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关河未冷-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由我们发现你长处,再被动地把你像块砖头一样到处搬。如果你能融入,哪怕不赞同我的主义,至少,在拯救中华民族这个大义之前,我们依旧是同志和战友。我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容得下所有爱国者,更能容得下一个你!“……

  说这句,这句,还有这些话时,苏醒就像他的兄长,他的老师,他的挚友。

  出于一点点骄傲,也出于一点点惭愧,李若水当场没有给苏醒任何明确答复。然而,在返回兵工厂的路上,他心头的热血,却像开了锅般无法平静。

  “四十二军解散之前,我做到了团长,可是我并不开心。因为我从一开始,跟的就不是中央的嫡系部队。所以每次打仗,我们都是被算计的炮灰。用我们的时候,就塞到最艰苦的地方,用完就由着我们自生自灭。我不稀罕做官,只想全心全意打鬼子,不要被人背后捅刀子。所以我跟着李大眼来了这里。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利的争夺。我不想参与进去,也怕被别人误会,当我是来抢功劳,争官位的,而不是真心实意打鬼子。

  缓缓的一边理着思路,李若水一边对着远处青山小声嘀咕。趁着这会儿没人听见,也趁着自己已经不像先前跟苏醒谈话时那样激动。

  然后,他惊讶的发现,其实选择,真的不是很难。

  他先前其实真的没觉得去做技术副厂长有什么委屈。他真的就想简简单单的杀鬼子。他不想参合任何于此无关的事情。

  他担心自己的家庭成分,也考虑过自己太高调,会树大招风被人算计。重庆政府在生死存亡关头,依然不肯停止迫害共产党。他先前也曾经非常担心,等日本人败了以后,他该怎么去面对曾经一起杀鬼子的老战友?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他的某些想法,幼稚至极,并且丝毫没有瞒过苏醒等人的眼睛。

  在苏醒眼里,一切都不是问题。

  苏醒非常坦诚且自豪地告诉他:权利的斗争,自古就没有中断过。他的某些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的党内,也不是一片净土。但是我们的党,却从不鼓励这种斗争。并且一直努力在完善各种制度,去尽可能的减少这种内部消耗。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设法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偶尔会出现停滞或者倒退,但是,只要目标在那里,方向就不会错,早晚都会无限接近。

  后者还非常坦诚地告诉他,每个来投奔根据地的年青人,无论其出身如何,以前做过什么事情,这对根据地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他能把自己的所有长处都发挥出来,不要怕出风头!有什么看家的本领,尽管施展!开饭馆的,就不怕厨子手艺高。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得到发挥,根据地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关于打败了日本人之后局势会如何,苏醒也给了他清晰的方案:眼下国难当头,两党纵有矛盾,也得并肩抗敌!至于日后是不是会兄弟阋墙,呵呵,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有命活到那会儿再说!到那时,你李锋同志若不愿跟往日的袍泽和长官厮杀,尽可选择功成身退。但是,我相信,你原来的那些袍泽,你的那些长官,大多数也不会继续给蒋某人卖命。你们将来极有可能相逢,但依旧志同道合!

  真的会这样么? 李若水对于苏醒有关未来的推测,并不敢完全确定。

  好朋友冯大器嫉恶如仇,即便加入了军统,将来肯定也不会选择去做残害同胞的刽子手。老上级徐旅长已经决定顺应形势去重庆那边做贪官,以此人的聪明,届时肯定会选择明哲保身,或者谁给钱多就帮谁。至于独立旅的其他同僚,届时大部分应该都已经阵亡于抗日战场沙场,包括他自己,双方同室操戈的可能微乎其微。而昔日的上司们,黄樵松,池峰城、孙连仲,一张张面孔从李若水眼下迅速闪过,他忽然发现,那些人要么不受重庆政府待见,要么被明升暗降,今后想要出来再独当一面,真的很难,很难……

  这让他心头的压力,瞬间又减轻了许多。不知不觉,思绪就又飘到王希声当初那个建议上。

  兄弟俩差不多前后脚投笔从戎,一起在二十六路军士训练团中受训;一起在南苑血战突围,一起经历了平汉路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黄河决口,大别山阻击战和襄阳大轰炸;一起离开南阳,北上寻找新的希望;一起加入八路军,一起被分配到晋察冀根据地;那么多事情都是一起做了,为何却一个选择了入党,一个却始终游离于组织之外?”李哥,你再考虑考虑。咱们俩这回,还是一起?” 王希声的面孔,忽然出现在云间,上面洒满阳光。

  “谢谢兄弟了!”李若水举起手,向白云敬了个一个军礼。催动坐骑,加速奔向群山之后的远方!


  第十五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 (五)



  回到兵工厂之后,李若水每天结束了忙碌工作,便悄悄地开始写起了入党申请书。他素来谨慎,故而写完之后,又反复推敲修改。可每次改完,却总觉得哪里缺了些东西,始终意犹未尽。

  结果,很快他就又不顾上修修改改了,只好先将未完成了入党申请书锁进了抽屉。

  一份奖状,随着军区的最新生产任务,送到了兵工厂。

  随着汪精卫的投降,南京傀儡政权的建立,日寇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得到了大幅缓解。立刻从江南各地,抽调大批兵马北上,准备给晋察冀根据地致命一击。

  为了粉碎日军和伪军的联手进攻,晋察冀根据地下面的各二级军分区,都开始未雨绸缪。要求下属的各个兵工厂,尽最大可能,制造并储备武器弹药,并且加强警戒,提防敌人的偷袭。

  由于易县兵工厂前一段时间生产的高效炸药,成本相对低廉,且威力惊人,于是,上面干脆直接下令,让兵工厂发挥自己的长处,今后一段时间,集中全部力量生产炸药,支援前线和兄弟军区。

  而奖状,也与前一段时间的炸药生产密切相关。各大游击队和军区直属步兵团在配备的”易水儿“炸药包之后,将横亘在冀中和冀东两个二级军区之间的大小炮楼六十余座,全都送上了西天。击毙日寇一千三百余人,俘虏七十余人。击毙,驱散伪军两万有余。并且趁机扒掉了一大段平汉铁路,缴获刚才二十余吨!

  饮水思源,各参战部队,一致対生产高效炸药包的易县兵工厂,提出了表扬。顺带着,也向军区提出了配备更多新式炸药包的请求。所以,军区应各参战部队集体请求,给易县兵工厂所有战士、职工和干部们,包括技术人员,集体记二等功一次,发奖状一幅。每人发边区抗日先锋奖章一枚,边区券五圆正,以资鼓励。

  收到奖状、奖章和奖金之后,整个兵工厂一片欢腾,职工、战士们全都表示自愿加班加点儿,以生产出更多的炸药,送小鬼子上西天。但是,李若水这个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却悄悄皱起了眉头。

  他研究马瑟尔的《高级炸药学》已有一段时日了,并在同事们的配合之下,成功研制出了几中组成不同,威力也各异的炸药。其中最早研究的那种仿朱迪生炸药,目前也可以做到小规模量产。但小规模量产,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却是完全两码事。一套生产设备在精兵强将的亲手操作下按部就班,和多套生产设备在普通员工操作下齐头并进,也完全是两种概念。

  从前者变成后者,不光是简单的设备数量堆积!他需要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合格的计量和测量设备,充足的原材料,还有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足够的生产空间。以上条件无论哪一条达不到,整个工厂都生产炸药的设想,都是空谈。甚至有可能因为盲目追求产量,造成设备毁坏,人员伤亡的危险。”李锋同志,怎么了,是不是觉得任务太重了。太重的话,你就直说,我跟上头去反应!“ 兵工厂的王厂长,是个老红军,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见李若水神情凝重,赶紧悄悄凑到他身边,小声询问。”任务不能算重,只是我们这边生产条件实在是太有限了!“ 李若是楞了楞,索性将自己的担忧坦诚相告,”你看,咱们的工人大多数都没读过书,看标尺都很勉强。更甭说复杂的化学配方。以前是张总工程师,我,小刘,老计等人,每人负责一段,才勉强让一整套设备运行起来。如果多套设备同时生产,则……“因为每一个生产环节,他都亲自参与过,所以短短几句话,就将复杂的问题,说了个清清楚楚。兵工厂长老王闻听,立刻将大手一挥,笑着说道,”原料为题,我来解决。车间扩大问题,你也不用管了。至于安全标准,你自己着手制定,谁敢不按照要求做,老子直接开除了他!”“测量和计量设备这块,我带人用废旧玻璃瓶自己刻一些!“ 张总工程师是燕山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算起来还是李若水的师兄,推了推厚厚的眼睛,低声接过另外一个难题。”准确度,肯定达不到科研级,但用来生产,误差应该能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原材料你不用担心,老乡知道咱们做炸药得用油,各家都把自己吃的豆油和香油捐了出来!“ 政委方兵,也是个爽利人,果断接管了下一个难题。

  最后一个关于人员的难题,李若水如果再推给别人解决,就太不像话了。因此,他想了想,舒展眉头,笑着向大伙承诺,”既然各位都有信心,那我就把培训技术工人的任务接下来。从明天起,咱们一边生产,一边训练。争取培训出一批工人来,就上一套设备。别让设备和场地等人,也别让人等设备和场地,齐头并进!“这,恐怕是眼下唯一解决方案,虽然未必是最佳,却切实可行。厂长老王和政委方兵看了看,立刻就拍了板儿。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李若水都忙得脚不沾地。

  原因很简单,诸多不利条件中,人员这块,其实是麻烦的。并且眼下只有他能担任培训的总教官,没有任何别的同事,可以替代他来完成手把手“传道授业“的任务…

  而兵工厂的员工,彼此之间素质差距又实在大的厉害,个别精锐原本就来自阎锡山的兵工厂,生产经验丰富,组织纪律性也强。但大多数员工,却是易县周围的农民,根本不识字,也不会使用各种复杂的生产工具,必须手把手教。

  还有一些以前在私人作坊练出来的学徒工,根本不了解什么叫规模化生产,让他把一整套工艺从头做到尾,他会竭尽所能做出合格产品。一旦把工艺拆解开,让每人只负责一部分,则错误百出。各种公差都大的吓人,往往超过三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就是废品。

  ……

  林林总总,诸多问题花样百出。但有一点让李若水非常满意,那就是,工人们的积极主动性,都非常高。丝毫不亚于当年他刚刚投笔从戎那会儿,在二十九路军的军训团接触到战友们。这让他略感惊喜之余,立刻把一些练兵的方法给照搬了过来,结果效果竟好得出奇,只用了短短两个星期,就十几个年青的员工脱颖而出。

  李若水也不耽搁时间,立刻让这批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积极分子们,接手了刚刚赶至出来的第二套生产设备。随着设备“轰隆隆”地开始运转,高效炸药和新式炸药包缓缓被运出车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