而来,因此也结伴归去。
  韩清和潘越两人一起下了城墙,骑上了战马,通过街道一路向着北城飞驰而去。
  潘越此时的心中想的都是明军的骑兵可千万别往北寨,甚至在考虑自己是否是该躲在城中不出去,虽然程昱说的有道理,但是万一那明军的骑兵发了什么失心疯真的来进攻,到时候可如何是好。
  毕竟之前大家不是都说明军赶到彭城还要休息一两天的时间才会进攻,到时候才会打仗。
  但是现在明军根本不休息,直接就发起了进攻。
  潘越的心中想着诸如此般的其他杂事,他完全没有看到韩清眼眸之中那一闪而逝的杀意。
  ……
  程昱登上了城楼,扫视着城下的景象。
  此时的城外,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彭城东寨和北寨已经是乱哄哄的乱作了一团,站在城楼之上,程昱都能看到那营寨之中不断走动的军卒。
  明军的目的或许就是要如此,他们知道留守彭城的军队不过都是一些义勇团练,全都缺乏军事素养,派遣骑兵过来,只是为了彰示武力,看有无可趁之机。
  程昱举目向东北方向看去,他看了大队的步兵现在已经是涌出了九里山那边的营垒,正向着彭城赶赴而来,那大队的步兵军阵之中有不少极为高大的器械,那些器械无疑是明军序列之中的攻城武备。
  程昱神色凝重,紧锁着眉头。
  明军现在已呈包围之势,作为北部屏障的九里山丢失,明军的骑兵急速而来,也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而明军现在正面方向的攻势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还在不断的加强。
  程昱撑靠在栏杆之上,双眼不断在南北两方游离,观察着明军的动向。
  遥观着南北两股明军的行动,程昱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九里山的营垒之中,他看到了九里山的营垒之中人影绰绰,似乎还有很多骑兵的模样。
  一道闪电自程昱的脑海之中骤然划过。
  程昱已经是明白了他此前所思索的那个问题答桉。
  那排列在东山山麓之下的那四阵骑兵并不是上谷、并州、骁骑、西凉四营的骑兵,起码不全是。
  明军现在并不缺乏战马,繁阳之战,是郭嘉等人制定的计划,其中详细的考虑了北伐将会发生的各种情况,甚至连一些突发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其中明军行军速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最后的结果,汉军在繁阳城下遭逢大败。
  一切的原因就是明军的行军速度快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
  程昱记得在军报之中,当初在繁阳之战有一处细节。
  第一波的攻击之时,明军的骑兵并没有直接冲锋而来,而是提前下马排列军阵。
  如今在冬山山麓之下的列阵的那些骑兵,很多人应该都是明军之中的军卒骑上战马假扮,为的就是让他们认为明军将所有的精锐骑兵都集中在了正面战场,告诉汉军一个消息,告诉汉军正面才是主攻的方向。
  度辽、武骧等营的明军的精锐骑兵确实还在北疆、西域等地,那些人也解答了为什么明军会多出那么多的骑兵。
  想到这里,程昱的心神再是一沉。
  明庭就的就如一个庞然巨物一般压在他们所有人的心头。
  曾经的明庭前身太平道,确实曾经在他们的国内搅动了些许的风雨,百万黄巾起义引得天下恐慌,但是就算如此,那一场动荡也早已经平息,后来太平道也只是在并州有些许的影响,依靠着太行山,在各地都有动乱发生,无暇顾及之时苟延残喘罢了。
  汉灵帝仍在之时,所有人都只以为太平道其是疥癣之疾。
  但是后来的发展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灵帝死后,天下大乱,局势恶化以至四方崩坏,群雄割据,甚至出现了两日并天的情况。
  明国就这样趁着乱世被太平道在长安建立了起来,那个时候的明庭也不过是占据着并州、关中、凉州三处边缘之地,远远没有逐鹿中原的资格。
  只是现在的明庭对于汉庭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庞然巨物,不可撼动。
  那数以万计的战马,整齐的兵甲,士气高昂的军兵。
  程昱此前并没有亲眼见过明军,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真的开始有些了些许的畏惧,哪怕只是远远的望着,也难以遏制心中的畏惧。
  想起他在将军府之中听到的信息,明军重开西域,击败了辽东的四国、甚至还覆灭了整个鲜卑部族,那位继承了张角遗志,重兴太平道的道君做到了就是昔日汉武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程昱转头看向东南方,举步向着城楼的那一侧走去。
  相隔甚远,程昱看不真切,但是他能够看到那面赭黄色的大纛旗高高立在万军之巅,而许安此时应当就在那面大纛旗下。
  程昱目光闪烁,身为臣子、将校、民众,能够追随这样的人前行,无疑是幸运的。
  那位道君知道如何治国,知道如何打仗,而且,他似乎很清楚应该如何向前,往何处而行。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是程昱却是感觉,许安所开创的并非是一个新的王朝,一个新的国家。
  许安现在正在开创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能够追随这样人,与其一同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跟随在其身后的人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