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亮剑开始崛起-第7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摩斯科几乎笼罩在硝烟内。

    但标注五九八的高地上,那位团长紧锁的眉头,说明他心情并不愉快。

    下午。

    炮轰的间歇。

    天空中,突然出现一架架巨大的六发轰炸机抵达摩斯科上空,然后投下一枚枚巨大的炸弹,从体型看,那至少是三吨级的航空炸弹。

    远比炮弹爆炸威力更大的爆炸硝烟腾起,一些建筑居然直接被炸塌。

    此时,那位炮兵团长依旧站在五九八高地上,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摩斯科,眉头依旧紧锁。

    “该死的。”

    他狠狠的骂了一声。

    不算空中轰炸,仅仅计算火炮,加上其他师属的105远程火炮,计算下来,每分钟就有近一千吨炮弹落在摩斯科城内。

    这次炮火密度确实前所未有,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但这位团长也很清楚。

    此时摩斯科内有海量的地下堡垒工事,这样的炮击,效果其实很差,并不能消灭多少敌军,甚至连士气都不会有多少影响。

    除非305以上口径的重炮直接命中堡垒,或者三吨航空炸弹直接命中地堡,否则根本不会有多少损失。

    这座城市里,所有人都已经被疏散了,剩下驻扎的士兵,都是把自己视为死人了,只想拿着德意志士兵垫背,一命换一命。

    前几天的进攻,有无数敢死队抱着反坦克火箭筒从侧面攻击四号坦克,以至于短短五天的进攻,就损失了两千辆坦克装甲车。

    当然,敌人也损失很惨重,士兵的伤亡比德意志只多不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成建制投降的部队。

    双方都在消耗。

    在他看来,这样的消耗毫无意义,以目前部队的实力,有绝对优势的机动装甲力量,有优势空中支援力量,强横的后勤补给实力,完全可以直接分割包围摩斯科,发挥机动能力,绕开继续进攻,把这里围困死,然后徐徐进攻,根本不需要这样消耗。

    物资或许无所谓,德意志不缺物资,但士兵的消耗,还有对士气的消耗也是巨大的,这样缓慢的进攻还会给敌人准备时间。

    他本能的感觉这种方式不对劲。

    不过,这场战争由元首指挥,他只是一个团长而已。

    而元首,似乎打算拔掉敌人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堡垒,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场,清楚部队扫过的每一块土地上每一个敌人,从根源上彻底摧毁敌人。

    ······

    十一月八日。

    黎明前。

    摩斯科城内。

    “连长?”

    一个老兵手持一根点燃的‘中华’香烟,靠在一辆被击毁的四号坦克残骸上,抱着进口的冲锋枪,看着远处的浮现点点微光的天际,目光久久凝滞。

    许久之后,一旁的一位班长忍不住喊道。

    因为部队急速扩充,他们连一年以上的老兵,就只有连长一个人了,要是连长出问题,那他们排怕是也会像三十三连一样···

    回想起三十三连的惨状,这位班长一阵头皮发麻。

    虽然已经做好了为祖国献上一切的打算,但他也不希望用血肉之躯对着敌人的坦克冲锋,白白的死在敌人的履带下。

    这位老兵连长默默叹了一口气,勐然吸了一口手里燃烧的只剩下最后一节的香烟:

    “进掩体,德国人又要炮击了。”

    夜间炮击效果很差,除了开始的两天,德国人再也没有在夜间发起炮击,始终是白天炮击,然后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冲进摩斯科,一个堡垒一个堡垒的拔除。

    “是。”

    得到命令,一众新兵们纷纷涌进混凝土构筑的堡垒。

    刚进入没多久,天空中顿时落下密密麻麻的炮弹,大半个连,九十多人只能瑟瑟发抖的躲在地堡垒,祈求不要被大口径重炮命中。

    德国人炮击很可怕,但他们的堡垒也很厚实,数层厚的钢筋和混凝土堆叠,除非是被那种三百口径以上的重炮直接命中,不然不会有任何危险。

    堡垒内,油灯如豆,一个手持黑星手枪,头戴军帽的年轻男子正在口若悬河:

    “同值们,我们堡垒很坚固,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德国人的火炮是打不穿的···”

    “我们的堡垒储存了足够我们所有人消耗三个月以上的水和食物,甚至单单吃肉罐头都足够我们吃三个月,弹药也足够我们使用半年以上。”

    “我们还有进口的两门反坦克炮,每一门配备一百门炮弹。”

    “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一个人····”

    “德国人每消灭我们一个人,最少要让他们付出一个人甚至两个人的代价,为我们今后的反攻做出贡献。”

    “·····”

    那位班长看了一眼依旧在喋喋不休的军官,再看了看一旁被说的面色带红的新兵们,神色有些冷漠。

    如果不是这这些刚刚从军校培训班出来的蠢货,前天的三十三连在堡垒被攻破后,也就不会那么蠢的对坦克发起冲锋,最后九十多人全部死在敌人机枪火力网下。

    老连长也静静的看了一眼依旧在口若悬河的‘上司’,没有说话。

    作为一个两年半的老兵,他很清楚,所有留在这个城市里的人,都是炮灰,用于消耗德国人的力量,拖延德国人的步伐,为后方的反攻争取时间。

    所以,部队里需要这些人。

    ·······

    十一月九日。

    次大陆。

    混领土碉楼,机枪哨塔,铁丝网,将金来这个不大不小的港口分割成两个世界。

    铁丝网内,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有序,物资充裕,外面的人甚至能闻到里面飘散出来的沁人的食物香味,据说这是来自东方的烹饪手法。

    铁丝网外。

    混乱,四处可以看见,到处都是饥肠辘辘的人群。

    “我们就在这里呆着?”

    一位营长看着外面的人群,有些疑惑。

    自从占领这里,部队并没有向鬼子继续进攻,而是开始沿着铁路扩展,占领一个又一个城市,修建一个又一个堡垒群。

    然后,开始扶植当地武装力量。

    而且更离谱的是。

    扶植这些力量,虽然名义上是和鬼子作战,但却是来着不拒,也不验证,见到势力就给。

    虽然没有给钱,但只要来人有一定的势力,占领了一些地盘,有一定的人手,就直接武器,给枪,甚至是都直接免费给。

    上头到底打算干嘛?

    虽然给的都是一些上世纪姥爷货,国内淘汰的汉阳造,中正式,根据地自造的马步枪,老式驳壳枪,其中质量最好的还是缴获的鬼子三八大盖。

    这些东西投放到这里有什么作用?

    别说打鬼子了,现在这些人自己都打起来了,村东头打村西头,这个村和那个村打,简直是土匪争霸。

    再说了。

    鬼子都缩在西海岸去了,他们这都在东海岸呢,之间隔了几百公里距离。

    “对。”

    一位曾经前往平安县培训的团长语气悠然:

    “咱们团就在这里呆着。”

    “把仓库里那些姥爷货都放出去。”

    “当然。”

    团长加重了语气:

    “好东西,三八大盖,捷克式,歪把子,还有迫击炮这些,必须拿钱来买!美元,或者粮食券,其他的不收。”

    “只要钱足够,重机枪,60、80迫击炮,甚至小坦克也是可以商量的。”

    “是。”

    营长嘴角抽了抽,没有说话。

    所谓的小坦克,其实就是鬼子的小豆丁,这玩意装甲,动力和火力,甚至连装甲车都不如,重机枪都能直接打成筛子。

    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给运过来数百辆。

    反正这些东西自己看不上,给这些包头巾玩耍也没啥,即便被鬼子缴获了,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威胁,纯纯的活靶子。



    八十六章 过来吧麦克阿瑟

    

十一月十八日。

    西线。

    瑟堡,艾森豪威尔办公室。

    清晨,一缕缕阳光洒下,西线盟军最高指挥,美利坚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正透过窗外看着晨曦,桌子上,放着一杯微微浮起点点热息的咖啡。

    在他的桌子上,是一张巨大的作战地图。

    代表红色箭头的盟军,宛如八爪鱼的红色触手,一支一支的伸向法兰西内陆,宛如一只巨大的魔爪,打算染指欧洲大陆,其中诺曼第大区,科唐坦半岛,布列塔尼区已近被红色触手覆盖,但所有的触手,都停在了雷恩和卡昂。

    收回视线,艾森豪威尔盯着桌子上的地图,眉头深深皱起。

    进攻和他预想的一样,非常艰难。

    德国人在雷恩和卡昂的放空塔群拱卫下,进可攻,退可守,装甲部队随时可以退入火力覆盖区,随时随地掌握战役自主权,而盟军迫于这两点的恐怖火力,根本无法放开手脚施展,也就根本不可能深入法国腹地。

    但如果强攻这两地,必然比进攻瑟堡还要难不少。

    虽然盟军也强化了攻坚装备,小戴维巨炮,新式钻地弹已近服役,但德国人也强化了放空塔的防御,还有,雷恩和卡昂是海军重炮无法覆盖的。

    不是不能拿下。

    如果放开手脚,不计伤亡,不计损失进攻,盟军完全可以拿下这两处堡垒群。

    世界上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况且,盟军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空军规模更是德国人的三倍还多,能直接投入作战的飞机超过一万两千架,而德国人只有三千架左右,只有借助防空塔火力,才没有被消灭。

    但进攻过程中,德国人精锐的装甲机动力量,厚实的防空塔堡垒,必然让盟军损失惨重。

    到时候,将又是一个瑟堡。

    近千亿美元的军费消耗,数百万的士兵伤亡,超过一百万的死亡减员,超过四个月的战争时间,甚至还可能不止,即便拿下这两地,他也必须下台,甚至惨澹收场。

    一生都必须为这次强攻付出代价。

    只是···

    艾森豪威尔目光一转。

    在知道强攻不可取之后,他也尝试了其他办法。

    在西线,盟军空军力量只能说是有优势。

    毕竟德国人也有空军,甚至喷气式战斗机还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英国本土至今在遭受狂轰乱炸,齐格飞勒防线这边,他不过是因为数量优势,压制着德国人的空军打。

    但海军力量,那就是几乎完美的绝对优势了。

    可以直接的说,全部德国上下,全部海军拉出来,也不够盟军一支分舰队打的。

    海军优势,那就可以发挥部队机动力量,多地区登录,艾森豪威尔自然直这样做的,在登录成功布列塔尼区之后,他十一月初,准备复刻登陆开辟新战场,在北部湾登陆。

    但经过半个月的战斗,不仅仅没能深入登陆场,还多次被德国人赶下海,如果不是优势的海军力量,怕是登陆部队被全歼好几次了。

    德国人在北部湾沿岸建设了海量防空塔,配属超大口径岸基舰炮,彻底覆盖了整个北部湾地区,能轻易压制任何一点的登陆部队。

    事实证明,在敌人有准备的情况下,即便是盟军的优势海军力量,也很难将部队投送上岸,并保证登陆场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